前情提要
人类社会正处于历史上科技进步最为迅速的时代。数据和技术的发展呈指数增长,科技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能够洞察科技发展趋势并拥抱变革的企业,往往能够适应变化,甚至建立全新的竞争优势,而那些反应迟缓的企业则有可能被时代抛弃。
继去年BCG亨德森智库与创新工场团队共同推出 “AI改造者” 系列访谈,我们一直密切关注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企业的作用与彼此间的合作模式。我们发现,“改造者”的出现,不仅促进科技普惠,也在不断催化产业生态升级。
自今年初开始,BCG亨德森智库携手波士顿投资(B Capital Group)联合推出科技赋能、生态共赢” 系列,开篇即邀请到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博士和BCG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博士共同探讨“科技重塑商业”的话题,并在后续访谈中陆续邀请到七家初创公司,围绕“科技赋能:开创共赢生态”的课题,探究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初创公司之间如何通过紧密合作,利用科技赋能创新,携手开创产业互惠共赢的新生态。
研究观点
科技和数字技术在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高质量转型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数字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9.8%,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1。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着双位数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数字技术正在各国民产业中纵深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在过去,中国走出了一条全球独特的用户数字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虽然中国基础科研创新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依然存在差距,但在数字经济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依托海量数字化消费者的独特场景得以快速发展。纵观未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将成为下一波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聚焦传统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痛点、企业效率与效益提升的难点和堵点,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赋能传统产业,推动各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程。
产业数字化浪潮催生出众多产业垂直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通过技术与解决方案创新,面向传统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提供转型升级支持,为产业经营效率与效益改善提供动能。BCG亨德森智库携手波士顿投资(B Capital Group)联合推出初创科技企业创始人与CEO系列访谈实录,总结出“科技赋能传统行业”的内在规律与三大发展趋势:
01
趋势一(更深):
从“轻量数字营销”迈向
“深度数实融合”
科技对传统行业的赋能正从产业需求侧向供给侧延伸,加深与产业价值链的融合。在中国,过往科技赋能企业的主线往往从消费侧与数字营销入手,助力企业精准获客与转化,打造极致消费体验。
而未来,科技对产业赋能程度将进一步加深,技术与数据将持续释放供应链、新产品研发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对更为复杂化、非标准化的企业运营流程实现数字化、标准化改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也将从前端走向后端,助力企业实现全价值链的智能决策与优化。
案例
以服装与泛纺织行业为例,数字化建设正从前端门店运营、代理商订货、加盟商发展等环节,走向后端供应链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在纺织产业链高度分散化、非标准化背景下,科技应用正走入产业价值链“深水区”,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产销协同管理、产业基础设施数字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供应链资源协同管理驱动供给侧效率提升与价值创造。
02
趋势二(更专):
从“普惠数字工具”迈向
“垂直解决方案”
