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事】就是深圳特区的事,特别的事,特事需要特别办的事。也同时发布深圳最新政策、人事、法规、产品、技术、品牌、服务、数据等。

“重疾险”升级版来了!

“深圳惠民保”5月9日上线

5月7日,记者从市医疗保障局了解到,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即“重疾险”)升级版“深圳惠民保”将于9日正式上线,现已开放预约。此次推出 “深圳惠民保”,是市医保局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有力举措,旨在进一步减轻深圳基本医保参保人医疗费用负担。
作为“重疾险”的升级版, “深圳惠民保”将实现四大升级。
01
一是拓展医保目录内保障范围,覆盖住院、门诊特定病种以及经单行支付的国谈药品医疗费用。
02
二是突破医保目录限制,实现住院自费合规药品和检验检查费用、门诊自费合规药品费用同步纳入保障责任,解决医保目录外高额医疗费用保障难题。
03
三是设置罕见病专项保障和“港澳药械通”特色保障,“不放弃任何一个小群体”。
04
四是提供六项免费增值健康服务,包含癌症早筛、代煎中药、健康测评、图文问诊、健康直播、疾病评估,更好管理参保人健康状况。
与原“重疾险”一样,“深圳惠民保”坚持“不限病种、不限既往病史、不限户籍、不限年龄”的宽松参保条件、实施“一站式结算”的便利保障措施、坚持低价格高待遇的普惠性质,只要是正常参加并缴纳深圳基本医保的参保人员皆可投保。
即日起,深圳基本医保参保人可关注官方指定投保平台“深圳惠民保”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投保。
扫码立即预约
同时,在此提醒各位参保市民,对于原“重疾险”尚未结束的责任,继续由原承保机构按合同履行,不会影响投保人原有权益。
(来源:深圳商报 记者邱清月)

高考时间定了!

