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1月19日,李远哲(Yuan-Tseh Lee)出生于中国台湾。他主要从事化学动态学的研究,在化学动力学、动态学、分子束及光化学等方面贡献卓著。
李远哲的父亲是知名画家,母亲是小学教师。长大后,哥哥李远川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弟弟李远鹏为新竹国立交通大学教授,妹妹李季眉国立中兴大学环境工程学系教授。小学时,李远哲的棒球和乒乓球都打得很好,高中时他打网球,并在学校鼓号队吹长号。他还广泛阅读科学、文学、社会科学。居里夫人的自传对年轻时的李远哲影响很大。他了解到居里夫人一生对科学的执着、她的无私与理想主义,于是决定成为一位科学家。
李远哲免试进入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就读,大二时转入化学系。受室友张昭鼎的影响,开始对物理化学感到兴趣。当时化学系并没有安排很多物理方面的课程,张昭鼎便安排了一个暑假与李远哲在宿舍中研读热力学。李远哲还去物理系修了电磁学。李远哲本科由郑华生(Hua-sheng Cheng)教授指导,研究用纸电泳分离钡;硕士课题由国立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放射化学组浜口博(H. Hamaguchi)教授指导,研究温泉沉积物矿质北投石含有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博士课题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汉(Bruce Mahan)教授指导,研究电子激发的碱金属原子的化学离化过程
1967年,李远哲去哈佛大学,在达德利·赫希巴赫(Dudley R. Herschbach)的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赫施巴赫让两位研究生跟随李远哲构想与设计工作。李远哲在机械车间负责人乔治·帕伊谢洛(George Pisiello)的协助下,10个月内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交叉分子仪*,1967年就成功开展了第一次非碱金属实验(Cl + Br2 –> BrCl + Br)。
*交叉分子仪使用的交叉分子束方法,是研究反应动态学的一种实验技术。两个不同喷嘴喷发出两股不同的分子(或原子)束,在一高真空的反应腔中形成交叉,使分子或原子产生碰撞而散射。由此可以探究化学反应中的分子动力机制,侦测出化学反应中的分子碰撞现象 。
李远哲在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大学担任教职。他带领团队建造新一代交叉分子仪,解决了很多复杂的化学反应动态、光化学反应、分子光谱学问题1986年,李远哲因为在化学动态学的研究,波拉尼John C. Polanyi)、赫希巴赫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1984年,李远哲提议成立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他的构想随即得到吴大猷吴健雄沈元壤蒲大邦林圣贤等人的支持。1994年,李远哲回台湾担任研究院院长。
资料来源: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86/lee/biographica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李远哲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科学|技术|教育|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