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咱们有句老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每年春天,孩子们也跟万物一样,个头长得更快了。
这时候,很多妈妈反而焦虑了:
怎么班上同学都长高了不少,就我家这个没怎么长呢?
怎么我家哥哥长了那么多,妹妹只长了一点点呢?
其实我对这种情绪感同身受,因为我家两个娃就有挺明显的身高差别。
而且,是身为女孩的糖姐姐从小就更高大,端端一直比糖糖同龄的时候要矮上一截,也瘦很多。
他俩只差3岁,但一直看起来像差了4/5岁
你们看,当妈有时候就是“贪心”啊。
客观来讲端端并不矮,在同龄人中算中上,可就因为他没有姐姐高,我还是会时不时有点着急。
长辈视频的时候也总叮嘱他多吃点。
毕竟谁不希望自家的男孩高大威猛,体格健壮呢?
尤其是,端端的身高很可能是被我的基因拖了后腿,谁让我跟他爹有24cm身高差呢。
我穿平底鞋只勉强到大鹿下巴
最萌身高差吗?我可不觉得。
如果我有机会长更高,我也想当个高个子。
所以我太理解大家希望孩子能长得更高点的心情了!
难就难在,身高这东西,又不是市场买菜,不能任咱挑肥拣瘦的。
个子究竟高不高,也不能盯着身边的人比,还得是官方标准说了算
就在昨天3月1号,我国卫健委宣布开始执行新版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整个标准有41页,包括了男孩女孩随年龄增长的身高、体重、头围、BMI数据,以及不同身高的孩子合适的体重范围,等等。
完整版我也下载好了,文末有领取方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研究研究。
咱今天就挑大家最关心的身高标准说道说道。
02
为什么执行新标准?
简而言之,中国孩子越来越高了
其实,这个标准一直在更新。
国家每10年都会组织一次大范围的调研,作为更新生长发育标准的依据。
近年来,中国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均有明显增长,已经超过世卫组织WHO的生长标准
此前,我国主要使用的是卫健委2013年颁布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是完全采纳WHO的标准制定的。
但WHO的标准综合考虑了全球的人种、环境、经济等因素,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
这套新标准,更符合中国孩子的发育特点
新标准应该怎么看?
新标准里有详细的年龄/身高标准数据,具体到月份。
亲们现在就可以对照一下,自家孩子的身高、体重在同龄人中处于什么水平:
表格中的横坐标P3、P10、P50等,代表“百分比”,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身高超过了百分之多少的同龄人。
比如,如果一个6岁的女孩身高有117.5cm,在表格中对应的位置是P50,则说明她的身高超过了50%同龄小朋友。
7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参考2018年颁布的《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测》中的数据。
这份表格的横坐标-1SD -2SD等,代表的是“标准差”。
可以简单理解为中位数是平均水平,比中位数偏矮1个等级是-1SD,偏高1个等级则是+1SD。
这几个表格大家不妨保存收藏起来,方便以后对照。
03
看完这几张表,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吧?
咱这里首先就得强调一个科普小常识:
P50只是平均值,并非达到P50以上才叫“达标”,孩子的身高只要落在P3-P97区间内,就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孩子身高低于P3或高于P97,可能表示身高矮小或者过高,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标准有了,却可能存在很多误区
大家看看自己踩没踩雷呢?
身高偏矮过度干预
好多家长,尤其是像我这样身高不高的家长,普遍都会有种“我们先天不足,后天补足”的想法,会积极尝试各种办法,希望能帮孩子多长高几厘米。
我后台也经常收到类似的信息,想让我推荐一些能长高的产品。
这种需求非常普遍,我何不趁机推荐一些“吃个心安”的东西安抚大家的焦虑呢?
但我每次都是劝大家:淡定!淡定!
因为市面上太多所谓“吃了能长高”的产品都是噱头,有的甚至有害!
