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复旦大学生命健康领域科研团队
又取得了多项成果和突破
快来一起看看吧!
生命健康领域
重要发现!Science|复旦大学李慧艳/张学敏院士:发现“有形”生物钟,为节律紊乱相关疾病治疗开辟了全新途径
2023年6月1日(当地时间),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李慧艳研究员与张学敏院士合作,在Science期刊发表题为“Rhythmic cilia changes support SCN neuron coherence in circadian clock”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是调控机体节律的细胞器揭示出“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这项科学突破不仅加深了对生物钟本质的认识,也为节律紊乱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全新途径。
新进展!NSR|复旦大学樊嘉院士/高强:合作揭示肝细胞癌癌旁组织临床相关的分子特征
2023年6月2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樊嘉院士、高强教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周虎研究员、朱洪文副研究员合作,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杂志发表题为“Proteomics of adjacent-to-tumor samples uncovers clinically relevant biological event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系统揭示了肝细胞癌癌旁组织临床特征相关的分子特征,并深入探讨了肝癌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差异
Lancet Oncol|复旦大学樊嘉院士:合作发现局部晚期/转移性胆道癌的潜在治疗方法,助力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
2023年6月2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樊嘉院士团队与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James J Harding队合作,Lancet Oncology(IF=54.433)发表题为“Zanidatamab for HER2-amplified, un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biliary tract cancer (HERIZONBTC-01): a multicentre, single-arm, phase 2b stud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Zanidatamab在治疗难治性HER2阳性胆道癌患者中显示出有意义的临床益处和可控的安全性这些结果支持Zanidatamab作为HER2阳性胆道癌的未来治疗选择的潜力
Cardiovasc Res|复旦大学孟丹:揭示BACH1调控病理性心肌肥厚的新机制
2023年6月3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孟丹教授团队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杂志发表题为“Cardiac-specific BACH1 ablation attenuates pathological cardiac hypertrophy by inhibiting the Ang II type 1 receptor expression and the Ca2+/CaMKII pathway”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表明靶向干预心肌BACH1能够明显改善病理性心肌肥厚,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BACH1调控病理性心肌肥厚的新功能研究结果对理解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启示可能为心衰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Adv Sci|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合作开发新型纳米囊泡,促进心脏修复和再生
2023年6月6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团队与浙江大学张文斌李洪军团队合作,于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题为“Biomimetic and NOS-Responsive Nanomotor Deeply Delivery a Combination of MSC-EV and Mitochondrial ROS Scavenger and Promote Heart Repair and Regener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构建了一个由间充质干细胞和巨噬细胞膜来源的混合细胞外囊泡并包含活性氧清除剂MitoN以促进心脏的愈合,其联合疗法在心脏修复和再生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综合治疗效果
克服“化疗药物”紫杉醇耐药性!Cell Death Dis|复旦大学胡维国:在治疗肺癌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年6月8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胡维国团队于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上发表题为“Nuclear complement C3b promotes paclitaxel resistance by assembling the SIN3A/HDAC1/2 complex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文章,研究人员的发现可以克服紫杉醇的耐药性在治疗肺癌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汉语言脑机接口新突破!Sci Adv|复旦大学吴劲松/路俊锋:多学科团队合作——从“意念”合成汉语语音
2023年6月9日(当地时间),为了实现汉语声调语言脑机接口,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吴劲松/路俊锋教授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李远宁教授团队、天津大学明东/许敏鹏教授团队合作,于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题为“Decoding and synthesizing tonal language speech from brain activ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采用高密度皮层脑电技术(high-density ECoG),解码了表征声调及音节构音的神经活动,建立了适用于汉语声调的深度学习算法模型,最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大脑神经活动到汉语单音节声调语音的端到端合成
PNAS|复旦大学陆路:合作建立诱导型人源化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为新冠病毒感染、药物疫苗评价、组织再生修复等研究提供新工具
2023年6月12日(当地时间),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陆路课题组与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周斌课题组合作研究成果“An inducible hACE2 transgenic mouse model recapitulates SARS-CoV-2 infection and pathogenesis in vivo”。该研究利用Cre-loxP遗传谱系示踪技术与人源化hACE2结合,创建了一种诱导型hACE2小鼠模型,结合细胞特异性Cre工具小鼠可实现在靶细胞中特异性表达hACE2蛋白并同时对靶细胞进行遗传示踪。此诱导型hACE2小鼠模型不仅适用于对SARS-CoV-2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还可应用于SARS-CoV-2感染及感染后相关的细胞机制和遗传学研究。
