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了,娃的冗余时间比平时多了些,有时也难免看看电视。控制时长保护视力的同时,其实咱们也可以利用好这个契机,考虑给孩子加点有营养的“时事大餐”。
今天的文章是之前的旧文重发,关于怎么带娃看“新闻”,暑假正在考虑给孩子看什么的话,正好用得上。
上学期开始,小半晚餐的“大语文音频课时间”,就变成了新闻时间。

起因嘛,开学后小半学校在搞“特色语文学习活动”——看新闻。小半的语文老师也布置了一项课外任务,鼓励孩子每天和家长一起看新闻、聊新闻,每周还会抽2位同学在班上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正好,晚饭时间大语文也听很久了,就当换换口味吧。
小半为新闻分享做的PPT
坚持看了快几个月,小半和我都对这个“新口味”都特别感兴趣。一来每天的新闻都是新鲜的,给我们父子俩增加了不少聊天的话题;二来新闻聊得越多,就越发现看新闻对小半带来的好处还真不少。我们都觉得,看新闻这个事儿应该坚持下去。
接下来,小半爸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看新闻”的一些心得,掰掰:
1. 为什么孩子要看新闻?
2. 什么新闻适合孩子?
3. 怎么和孩子聊新闻?
仔细观察小半这段时间的变化,又和小半语文老师交流了一下,我总结出孩子看新闻最大的3点好处。
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是非常好的“非虚构阅读”泛读材料。从新闻中一步步认识这个世界,孩子会觉得身边的人和事,其它地区甚至其它国家的人和事,与自己是有关联的。
这种认知,会逐步培养孩子积极参与社会的责任意识。
图源:新华网
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一点……新闻主播的语言,可以说是最标准的中文表达了。
 《东方时空》新闻栏目截图
首先新闻报道发音绝对标准,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重点清晰。作为一个四川娃,听多了新闻播音腔,很快就发现了我时不时会冒“川普”,要来纠正我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新闻的用词规范,非常有逻辑,一件事情应该怎么用精炼、通俗的语言来讲述,新闻可以说是最好的示范。
新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各种信息和观点的合集,和孩子一起聊新闻、读新闻,就是训练抓取信息能力和思辨精神的好途径!
近几年的教育趋势来看,孩子的“思辨”能力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语文学习中,阅读、写作都考察学生抓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思考分析能力。这也是很多学校开始开展这项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给孩子看新闻,很多家长可能第一选择就是“新闻联播”,但恕我直言,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新闻联播的内容经常会涉及到宏观政策,对于小学生来说,政策相关的专业用语比较枯燥,不易理解,另外,就是离日常生活、和孩子们喜欢的话题比较远。
哪一类新闻比较适合孩子看呢?
科技新闻对孩子的科普知识,是非常好的补充。孩子们既能了解到最前沿的科技知识,也可以通过新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比如前不久祝融号火星着陆的新闻,就很适合和孩子好好聊聊。
我国人口普查结果、特斯拉撞人事件、巴以冲突、印度疫情失控……最近的这些国内外引起广泛讨论的新闻事件,孩子第一时间了解,就更能感觉自己和世界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这类新闻给孩子带来的是一些知识和素材的了解与积累。比如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孩子们知道吗?是不是可以进行一次关于博物馆的讨论呢?
图源:新华社 微博
说完适合孩子看的新闻类型,但是具体看什么节目呢?
看新闻,通常都是利用孩子们的碎片时间来做积累,我推荐央视一档儿童新闻节目《新闻袋袋裤》
《新闻袋袋裤》是央视儿童频道的一档节目,和面向大人的新闻不同,这档节目的新闻是经过了筛选,
基本都是更适合孩子看的新闻事件

比如刚刚提到的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当天的新闻,就有一个关于博物馆的专题报道,报道了各地最近开展的重要展览,鼓励孩子们去博物馆去参观、学习。
近期的科技新闻也都有比较详细的报道。上周五给小朋友们报道了中国天眼FAST新发现201颗脉冲星。还采访了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来给孩子讲这个发现的意义。
还有全国各地展开的一些学生活动,比如舟山的青少年体验皮划艇项目。不但报道了活动情况,还顺便科普了一下这个比较小众的运动,以及这项运动的科学原理。
当然,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新闻的重点。比如前不久全球首家《哈利波特》官方旗舰店开幕,对很多哈利波特迷们,可真是大新闻了!
另外,各种科普知识,也是新闻中的常客。介绍一种植物、一种动物、一段历史,一天天积累下来,可是不小的知识量。
特别要点赞的是,新闻中采用的语言,也是很适合孩子学习借鉴的,比如报道“俄特技飞行队表演,战机精彩亮相”,这条新闻的时候,就说到飞行表演的队形,像“盛开的花瓣”。
如果只选一档新闻节目给孩子看,那就是它没错了。
《新闻袋袋裤》要如何收看呢?