5月6日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
《广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2023年高考
3门全国统一高考考试科目
3门广东省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
实行“3+1+2”考试模式
艺体类考生还需加考相应专业术科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科使用全国卷
《规定》明确,全国统一高考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使用全国卷,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
外语选考语种为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的一种。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须参加英语听说考试,英语听说考试由广东自主命题、单独举行
3门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组成(简称“四选二”)。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命题。具体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英语听说、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书法术科、舞蹈术科、广播电视编导术科、播音与主持术科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全省统一考试科目的试题命制及评分参考由省教育考试院制定。
高校招生专业按普通类(物理)、普通类(历史)、艺体类(含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书法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播音与主持类和艺术校考类专业,下同)划分。
普通类(物理)考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四选二”。
普通类(历史)考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和“四选二”。
艺体类考生考试科目为在普通类(物理)或普通类 (历史)考试科目的基础上加考专业术科。
高考文化总成绩卷面满分值为750分,由考生相关考试科目的成绩。语文、数学、外语,每科目满分150分;物理、历史、思想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每科目满分100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科目按考生卷面分计入高考文化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按考生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文化总成绩。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书法术科、舞蹈术科、广播电视编导术科、播音与主持类术科满分值各为300分。
志愿填报实行院校专业组模式
《规定》明确,广东高考志愿填报实行院校专业组模式、采取网上填报的方式。考生须在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和广东招生工作规定后,选择报考高校、院校专业组及组内专业志愿,考生的选考科目、特征条件须与所选择的院校专业组(专业)志愿要求相符。
本科和专科录取批次普通类(物理、历史)均设1个平行志愿组,分别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数,每个院校专业组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艺体类统考设1个平行志愿组,设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是以院校专业组为投档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实行一次性投档。
平行志愿投档时,按考生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院校专业组志愿。只要考生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志愿中被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专业组,即向该院校专业组投档。
投档后,其他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无效。如没有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专业组,则不能投档。
上述过程完成后,无论档案是否投出,均视为该考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志愿投档机会。如果考生档案投档到某院校专业组后,因故被退出,将不再补投到该批次平行志愿的其他院校专业组。
考生须在广东省招生办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并确认志愿信息,志愿信息一经网上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考生务必要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或院校指定网站查询拟填报院校招生章程的详细内容,注意高校、院校专业组及组内专业的限报条件,因未查看院校招生章程,导致不掌握院校招生要求产生的后果由考生负责。
普通高中应届考生填报志愿时,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对应的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均须合格,方可投档。否则,其填报高校志愿无效。
录取分数线的确定方面,普通类分物理、历史两类分开划线;艺体类不分物理、历史,按计划类别统一划线。
加强涉考培训咨询机构治理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提出,稳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各地各校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高二年级起根据学生选考科目开展选课走班,严禁组织学生提前选科备考。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选科指导,引导学生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自身兴趣特长选择选考科目。
同时,要大力促进入学机会公平。要继续实施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计划。严格报考条件,加强资格审核,推动专项计划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从2023年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提出,要认真落实随迁子女在广东参加高考政策。要压实高中阶段学校责任,严格规范学籍管理,严查空挂学籍、人籍分离、虚假学籍等违规情况。要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严格规范考试招生管理方面,要规范高考成绩发布。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宣传、炒作或变相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上线率”等内容。