新机制!Cell Rep|复旦大学沈宏杰/徐文绮:合作报道METTL14调控小鼠胚胎干细胞染色质二价结构域修饰的新机制
2023年6月13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沈宏杰徐文绮与牛津大学Ludwig肿瘤研究所的Yang Shi教授合作,于Cell Reports杂志发表题为“METTL14 Regulates Chromatin Bivalent Domains in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METTL14调控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染色质二价结构域修饰,并且该调控不依赖于METTL3及m6A修饰
Cell丨复旦大学陈海威:合作开发PRESTO-Salsa筛选平台,绘制人体/人体细菌代谢物-GPCR作用图谱
2023年6月14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附属儿科医院双聘PI陈海威博士于国际著名期刊Cell 发表题为“Highly multiplexed bioactivity screening reveals human and microbiota metabolome-GPCRome interactions”的文章。该研究结合条形码技术和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将PRESTO-Tango技术升级为PRESTO-Salsa筛选平台,在(96孔板)单孔中集成314个GPCR报告细胞系用于“一对多”功能筛选
Nature|复旦、西安交大、中国医科院等团队在《自然》主刊发布成果,构建首个中国人群专属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
2023年6月14日(当地时间),由复旦大学、西安交大、中国医学科学院等26家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CPC)一期研究进展,初步构建了首个中国人群专属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为破译中国人群基因密码奠定基础,为“健康中国”“精准医学”战略提供支撑。相关成果以“A Pangenome Reference of 36 Chinese populations”为题发表于Nature主刊。这也是我国学者领导的人群基因组研究首次发表在Nature主刊
Stroke|复旦大学宫晔/肖雷:揭示催产素改善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机制,其有望成为脑出血的潜在治疗药物
2023年6月15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肖雷课题组与附属华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宫晔团队合作,在国际期刊Stroke上发表题为“Oxytocin Improve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Outcomes by Suppressing Neuronal Pyroptosis and Mitochondrial Fission”的研究论文,揭示催产素治疗可改善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损伤减轻神经炎症和焦亡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OXTR/p-PKA/DRP1信号通路实现。
重大发现!Nat Med复旦大学Gunter Schumann:提出城市环境-遗传-脑-精神健康的模块化神经生物通路
2023年6月15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团队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研究团队合作,于《自然》杂志子刊 Nature Medicine (IF=82.9) 发表文章“Effects of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s on mental health in adults”,并作为6月刊候选封面推荐论文该研究表明,不同的城市生活环境模块可能通过不同的神经生物学途径影响特定的精神症状群。依据人群的不同基因分型,量化每种环境因素对大脑和精神症状的影响及其在城市生活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精准优化未来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顺序和目标
Cell Discov|复旦姜世勃:合作撰文呼吁研发通用及H5特异流感疫苗,应对高致病性H5禽流感在人群中流行的风险
2023年6月16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姜世勃教授与广东海大集团潘春根研究员合作,于期刊Cell Discovery (IF=38.079)以“Potential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5 subtype (HPAI H5) viruses to humans cal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5-specific and universal influenza vaccines”为题发表文章,呼吁要尽快地开发H5特异性和通用流感疫苗,以应对高致病性H5亚型(HPAI H5)禽流感病毒潜在跨物种传播对人类的威胁
Cell Res|复旦大学樊嘉院士/周俭/杨欣荣:首次揭示和定义肿瘤侵袭前沿区,为研发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角度和依据
2023年06月19日(当地时间),在樊嘉院士指导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团队与华大研究院合作,在Cell Research (IF=46.3) 杂志发表题为“An invasive zone in human liver cancer identified by Stereo-seq promotes hepatocyte-tumor cell crosstalk, local immunosuppress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的研究论文,利用超高精度空间转录组技术Stereo-seq精准谱绘了肝癌空间异质性,重点聚焦肿瘤交界区,首次发现横跨肝癌和癌旁组织交界线上两侧各250µm的特殊带状区域(共500µm),突出表现为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肿瘤细胞脂肪代谢增强和严重肝细胞损害状态,并将该区域定义为肿瘤侵犯前沿区Invasive zone),该研究可为探索恶性实体瘤的侵袭转移机制研发肿瘤治疗新策略提供新的角度和依据
Nat Metab|复旦大学雷群英:发现BCAT1一个功能获得性突变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对靶向依赖BCAA的肿瘤诊疗有潜在转化意义
2023年6月19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雷群英团队于Nature 子刊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题为“Enhanced BCAT1 activity and BCAA metabolism promotes RhoC activity in cancer progression的论文。该研究鉴定了肿瘤细胞中BCAT1的一个功能获得性突变,进而揭示了BCAA通过细胞内代谢的区室化调控和代谢感知作用于下游RhoC介导的小G蛋白信号通路影响细胞迁移和增殖对靶向依赖BCAA的肿瘤诊疗具有潜在的转化意义
EHJ|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畅想元宇宙时代的未来心脏导管室
2023年6月20日(当地时间),国际权威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IF: 35.855)刊发了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团队观点性文章:“When the futur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meets the Metaverse”(当未来心脏导管室遇见元宇宙)。团队提出了元宇宙时代心脏导管室的组成,并表示元宇宙是数字时代的一片“新蓝海”可能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带来新的革命!
