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年2月24日,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 Lenz)出生于俄罗斯的德尔帕特(Dorpat,今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塔尔图)。提出了楞次定律,是最早认识到磁场和电场之间联系的物理学家之一。他还独立发现了焦耳定律。
楞次出生时,德尔帕特是个说德语的城市。16岁时,楞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德尔帕特大学。1823年到1826年间,他参加了航海家奥托·冯·科策布(Otto von Kotzebu)的第三次世界考察。楞次主要的研究包括在太平洋上测量空气温度、水温以及不同海域的海水盐含量等。通过这次旅行,楞次积累了很多重要的自然科学知识。旅行结束后,楞次在海德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搬到了俄罗斯当时的首都圣彼得堡。
1828年,楞次当选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初级科学助理。1830年到1831年,他在两所学校教授数学。1830年,楞次当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834年成为院士,并于同年成为圣彼得堡大学的教授。从1861年到去世那年(1865年),他还是该大学的校长。
楞次总结了安德烈·玛丽·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的电动力学与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1833年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宣读论文《用电动力学方法决定感生电流方向》。这一结果被命名为“楞次定律”,于1834年发表在《物理学和化学年鉴》上。简单来说,楞次定律的中心意思集中在“来拒去留”这四个字里。
楞次对电磁学的贡献
人们研究电和磁,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但此前,这两项研究一直是分开进行的。

直到19世纪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两个物理现象才开始了它们的统一之路。
法拉第于1831年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确定了磁可以生电。法拉第确定了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法拉第没有说明电流的方向。
楞次基于大量实验结果,总结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具体来说,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在此基础上,证明了“楞次定律实际上是电磁现象的能量守恒定律”。
1835年,楞次研究了不同金属的电阻率以及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他还发明了测量磁场的方法。

1842年,楞次独立于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普雷斯特·焦耳确定了电流与其所产生的热量的关系。因此,焦耳定律也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在楞次的倡导与协助下,俄国地理学会于
1845年成立

1864年,楞次生病去罗马休养。次年2月,楞次在罗马因中风去世。
资料来源:

https://physik.cosmos-indirekt.de/Physik-Schule/Emil_Lenz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b990360ad855105a452acece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