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家糖糖出生在一个大雪天。
生她那会儿,也是糖爷爷糖奶奶第一次来英国,帮忙照顾我月子。
两位老人按东北人的习惯,给我准备了产妇包头的帽子、带后跟的拖鞋,还有好多棉乎乎的婴儿小包被。
糖奶奶说了,冬天生孩子可得注意保暖,要是受了凉,以后一辈子都得遭罪。
结果孩子出来以后,糖奶奶的保暖理论连连被英国医生护士的神操作推翻。
糖奶奶带的小包被,护士一个也不让用,说会捂着孩子。还让我吃冰淇淋、喝冰水缓解伤口痛。(文末第一篇)
糖奶奶是很开明的人,也被他们吓到了。
忙让我跟护士翻译,说咱们中国人体质不一样,可不兴像老外那样瞎折腾。
我虽然不惊讶,但也不认为糖奶奶夸张。
我妈生我的时候,有一只胳膊露在外面打针没盖好,都好多年了还一变天就疼呢。
人家老外产妇,就那么大口大口喝凉的吃冰的,光脚走来走去,体质真是不一样
皮实扛造
凯特王妃生产完,王子穿着毛衣长裤,她光着腿
可是一晃,糖糖都快10岁了。
我亲自在英国养了两个娃以后,也渐渐对这“体质”一说有了新的看法。
老外真的跟咱们体质不一样吗?
还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说:
英国男的就是比咱们爱秃头;
英国女的普遍比咱们更显老;
英国大胖子多,很少有华人长那么胖;
华人近视多,英国小孩很少戴眼镜;
科学家也验证过,不同人种携带不同致病基因的比例也不一样……
可是仔细一琢磨,这些不同里面,纯粹的先天因素又有多少呢?
到底是体质不同导致了这些差异,还是其他差异才造成的体质不同呢?
恐怕很多人都把这个因果搞混
02
我在英国生活了15年,马上要进入第16个年头了,土生土长的老外当然见过不计其数,华裔也接触过许许多多。
华裔中,有像我们这样成年后才出国的,有糖糖端端这样英国出生长大的、有移民三代四代的,有跟英国人混血的,有跟其他国家种族混血的......
据我的观察,咱们平时常说的体质不同,跟人种的关系其实很小,多半都是这些因素造成的:
饮食习惯不同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进去的东西不一样,体质上肯定也会有区别。
别说老外了,就咱们南方人和北方人,爱吃米和爱吃面的,体质也不大一样。
中餐跟西餐的差别就更大了。
饮食结构上:
老外吃蛋白质、肉蛋奶比咱们多得多;
咱们吃谷物、碳水、蔬菜比例高得多。
饮食方式上:
老外习惯吃生冷,蔬菜生着吃,牛奶凉着喝,不喝热水;
咱们习惯吃热食,蔬菜要炒熟,喝水喝热的,有些人夏天都不吃冰。
老外吃的食物热量就比咱们高,又从小吃惯了凉东西,更壮实更扛冻也不足为奇。
国内好多长辈都说孩子不能吃生冷,否则要拉肚子,其实就是没吃习惯,跟体质没多大关系
我见过那么多国外长大的中国孩子,比如我们家两小只,都是纯粹的华人基因。
但是他们从小在幼儿园喝冰箱里直接倒出来的牛奶、学校里从来没有热水、经常吃冷餐,就也跟老外一样,吃生冷既不会拉肚子也不会胃疼。
糖糖一岁多的时候,玩雪摔了狗啃泥
一个冰淇淋就安抚好了
养育方式不同
我之前也写过的,老外养娃的心大程度,是国内奶奶看了要骂人的程度。
老外那么扛造,也是从小养得糙啊!
我经常在商场里、草地上见到老外小宝宝随意爬来爬去,家长淡定得很,拎起来用湿巾擦擦手,就开始吃东西。
幼儿园的小朋友天天风里雨里地玩泥巴,经常回家时鞋袜都是湿的,浑身脏兮兮
糖糖他们最近在上游泳课。
那么冷的天,也没有安排让女孩子吹干头发,就这么湿漉漉地回学校接着上课,我真受不了,英国家长却觉得完全正常。
各种户外活动极少因为天气原因取消。
淋雨踢球淋雨开运动会,对英国小朋友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端端冒雨踢球,全场只有大鹿和糖糖打着伞
糖糖是被我要求的
学校网站的照片,大雪天
永远都有孩子是光着腿的
对身体素质重视程度不同
咱们国内是近几年才开始越来越强调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我们这代人读书的时候,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老师占了;如果谁体育好成绩不好,是要被嘲笑“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
在英国却相反,身体壮体育好的孩子很受欢迎,成绩好却文文弱弱的孩子,反而容易被嘲笑“书呆子”。
所以英国家长跟学校,都很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户外活动非常丰富。(文末第二篇)
前不久,端端他们刚结束一年一度的“慈善行走”。从学校走路去附近公园,沿湖绕一大圈再走回去,全程大约5公里
这个活动是从小学预备班就开始的。
预备班的孩子只有4-5岁,还是大冬天,可不是个容易的任务。
很多英国家长都会请假陪孩子走。
我这种“废柴”家长只参加过一次就再也不凑热闹了。不是不重视,是我真心走不过这些孩子。
等他们再大些,会有更多强度更大的户外活动,而且对对申请大学有帮助
所以别看英国人不卷成绩,他们也“卷”别的呢!
朋友家上中学的孩子,4天3夜野外徒步数百公里
医疗理念不同
这可能是最大的差异没有之一,疫情以来显得尤其明显。
很多朋友看到我写,端端得了新冠没吃药靠自愈、糖糖得了手足口医生还让送幼儿园,都表示不可思议。(文末第三篇)
然后有人说,嗯,一定是体质不同。
可是他们俩,是百分百中国基因嘛。
说到底,还是因为老外的医疗理念跟咱们差异甚大
不是他们对,只是差异大!
比如:
英国的医院除了急诊以外,没有家庭医生转诊都不能自己去;
英国家庭医生三件宝:喝水、观察、退烧药,再就是补充维生素;
英国严格管控抗生素,私人几乎不可能以合法渠道买到抗生素或其他处方药;
英国静脉输液特别谨慎,能吃药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挂水......
总之一句话,能靠自己免疫力搞定的,就尽量少借助外力。所以老外早就习惯了有点小病就在家自愈得了。
这事儿很难讲到底是好是坏。
过度医疗和过度不医疗都不行,关键是度!
但直观感受就是老外挺扛造,好像跟咱们体质不一样似的。
03
有点扎心的是,很多时候咱们说体质跟老外不一样,暗含的意思是,咱们不如老外体质好,没有老外皮实。
其实哪有这回事儿呢!
看看每次奥运会,各个国家都派的自己体质最优秀的那批吧?咱们的健儿能达到的高度,好多老外垫着脚都够不着呢。
这说明单纯人种上的差异并不大
比基因更影响体质的,还是整个成长过程中的营养、锻炼、环境、理念。
所以我开头说好多人可能把因果搞混了。
不是因为我们跟老外体质不同,所以我们不能这样那样;
反倒可能是我们觉得自己不能这样那样,所以体质才不同了!
亲们觉得呢?
别忘了咱们厨房好物正在开团,增强体质首先得好好吃饭啊!
希望大家都把身体养得棒棒哒!❤️
1
END
1
正在团
空气炸烤箱、刀具、砧板、厨房湿巾、清洁系列
厨房实用好物一站搞定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