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2022春季轮值主编:官晓晴
华南理工大学本硕,清华大学博士录取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但也始终与现实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因此,银幕上种种奇妙的未来图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城市的模型。2022新年伊始,让我们跟随François Penz教授一起,在电影构建的未来中畅游。
今年知识雷锋开始实行季度轮值主编制,希望更多新的优秀伙伴一起当家作主共同建设。期待这一年里,雷锋能持续产出更多优质的学术内容,拼贴出一段关于城市与建筑学的蒙太奇。
祝愿大家新年都可以肆意读书~
今天,关于未来的想象却无限地接近现实。这看起来像是宏伟的想象和期待已经消失,而未来就是现在。
电影代表了对城市自下而上的一种理解,它也许会提供城市规划的新方法,也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重新想象和塑造城市的未来。
银幕上的城市、创新的电影地理以及城市蒙太奇在某种程度上是世界延续的枝干。它们虽然并不能全然代表真正的城市,但是却勾画出了一种供人反思的城市。
本文为全球知识雷锋第182篇讲座。
本文整理自2021年6月1日,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办的线上讲座“电影建筑学”第八场,由全球知识雷锋直播。讲座原题为
Future Scenarios:A cinematic perspective,由 François Penz教授主讲,由孙依巧主持。讲座由贾峥记录,由菜菜校对,刘琳、雨萌、玮仪编排。
记录者:贾峥
香港大学建筑学本科毕业,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建筑学硕士在读
校对:菜菜
南京大学城乡规划硕士在读

雷锋前执行主编

主持人:孙依巧
本硕毕业于斯图加特大学,现跟随剑桥大学Francois Penz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参与由AHRC资助的CineMuseSpace——“空间文化差异的电影影像"研究项目,PhD主攻方向为探寻电影作为深入解读建筑及城市空间内日常生活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主讲人:François Penz
剑桥大学建筑系终身教授、动态影像可视化领域开创者。曾任剑桥大学建筑系主任、剑桥大学马丁研究中心主任、剑桥大学设计、可视化与交流数字实验室主任。
发起人:鲁安东
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在剑桥大学Darwin学院获得博士学位,Wolfson学院的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建筑师联盟公共空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建筑领域的领军学者和教育家。与François Penz合著了《城市电影艺术》(2011年)、与丁沃沃、Arie Graafland合著了《转型中的城市》(2015)。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并在《建筑设计》(John Wiley)和《建筑学报》(中国建筑学会)担任了9期特刊的特约编辑。
正文共12557字100图,阅读完需要15分钟
讲座正文
下午好,非常感谢你们来参加最后一场讲座。这节课的题目是未来场景(Future Scenarios),大体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我们会快速地回顾从二十世纪初到今天的科幻电影,以此来理解电影是如何试图去构筑未来的。我的结论是,当代电影对于未来的看法是悲观的,电影中的未来与现实越来越相似——想象未来的热情已经逐渐消退。
第二部分由电影的核心媒介——人来展开。我会讲述电影如何帮助我们自下而上地理解城市,而我们又如何由此创造出自己的未来设想。我会带领你们观览世界各地的科幻电影,并分享我自己对于每部电影的看法。以上就是这节课要讲的一些内容。
电影中的未来场景

大都会
Metropolis, Friedrich Lang, 1927
图1. 弗里茨·朗(Friedrich Lang)的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图2.巴别塔
要正式地展开这节课,就不得不先讲弗里茨·朗(Friedrich Lang)的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这部电影在1927年上映,是一部讲述未来主义城市的反乌托邦作品。当时,弗里茨刚刚从纽约回到德国,他被那里的摩天大楼所深深震撼。他想,未来的城市将会是纵向发展的。
Metropolis, Friedrich Lang, 1927
影片中,有一座巴别塔(Tower of Babel)式的高楼,政府和权力中心占据着城市的顶层。而在城市的下层,是挣扎着涌现的大批巨型建筑,它们是在柏林的电影工作室中拍摄的。城市的地下是工人们的区域,一个叫做玛丽亚(Maria)的人物守护着他们,是他们眼中的“圣洁玛丽亚”。她试图弥合地下的工人和地上的统治阶级之间的巨大裂痕,是两个群体之间的中间人和调停者。
图4.城市顶层——权利中心
图5.城市下层——工人区域
图6.“圣洁玛丽亚”
图7. 弗莱德森正在求助疯狂科学家洛特汪仿照玛丽亚建造一个机器人。
