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大咖会客厅任泽平博士来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与院长朱春林先生从当代经济形势出发,探讨经济发展下的市场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家族艺术收藏对于资产配置的影响。
大咖会客厅
油 画
任泽平:今天大咖会客厅有幸邀请到了朱老师。泽平宏观的订阅人群,大部分都是企业家、金融投资者,关心经济政策、资产配置的人。那我先问第一个问题,油画是怎么来的?它分为哪些流派?
朱春林:那我就简单说一下,说起来话题可能会有点长。油画真正进入倒计时中国,差不多也就一百多年。中国早期的画家有去欧洲留学的,也有去日本的,日本明治维新西化的比较早。日本离中国近,李叔同就是去日本学习的油画。
油画的起源是在西欧,后来幅射到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留下了很多重要的作品。早期绘画有些是蛋彩绘画,也有画在墙上的湿壁画。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壁画的作品,敦煌的壁画时间也很久远,这些绘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油画。
油画的历史,真正溯源是从欧洲文艺复兴凡· 艾克使用的油画材料开始,然后逐渐在欧洲普及,随后影响到全世界。
中国油画历史实际上还是相对比较短。虽然早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中国,通过传教士传到中国,但是并没有普及。油画的普及与发展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完成的。
我们比较熟悉的徐悲鸿是中国油画的先驱,他去法国留学将欧洲的学院绘画体系引进到中国,逐渐在中国传播,建立了美术教育体系,将西方绘画的造型方式和创作理念逐渐传播开来。
中国建国以后也成立了不少美术学院,有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院,现在的中国美院过去叫浙江美术学院,还有湖北美院、广州美院、四川美院等。很多综合性大学里面也都有美术专业,油画是一门重要学科,所以现在油画在中国已经很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
我也借这个机会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油画院。我们的油画院处在朝阳区高碑店,利用过去的一个废旧的厂房改造成美术馆及创作的空间。昨天是我们油画院建院十六周年的日子。
昨天我们的展览开幕也比较特别,二十位画家画同一个模特杨简浓女士,她的工作与艺术有关,接触到很多艺术家,她自愿给画家当模特,历时八年,才有了今天这个展览。
任泽平:确实是很精彩的一场展览。那请朱院长进一步跟我们讲讲这些流派的背景。
朱春林:从西方的美术史脉络梳理过来,有各种各样的流派,就像你的经济学领域,比如说马克斯·韦伯,凯恩斯主义等等。
艺术的发展也有脉络和线索。文艺复兴遵崇的是永恒的、经典的、理想主义的美,一种真善美的大道艺术。我们中国的绘画也在学习欧洲绘画的传统,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从印象派到后印象派,再到现代派,各种流派都有涉及。
对现代绘画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后期印象派画家。梵高,家喻户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画家塞尚,是现代绘画之父;还有高更,可能有人看过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就是以高更为原型写的。讲的是一个画家,放弃了家庭,放弃了现代都市文明生活,跑到一个蛮荒的小岛上,远离都市的喧嚣,寻找绘画最原始的创作激情。
自然界的光色变化是极其丰富微妙的,印象派注重外光写生,在外光写生中捕捉光影的变化。这与科技进步有一定的关联,当时对光学的研究有重大突破,可以分解出自然光下各种色谱色系的变化。当时主流绘画并不是这样的,主流绘画是法国学院主义绘画,注重技术性。印象派的笔触很放松,类似中国画的写意,挥洒自如。梵高、塞尚的绘画,抛开了过去的客观再现对象的表达方式,更注重自己的感受,画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的力量。
任泽平:感谢朱院长给我们的科普。那艺术品收藏的动机通常有哪些?是热爱艺术获得精神享受,还是为了资产的升值?
