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说的话
自从当了妈,每天都感觉自己挺忙。
但到底忙了些什么?哪些又是有意义的忙?哪些忙值得分享出来?
四年时间过起来快,总结起来倒是挺慢。😂
这份用爱、时间和专业熬出来的“to-do-list”长长清单,一不小心搞了三连载~
上篇(Ⅰ)戳👉: 孕期,0~6个月,6~12个月
中篇(Ⅱ)戳👉:1~24个月,24~36个月
今天来补最后这篇,为36~48个月娃娃家长们写的育儿清单。
36~48个月
一过三岁,你会发现时间越过越快,一年瞬间就没有了。
除了孩子长大稍微懂点事了之外,主要原因还是白天丢给老师管了。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快一点。😁
上幼儿园之后,小朋友在家的时间大幅减少,又恰逢到了“德智体全面开花”的时候。
我们做家长的在窃喜之余,也会惊愕地发现:
既然时间有限,就不要太有野心,恨不得每天把所有的事情轮一遍才好。
岔开来安排,你不焦虑娃不累。
比如我家一三五偏智育(认字、思维游戏、阅读),二四偏美育(画画、手工、音乐);周末主要就是出去玩和运动。
把时间花在刀刃上,以下是我认为值得去做的项目清单:
大方向别丢
⬜ 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形成互补
如果你正打算给孩子选幼儿园,可以看看开过幼儿园的过来人,告诉你8条内行门道。选定幼儿园之后,就尽可能地让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互补。比如如果幼儿园户外运动时间少,就在家多运动运动;如果幼儿园纯玩比较多,在家可以安排点“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活动。
⬜  积极关注孩子的社交状态
初入“社会”的小朋友,在经历一个重大的心理发展阶段——客观认识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这时候,我们要尤其关注孩子在社交时的状态,引导孩子客观积极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但是请注意,积极关注≠敏感干预。在干预任何矛盾冲突之前,先给孩子留一点尝试自己解决的空间。
⬜  给孩子领导自己/大人的机会
有些孩子天生脸皮厚,颇具有领导力(像小7);有些孩子则天性谨慎害羞,不太勇于发表意见。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应该给孩子领导大人的机会。有些事情让他们说了算(比如今天穿什么),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掌控感、责任感,和自信心。
⬜  以“学习力”(不以“学知识”)为目标
学习力不应该只是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学习的能力,也不止于内驱力、好奇心,专注力,记忆力,观察力这些认知能力。小孩子更多的时候,是从同伴身上学习。所以,像共情力,自信力,客观评价自我和团队精神,也应该是学习力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老王卖瓜一下,推荐大家看这篇文章:日本妈妈实名慕我家女儿的学习力,问我是怎么做到的?
⬜ 开始尝试日常打卡
对于心智发展开始成熟的孩子来讲,“打卡”可以让孩子逐渐从“妈妈引导的放养型”,过渡到“自知自觉的自养型”。打卡的内容可以是活动类或行为类,但注意不要太紧、太满、太死板,话术使用起来也需要有技巧。不然的话,“奖你一颗小星星!” 培养内驱力时,小心靓招变损招。
聪明的对话
⬜  经常展开“所见以外”的生活对话;
三岁以后,可以经常和孩子就现在所见所闻所感以外的内容进行交谈,比如看不见的因果想象,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计划等等。目的是发展抽象思维,形成“过去-现在-将来”的完整思考。比如孩子摔跤了,除了共情找原因之外还可以问:“以后遇到这个情况该怎么避免呢?”
⬜  在对话中特意强调逻辑连词的使用
小朋友也许已经自发地开始模仿大人使用逻辑连词,比如“因为”,“所以”,“万一”,“如果”等等,但很可能会用错。我们在平常谈话时,可以特别提醒孩子使用某个词。比如孩子说“今天我在幼儿园很开心”,话音未落时你抓紧补上一句“因为?”(升调),孩子就会接着说“因为什么什么”。
⬜ 习惯用“问题”替代回答
随着孩子的生活阅历逐渐丰富,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请在习惯性给出答案以前,先用一个“问题”来回答他们的问题。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反问:“是这样的吗?”,“你觉得呢?”,“你怎么想的呢?”就够了。用一个问题引发更多思考,引导孩子自我探究和逻辑表述,发展“观察-猜想-证实-反省”的科学思维全过程。要知道,让人猜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尾:动动嘴皮的思维训练you不花钱!