同时,加强涉考培训咨询机构治理。各校不得允许教育咨询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或个人进入学校开展涉考培训咨询活动,或提供场地给有关机构或个人开展相关活动;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或个人开展涉考培训咨询的规范治理,严厉打击涉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组织或参与考试作弊、干扰破坏考试招生秩序等违规违法行为。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南方+客户端)
传说中的“小渔村”,渔博会来了!
2023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将于5月11日—1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举办。组委会负责人表示,本届展会将在主会场的C位(1C1-02展位),特设深圳渔业发展建设规划展,以艺术展览的形式呈现深圳“渔城”的前世今生,全景展示辐射全球的深圳渔业蓝图。
展区空间设计效果图
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由“大潮耕海”“生态永续”“走向深蓝”“未来圳来”四个章节串联,透过数十件具代表性的实物展品,配合多媒体互动装置,以专业艺术展、博物馆级别的标准呈现,创造崭新的沉浸式“渔”文化体验,带领观众探索深圳如何从世代相传的“耕海牧渔”转型为现代渔业之都。同时,展览借助首届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平台,力图进一步激发渔业相关从业者和其他公众对海洋生态和“大食物观”的关注,共同展望可持续发展的深蓝未来。
本次展览特邀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王子耕担任渔博会总策展人及展览总设计师,由PILLS工作室负责策展及总体设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内容策划,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设计及落地实施。
深圳因海而生,因渔而兴。本次展览共有九大亮点。
亮点1
百舸争流·水中巨石
沉浸式博物馆级设计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深圳渔业发展建设规划展空间设计提取“百舸争流”的视觉特征,在整体平面上勾勒出船只络绎不绝、错落前行的恢弘动势,并由此延伸出整体空间效果,体现深圳打造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市、国际海洋城市的先行者精神,也与本届渔博会“渔粤向未来”的主题相呼应。整体造型以礁石为概念原型,通过梭形墙体打造巨石感构筑物,辅以沉浸式水波纹投影,营造出在水底沉浸式漫游的独特观展体验。
亮点2
寻根溯源、全景展示
深圳渔业的前世今生
史前两次海侵海退造就了深圳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天然渔场空间。展览展示了深圳近7000年“因海而生,因渔而兴”的渔农文化历史。
经过四十余年高速发展,深圳走过了其他城市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从人们印象中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深圳渔业也将重新出发,从世代相传的“耕海牧渔”之地,转型升级为我国现代渔业管理改革示范区。展览也展示了深圳成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标杆和创造型现代渔业之都的宏伟蓝图。
亮点3
规划引领、科学实践
深圳渔业全产业链综合转型
多元展陈方式展现深圳渔业发展蓝图
渔业是深圳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深圳的文化符号之一。为树立大食物观,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深圳渔业正在进行全产业链综合转型升级。从种苗育种、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储运配送、交易消费、休闲渔业等多角度入手,向现代渔业服务、渔业科技创新、渔业品牌建设、渔业文化传承等多方面拓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品质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努力实现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海洋渔业强市,践行“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展现深圳渔业新形象、新气象、新作为,打造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
亮点4
推广优质蛋白
百种水产“圳品”首次公开亮相
展陈空间效果图
深圳水产资源丰富。在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为让市民吃到更安全、更优质、更美味的水产品,深圳市推出了“圳品”标准体系,对水产品的品种、质量、安全、溯源等方面严格规范管理。渔博会期间,包括金枪鱼等远洋捕捞水产品在内的百种“圳品”水产品将在本展区首次公开亮相。这些水产品不仅品质优良,还极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深圳市打造高标准、高质量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圳品”水产品的亮相将为鹏城渔文化注入全新内涵。
亮点5
珍品云集
博物馆级珍稀水生动物限定展出
渔博会期间,本展览将集中展示红珊瑚、砗磲、鹦鹉螺、唐冠螺、凤尾螺等珍稀水生保护动物标本与制品,以博物馆级的限定展品彰显鹏城渔文化魅力,传递人与水生动物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展陈空间效果图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珍藏的水生动物标本将在一体化设计的展龛内悬浮陈列。美丽多样的水生生物将在氛围灯光的配合下,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在这里,观众可以欣赏形态奇特、色彩斑斓的水生生物,如双髻鲨、海龟、长尾鲨、鲟鱼等。这些标本不仅具有极高科研价值,也是艺术杰作,展现了水世界生命的奥妙和魅力。
亮点6
梦幻再现,虚拟海洋
遇见深圳真实海底
全息虚拟海洋体验内容意向
为了让观众与海洋亲密接触,展区特设一个神奇海底空间。该区域突破传统展陈形式,以声光电等前沿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构建沉浸式数字展示虚拟海底,并植入深圳海域实时直播。观众在该区域既可感受深圳海洋的神秘和魅力,又可与虚拟海洋生物互动,体验现实与幻境交织的乐趣。
亮点7
亲海生态
零距离欣赏活体珊瑚
2019年,深圳市推动成立中国珊瑚保护联盟;2020年设立全国珊瑚日,发起公益基金,同时面向公众开展珊瑚种植认养活动。近3年来,联盟成功组织10万余名公益志愿者参与活动,仅在大鹏湾就已种植珊瑚超过10万株。该活动让公众能近距离观察珊瑚,亲近大海,持续推广保护海洋生态理念。
未来,全国首个珊瑚主题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将在大鹏海域落地。而在本次渔博会现场,观众不用潜水就能通过2.4m超长珊瑚缸与珍稀活体珊瑚零距离接触,直观感受深海秘境的魅力。
亮点8
流量之王
与300公斤完整金枪鱼面对面
金枪鱼也称“鲔鱼”、吞拿鱼,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热带海域,主要栖息在海平面下100至400米。在深圳渔业发展建设规划展上,观众可以和金枪鱼族中体型最大的鱼种——大西洋蓝鳍金枪鱼面对面接触,近距离感受长达三米、重量超过300公斤的金枪鱼带来的感官刺激,享受远洋渔业传递的自然馈赠。
亮点9
展望风华
致敬深圳耕海牧渔人
展陈空间效果图
在不断改革、锐意进取的发展进程中,深圳集聚了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资源和力量。深圳渔业发展建设规划展荟萃展示了在科研、实业、服务、管理等不同领域,为深圳现代渔业发展默默耕耘、倾情奉献的渔业从业者群像,记录深圳耕海牧渔人的点点滴滴。
(内容来源:南方+ 记者:李嘉耀)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