细胞代谢调节胰腺癌!Cell Rep|复旦大学董琼珠/钦伦秀:发现巴豆酰化通过调节细胞代谢调控胰腺癌进展的新机制
2023年6月21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董琼珠钦伦秀共同通讯于期刊Cell Reports发表题为“Modulation of cellular metabolism by protein crotonylation regulates pancreatic cancer prog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展示了赖氨酸巴豆酰化是细胞质和线粒体蛋白质的重要修饰表明巴豆酰化在胰腺癌进展中代表一种代谢调控机制
重大成果!Nature Nanotech|复旦大学张凡/凡勇:新型荧光探针用于实时动态活体多重荧光成像
2023年6月22日(当地时间),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IF=40.523)发表了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张凡团队的科研成果“Fluorescence amplified nanocrystals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 window for in vivo real-time dynamic multiplexed imaging”,为荧光成像技术中缺乏高效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及能够进行实时多重荧光成像的仪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这也是复旦大学通过交叉学科研究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新机制!Cell Rep|复旦大学解云礼/温文玉:揭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新机制,为深入理解大脑神经发生提供了新的见解
2023年6月22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云礼课题组与生物医学研究院温文玉课题组合作,于Cell Reports杂志发表题为Ccdc85c-Par3 condensates couple cell polarity with Notch to control neural progenitor proliferation”的文章。该研究发现神经干细胞中极性蛋白通过相分离方式调控其增殖与分化为深入理解大脑神经发生提供了新的见解
新发现!Neuron|复旦大学Nashat Abumaria/顾宇:发现调节放弃、退出或终止不成功行为的神经环路
2023年6月22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那德Nashat Abumaria课题组与顾宇课题组合作,在科学领域期刊Neuron上发表题为“A neural circuit for regulating a behavioral switch in response to prolonged uncontrollability in mic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使用了两种新的行为模型,通过环路示踪、光纤成像、微透析、微型双光子显微镜以及多通道电极/光电极在体记录等技术,发现了调控长期不可控环境下行为转换的神经环路递质和受体
Cell|复旦大学市川宗严:受邀在《细胞》发表关于二联微管结构的相关研究的preview文章
2023年6月22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川宗严青年研究员受邀在Cell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ektin makes a microtubule a ‘micropillar’ ”(筑丝蛋白使得微管成为“微柱”)的Preview文章,该文章介绍了最近获得的二联微管结构,并强调了不同物种的tektin束的差异
新发现!EMBO J|复旦大学余发星:合作发现AMOT切割活化信号通路及其促进血管新生功能
2023年6月23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附属儿科医院余发星团队与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张瑞霖团队合作,在The EMBO Journal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题为“Proteolytic activation of Angiomotin promotes angio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大量的生化实验鉴定出了一条全新的AMOT切割活化通路,并从细胞、斑马鱼、小鼠等多个层面全方位验证了AMOT的切割激活在生理及病理性血管新生中的重要功能
放疗潜在增敏靶点!Theranostics︱复旦大学邵春林:研究发现辐射引起蛋白复合体形成,通过调控自噬介导胶质母细胞瘤辐射抵抗
2023年6月26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邵春林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Theranostics上发表题为“SDC1-TGM2-FLOT1-BHMT complex determines radiosensitivity of glioblastoma by influencing the fusion of autophagosomes with lysosom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辐射可以引起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SDC1-TGM2-FLOT1-BHMT蛋白复合体的形成促进自噬体-溶酶体的融合并阐明该蛋白复合体在提高GBM辐照后的自噬水平介导辐射抵抗中的效果与作用机制为胶质母细胞瘤放疗提供了新的潜在增敏靶点
Cell Discov|复旦大学王鹏飞\张文宏\胡子欣\李继喜:合作评估疫苗接种和感染血清对奥密克戎最新突变株的有效性
2023年6月27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鹏飞联合包括华山医院、南京中医院及北京佑安医院在内的多个团队,合作于国际权威杂志Cell Discovery (IF: 33.5)发表题为“Neutralization of SARS-CoV-2 BQ.1.1, CH.1.1, and XBB.1.5 by Breakthrough Infection Sera from Previous and Recent Waves in China”的论文,详细评估了新冠疫苗接种和中国主要几波突破性感染血清对奥密克戎包括BQ.1.1,CH.1.1和XBB.1.5在内的最新突变毒株的有效性
近期活
往期成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