⬜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想尝试的事情越多,也会越经常遇到各种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当孩子抱怨着来找妈妈时,我们既不能不管,也不好直接帮忙。而是要想办法帮孩子建立“自我解决”的成功体验!《认知深度解读︱“怎么孩子一遇到点困难,就跑来找妈妈?”》这篇干货讲透了“畏难情绪”的来龙去脉,值得一啃。
健康和独立 
⬜ 开展两三项专门的运动项目
小区公园里的游乐设施可能对他们已经没有挑战了。这时候可以根据孩子特别擅长或特别不擅长的能力,尝试开展一些专门的运动项目,并找机会经常做。比如拍球、平衡车、滑板车、吊环攀岩等等。
⬜ 循序渐进戒掉尿不湿
有些孩子很愿意配合戒掉尿不湿,因为穿着没有内裤舒服。但有些孩子因为怕麻烦或怕尿裤子,不愿意脱掉。这时候,一定要选长得好看可爱吸引孩子,且有防水夹层的全棉小内裤,尿湿后相对好清理。尽量别为“尿裤子”这事发大火。虽然三岁以后可以开始尝试循序渐进戒掉尿不湿,但也不是必须的。你们的小7到三岁半才完全戒掉,现在偶尔还会尿裤子呢!
锻炼小肌肉
⬜ 鼓励孩子习惯用笔
在家里准备好各式各样的笔,彩铅笔、圆珠笔、水彩笔、蜡笔,以及空白的草稿本及大面积的绘画纸张(如宜家的画质卷),并放在孩子可以轻易拿取的地方。如果给孩子选择认知类的练习题,最好选择可以涂画的纸质题,而非穿绳子或移动纽扣这类“花式鸡肋操作”。
⬜ 玩拼插构建类积木(小颗粒)
虽然我认为有些精细动作发展好的孩子,2岁多就可以玩小颗粒。但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建议给3岁以后的孩子提供小颗粒积木,比如乐高、品果等。
养成动脑习惯 
⬜ 玩一些规则稍复杂的桌游
可以在家里准备一些难度不同,类型不同,规则稍复杂的桌游或棋类。孩子要同时记住更复杂的规则,能锻炼到工作记忆和其他大脑执行功能。棋类也是桌游的一种,但它的形式更抽象,接受起来会晚一点。可以从重力四子棋、四子棋、黑白翻转棋开始。
⬜ 处处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启蒙
数学启蒙切忌形而上和刷题,就算题目设计得再生活场景化,也不如直接把生活场景转化成数学问题。我把这四年来的数学启蒙总结了一下:① 每天一个生活数学问题/活动;② 数感靠“数”;③ 空间感靠“摆”。具体操作可以参考这篇:不到四岁口算减法应用题惊呆数学家老爸。基因好?不如教的好!
⬜ 只选择高质量的屏幕教育资源
三岁以后可以给孩子试用一些教育类的app(如Khan Kids,Think! Think!),或看一些教育娱乐类的视频(如科普纪录片,英文动画片)。但这只能作为日常游戏的调剂,一定要控制好屏幕时间(即使是用“少伤眼”的投影设备)。建议不是必须给的不要给,比如在中文环境下的孩子想看动画片,那不如直接给他看英文的,中文的就暂时不要给了。
养成阅读习惯
⬜ 亲子阅读为主,自主阅读为辅
亲子阅读还是重头戏,但还是可以见机鼓励孩子尝试开始自主阅读。比如已经读过的书目,点读书,音乐书,或者像《鼠小弟》这种情节连贯且重复性强的系列。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都应该鼓励孩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 可以开始精读一套英文读物
选择一套系统的英文读物,会让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进度做到心中有数。英文读物可以是分级教材,但必需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是像Muzzy精读资料这样的互动教材。总之注意不要赶着刷进度,按照孩子的节奏来。因为学习英文知识不是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习惯这门语言。如果家长精力不够带孩子精读,那就继续上一个年龄段的英文活动(比如玩Khan Kids,或看英文动画)。
扩展知识面 
⬜ 在书架上加入科普性绘本/杂志
低龄孩子最爱看的,还是故事性的绘本。但三岁以后,可以有意地买一些像《动物原来这么大》这类图多字少的科普类绘本。也可以开始订阅适龄的科普杂志,扩展孩子的知识面。
⬜ 办几张各展馆的卡年
如果生活的城市有类似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这样的公共资源,建议定期带孩子去一去,开拓下眼界。再回家看相关的科普读物,理解更深刻。
7妈好文
日本妈妈实名慕我家女儿的学习力,问我是怎么做到的?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独家思维启蒙规划
7妈书单
随着孩子思维能力的提高,我们需要学会一些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探究的方法。
广义上的PBL(项目式学习),或基于自然的PBL(自然游戏教学法)是适合非教育专业的家长,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的不错切人点。
这本书是现在国内专门做PBL培训,我牛津大学的亲同学推荐给我的,我也转手推荐给大家。以后有机会,再来详细分享PBL和自然游戏教学法。
早生娃几年的同学,已经有人在问:
比小7大一点的哥哥姐姐,怎么办?
不能丢下我们不管啊!
好抱歉,写这样一份清单必须自己亲身经历过,才有发言权。
但0~6和3~6岁的掏心窝系列,可以先拿着参考下。😊
完。
爱你们的,
小7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