这张图的左边是统治阶级弗莱德森(Freidson),他正在与疯狂科学家洛特汪(Rotwang)交谈,求助他仿照玛丽亚建造一个机器人来引导工人们误入他的圈套。这段情节创造了这张著名的剧照,它描绘了当时对机器人的想象。这部影片所描述的未来具体是哪一年的仍待考证,但我想我们可以推测它所描绘的景象至少是成片的一百年之后,也许是2026年左右。虽然这个未来的时间点在影片中并不清晰,但它仍然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幻电影。2001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在之后被重新修复。
*世界记忆计划(英语: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是一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发起的项目,始于1992年,项目下的“世界记忆名录”以保障文献,避免集体性遗忘、忽视、被时间和气候条件故意及蓄意地破坏为目的而成立。(来源:Wikipedia)
图8. 这张著名的剧照描绘了当时对机器人的想象。
日出
Sunrise, Friedrich Wilhelm Murnau, 1927
图9.电影《日出》海报;图10.城市场景
图11.乡下的农民被一个女人引诱
另外一部电影《日出》(Sunrise)由好莱坞的福克斯工作室(Fox Studio)制作,导演是德国籍移民弗里德里希·茂瑙(Friedrich Wilhelm Murnau)。他创作了一幅绝佳的城市景象,城市的魅力第一次在电影中被彰显出来。在片中,乡下的农民被一个女人引诱。她说,城市是多么精彩而迷人,离开你的妻子和家庭,跟我走吧。这部影片实际上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但其中所描绘的城市图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12. 一些包豪斯的同伴帮助茂瑙建立了一个包豪斯版本的未来城市
茂瑙来自德国,一些包豪斯(Bauhaus)的同伴帮助他建立了一个想象中的城市图景——一个包豪斯版本的未来城市。电影的布景十分宏大,花费了福克斯工作室的巨额资金,并在之后被许多影片重复利用。这部电影描述的是近在眼前的未来,其中的许多建筑已经在当时的德国或美国出现。茂瑙与朗的观点不同,你们可以看到画面中并不是高楼大厦,而是非常典型的包豪斯建筑。
将来的事
Things to Come, William Cameron Menzies, 1936
图13.电影《将来的事》海报;图14.时间设定在2036年
Things to Come 片段
由威廉·卡梅伦·孟席斯 (William Cameron Menzies)执导、亚历山大·柯尔达(Alexander Korda)担任制片人的《将来的事》(Things to Come,又译《将发生的事》)是科幻电影的一座里程碑。它拍摄于1936年,改编自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撰写的小说《未来互联网纾》(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故事发生的时间被清晰地设定在2036年。我会给你们展示一个精彩的片段,我认为它绝对是科幻电影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片中的布景也同样十分宏大。威尔斯对自己的观点非常肯定,他说这是与《大都会》完全相反的一个未来版本。
图15. 这种建筑形式在后来被应用于美国的许多大型酒店中
乔治·威尔斯认为弗里茨·朗对未来的设想是完全错误的。他猜想未来的城市将会完全建造在地下,布满人造的光柱,不需要窗户。在这个场景中,你们可以看到工人们正在建造这座建筑。而这种建筑形式在后来被应用于美国许多大型酒店中。这部电影的布景同样非常宏大,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也参与了场景的设计。
图16.地下城市
图17.全息投影的鼻祖
一个很重要的插曲是,他们当时也拜访了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但他拒绝了邀请。柯布西耶认为地下城市是完全不现实的,因此不想参与这项工作。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全息投影的鼻祖。《将来的事》预见了许多后来诞生的科技。像很多科幻片一样,它是一部非常乐观的乌托邦电影,它相信科学和技术能够真正解决人类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部非常有意思又非常特别的电影。
滑稽的想象
Just Imagine, David Butler, 1930
图18.电影《滑稽的想象》海报;图19.想象中1980年的纽约
图20.Just Imagine片段
让我们继续。要知道,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可以说是非实景拍摄(棚内布景)电影制作的黄金年代。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大卫·巴特勒(David Butler)在1930年拍摄的电影《滑稽的想象》(Just Imagine,又译《五十年后的世界》)。它是最早的有声电影之一,描绘了想象中1980年的纽约城市。
图21. 巨大的城市模型
影片中创造的巨大城市模型受到了当时许多作品的深刻影响,例如哈格・费瑞斯(Hugh Ferriss)撰写的《明日大都会》(The Metropolis of Tomorrow),以及意大利未来主义画家安东尼奥·圣埃里亚(Aantonio Sant’Elia)的一些画作。 
我们等待自由
À nous la liberté, René Clair, 1931
图22. 电影《我们等待自由》海报;图23.将工厂比作监狱
图24.让我们想起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