朱春林:作为画家,绘画只是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对绘画的认知。有一句话:"盛世文物、乱世黄金",多数人会理地根据社会现实环境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对绘画的认知,只要我们花点精力,做一些调查研究,一定能看得更清晰。
基本上我们对世界认知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从形而上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包括看待生活,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二是对真理的追求,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己的认知力;
第三,每个人都希望过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人生。
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从直觉上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都能在自己的认知上做出判断。
对画家来讲,在创作的时候无需多想,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画是否要被别人收藏。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其他的跟你没有多大关系。若有人喜欢有人欣赏,这是额外的回报。
您研究经济学,能看到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能预测未来发展。我上大学的时候,中央美院在王府井闹市区,当时有个北京画店,里面有很多大画家的作品,价格很便宜,八十年代末大概在几十块钱到一百多块钱之间,现在这些画都是天价。当时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远见去做这样投资。
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这些都是为了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也想请教您一个问题:现在的经济环境不是太好,大家对目前经济的现状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忧虑。您如何看待现实经济,经济学背后有哪些规律可循?
  经济学规律
任泽平:我觉得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一门科学。当然能不能叫科学另说,是否想成为科学,因为它是社会活动,经济学有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说它有一些假定:人是经济人理性人。
经济人假定:每个人都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理性人假定:每个人在做决策,都有充足的理性。这就是我们的关于经济学基本的假定。
那它有一些基本的规律,你比如说朱老师讲的乱世黄金盛世文物,它其实背后是风险偏好。到了盛世大家享受太平,享受更美好东西,这个风险偏好是高。还有一个特征,比如说股市上涨,楼市上涨都是大家对未来充满的非常好的预期。其实在经济学叫风险偏好的上升
第二个规律是什么呢?就比如说亚当斯密,这是经济学鼻祖级别的人物,他的国富论,讲看不见的手。每个人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调节。
中国文化是追求公共利益支撑集体主义精神,利他主义。但是西方是不一样,追求个人解放,自由主义,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经济学解放了人,但是他有一个冲突,怎么在追求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进行平衡?那么这时候亚当斯密就有一个叫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这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比如经济周期。你会发现经济总是有好有坏,然后经济学把它界定为总是从萧条复苏过热滞胀再萧停,周而复始。经济学给他的解释叫周期,当经济好的时候,每个人都膨胀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股神,然后过度投资,再加上产能过剩,从而导致经济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时候经济就开始变差,变差大家又开始变得谨慎,节衣缩食。
当经济到了一个谷底的时候,又会触底反弹,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说真正收藏比较好的肯定是你在中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时期,像我们的艺术品,国画呀古玩啊,是远远跑过黄金。那这两年呢黄金又不错,最近这两年,全球地缘政治变得有些动荡,所以大家有避险情绪,大致这么一个情况,所以经济学跟艺术也是有关联、有关系,只有我们赶上了美好的时代,才会有艺术品的繁荣。
我们接着请教朱老师,你给我们讲讲艺术品市场。在西方艺术品做为家庭装饰,市场非常大,从几千到几万美金的作品,都有丰富需求。很多的艺术家也是从很便宜的市场成长起来的。在中国家装市场普遍还是以行画主导,不是原创作品,很多是临摹的。通常我们所说的艺术品市场,反而是以拍卖、画廊、艺博会等投资为目的的主导市场,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朱春林:在我们现实的环境中,这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现在大家的居住环境在不断改善,我们小时候过年会贴年画,当时的年画是很便宜的,一毛两毛钱能买到。贴春联贴年画都是为了装饰,让过年有一个更好的气氛。现在随着经济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逐渐改善,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精心装修,不可能再用这种廉价的年画装饰自己的墙面了。