企业级数字产品服务不断升级,传统企业已不再满足于通用标准化的数字化管理工具或技术产品,而是寻求更有针对性,更贴近企业客户、市场与业务需求的行业最佳实践与垂直化、定制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数字技术正在加深与各行业垂直场景的深度融合,以业务场景为指导,将数据与技术用于更加具体的业务解决方案,并且借力生态合作系统,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
案例
以科技与医疗行业的融合为例,人工智能应用正在药物研发领域充分释放潜力,惠及同类最优药物研发、化学结构和DNA、RNA序列分析、药物发现等领域。同时,人工智能也正用于药物新适应症研究,加快管线药物上市,提升更多疾病的治愈率。
03
趋势三(更广):
从“企业数字转型”迈向
“产业生态共赢”
借助普惠型数字技术与产品的发展,“数字化转型”课题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大中型企业,而是更广泛地逐渐覆盖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小微企业。伴随行业垂直领域“付得起”、“容易用”的SaaS产品与生态、低代码技术出现,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门槛显著降低。
随着数字科技与产业链上更多中小企业加速融合,数字技术的渗透正逐步突破企业边界,打通上下游信息壁垒,实现产业链资源的高效协同,让“小单快反”、“柔性供应链”变为可能,推动行业升级转型,实现全产业生态的效率提升与共同价值创造。
案例
以跨境零售产业为例,数字化连接与赋能正推动提升产业链的交易效率。通过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与丰富数字化工具,完成系统对接、数据同传,实现上下游几十万个小微企业的链接与端到端数据打通,帮助上下游实现智能订单匹配、动态库存调整、市场需求反馈等,驱动全产业链效率优化。

科技赋能传统行业的四种范式
01
流程数字化
核心流程与数据线上化、标准化,
促进企业内部协同与经营提效
“线上化率低”、“非标准化”、“系统孤岛”让数据与技术的高阶应用难以落地。在“数智化”时代,许多传统企业对数据与技术应用抱有极大期待,迫切期望在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快速应用“人工智能AI+”解决方案。然而,数智化是企业数字转型的高级阶段,前期的信息化基础决定了企业转型能否顺利进行。传统产业转型初期,众多企业家面临的核心问题依然是薄弱的基础环节,例如业务流程人工化与非标准化、系统孤岛难集成、部门信息流割裂、数据规范不一致、数据难共享、质量低等问题,这些挑战导致技术在核心业务场景的进阶应用难以实现。
“科技赋能产业”的起点是企业核心流程和数据线上化、标准化和集成化。在本次访谈的初创科技企业中,绝大多数技术解决方案的起始点,均着眼于将企业中非标准模块不断改造为效率更优的新标准。基于某一业务场景、某一行业全链路的深刻理解,配合企业级云服务产品,助力企业实现核心流程线上化、自动化,提高经营效率,同时推动企业跨部门、跨业务流程的信息集约、高效协同与数据互通。
此外,以往的企业数字化更多聚焦管理流程信息化、上系统,更像IT部门的独角戏。而如今科技赋能的重心更多聚焦核心业务场景与流程,从行业痛点出发,促进业务模式创新与变革。
案例
以餐饮行业为例,传统线下餐饮企业数字转型速度难以跟上互联网外卖平台的高速发展,供给端的营运效率难以承接需求端快速增长的线上流量。再惠科技(本地服务类SaaS服务商)通过标准化数字工具切入,解决行业供给侧痛点,协助餐厅实现关键运营环节的标准化、数字化,从流量管理、后厨交付、门店运营等非标准模块入手进行优化,逐步实现营运效率提升。标准化与数字化让餐厅营运的关键数据得以互通共享,使再惠不断积累成功运营案例,挖掘核心业务场景的“最优解”,逐步成为商家运营的“外脑”。
02
经营数智化
数据洞察与智能技术赋能企业,
使经营迭代升级
传统企业需要场景化“解决方案”,而非单一技术工具或IT系统。除了企业云服务产品与IT系统外,中国本地企业更需要一站式“解决方案”。当下企业级数字产品融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企业实现流程数字化的同时,赋予了以数据驱动业务发展的数智化应用与解决方案。未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是“工具+数据+人”的充分融合,以工具作为数字化经营基础,以智能数据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最终管理者基于数据洞察与智能推荐进行判断决策,实时掌控经营状况,极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提升管理实践与经营效率。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驱动企业各类核心场景的解决方案。企业流程与数据标准化让“数据驱动的智慧经营”成为可能。众多初创科技企业将智能化解决方案作为企业技术解决方案的进阶目标,通过核心流程数字化为企业积累大量数据和行业最佳实践,结合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洞察、最佳实践分析与智能决策支持,在企业研发、生产、营销、日常运营等各类核心场景创造新价值。
案例
