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不想错过“老邓说江湖”,请点击上方蓝字“老邓说江湖”,然后在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再次谢谢大家的关注!
先别忙拍砖,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关于银行股,去年我写了一些文章,今年4月底以来更多。所以我要做一个银行股系列,本文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系列就从4月底的某篇文章开始吧。
看多银行股的理由我过去说了很多,这里提供几个新的。

第一,我们知道6月8日六大国有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却没有降低贷款利率。稳定甚至适当扩大息差,显然有利于银行股。
年利率大约下降0.15%,当然也看期限,但大致如此。
这可能会让某些人愤愤不平:这不明显给银行输送利益吗?
说得不错,呵呵。
但是,2019年以来已经下降了八次一年期LPR利率共66个基点,六次五年以上LPR利率共55个基点。与此同时,存款利率却没有同步跟进下降。
也就是说,过去几年净息差是逐渐下降的。

这个我在过去的银行股文章中说过。
净息差在2022年底、2023年一季度,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而自去年年底以来,各银行都在多次小幅下调存款利率,6月8日六大行的行动,只不过是又一波而已。

中小银行一定会跟进,甚至不排除还有更多波。

第二,在净息差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银行股的账面营收和利润增速仍然相当不错。那么当净息差稳定甚至扩大呢?

银行股2023年一季报的业绩,在本系列的《
2023年一季报银行股估值全分析(重磅)!
》中有,这里不再重复。我想说的是,一旦净息差稳定甚至有回升的趋势,银行股的业绩是不是也就稳定了?

第三,越是局势动荡,就越要稳定金融体系。
道理很容易懂:金融体系,银行,是经济系统的定海神针。保什么都得先保金融体系,这是基础。
否则,我们出现2008年美国的那种形势怎么办?……嘿嘿。
甭跟我说什么地方债、房地产暴雷,我承认这些问题都很严重。但是,银行系统对此已经防范了很多年,谁不知道地方政府一直在借新还旧?卖地困难也不是今年才发生,几年前很多三四线城市已经是这样了。所以银行早已采取了很多专业操作,很多风险都转嫁出去了。何况银行的拨备比年营收高得多。
所以不要高估整个系统的风险对银行的影响。银行就像经济中的血管,管理层一直都在防止得脑血栓。
点击阅读原文买点今年苏州的新鲜杨梅和黄李吧,吃着美味再想想这个问题
第四,人力成本问题。
雪球张衢(货币商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中外银行经营指标的比较(二)》,文章中说:
我国上市银行的人力费用占到(总成本的)60%,非人力费用占到30%,折旧占10%左右。而西方银行该指标中人力、非人力各半。
现在银行和各路金融机构不都在降薪吗?券商成为降薪“重灾区”,银行次之,保险较为平稳。所以金融机构成本这块儿,以后上升幅度应该会下降,甚至绝对值都会下降。这显然有利于增加利润。
“货币商人”还给了一张图,比较了2020年中美大银行的各种指标,我解释一下:
可以看出,中国大银行的ROA(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收益率)都优于美国的银行,不良贷款率也不比美国的银行高很多,信贷成本更是低于美国的银行。如果我们的人力成本再压缩一部分,至少不再大幅上升,那么对金融机构的利润贡献将很明显。
这里再顺便看好一下券商股。这是因为:
1、很多券商股的估值并不高,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的增速也还可以。
2、券商的降薪幅度更甚于银行,将节约更多成本。
3、注册制的全面实行有利于券商。
OK不说券商了,回到银行。现在设想一个问题:
如果,现在银行股是平均20倍市盈率,你会作何感想?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太高了,太TM高了。可是,新能源平均30倍市盈率(这还是在一季报和年报猛增几倍的情况下)、芯片80倍市盈率,很多人却不觉得高,这不令人奇怪吗?
说实在的,银行股如果拉到20倍市盈率,将是三倍以上的涨幅,大部分人也将觉得很正常。而银行股之所以如此低估,就是因为它头上的利空已经悬了很多年了!过去十几年,人们一直把中国的银行股的估值看成大危机爆发后的情况,所以早就透支了各种利空。
尤其是公募,它们不买(或极少买)银行股,恶炒其他所谓“赛道股”很多年,一直忽视银行股的稳健增长,导致银行股的估值越来越低。

董宝珍6月8日写过一篇文章:《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是抱团操纵和资金错配》,说的就是基金问题。他说得很对,其实也没啥新鲜的,很多过去都说过。比如:
海天味业一度市值超过中国石化,现在虽然跌去2/3,仍旧是罕见的高估。海天这个公司背后都是公募主导的,拉那么高的估值是否合适?
还有中国中免,巅峰时也是一百多倍市盈率,都是公募炒上去的,现在跌了70%,仍然十分高估。
其实公募操作的目的就是最大化他们自己的利益。
既然如此,老的板块或赛道玩不动了,回到已经凉了十几年的“老老赛道”难道不行吗?就这危如累卵的形势,还有多少行业能比银行更安全,估值更低呢?
我一贯反对管理者过多干预经济和金融。

但是,公募本身就是管理者过度干预的结果,现在公募的问题很大,已呈尾大不掉之势,并且弊大于利
。那么管理者再次把手伸进来,进行适度的纠偏,比如搞“中特估”和提升金融股的估值,局部来看,我认为是合理的。

当然这仅仅是“局部来看”,如果总体和长期来看,还是从体制上……
好吧,我也承认总体形势并不乐观。
但是,在这总体不乐观的大形势中,银行股是极少数相对安全的地方,这就是我的观点。在我看来,从去年开始,买银行股就是捡钱。现在买仍然远远不晚,尤其是在银行股经过了五月份的调整以后。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至此,老夫的“银行”系列又加一篇。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不再多谈银行股了,因为必须适当冷却一下。题材太热不好,很多人都是我谈了银行股很久不买,一看大涨就买,然后被套又怨声载道。我没办法。所以,还是阅读原文买点苏州时令农产品吧,现在是乌梅品种的苏州太湖西山杨梅,那叫一个爽!
别望梅止渴,买好评率100%的杨梅拿来就吃,才是正确的选择
关注本号,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关注本号,阅读本号精彩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