➡ 电视收看:
CCTV儿童频道(CCTV14)周一到周五晚上21:45播放,每集只有15分钟。现在放暑假了,睡得晚的孩子可以作为当天的睡前固定节目。
➡ 电脑收看:
在央视网(https://www.cctv.com/)就可以收看。直接在页面搜索节目名称就行了。
➡ 手机和平板收看:
我和小半一般是用平板上的APP看,时间、地点更加灵活一些。现在央视频、央视影音APP上都能看到。
我更推荐用“央视影音”,因为搜索起来更方便。
进入APP,直接搜索节目名称就行了。
最后还想鸡蛋里挑下骨头,我觉得《新闻袋袋裤》这档节目还是有一个小小的bug,那就是对国际大事件的报道,略显不足。有一些我觉得适合和小半聊的国际新闻,却没有收录。
想补充这方面内容,我建议可以再关注一下央视新闻的抖音号,里面有1分钟左右的单个重点新闻短视频,家长可以选自己和娃感兴趣的来看。
《新闻袋袋裤》+央视新闻抖音号,我觉得对小学生来说,就已经组成了非常有时效、内容合适孩子,也方便利用碎片时间的新闻内容套装。
看新闻是第一步,但当然不能让孩子看个热闹就完了!更重要的还是要和孩子“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的一些能力,才能逐步地培养建立起来。
千妈在以前文章《看了高考状元唐楚玥的“语文秘籍”,我发现亮点是人家学校的一门特色课!》中也和大家系统讲过怎么带孩子聊新闻,我觉得就很实用,咱们一起来复习一遍。
↓↓ 以下内容节选自千妈文章 ↓↓
和孩子讨论新闻在很多国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荷兰国家电视台就有个专门为孩子制作的《儿童新闻》节目,话题都是时事新闻,只是视角有所不同。它会采用儿童的视角,照顾儿童的语境,并常常以孩童亲身的经历作为新闻焦点。
比如在难民问题上,节目会采访八九岁的难民儿童,请他们向荷兰的同龄人讲述个人经历。节目中没有任何宣讲和说教,完全真实展现。
第二天学校的午餐时间,很多老师都会和孩子们一起看《儿童新闻》重播,然后针对新闻中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而具体说到新闻讨论的方式,我认为有两种非常值得参考:
“事实”VS“观点”是孩子培养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课题之一,借助的工具常常就可以是新闻,即分辨新闻内容中,什么是“事实”与“观点”?
举个例,冰淇淋通常是用牛奶制品做的,是事实。
冰淇淋很好吃,是观点。
事实,是能被证明是真是假的一段客观陈述,而观点是表达一种感觉、看法的陈述,无需证明,而且每个人的观点可以不同。
用前不久 “祝融号火星车”的一则新闻报道为例:
这则新闻中,“对此……赵立坚20日表示”之前的内容是“事实”,之后的内容是“观点”。
在我们大人看来,这或许不难,对孩子来说却是需要从小培养。
看新闻时多问问孩子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帮助他们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对接受到的信息不要照单全收,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质疑和判断。
一个新闻报道里,往往既有“事实”也有“观点”,一般“观点”是在“事实”之后的总结与点评。
孩子在区分“事实”与“观点”后,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讨论“作者观点”与“读者观点”的差别。
所谓“作者观点”就是新闻制作者持有和表达的观点,“读者观点”是看新闻的人,比如孩子自己对新闻中的事件或现象持有什么观点。
还是以“祝融号”新闻为例。
可以和孩子问“你自己觉得火星探测对咱们中国意味着什么?”
而孩子在讲出自己观点的时候,还鼓励他列举些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美国大选期间,逃妈跟我分享逃逃他们学校的“social study 新闻课”,当时有很多孩子不喜欢川普,孩子们都说“看新闻的时候,川普一出现,我们就一起喝倒彩。”但老师的态度是:“你们可以不喜欢现任总统,可以喝倒彩,但说反对也需要具体的观点和理由......”
这样的讨论对孩子的逻辑性,思考表达力,都有很大促进。而且可以想象,这样的练习多了,孩子以后写思辨类作文应该不会愁没有论点,缺乏论据。
EASTWEST
最近和几个朋友交流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的小学都开展了类似的“新闻课”活动,甚至小学的阅读理解练习题中,也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新闻的身影。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题
按现在大语文发展的趋势看,新闻类阅读、写作绝对会越来越重要,建议爸妈们可以尽早重视起来。
而且,即使抛开应试的要求和对批判思维的培养,我也非常支持孩子能多看些新闻。
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来就不应该只局限在小小的教室内,更应该多去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学着去做一个有思想,有责任担当的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深以为然,仍当谨记!
点个“在看”,暑假带娃一起看新闻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