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月25日,伊利亚·罗曼诺维奇·普里高津(Ilya Romanovich Prigogine)出生于俄国莫斯科。他对非平衡态热力学做出贡献。
因为俄国革命后政治不稳定,普里高津一家1921年从莫斯科逃离。在德国居住一段时间后,一家定居比利时。普里高津1949年入了比利时籍。他在学生时期,很多科目都很优秀。他具有钢琴演奏的天赋。
普里高津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选择学习化学,分别于1939年和1941年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两位老师对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位是登德尔(Théophile De Donder),这位老师在中学教师的岗位上十分投入教学,被提升为大学应用科学系的教授,并立刻开始为工程师编写理论热力学课程。这是布鲁塞尔热力学学派的诞生。第二位老师是珍·蒂默曼斯(Jean Timmermans),这位老师实验做得好,对在液体溶剂这些复杂系统中应用经典热动力学特别有兴趣。 
毕业后,普里高津留在学校,继续研究热动力学。
普里高津一生的职业,聚焦几个主题,包括在物理和生物中的时间的作用、热动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他对耗散结构和不可逆过程的研究也做出重大贡献。他因为“非平衡态热力学,特别是耗散结构的贡献”获得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1959年,普里高津成为索尔维物理与化学国际研究所(International Solvay Institute for Physics and Chemistry)主任,生前一直担任此职。1967年,普里高津还兼任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教职,在那里建立了统计力学中心(后来重命名为伊利亚·普里高津统计力学和复杂系统研究中心,如今叫做复杂量子系统中心)。
普里高津发表了约1000篇学术论文,撰写了20本书。
普里高津在研究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哲学观点。青少年时期的他阅读过很多哲学书,亨利·柏格森的《创造演化论》(L’évolution créatrice)对他影响深远,比如“我们越是深入研究时间的本质,我们就更好地理解了时间持续意味着形式的发明与创造,绝对新物的持续细化。” 普里高津本打算以后要搞明白其中的含义,而此后的研究却让他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理解。在1996年他合作撰写的《确定性的终结》(La Fin des certitudes)一书中,他说决定论(determinism)不再是一个可行的科学理念。“我们对宇宙了解得越多,越难以相信决定论。” 他认为决定论在不可逆和不稳定性面前,已经丧失了解释的能力。这是他和牛顿、爱因斯坦、薛定谔的分道扬镳。
普里高津于2003年去世,时年86岁。
资料来源:

[1]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6.6.20180125a/full/[2]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77/prigogine/biographical/
拓展阅读:
[1]《普利高津对时间的追问》

https://www.cas.cn/zt/kjzt/kpf/jc/200307/t20030703_1711370.shtml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