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23年第3期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与保险资金权益投资
作  
田佳琪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央国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但是,上市央国企的估值相对偏低,不完全匹配其高质量发展的现状。自2022年末“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提出以来,资本市场对央国企关注度逐步提升、其价值重估仍在持续中。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良好开局,国有上市公司价值重估具有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向好的“东风”。此外,央国企上市公司规模较大、股息率较高,与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较为契合。在传统的权益规模指数中加入央国企指数,可以拓展有效前沿、改善权益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特征。
一、引言
自2022年末“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提出以来,市场对央国企上市公司的关注度持续升温。2023年1-4月,中证国企指数上涨6.80%,其中中证央企指数上涨9.69%、中证地企指数上涨4.74%,显著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4.07%的涨幅。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央国企上市公司的较好市场表现并不是简单的短期主题投资,而是央国企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资本市场对其价值的重新认识,背后有着深刻的“基本面修复和政策共振”的深层逻辑。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有上市公司基本面总体向好,但是其市场估值特别是其中的央企估值相对偏低,不完全匹配逐步改善的盈利能力,这一现象逐步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自2022年5月以来国资委、证监会和上交所等相关部委,都对部分央国企市场价值与其内在价值匹配度不足的情况做了表述。叠加近期机构投资者对央国企价值认同度的提升,国有上市公司的价值重估仍未结束。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一季度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带动上市公司盈利修复,年初至今权益在资产配置中相对占优,国有上市公司价值重估具有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向好的“东风”。
对于保险资金而言,央国企上市公司具有较大的投资意义:一是上市央国企市值规模和资金容量较大,总体具有稳健经营和股息率较高的特征,较为契合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二是在传统的权益规模指数中加入央国企指数,可以拓展有效前沿、改善权益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特征。
二、国有上市公司的估值情况
国有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截至2023年4月末,A股上市国企数量约1300家、总市值逾46万亿元;其中,上市央企数量超过400家、总市值逾26万亿元,上市央企市值整体较大。从一级行业来看,主要分布在和国计民生相关度比较高的传统行业,包括银行、石油石化、非银金融、通信、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军工等(见图1)。
图1  上市央国企市值分布/亿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截至2023年3月末,上市国企占全A总市值超过一半。然而,由于部分国企曾经给投资者留下成长性较低、经营管理固化、市场化水平落后等刻板印象,使得上市国企的估值系统性低于其他企业。
比如,中证国企指数(包括1300余家上市央企和地方国企)的PB长期低于全A的PB,特别是其中的中证央企指数(包括400余家上市央企)PB更低(见图2)。当然,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是上市国企主要分布于银行、石油石化、非银、公用事业和交运等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成熟阶段的传统行业,行业本身的成长性相对有限、估值溢价较低。此外,我国资本市场的自然人投资者直接参与率较高,更加偏好追逐业绩增速弹性较高的行业。
图2  全A、中证国企和中证央企的PB时间序列
三、国有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现状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国民经济行业的角度,国有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重资产的第二产业,如上市国企在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等四个行业的总市值占比超过一半。这些行业历史上存在一定的过度投资和过剩产能,影响了企业的盈利增速(见图3)。
图3  上市国企市值的国民经济行业分布(截至2023年4月30日)
自2015年底开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不断推进,第二产业的盈利状况提升明显。以其中的工业行业为例,自2016年下半年起,工业板块的国有企业的盈利状况逐步好转,盈利增速持续优于行业整体水平。
图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盈利水平
(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搭建了“四梁八柱”。此后实施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1+N”的顶层设计进行了落实。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与直接提升盈利水平密切相关的要求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2023年1月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指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圆满收官,实现“三个明显成效”预期目标;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加快落实,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引领成效显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进一步彰显了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会议明确,2023年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为“一利五率”,也即“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四个指标进一步提升。要强化目标管理、量化任务分解、实化工作措施,充分发挥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统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指标体系的调整,形成了一个更加严谨、更加科学、更加成熟的体系。
四、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圆满收官下,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向好,是“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的重要背景。前文已经分析,当前上市国企的估值相对较低,并不完全匹配近些年来央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经营实际。因此,在“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过程中,重新认识盈利向好的央国企的市场价值,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良好开局,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带动上市公司盈利修复,年初至今权益在资产配置中占优、表现相对亮眼。国有上市公司价值重估具有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向好的“东风”。
(一)对央国企市场价值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
随着近些年央国企盈利能力总体不断提升、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其估值水平和盈利能力不完全匹配的现象愈发明显。特别是2022年以来,相关部委多次提及这一现象。
