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投全球,ID:Haitou-Global
本篇文章共1598
推荐阅读时间3分钟
首图:包图网
疫情时期,宽松的流动性和活跃的后期交易使私募基金的规模变得极其庞大,规模50亿美元以上的巨型基金(mega-fund)屡见不鲜。但随着经济放缓和利率的上升,各阶段交易断崖式下跌,巨型基金们的募资指标变得极难触达。
“交易大幅放缓,巨型基金可行性未被证明”
VC/PE的深度分化使头部机构越获得资源的机会增多,巨型基金应势而生。该类基金通过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以低价购买优质资产,追求更高的回报。但对基金管理人来说,基金规模的扩大是对管理能力的考验,市场优质资产的稀缺也加大了投资难度。
代表者软银愿景基金在过去几年采取了一种新的投资模式,把传统VC投资与大规模并购结合,将大额资金注入初创公司的融资轮,推动其快速退出并获利。然而这种方法并未证明可行--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2022财年,软银旗下愿景基金报告了约5.3万亿日元(约390亿美元)创纪录的亏损,而2021财年该基金的亏损也达到了3.63万亿日元(约267亿美元)。
另一家大型科技投资者老虎环球的表现同样惨淡。2021年初老虎环球开始筹备PIP 15基金的募资估值,目标规模100亿美元,最终募得127亿美元。
科技股牛市期间,老虎采取了一种“高价竞标、闪电出手”的快速交易策略,2021年共完成356笔交易。重仓科技让老虎遭受亏损,2022年老虎环球将投资组合估值减记33%,投资价值被抹去了230亿美元。PitchBook数据显示,老虎环球今年上半年仅完成了21笔交易,而2022年这一数字为309笔。为寻求流动性,老虎正在兜售投资组合中的股份。
目前看来,疫情期间涌现的巨型基金们还没有证明自己。许多LP已经意识到,这些基金有理由退出市场,这将有利于小型风投的竞争,对风投环境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修正。此外,资本寒冬使该类资金的募资任务变得非常困难。
“LP收紧口袋,巨型基金们募不到钱了”
受当前募资环境的影响,PE巨头Insight Partners已将其新基金的目标由200亿美元降至150亿美元。该基金从2022年6月开始募集,截至目前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仅筹集了约20亿美元,较150亿的目标仍相去甚远。
据报道,该公司的上一只基金中仍有高达100亿美元的待投资金,本次降低募资目标更多是对投资策略的主动调整。Insight在今年上半年共参与了31笔交易,速度显著低于2022年的191笔和 2021年的239笔。
老虎环球也连续两次下调新基金(PIP 16)的募资目标,从80亿美元到60亿再到50亿。该基金从2022年10月开始募集,到今年6月1日完成首次关闭,仅募集27亿美元,未达成原定目标的一半。
已有28年历史的跨界基金TCV,第12支私募股权基金仅筹集了14亿美元,不到去年设定55亿美元目标的1/4。上半年TCV仅参与3笔交易,2022年参与18笔,2021年为25笔。
硅谷知名投资者彼得·蒂尔的Founders Fund或许可以为其他公司提供借鉴。今年3月,该公司决定将其第8只基金的规模削减一半,降至9亿美元,并将剩余已募集的10亿美元用于下一只基金。
“巨型基金离场,微VC继续占领市场”
巨型基金们对募资规模调整不断削减也是对一级市场过热估值的降温,这缓解了其他竞争者的压力,无力参与高价竞争的小型风投和微VC们可以获得更好的交易机会。The Information在报道中指出,“在AI领域外出现更好的机会之前,这些公司没有理由筹集如此庞大的投资工具。”
体型庞大意味着巨型基金难以参与规模较小的交易,而大型交易往往会完全暴露在公开市场下,对项目的运作带来很大压力,甚至丧失进退的灵活性。与巨型基金相比,微VC产生持续回报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证明。
10年来,微型基金为其LP回馈的资金一直为正。Pitchbook数据显示,截至2021上半年,LP向微VC基金共投入33亿美元,收到的回报总额为47亿美元。同时,微型基金为中小型LP们提供了机会,包括家族办公室、高净值个人及其基金会和较小的捐赠基金等。
在交易价格水平较低的新兴市场,微VC依然拥有着大量的机会,将凭借自身特有的普惠性与实用性继续占领风投市场。
参考资料
1. The Information,The End of Megafunds
2. Pitchbook,Exclusive: Tiger Global opens full portfolio to individual bids in search of liquidity
3. Pitchbook,What are mega-funds in private equity?
4. 白话华尔街,VC掀起瘦身潮
5. 白话华尔街,蔡斯·科尔曼,重建老虎环球2.0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海投全球及旗下各自媒体账号对所分享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且无投资指导意义。本声明适用于海投全球全部原创与转载文章,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归海投全球所有。谢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研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