以药物研发领域为例,高诚生物(创新生物医药公司)结合单细胞技术、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推进药物靶点发现、药物管线开发,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以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为例,高诚生物用单细胞大数据分析找出与创新靶点相关的癌症种类,随后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探究癌症种类中对药物有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大幅缩短寻找抗体的时间。同时,平台大数据的产生也有助于未来持续挑选创新靶点,并且通过将数据库开放给更多的合作方,从而使整个生物制药行业获益。
03
全链路互联
全产业链上下游数字互联,
信息共享加速资源配置优化
产业协同效率低下,根因是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覆盖深度不足,信息共享程度低。相比数字原生产业,传统产业价值链往往更为复杂与零散。由于链上众多中小企业尚未完成数字化转型初级阶段,流程与数据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商品与管理数据缺乏“统一语言”,上下游沟通成本较高,因资源分散与信息割裂让产业链各环节产生“堵点”,协同效率低下。
数字技术让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实现供需资源配置与产业生态协同效率优化。随着产业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技术赋能正突破企业管理边界,逐步向产业上下游延伸。以数字工具与数字化基础设施,连接产业价值链上的中小企业,实现上下游各环节的信息整合和数据打通;以数字化连接打破产业信息壁垒,驱动资源配置优化,驱动全链路交易效率的提升。
在产业数字升级转型中,“SaaS化”与“智能化”是两大长期趋势。SaaS产品可以降低产业价值链上中小企业的使用门槛和难度,并通过API接口灵活集成到中台系统,加速产业链数字化覆盖进程,使产业全链路互联互通,再通过数据化、智能化的中台支撑上层场景,解决业务问题。
案例
以跨境消费品交易产业为例,产业价值链上下游零散而复杂。下游零售商采购链条长、系统和数字化能力薄弱,导致采购与库存管理低效,而上游品牌面临分销渠道分散、分销链条长、难以掌握终端消费者形态等痛点。行云集团(消费品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为上下游提供组合SaaS工具,并以自建订单管理系统(OMS)为核心能力,为下游零售商打通订单系统和库存系统,以系统连接来自上游品牌厂家的丰富品类与SKU,以技术平台打通品牌方和渠道方的数字化供应链,缩短交易链路,提升整体交易效率。
04
产业链大脑:
以实时数据共享和智能算法技术,
驱动产业链各环节实时智能决策
以产业链各环节数据沉淀为依托,以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赋能链上企业实时化、智能化调整经营策略。随着产业上下游数据实时互联互通,链上企业可以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例如生产与库存计划、动态定价、营销方案、研发方向等。通过搭建产业共享数据仓,以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技术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性决策支撑、实时决策建议,加速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与共赢。
案例
依旧以跨境消费品交易产业为例,行云集团通过系统实现上下游数字化互连,不断沉淀产业链各环节数据,并自研两套核心算法为上层系统提供支持。其一是选品算法,基于C端数据,解决下游零售商应该“卖什么”的问题。其二是支撑订单管理系统的匹配算法,旨在找到成本最低又符合用户需求的最优解,完成履约环节。数据共享与智能算法为产业链高效协同与交易效率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
产业生态升级需要“开放式创新”,依赖生态合作伙伴的积极协同和共同探索。当今行业与技术发展变化极快,科技企业赋能传统产业时,越发重视开放合作的作用,以技术与系统能力连接生态合作伙伴,实现能力上的取长补短,促进产业多元利益相关方“互惠共赢”。在本次访谈系列中,众多初创科技企业亦担任了“产业生态路由器”的角色,积极推动产业数字生态的建设:
案例
以创新药研发领域为例,高诚生物积极采取“开放式创新”战略,将技术平台作为核心能力对外开放,与外界生物制药公司、科学家、研究机构等生态参与者展开研发合作,促进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取长补短。
案例
以餐饮业为例,再惠充当着生态系统中的“路由器”,既协同商户进行线下数据收集、线上系统指导的循环赋能,也与外卖平台、短视频网站等互联网大厂紧密合作,进一步催化餐饮业数字化升级与发展。
案例
以跨境消费品交易为例,行云集团在服务上下游供应商与零售商时,积极整合产业链生态中的参与者,包括仓储服务商、物流服务方、金融机构等,以生态能力为依托打造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平台。
