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高航
来源:现代教育报
鲁稚的阳台  编辑
美国人、德国人的“心灵手巧”,是全世界闻名的,从修汽车、组装家具到搭建房子,可谓样样信手拈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和家长从小对孩子动手能力的悉心培养。


笔者目前在美国工作,观察到周围有很多人动手能力超强,很多在国内需要装修队才能干的活,在这里都是自己动手:比如铺地板、组装家具。有小孩子的家庭,爸爸们还会给孩子们在屋外搭建秋千架、小滑梯、攀岩墙……把自家的后院直接变成一个小型的游乐场。
那么,外国人的“心灵手巧”和超强生活技能是如何炼成的呢?
美国:注重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
美国家长通常会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期待,积极鼓励孩子提高生活技能,实现“心灵手巧”。家长从和孩子一起做,到看着孩子做,最后到让孩子独立做,循序渐进地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美国家长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更注重孩子在过程中学习和成长,不会苛求结果的完美。


比如,孩子可能会把洗碗机里的餐具摆得七扭八歪,但家长不会瞒着孩子偷偷地重新摆好,因为等孩子第二天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破坏,会非常沮丧。通常,家长会等到有机会和孩子一起洗碗的时候,再告诉孩子:如何把洗碗机里的餐具摆放整齐,洗得会更干净,并亲自示范。美国家长会在适当范围内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去尝试和失败,这其实也是孩子学会任何事情的唯一方法。

有时候,美国家长会化身旁观者,让孩子独立做一件事,以让孩子“心灵手巧”。比如,索耶尔即将就读6年级。开学前,200多名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涌到学校,注册新学年。虽然现场嘈杂又混乱,但索耶尔的母亲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锻炼孩子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好机会。于是,她告诉孩子先阅读申请表,提交表格之后,还要领取学生卡、拍摄年册的照片,这些步骤都让孩子提前弄清楚。一番简单的辅导之后,母亲就站在孩子身后,由孩子独立去回答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判断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索耶尔得到了母亲的指导和信任后,很快就顺利地完成了注册。
德国:家庭“小工厂”里有大秘密
在德国,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地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干家务。 

德国人几乎家家都有个“小工厂”。比如克莱门特家的“小工厂”就设在地下室里,大约有十四五平方米大小,中间摆着一个大工作台,工作台下面有许多个小抽屉,里面装满各种规格的钉子、螺丝、垫圈、管件等材料。靠墙摆放的一排工具柜,从简易工具到现代化工具,从木工、瓦工工具到钳工、焊工工具,应有尽有。




实际上,克莱门特家的两层小楼除了设计和建造需要请人帮忙外,其余的工程如房屋装修、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安装,还有刷墙、铺地板、拉电线等都是他们一家三口的“作品”。此外,他们家的汽车、游艇、家用电器或者上下水管道出了问题,也都是他们自己修理。
意大利:遍及各地的工艺教育学校
意大利人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目前,仅该国北部的勒佐艾米亚城内就有33所工艺教育学校。这些学校招收少年和幼儿,帮助他们从娱乐中学会各种技能,了解现实世界。

米米托工艺教育学校是勒佐艾米亚城中设施最完备的一所。学校陈列室是一座用玻璃装饰起来的建筑,通透明亮,宛若一座漂亮的花园。这里陈列着孩子们制作的工艺品,瓷砖贴成的海马、珠子串成的人物、泥塑的树木和纸做的树叶等。




下面是一幕生动的教学情景:一天上午,孩子们正在上工艺课。一个4岁的小男孩正在往人造的大树上粘贴树叶。这时老师走过去,问他是否注意到了树叶正反两面的差异,然后耐心地向他解释树叶两面的不同组织和纹理。之后,这个小男孩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这些树叶,最终选出最相匹配的两片树叶,表情专注地贴上去……

文章:编译/高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国际数理学校ESL教师)。本文获授权转自:现代教育报
▍往期回顾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