孩子的身高需要重视,但要科学管理,一定不能盲目相信各种偏方、神药,甚至草率地进行医疗干预,免得适得其反。
如果大家真的担心孩子过于矮小,一定要去正规大医院就诊。
现在网上各种“长高药”“增高鞋”什么的,若只是骗钱也就罢了,就怕含一些违规激素,反倒害了孩子。
还有不少人选择给孩子打“长高针”。
我曾经写过这个事(文末第一篇),留言里很多读者都说现在这种做法特别常见,很多医生都建议用。
实际上权威医学科普有明确表示,生长激素是针对“矮小症患者”的“治疗手段”,国际上都不建议用它辅助健康偏矮的孩子长高。
现在为什么用得那么多?大家可以想想,这么昂贵的东西,背后得有多大的利益链?一定要认真权衡利弊再做决定。
身高猛涨没引起重视
孩子长得慢,大家都担心,孩子长得快,那不是很好吗?
其实“鹤立鸡群”也不见得是好事。
身高猛涨也是要引起家长注意的。
儿科医院经常见到这样的病例:
孩子一年猛涨了十几公分,家长却以为是蹿个子,还感到高兴呢。
直到孩子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带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是“性早熟”了。
性早熟意味着孩子发育超前,相当于把后劲儿先用了,会导致骨骺过早闭合,反而影响最终成年身高。
身高跟周围其他孩子比
太矮了也不行,太高了也不行,那怎样才可以放心嘛?
很多人都会拿孩子的身高跟兄弟姐妹、同小区的娃、同班同学去比较。
要是身边有哪个娃身高特别突出,就会引起一片焦虑。
比如我们家端端,从小就比姐姐同龄时矮,也比跟他玩得最好的朋友瘦小一圈,所以全家人都觉得他又瘦又小。
其实,这样的比较是错误的。
孩子身高应该跟自己的生长曲线比。
生长曲线大家都知道的吧?
就是从小到大数次测量身高的数据点在表格上连成的曲线,正常的生长曲线应该是平滑上扬的
图上这个小男孩
生长曲线就基本跟P50那条线重合
之所以只能跟自己比,是因为孩子的身高有很大部分先天因素,是生下来就决定了的。
比如一个一岁前身高一直在P10的孩子,只要一直按P10的曲线生长,就属于正常。
通过后天的努力可能长到P20 P30,但若想跳到P70 P90去,除非孩子基因突变了,否则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咱们做家长的,得先对孩子身高有个合理预期
文末第一篇里也有关于身高预测的链接,大家可以算一算,自己孩子的身高大致应该在什么范围。
04
咱们分享新标准的目的,绝对不是要大家都去“卷身高”。
身高这事,其实很符合咱们一句老话:
“尽人事、听天命”
后天能够努力的就坚持去做。
咱们说过很多遍了,长高无非就是老三样:吃好、睡好、多运动,再加上一个好心情。
很多人觉得这太平平无奇了,总想着搞点特殊。但其实孩子就跟小动物一样,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才对他们最有效。
要真能踏踏实实做好这些,孩子是完全有可能长到遗传上限的。
先天无法改变的就坦然接受。
个子高或矮,说到底就跟有人长得漂亮有人不好看一样,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在主流审美下,高大漂亮的孩子的确会在某些方面占些优势,但并不一定对整个人生有多大助益。
咱们都人到中年了,肯定都看明白了。
周围真正过得好的,一定是有才学有能力性格好的,这些都比外貌更加重要
长远来看,咱们不如把“卷身高”的力气和金钱放在其他地方,也许收获会更大。
跟大家共勉!
祝咱们的宝宝们都健健康康!
想看完整版新标准的朋友,请右下角点个在看,后台发送关键词“身高标准”即可领取。
1
END
1
春天孩子长得快,小内内别忘了及时更换。全家都有的内衣系列大家看一眼:
正在团
有棵树内衣系列,平价好穿
全家人的内衣、内裤、袜子,一站搞定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