家庭装饰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有不同档次,需求会有很大的区别。有人懂画,喜欢画,他一定会在这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一般的人有需求,会买一些普通的装饰画,这与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有关。
如果你有眼力,买到合适的画家的好作品,将来这个画家影响力不断提升,那可能就会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比股票比房地产的回报的利润要大的多。这需要眼光和运气,看你有没有眼力,现在好像很多人在炒年轻的画家,就是有这种预期。但是也会存在变数,也许这个画家能够顺利的一直在继续往前走,也可能因为突发的因素终止了他的艺术。
当然我觉得这个不管是什么样的因素,作为艺术家来讲,不需要考虑,只要单纯的把自己的绘画感受、体会充分的表达出来,让自己的水平不断提升。一幅作品背后,不仅是赏心悦目,呈现有美感的画面,还应该有的是共情,在内在的情绪上,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给你带来温暖和感动。
任泽平:我最近也是刚学了一词,咱们叫情绪价值。比如说我们今天直播,一个叫知识价值和信息价值,另外一个情绪价值。当然我们是既有情绪价值,更多的是想传播真正有专业的知识价值。
朱春林:那么除此之外,我刚才说的赏心悦目,温暖人心。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是那些内在的精神,能够触碰你心灵的东西,真正能够打动你的伟大作品,会给你当头一棒的冲击力。
我们每个人,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但都希望在这个短暂的一生中,活得自在坦然,当然需要有经济的保障,同时我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撑,不能只活在物质世界里。
您刚才谈到经济学的问题,经济追求的是不断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和成功,这有可能让自己膨胀,会让人性里面的某一种东西丢失了。所以艺术起到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现实中,能让我们回归本心,回到最单纯的最朴素的最直接的认知,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感受这个自然中的一切美好。
现在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在这个经济社会高速运转下,我觉得绘画艺术,能让人的心平静下来,让我们享受一种更慢一点节奏的生活,也让我们能够从压抑中释放一些情绪。
   艺术的繁荣时期
任泽平:人不断的奋斗,奋斗了一定阶段总要去旅行,去诗和远方,看一些好的文艺作品、话剧,听音乐会,当然也可以欣赏一些画作。这些都是美好的东西,就像我们国家讲的,叫人民的美好生活,我们过去很穷,所以过去忙着追求经济追求物质的文明。但当我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的追求一些精神上的层面。你比如说经济学家要用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的企业家也要多做一些科技创新,造福人类的事业。我正好这里有个问题,你比如说像艺术的繁荣时期都是在乱世,还是在盛世?
朱春林: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其实盛世和乱世都有很好的案例。
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蒂奇家族,去过佛罗伦萨、罗马、意大利的朋友都知道那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文艺复兴希望复兴的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艺术精神,十四世纪到十六十七世纪,艺术的中心在佛罗伦萨,当然跟美蒂奇家族的兴盛有关系。美蒂奇家族一直在扶持艺术,不单是绘画,对诗歌对文学对建筑对绘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几乎是撑起了文艺复兴的半边天。
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对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都有过大力的资助支持。现在留在佛罗伦萨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作品,都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乌菲奇美术馆在佛罗伦萨,非常美的博物馆,里面的收藏都是美迪奇家族的收藏。还有皮蒂宫是这个家族的宫殿,私人花园,现在也都是社会公共的财富。他们当时留下了那么多重要的作品,对欧洲、对世界的近代文明史可以说是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再举一个例子,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个时候是政治上、经济上都很混乱的时期,比较黑暗的时期,但是在精神史上,在艺术、绘画上有非常大的成就。比如说谢氏家族竹林七贤也都在那个时期,那是富有激情智慧的时代。
现在艺术的评判个标准常以谢鹤六法衡量,其中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其实不仅是在中国绘画中有这样的法则,在油画当中,我们也可以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一幅画好坏。
首先看一幅画整体的气场,是否是连贯的,是否有节奏感韵律感,是否浑然一体,有些画可能气跑了、断气了,互相之间有一些不连贯,啰嗦或者琐碎,好的绘画一定是浑然一体的。
气韵生动是谢鹤六法当中首先强调的,六法当中还有骨法用笔、经营位置、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那个朝代的确造就了伟大的艺术。当时有很多墓室的壁画,它不是为了让人看的,画完了以后就封在坟墓里面了。现在发掘出来才被看到,它是为死者画的。陈丹青在《局部》里面专门谈到墓室壁画,非常精彩,很有意思,人们相信死后有一个未知的世界。
