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因为微信又......“改版”,现在如果没星号的话,基本就很难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托大家务必给我们公众号设成“星标”。多谢
设置的方式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上次聊语文内容的文章中,有读者留言问为什么我作为一个理科生,那么喜欢钻研语文。我这两天自问了一下,目前的答案是:理科的科学学习让我明白除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了解事物背后的规律法则,远比死记硬背照猫画虎要重要。
很可惜的是,在我们中小学上过的这么多门课中,可能语文是最忘记教“所以然”的一门。而更可惜的是,这点我是在已经不需要上语文课的时候才慢慢发现,而在慢慢去了解和理解中文汉语背后的那些所以然之后,那种“为什么没知道”,“为什么语文课上不教这些”的遗憾感,就更加强烈。
所以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也为了能让我们的孩子以后尽量少一些这样“错过一个亿”的遗憾,我就忍不住经常不务正业地写一些语文内容了。
就比如之前也有读者问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时候“大败=大胜”,是不是因为不喜欢输?
在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就曾经看过一个很经典也很有趣的“语文段子” —— 无论是说中国队大胜对手,还是说中国队大败对手,反正都得是中国队赢就对了。

作为好奇宝宝,我当时问过语文老师这个问题,但并没有得到什么“所以然”的答案,只是说这个是固定用法,记住就好。

直到长大以后,自己开始翻阅一些汉语研究的论文和专著,才发现原来这真的是一个可以很深入研究,也很有趣的汉语问题。对于我们去理解博大精深的中文有很好的帮助,只可惜,语文课是不教这些。
在1987年的《中国语文》期刊中,当时已经83岁的汉语研究泰斗,吕叔湘先生曾经专门写过一篇讨论这个话题的文章,所针对的,就是在84年同一场比赛结果,两份不同报纸使用的恰好是“中国女篮大败南朝鲜队”和“
中国女篮大胜南朝鲜队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这个现象很奇怪,是因为我们觉得“胜”和“败”是一对反义词,就像胜败乃兵家常事。
但实际上,在汉语中,每个字都有多重的含义和灵活的用法。我们来看《新华字典》12版中,胜和败两个字都有6种含义,互为反义词的只是各自的第一种。
更有趣的是,两个字的第二种字义,是一样的,都是“打败”。也就是说,“胜”和“败”又是反义字,又是近义字
如果你觉得有点糊涂,可以看看吕先生给出的一个提示:我们看下面有3个成分的标题,会觉得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如果我们把第三个成分,也就是“南朝鲜队”去掉,就会发现,剩下的内容,却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思。
那为什么去掉了一个“宾语”,原本是中国队赢球,就变成了中国队输球了呢?
因为汉语是 字→词→句
这样的构成模式,而构成的方法是非常的
灵活多变
的,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语法结构。

用吕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的标题来解释,就是要注重汉语的“灵活性”。
“胜”的核心含义,就是有人赢了,在这里问题不大。问题就在于“败”,并不是简单地表示输。在《康熙字典》中,用了很好几个字来解释“败” —— 毁、坏、破、损......
这些词表示的是一种破坏、损毁的状态,它本身并不是某个简单的动作。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模式
如果是简单的一个人或物加上这些词,那就是表示他处于这个状态,自然就是被破坏、被损毁的对象。
比如:
车坏了;球鞋破了;大坝毁了。
但如果是个3成分句子,名词+动词+名词,那又变成了主谓宾模式,是前面的人破坏了后面的。
比如:你别坏了他人清白;张辽八百破十万;他毁了一世英名。
“败”也是如此。如果句子中没有出现双方,那就是表示这一方输了。比如《史记》里说,“甲子日、纣兵”。
但如果出现了双方,则是说前者击败了后者。也比如《史记》里还说过,“秦数
赵军”。

其实不仅仅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都是说前者赢
,后者输。

A打败B,A大败B,A完败B、A击败B、A挫败B,表达的胜负关系,都是一致的。
而这其中,可能最容易出错的,还不是大败,而是“完败”。因为咱们的词典解释实在是挺无厘头的,《现汉》居然有大比分输和大比分赢两个完全相反的解释。但实际上第一个解释,是讲的“完败”这个“被动”。真正的“A完败B”就是A赢了。
这种混乱,加上语文课上没仔细分析过这个问题,导致现在就算是媒体标题,也是一团乱,经常乱用“完败”。比如cnki上搜一下就看到的下面两条。明明是海底捞在海外输给了小肥羊,中国移动输给了微信,在这两个媒体文章的标题却把“完败”用“反”了,可见记者和编辑的语文课老师也没讲过这个问题。

所以,所谓大败=大胜,完败=完胜这些,并不是中国人怕输,也不是混乱,而是精炼、灵活的体现。
那两种用法,比如“中国队大胜韩国队”,“中国队大败韩国队”。都是表示中国队赢了,对手输了。实际上
在使用上有区别吗?
还是有一点的。
区别就在“胜”和“败”两个字上。汉语句子是字的含义的叠加。一句话中有“胜”或有“败”,就像战胜和击败,表达的情绪,是些许不同的。
中国队大胜韩国队,测重点是“胜方”中国队赢了,在这句所表达的情绪中,核心是自己赢了,而不是重点描述战胜了谁。
而中国队大败韩国队,则能表达出更多的“战胜的对手是韩国队”的情绪。
所以用哪个词,要看什么运动,双方实力和历史战绩,来决定需要表现哪种情绪
,如果是乒乓球,用“大败韩国队”就可能有点没必要。

如果是射箭,那“大胜”这个词就不够力度了,“大败”能更好的表达战胜强大对手的喜悦。
如果是男足国家队?做梦还写什么稿子,赶快醒醒。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更多相关文章,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搜索】,在搜索栏里输入“语文”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给予”和“给与”?如何读?我猜你很可能会答错
  • “具”和“真”字里应该是几个横?为何总写错
  • “畊”就是“耕”,那写成刘耕宏算错吗?
  • 孙悟空的悟,应该读三声还是四声呢?
  • “骑”要怎么读:铁骑、一骑当千,欲将轻骑逐,一骑红尘妃子笑...
  • 儿化音为什么不写成-er,而是-r了?
  • 89%的人记得小时候“说服”读shuì,所以我买了一堆老词典来验证...
  • 远上寒山石径斜,读xiá还是读xié?
  • 死记硬背还总出错的“笔顺题”,背后是舍本求末的语文教育
  • 别用识字卡破坏孩子心中的汉字之美
  • 修改读音没问题,只要高考别再考拼音题
  • 汉字启蒙中总被忽视的重要一环:偏旁
  • 给孩子选择标拼音的注音版书籍,要谨慎
  • 认字的基础方法,就在“文”和“字”两个字中
  • 如何让孩子分清“三点水”和“两点水”的汉字
  • 一个、一起、一二三的“一”是多音字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