当时的法国同样处于电影的黄金年代。这是电影《我们等待自由》(À nous la liberté)中监狱一般的工厂景象,其中精美的布景由拉扎尔·米尔森(Lazare Meerson)完成。这让我们想起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的电影《摩登时代》(Modern Times)中也有类似场景,或许就是受到了这部电影的影响。它们所反映的未来人类与机器的关系,与最早期维尔托夫(Vertov)的描绘构成了一个精彩的对比。
À nous la liberté片段
我的舅舅
My Uncle, Jacques Tati, 1958
图25.电影《我的舅舅》海报;图26.温和地批判了现代主义运动对科技化未来的幻想
接下来,电影进入了停滞期。二战过后,欧洲和美国都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从战后创伤中恢复,期间大家对未来的看法也进入了相对动荡的时期。上次我提到,在影片《我的舅舅》(My Uncle)中,导演雅克·塔蒂(Jacques Tati)温和地批判了现代主义运动对科技化未来的幻想——你们应该还记得厨房等等场景。
《我的舅舅》厨房场景片段

玩乐时间
Playtime, Jacques Tati, 1967
图27.电影《玩乐时间》海报;图28.未来办公场景
但说到城市,就让我们来看看《玩乐时间》(Playtime)。片中庞大布景的灵感来源于1963年在巴黎建成的埃索公司大楼(Esso Building)。而这栋大楼的设计本身是受到纽约利华大楼(Lever House)或者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的启发。它们由SOM建筑事务所设计,分别于1952年和1957年建成。
图29. 片中庞大布景的灵感来源于1963年在巴黎建成的埃索公司大楼;片中主人公一直在寻找的吉法德先生(Mr. Giffard)就站在那里,夹着一个蓝色的文件夹,但他们却总是擦肩而过。
图30. 雅克·塔蒂戏谑般地描绘了未来的办公场景
雅克·塔蒂的电影以其细致的叙述链为特征。这部片中,一群美国女人在巴黎游览,她们来到了代表巴黎形象的郊外办公楼。这张标志性的剧照中,雅克·塔蒂戏谑般地描绘了未来的办公场景。片中主人公一直在寻找的吉法德先生(Mr. Giffard)就站在那里,夹着一个蓝色的文件夹,但他们却总是擦肩而过。片中身处巴黎的游客却感受不到任何巴黎的景色,只有玻璃门上一张埃菲尔铁塔的海报。他们知道自己在巴黎,却看不到巴黎。
图31.他们知道自己在巴黎,却看不到巴黎
《玩乐时间》中有一个镜头展现了游客正在拍摄一位卖花的老人,而这正是当时巴黎的一个标志,因为摄影师阿尔伯特·卡恩(Musée Albert-Kahn)曾在1914年拍下巴黎街头的一位卖花女人——这张经典的彩色照片看起来非常现代,也让我们意识到颜色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记忆中的城市的理解。
图32.有一个镜头展现了游客正在拍摄一位卖花的老人,而这正是当时巴黎的一个标志
图33. 阿尔伯特·卡恩(Musée Albert-Kahn)曾在1914年拍下巴黎街头的一位卖花女人
阿尔法城
Alphaville, Jean-Luc Godard, 1966
图34.电影《阿尔法城》海报;图35.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2000年成为一个即将到来但又神秘莫测的年份
与《玩乐时间》同一时期的影片还有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电影《阿尔法城》(Alphaville)。与《玩乐时间》一样,这部电影设定在2000年。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2000年成为一个即将到来但又神秘莫测的年份,许许多多的想象都围绕着世纪末展开。戈达尔在片中想象了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他没有使用庞大的布景或是摩天大楼,而是全部用当时巴黎城市中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志来建造一个新的乌托邦社会。下面我就播放一个片段。
Alphaville片段
图36.大厅中常常有一个旋转楼梯作为现代主义和反乌托邦的标志,这其实是最古老的楼梯形式
这段影片是各种科技标志和意象的集合——六十年代是符号学和语义学的时代。但它同时也是马克·奥热(Marc Augé)提出的“非场所”(non-place)的集合。“非场所”即转瞬经过的地点,比如高速公路、宾馆房间、机场、休息室等等。所有这些元素组合成了巴黎的奇妙景象。片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大厅,大厅中常常有一个旋转楼梯作为现代主义和反乌托邦的标志。这其实是最古老的楼梯形式,经常出现在教堂中。片中还有大量的走廊等意象。
华氏451度
Fahrenheit 451, François Truffaut, 1966
图37.电影《华氏451度》海报;图38.极权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正在封存和烧毁书籍
下一部有意思的电影是《华氏451度》(Fahrenheit 451)。它的拍摄地西奥尔顿(Alton West)很像是柯布西耶在马赛的联合公寓(Unité d'Habitation),这成为电影作品对现代主义的有趣解读。这部影片的反乌托邦景象是,极权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正在封存和烧毁书籍,而讽刺的是负责烧毁书籍的正是消防员。
图39. 《华氏451度》的拍摄地西奥尔顿很像是柯布西耶在马赛的联合公寓
图40.极权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正在封存和烧毁书籍,而讽刺的是负责烧毁书籍的正是消防员