任泽平:我们背后的这个画就是朱老师画的。朱老师是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的院长,这幅画中的女士叫杨简浓,由靳尚谊、杨飞云、冷军等很多中国非常棒的画家共同画的模特。
朱春林:对,我们二十个画家画同一个模特,做一次专题展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事情。杨简浓是一个东方的女性,她因为所从事的工作跟艺术相关,她很有热情,让艺术家以她为原型,以她为模特来创作,并不是要求艺术家给她画订件,创作中也没有任何干预,完全借助她的形象展开创作。
我在2019年四月画的杨简浓,在她的气质当中,有东方女性的古典美,也有现代女性的知性美,她是一个很好的模特。当时创作的时候,我让她自己选择服装,有些服装显得很华丽,我最后选择的是非常朴素的衣服,白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当时画这幅画正好是春天四月,我脑子里面一直在默想林徽因,人间四月天,她那时候是短头发,服装造型有民国时期的气息。
这个展览不同的画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构思画同一个人,每个人画出的气质和感受都有所不同。我当时画这幅画比较简单,一是把现代知识女性的状态展现出来,另一个状态其实也是在画自己,借助她的形象画自己的精神状态和理想。
在一百年前,中国人的形象在外国人眼里是东亚病夫,是被瞧不起的,但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之后,中国人应该有一种自信的、充满生命力的、有尊严的优雅形象。画家也有责任重塑中国人的形象,希望我们的社会更温暖、更有人情味、更仁慈、更美好。
国内外艺术家
任泽平:是,说到这,你刚才给我们讲了很多国外的大的画家,像梵高、塞尚、莫奈。这个画展上有很多国内殿堂级的艺术家,一会您给我们介绍介绍,因为我们直播间里的观众朋友他们可能并不那么熟,隔行如隔山嘛。
朱春林:那我简单的说吧,比如说油画,李可染、李苦禅这些都是国画大家。徐悲鸿可以说是中国油画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一个奠基人。
任泽平:您能不能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介绍油画和国画的区别?
朱春林:油画是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国画是中国水墨画的传统,从古代一直到现代。西画传到中国以后,中西融合了。
比如说中国画有一个很典型的画家叫蒋兆和,他曾经在抗战时期画过《流民图》,在宣纸上画的,但造型方式吸收西方绘画的因素。西方绘画重视解剖,注重对内在结构的分析理解。油画传承欧洲学院绘画的体系,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也受俄罗斯前苏联绘画的影响,经历了苏派的影响,苏派本身与欧洲绘画、文艺复兴绘画也有关联。
中国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徐悲鸿是现代美术奠基人,他画过很多很有影响力的作品,他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贡献。
第三代画家靳尚谊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老院长,油画第一工作室的负责人。他的代表作品是《塔吉克新娘》画的是一个新疆年轻的女孩,在中国的八十年代是经典的、具有新古典面貌的作品。
任泽平:他是不是擅长画人物?
朱春林:靳尚谊先生主要以肖像画作为创作主题,也有一些其他题材的作品,但肖像画是他主要的作品。他的肖像作品将人物形象和精气神很好的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结实的绘画感和艺术性。
其实绘画需要将现实转换成艺术的语言,将精神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的呈现出来,并且需要呈现个人特点和面貌,这需要高度的凝练。
杨飞云老师也是靳先生的学生,也是我的老师,是我们油画院的创始人。他对中国油画是寄予了深厚的情感和情怀,希望能在中国油画事业上做一些事情。
你刚才说到的冷军,大家也很熟悉,名气比较大。他的画非常精微,他能够将所有的细节表达的淋漓尽致。在冷军的画里,对质感的表现、对细节的表达可以说比最高清的放大镜呈现出来的影像还要入木三分。他画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构图、动作、姿态借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任泽平:有机会大家可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来观赏,就是《名家笔下的她》,在我们的美术馆有几位殿堂级的艺术家坐镇。请教一些干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品收藏也会逐步普及,这是基本规律,但是在当今的中国,这进程似乎进展缓慢,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朱春林:我觉得中国艺术市场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健康的机制。在欧美比较成熟的地区,艺术品市场井然有序的运转,有健全的机制。现在中国的艺术机构、画廊也很多,也正在逐渐在走向成熟。在2000年之前大陆的艺术市场几乎还没有。我上学的时候,有香港、台湾的画廊,到大陆来寻找画家和作品。
中国的艺术市场是从2000年之后开始发展起来的,在2010年前后很火热,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风口,都希望能够抓住机会,拍卖行、画廊一窝蜂全来了。这几年热闹过去以后,能够持续的、坚持沉淀下来的才是真正热爱艺术的。市场需要培育,不能急功近利。拍卖市场有各种因素与资本的介入炒作,这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很多作品动则几千万过亿的天价。
任泽平:你跟我们说说,在国际上,现在市场价格最高的画家是谁?