2022年5月,国资委制定印发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指出:“中央企业和上市公司要树立科学市场价值观,既要重视资本市场表现,努力推动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积极维护股东权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要提升处理应对资本市场复杂情况的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依法依规、适时运用上市公司回购、控股股东及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增减持等手段,引导上市公司价值合理回归,助力企业良性发展”和“上市公司要加强与行业分析师的定期互动,拓宽分析师覆盖范围,及时跟进深度研究报告的发布情况,提升投资者对公司战略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同感”。
2022年11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主题演讲时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他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市场体制机制、行业产业结构、主体持续发展能力所体现的鲜明中国元素、发展阶段特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2022年12月,为了配合落实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上交所同步制定了新一轮央企综合服务相关安排,指出:“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推动央企上市公司主动与投资者沟通交流,提升透明度,组织引导各类投资者走进央企、了解央企、认同央企”。
(二)央国企上市公司的估值仍然偏低
2023年1-4月,随着市场关注度升温,央国企上市公司经历了一波估值修复,上市国企特别是其中的央企估值仍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即使不考虑上市国企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且传统行业估值较低的客观情况,在大部分一级行业中上市国企的平均PB也低于非国企上市公司。截至2023年3月末,只有在少数一级行业如通信、计算机、医药生物、建筑装饰、食品饮料和农林牧渔,上市国企平均PB相对高于非国企(见图5)。
图5  各行业国企和非国企平均PB(截至2023年3月31日)
二是,经历了2023年初以来几个月的估值修复行情,央国企的估值依然相对较低、不匹配当前的盈利水平。图6绘制了包括中证国企指数、中证央企指数和其他重要宽基指数如科创50、创业板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中证1000、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万得全A的PB-ROE散点图。其中,中证国企特别是中证央企的ROE位于趋势线之上,也即估值低于匹配当前盈利的均衡水平。截至2023年4月末,中证央企指数的估值刚修复至1倍PB以上,但仍处于近10年最低的20%分位数附近。
图6  重要指数的PB-ROE散点图(截至2023年3月31日)
(三)重估正当时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带动上市公司盈利修复,年初至今权益在资产配置中相对占优,上市央国企重估面临较好的环境。
一是,2023年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我国经济进入上行周期。虽然当前经济好转的内生动力还不强、修复的斜率偏弱,但是持续向好的方向较为确定,权益类资产表现相对占优。2023年以来,随着经济景气进入上行周期、制造业PMI的趋势持续上行;经济社会常态化运行后的社交场景打开,服务业PMI在2023年1-4月保持在55%附近的历史高位(见图7)。
图7  制造业PMI及其趋势
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带动上市公司盈利修复,特别是国有企业市值分布较大的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建筑装饰、通信和交通运输,2023年一季报盈利增速横向比较处于前列。
二是,以北上资金为例,机构投资者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认同度增加。通过北上资金持股数量变化和VWAP价格,估计北上资金近两年对中证国企和中证央企的累计资金净流入,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自2022年末至今,北上资金对上市央国企的净流入明显加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认同度增加(见图8)。
图8  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亿元(笔者估算,截至2023年4月30日)
五、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和保险资金权益投资
上市国企特别是其中的央企股息率较高,与保险资金运用稳健投资、重视净投资收益率较为契合。此外,重视央国企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有利于提升权益投资的有效边界、改善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特征。
(一)央国企上市公司股息率较高
在新会计准则下,保险资金运用将更加重视高股息资产的投资价值。高股息标的在IFRS9下可以考虑放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Fair Value Through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FVOCI)”分类下,仅允许股息分红进入利润表具有“类固收”性质,对平滑投资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从公式表达看,上市公司股息率等于每股分红除以股价,分子分母同时除以EPS,可以发现股息率等于分红比率除以市盈率。一方面,上市国企主要分布于银行、石油石化、非银、公用事业和交运等处于生命周期成熟阶段的传统行业,留存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动力较低,分红较为“慷慨”,提升了股息率公式的分子;另一方面,上市国企的估值相对较低,降低了股息率公式的分母。因此,上市国企特别是央企的股息率较高,对保险资金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如图9所示,中证央企指数的股息率持续高于沪深300指数。
图9  中证央企股息率持续高于沪深300指数
(二)重视央国企投资价值,提升有效边界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规模相对较大,在进行资金运用的过程中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具有组合投资思维,即可以同时布局多个潜力投资方向,实现总体投资组合收益风险特征的提升。
以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的月频数据为样本,在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50、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等常见的权益市场指数的基础上,加入代表上市央国企的中证国企指数和中证央企指数,可以明显拓展有效边界,提升权益投资组合整体的收益风险特征(见图10)。这也说明,保险资金投资中重视央国企标的,具有重要意义。
图10  加入央国企指数,明显提升有效边界
脚注
 ①若无特别标注,文中数据来源皆为Wind资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与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系列回顾
编辑:王文婧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双月刊)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双月刊)是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创办、国内唯一立足大资管、专注于保险资管及保险资金运用领域的基础理论与业务研究刊物,持有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
刊物于2015年9月正式创办,2015年出版2期(季刊),2016年起改为双月刊。目前已出版47期正刊、2期增刊、6期合订本。
刊物共设12大栏目:卷首语、封面文章、特别策划、首席观察、政策解读、宏观研究、投资风向、业务探讨、全球视野、大资管时代、光影天地、会员风采。
刊物主要发送监管机构,协会会员单位,相关政府部门,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及有关研究机构等,影响力日趋扩大。
联系人:研究规划部  于老师  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83361689 83361693
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官微
微信公众号:zgbxzcgl201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