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01
  产业生态升级应“循序渐进”
  并“持之以恒”
科技赋能产业生态转型是一个分阶段、多维度、全方位的变革创新过程,难以“一蹴而就”。企业不能在信息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前提下,对智能技术的应用急于求成。而应“循序渐进、小步快跑”,从基础的业务流程梳理与数据治理入手,从单点应用场景的数智化改造速赢突破,再逐步向整个业务流程、整个价值链纵横延展。
产业数智化转型的目标不仅仅是单一部门、单一业务环节、单一企业的数字化,不是单纯地上线系统或流程信息化、数据互联化,而是产业分工的重组、产业价值创造过程的重构。因此,科技赋能产业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持之以恒”,需要坚定的上层决策者一以贯之地推动变革,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阻力。
02
   从“AI+”到“+AI”:
    由行业专识引导智能技术
技术与行业科学的关系在于交融共进,科技赋能产业的背后需要对跨领域学科有深度理解,结合行业专识寻求技术解决方案。
如今大量行业通用性的人工智能技术均面临迅速的大众化,而垂直行业领域的专识变得更加重要。企业在拥抱新兴技术的过程中,不应过度依赖技术,而是以行业专识引领技术应用,为场景寻找技术方案,以战略与业务引领技术变革与升级,使技术能够向最具应用价值的方向前进。
03 
 “自建+生态”形成多元合力
科技赋能产业转型需要多元能力的支撑,既需要企业构建 “数字技术”与“行业专识”深度交融的复合型能力,也需要借力产业生态中的数字基础设施与资源网络,还需要决策管理者具备足够的魄力、转型意识与实施经验。
建:自建“技术+专识”相融的复合型能力
企业自建“技术+行业专识”融合的复合型能力有两种路径:一是招募与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并且招揽具备转型经验与变革意识的复合型“数字化掌舵人”,但此类人才在市场上往往十分紧缺,要求企业提前做好“人才争夺战”的准备,并打破现有的人才制度;二是组建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团队,团队间取长补短。不过,企业会面临多元背景的协作挑战,因而需要配套全新的文化与考核制度,促进多元共融与内部协同。
借:借力“开放共赢”的生态合作体系
企业更要善于借助外力,以开放创新加速自身数字化升级转型。与技术伙伴合作,在通用性技术解决方案之上,探索定制垂直型技术应用。与产业链伙伴深度交流,共同拓展行业型科技解决方案。借力咨询伙伴的转型经验与行业实践,以技术推动商业模式转型。而产业链中的小微企业受制于人才、资源瓶颈,更要善于“巧用外力”,借助第三方轻量级云服务产品来推动自身经营模式的高质量转型。
 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
关于作者
阮芳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组织与人才专项亚太区及中国区负责人,中国企业领导力学院负责人,BCG亨德森智库中国区联席负责人。
何大勇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金融机构专项中国区负责人,BCG亨德森智库中国区联席负责人。
张丁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经理,驻BCG亨德森智库(中国)代表。   
如需联络, 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关于BCG亨德森智库
BCG亨德森智库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战略智库,致力于采用远见卓识来探索和开发新颖的商业、技术和科学领域的宝贵洞察。亨德森智库邀请商业领袖进行思维碰撞式的讨论和实验,以拓宽商业理论和实践,并从业务内外汲取转化创新理念。
媒体垂询,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关于波士顿投资
波士顿投资(B Capital Group)是一支拥有独特全球化资源和顶级咨询背景,致力于为企业深度赋能的伙伴型投资基金。基金目前在洛杉矶、旧金山、纽约、新加坡、香港、北京等地设有办公室。目前管理规模约50亿美元,重点关注领域包括企业服务、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金融和保险科技等。投资阶段覆盖早期、成长期、中后期。波士顿投资与BCG形成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创业者提供业务资源导入,深度为企业赋能。如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登录www.bcapgroup.com。
推荐阅读

BCG视频号开通了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BCG视频号
快来关注我们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