朱春林:在世的画家可能是大卫·霍克尼。
任泽平:那国内呢?
朱春林:吴冠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画家,他和赵无极、朱德群被称为留法三剑客。这几位画家的市场价值也很高。吴冠中在前些年中一直可以说是拍卖市场的一个热点,他的作品一直被争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希望带来更大的回报,这很正常。一方面出于投资,另一方面我觉得还是出于热爱吧。有很多的藏家,可能不是简单处于投资的考虑,他也看重审美需求,看重艺术背后的精神力量。我相信对艺术家来讲价格只是数字,不重要。其实吴冠中很多天价作品跟他没什么关系。
任泽平:朱老师,正好我也紧跟着问一个问题:艺术品的价格和什么因素有关?什么东西决定了艺术品价格?为什么很多非常棒的艺术家的作品,生前默默无闻,过世以后异常火爆?就像梵高穷困潦倒,穷困而死,结果过世以后,大家觉得梵高其实是天才,画也被炒了天价。现在梵高最贵的一幅画能卖多少钱?
朱春林:现在应该是没有在市场上流通了,都进入了博物馆。梵高的绘画跟日本的文化有关联。梵高那个时代,包括梵高之前的一些画家,他们都比较迷恋日本的浮世绘,日本的浮世绘用作产品的包装,这些商品卖到欧洲,很多艺术家觉得很新颖很独特。其实浮世绘的画也是受中华文明的影响,浮世绘的线条、白描,包括审美的情绪,间接的传播了东方文化。
梵高的绘画当中,浮世绘对他有很深的影响,他也临摹过很多日本浮世绘的绘画。因此日本人对他的画情有独钟,日本经济兴盛繁荣的时候,他们愿意花大价钱收购他的作品。
梵高是超越时代的,是完全用他的灵魂,用他的生命在画画。我相信梵高是很幸福的,虽然在外人看来他是很落魄的很潦倒的画家,但是他的生命里面所绽放出来的那种光华、美丽,从他的画里是可以读到的,他的生命,他的激情,当时并没有被人理解认识。
任泽平:那您怎么评价梵高的画,说好,究竟好在哪里?
朱春林:我觉得他有生命的激情。
梵高是用生命绘画,在他生命短暂的三十几年,真正画画不到十年的时间。在他这十年当中,早期的画《吃土豆的人》,色彩很灰暗,黑色的基调,但是里面的情绪把握的特别好,到他后期画的色彩斑斓、灿烂、燃烧的生命都在画里面显现出来,很了不起。所以他的画当时并没有被看好,是因为当时的审美与认知的有限,并没有看到他画中的价值。
真正的艺术家,像梵高、塞尚这样的画家,他们都是超越时代,走在时代的前面的,当时代读懂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离去了。
但是好的艺术家终究会被发现。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并不是为了满足于今生的荣耀和享受,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能够在绘画当中呈现出思考与理想。能够把所有的心血投注在里面的时候,我觉得是满足的,是幸福的。
物质世界带来的都是暂时的,流传下来的一定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精神层面。传世的绘画作品传递的一种精神,是人类文化最崇高的、最经典的、最永恒的价值。
任泽平:就好像我们的诗歌一样,诗言志,能唤醒我们对很多美好的东西的向往和共鸣。那么我们接着进行提问,其实我特别想问的问题,第一个:您觉得国外最顶流的五位油画画家是谁,您怎么来评价他们,比如说长处、短处或者他们好在哪?第二个:中国您觉得最好的油画都是谁?他们都好在哪里?
