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黛西
"
姐妹们,借开头说一声,隔壁黛你的健康零食今晚就要截团下架了,别错过啦。
"
1
上周五,我一只脚踏进幼儿园大门,只见饼饼快步朝我跑来。
她平时都是连蹦带跳,和章鱼似的扒到我身上,而这次看上去步伐有点儿凝重。。。
肯定有心事儿。
果然,跑到我跟前,她拉起裙子的纱,妈妈,我的裙子破了个小洞。
我凑近一瞧。
妈耶,这叫小洞?这洞你喊娲亲姐,女娲都不一定愿意给你补!
这条裙子是我们四月份回国时候买的,实体店本来就买贵了,一共穿了不到五次,因为平时穿的机会不多,只有参加生日会之类的“隆重场合”才穿。
这次穿着去幼儿园,是因为马上毕业了,摄像师来给孩子们photo shooting,她特意穿了“战裙”来。
我摸着她的肩膀表示安慰,问她发生什么了。
她指了一下身后远处的小车,我骑那个车,裙子卷到车轮里了,拽出来就变成这样了。
我的预言家身份再次坐实了。
就在前一天晚上,她跟我说要穿这条裙子,我就提醒她三思,幼儿园玩得太野了,这裙子不扛糙,那么薄的纱,保不齐就勾坏了。
她和没听到一样。
我使劲咽下到嘴边儿的那句“哎我昨天说啥来着?”,努力表现出共情和同理心,提炼概括中心思想道:
看来以后穿纱裙真是要小心一点了,要么别穿纱裙,要么穿纱裙别玩车,不然的话。。。。
话没说完,饼饼的嘴就撇成了一个n形,眼泪打转转。
这时候,老师走到了我们跟前。
他用手撑着膝盖,弯下腰,好像有话要和饼饼说。
我正准备记金句,收集《德国幼儿园老师才是育儿大V本人》系列文章的素材,但他的一句话让我实在搞不懂了。
他缓缓地说:那个车真是太讨厌了!讨厌的车!!
我惊讶地瞥了他一眼,寻思你咋不按剧本说呢?
明明是她自己没注意造成的后果,关人家车啥事啊?难道摔倒了怪马路牙子,吃坏肚子怪灶王爷么?这不是让孩子不懂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嘛
老师给我使了个眼色说,她已经够难过了,刚才还捧着裙子掉眼泪。其实她自己清楚是怎么回事。
我明白了老师的意思。
现在不是“后果教育”的时候,现在她需要的只是情感支持。
2
我牵着饼饼从幼儿园出来,她一步一扭,反复拉起纱裙上的大窟窿看,一遍遍揭自己的伤疤。
没孩子的人可能不理解,一条裙子而已,至于么?再买个一样的不就行了?
首先在德国买不到一样的裙子,其次我知道饼饼的脾气,对她来说,这么心爱的东西坏了,根本不是“再给你买个新的”就可以弥补了。
孩子都是活在当下的,难过也在当下,未来是弥补不了当下的。
更何况,会过日子如我,并不想再从国内买一条新的运过来。。。。
顺着老师的思路,我没有跟她讨论别的,先关照她的情绪。
我蹲下来,让她坐在我腿上,环抱着她说,太难过了对不对,我太理解你了!要是换成我,我直接坐地上哇哇哭!
饼饼惊讶地瞪着我,妈妈,你真的会坐地上哭?坐马路上哭?
。。。。不是,我意思是,我要是和你一样5岁,最喜欢的裙子刮了个大窟窿,我得哇哇哭,满地打滚,但你可以这么好地管理情绪,很不容易了。
饼饼可能觉得自己的感受被看到了,也可能是“满地打滚”的画面感太强了,她的表情放松了一些,甚至好像在憋笑。
不等我跟她讨论怎么办,她开始自己想办法。
妈妈,其实可以把外面这层纱剪掉,里面的裙子也挺好看的,还是闪闪的。
这是个好办法啊!还有别的办法吗?
破的在后面,也可以只把后面的纱剪掉,前面的留下!
喔,还有吗?
也可以只把下半段的纱剪掉,这样应该也好看!
天啊!你好有办法啊!
还有妈妈,你可以帮我在上面缝个花啊,这样就挡住窟窿了!
呃,你太瞧得起你妈了。。。。。
就这么一路说着回到家,她完全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了。
我趁机给她灌了一口鸡汤,你看,虽然破了一条裙子,但是你多了很多办法!
3
这件小事给我提了个醒,情绪在的时候,道理和方案是挤不进脑子的。
除了“看见情绪”以外的对话,都是在挑起娃的对抗。
青春期之前,大脑的杏仁核发育不完全,娃很容易被杏仁核控制。
杏仁核一占上风,大脑皮层就歇菜,表现出来就是失控,情绪化,无法思考。
情绪不是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它只需要被看见。
情绪被看见了,大脑皮层的掌控权开始回归,这时候再讨论解决方案,引导思考。
人一思考,杏仁核就歇菜,理智就回归了。
4
昨天晚上,饼饼在抽屉里翻今天要穿去幼儿园的衣服, 据说photo shooting的人这周还来。
我说,你不是还有一条汉服的纱裙么,那条也好看,穿那个吧?
她头摇出了重影儿。NONONO!
想了一会儿,她还是决定穿去。
她自己嘟囔说,我小心一点儿,要么不穿纱裙,要么穿纱裙不玩车。。。
等等,这话怎么那么耳熟呢?!
果然有道是,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这件事再次证明,后果教育,并不需要“借题发挥”和“诲人不倦”。人是不会被劝醒的,人只会被痛醒!
黛西
姐妹们,微信又悄悄改版了为了咱们不失联,为了我有动力再写三十年,⭐️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 你可能还喜欢读
📍🛒 你可能很需要买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