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说:看到北京有23例猴痘,我快被吓死了,还能带着娃旅游住酒店吗?
我回复:几乎都是通过男男性活动传染的,您符合条件吗?
中日韩三国三个月来上报的猴痘人数
我们来看一下猴痘最全面的数据,最近发表在《柳叶刀 全球卫生》上。
这篇论文分析了世卫组织“全球猴痘监督系统”从2022年1月1日到2023年1月29日共13个月中统计的全世界猴痘数据。

有细心的朋友可能要问了,数据统计到今年一月底,会不会后来有很多新增病例被漏掉了?

并没有。请看世卫网站上最新的全球猴痘数据,猴痘的病例高峰在2022年8月,后来就一路下滑,今年上报的病例已经很少了,所以世卫的统计抓住了这次猴痘爆发的大头。
世卫组织的猴痘统计更新到了6月19日,目前确诊87972例,死亡147人。世卫说目前猴痘病例处于低潮,但是上报的频率也降低了。
大家知道世界上得过新冠的人可能接近百分百了,那得猴痘的人数占多大比例呢?

论文中全球共发现了82807例猴痘。所以不是百分之一,不是千分之一,也不是万分之一,而是每十万人中才有一例猴痘。让咱们默默地记住这个比例。世卫这篇论文中也提到,与大多数监测系统一样,他们的数据可能低估了猴痘感染的真实数字,并且可能有人不愿意暴露性取向而不上报病例。

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猴痘的三段历史:

1,2017年以前,猴痘是乡下的病毒,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由动物传给人。

2,2017-2021年,西非的猴痘病毒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主要通过接触病变而传播。

3,2022年开始,猴痘进城了,从英国开始,向欧美和全世界传播。


为什么要说历史呢?因为世卫收集的猴痘病例中大部分是“城市型”新病毒(科学上叫Clad IIb),病情比以前的猴痘病例更轻些,全身皮疹更少见些。但统计中也包括了一部分原来的“非洲乡下型”病毒(科学上叫Clad I)。

这些猴痘病例中约96.4%是男性(左边)女性很少(右边),中位年龄34岁。
进一步看,在有数据的人群中,86.9%是男男性关系。而且猴痘是接触传播,多个性伴侣等高风险的性活动才容易传播猴痘,所以感情专一的基友们根本不用担心。

而且在提供了HIV数据的人群中,约41%的猴痘病人是HIV阳性,免疫低下的病人更容易被感染。

总结一下,绝大多数(96.4%)的猴痘病人是男性,主要通过高危男男性活动传播,免疫低下者更容易被感染。

这近8.3万病人中,还有一小部分(903例,1%)是18岁以下的儿童。猴痘病人家里的孩子容易通过密切接触被感染。约41%的儿童在非洲。在中非和刚果,病人的中位年龄是14岁,男孩子和女孩子几乎对半分。在苏丹人的国际难民营爆发的也多为幼儿。这些都是“乡下型”的猴痘病毒。

临床表现上,最常见的症状是任何部位皮疹83%,发烧60%,皮肤粘膜皮疹52%,生殖器部位皮疹46%,头疼33%。

这些病人中有89人死亡(粗病死率千分之一)。提醒一下,死者大多不是一般体质的人。在有详细信息的死者中,91.6%免疫低下,85.2%是艾滋病人。

另外,根据世卫截止于6月中的统计,非洲的猴痘病例占全球的2%,但死亡占14%,因此非洲死亡人数更多。

有朋友表示看到一篇微博之后对猴痘非常担心。我一看,那篇点赞2.8万、转发1.9万,但作者是一位认证的“情感博主”。咱们来看看这位博主的几个主要观点:

1,情感博主认为中国出现猴痘是因为”新冠击垮免疫系统”。

可不可以不要什么事都扯到新冠上啊?“新冠击垮免疫系统”没有证据。

2,情感博主宣传“飞沫”都会传播猴痘。
这篇论文归纳统计了猴痘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但没有提到一例是飞沫传播的。
世卫组织虽然提到“交谈或呼吸时彼此靠得很近可能会产生飞沫”,但那是对各个品种猴痘病毒的泛泛之谈,因为世卫后面特意强调“2022年开始的猴痘疫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而这就是中国现在发现的“城市型”猴痘病毒。
3,情感博主宣传“好了以后会毁容”。


一项对来自13个国家110名猴痘病人的研究发现,87%的人皮疹愈合后看不出有疤,13%的人看得出有斑痕,但这是指的全身而言。脸和脖子加在一起占全身9%的皮肤,具体到脸部有斑痕的人应该只有1%左右。
况且,脸上有斑痕不等于“毁容”啊,这是一名演员显示他脸上的斑痕,这能算毁容吗?

4,情感博主说猴痘“很容易从男男群体扩大到全社会人群”。


去年国外也有一些人鼓吹这种恐慌,事实证明他们错了,请再次端详图一猴痘数目的下降。而且中国新冠、猴痘的高峰都比国外晚一波,今后怎么发展可以参考一下国外的趋势。
世卫明确指出:猴痘主要影响男男性活动的人群,目前没有迹象显示除此之外的人群中有持续传播。
5,情感博主说需要“全民打疫苗”。


普通人得猴痘的危险性如此之低,专业医学组织从CDC到WHO都不推荐全民打疫苗。

有意思的是,论文指出,有些国家的猴痘病例其实在给高危人群开打疫苗之前就开始下降了,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的,比如感染诱导的免疫力、或高危人群行为改变导致的。

说过很多次,信息来源很重要。世卫组织网站对猴痘有详细的中文科普,建议大家去靠谱信源获取知识。
总之,从这篇对全球猴痘数据的分析来看,普通人真没必要太担心猴痘。

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