朱春林:第一个问题我可以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不好回答,我就说我最喜欢的几位画家。我喜欢的是两头,一头是文艺复兴早期的。比如:弗朗切斯卡,是文艺复兴偏早的。他之前还有一位是:马萨乔,在佛罗伦萨能看到他的壁画,那是我非常喜欢的画家。再往后一点:塞尚我非常喜欢的,现在整个的世界美术史上,不管是西方、东方,他是公认的现代绘画之父。
早期的绘画马萨乔、弗朗切斯卡,他们内在的情绪和精神上的魅力感染我,并不是技术性的因素,当然他们的绘画语言非常好,已经超越了前面的时代,但那种纯粹、真诚、朴素、直接更能打动人。
在文艺复兴早期到塞尚之间的画家,比如拉斐尔,属于登峰造极的,他可以把绘画的所有的因素都解决到最完美的状态,已经无法超越了,巅峰时期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这几位艺术家,后来当然也出现过很伟大的画家,比如伦勃朗、委拉斯贵兹。梵高同时期有很多学院派的画家,技术上非常好,后来慢慢被淡忘了,因为过于强调技术性,失去了绘画最初的、最原始的感受。
为什么高更要离开巴黎?巴黎当时是世界艺术之都,他却愿意生活在蛮荒的小岛上,寻找艺术创作的原动力。那是因为他像塞尚、梵高一样,重新追溯到绘画最本质的问题。过多的技术性反而成了障碍,成了束缚你的东西了。
还有二十世纪很重要的画家莫兰迪,在中国也做过展览的。莫兰迪的灰色调很高雅、很超脱,像中国的八大山人,简约、简练到极致的画家,他是淡泊名利的。
当然每个画家可能喜欢的不太一样,我最喜欢的是当时我上学时期还活着的画家巴尔蒂斯。这位画家非常有品质,虽然是具象画家,但是他有他精神性的追求,画面有一种非常迷人的东西,无论是从质感上还是从画面的情绪上,还是造型上都具有独特面貌
当然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我觉得不好评价,因为在中国现在有很多优秀的画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如何提高审美
任泽平:最后问题,是就是我代大家问的,比如小白该如何提高艺术审美?很多人可能没有那么高的学术和艺术造诣,那怎么来提高自己去欣赏?
朱春林:我觉得最简单的方式是读书,读美术史,了解基本的常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欣赏美,爱美是人的天性。比如女孩子是喜欢用美颜,希望给人更好的形象。其实在艺术中,我们不只是看重外在的美,更应看重内在的美。内在的美是在情感上、精神上传达。你只要用心去感受,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河流山川,你能看到世界的美。包括我们生活当中有些不经意的美,这种美往往更打动人。
其实梵高的画往往画的都是不太被人注意的角落,一双皮鞋都画的那么美,他随手摘下来的向日葵,画得比真实的向日葵要美的多,这是艺术的魅力,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有没有受过艺术训练的没关系,有这样的案例,一些完全没有学过绘画训练的人,当他开始迷恋上绘画,开始尝试绘画,他画出来的画反而比很多受过训练的美术学院的毕业生更打动人。这值得我们思考,带着单纯的赤子之心,没有受过污染反而表达得更纯粹。
今天我们讨论关于审美的话题,审美是人的基本需求,除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基本的生活以外,精神文明与审美,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
审美是我们心灵感受的一种能力。生活当中,我们随时要去感知,不断提升生命的境界。审美也是人性修复的过程,我们需要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情绪的出口、出路,我们希望生活更美好,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享受审美的人生,不仅仅是物质的需求。
有人做过一项调查,什么让人快乐?其中排在前面的是,当画家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时,他是最快乐的人。
任泽平:今天特别感谢朱院长给我们作的科普和分享,受益匪浅。也感谢大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任泽平博士每月将与两位业内外大咖对谈,解读财经热点,分析经济形势,洞察市场变化与产业趋势,分享人生哲思。
 本期回放可加入泽平宏观VIP观看
 往期精彩回顾
每次直播开始前,小泽会发布预约提醒
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入直播
>关注泽平宏观视频号<
>添加小泽客服微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