导演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在这个场景中采用了他在法国拍摄的单轨列车,他试图使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东西来构建未来。有趣的是这些东西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但它们却作为一种未来的象征真切地存在于《华氏451度》中。同样地,这部电影并没有建造新的布景,而是仔细地选择现实中存在的未来主义场景。
图41. 导演特吕弗在片中采用了他在法国拍摄的单轨列车
发条橙
A Clockwork Orange, Stanley Kubrick, 1971
图42.电影《发条橙》海报;图43.描绘反乌托邦未来的典型例子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是描绘反乌托邦未来的一个典型例子。当时的英国正从现代主义走向粗野主义,而这部影片中所展现的“未来”正是由这种演变塑造出来的,它的背景建筑中充满了毛糙粗野的水泥材质。
图44. 《发条橙》采用了很多粗野主义建筑作为背景
开篇的一个场景拍摄于南岸,主人公阿历克斯(Alexander de Large)和他的几个伙伴在这里的一个地下空间殴打一个流浪汉;另一个场景在伦敦东部的泰晤士米德住宅区(Thamesmead South Housing Estate)拍摄,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粗野主义建筑作为背景;阿历克斯接受治疗的卢多维科医院(Ludovico Medical Facility)也是当时新建的伦敦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讲堂,它是谢泼德·罗布森(Sheppard Robson)在1965年到1968年之间设计的几个大学校园之一,至今仍然是粗野主义建筑中一个绝佳的例子,而在片中则被用来代表反乌托邦的未来世界。
银翼杀手
Blade Runner, Ridely Scott, 1982
图45.电影《银翼杀手》海报;图46.一个更加黑暗的反乌托邦视角
《大都会》激起了电影世界对未来的美好畅想,而由雷德利·斯科特(Ridely Scott)在1982年拍摄的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则提供了一个更加黑暗的反乌托邦视角。它的续集《银翼杀手2049》于2017年上映。第一部《银翼杀手》是基于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的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进行的视觉化改编,描述了一个反乌托邦的科技化世界,更从生物角度对未来进行了想象。它的地点设定在洛杉矶,时间是2019年。
图47. 《银翼杀手》中其中多数时间是持续的暗夜
片中,人类创造出复制人为自己工作,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扮演的银翼杀手勉强同意去追杀产生自我意识的复制人,并在之后发生一系列故事。这部电影非常成功,尤其受到了许多建筑师的喜爱。在欧洲或者美国,如果你要求一个建筑师说出一部关于建筑的电影,他们大概率会说《银翼杀手》。它的一部分成功源于对灯光的处理,其中多数时间是持续的暗夜。这部电影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是,相比揭露真相,它更多是在唤起想象。它是一部很有氛围感的电影。
图48.与现实中的建筑交织
在片中你可以看到城市里的巨幅标语和屏幕,它们与现实中的建筑交织——例如 洛杉矶市中心的布拉德伯里大厦(Bradbury Building)和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玛雅复兴风格的恩尼斯住宅( Ennis-Brown House)(它最近似乎在洛杉矶待售)。这张剧照中我们看到哈里森·福特在玛雅风格的厨房里。
图49. 哈里森·福特在玛雅风格的厨房里
第五元素
5th Element, Luc Besson, 1997
图50.电影《第五元素》海报;图51.片中女主角丽露
《银翼杀手》中另一个对未来的想象是关于天气,影片中好像总是要下雨,这也成为反乌托邦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之相反的是吕克·贝松(Luc Besson)执导的《第五元素》(5th Element)。影片拍摄于1997年,在曼哈顿的东海岸取景,画面中的气候看起来十分干旱,与《银翼杀手》完全相反。它也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其中科幻的元素相较《银翼杀手》更加丰富。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在片中饰演警察柯本·达拉斯(Korben Dallas),而这个画面是丽露(Leeloo)试图从空中跳下,跃入柯本的驾驶室中。
图52.这个画面是丽露(Leeloo)试图从空中跳下,跃入柯本的驾驶室中。
楚门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Peter Weir, 1998
图53.电影《楚门的世界》海报;图54.楚门·伯班克(Truman Burbank)是真人秀《楚门的世界》的男主角。
和一般的观点不太一样,我会把《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归为科幻电影。开朗而天真的楚门·伯班克(Truman Burbank)是真人秀《楚门的世界》的男主角。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千台隐藏的摄影机二十四小时记录他的生活,并向全世界的观众直播。有趣的是,《楚门的世界》是在一个真实的地点——佛罗里达州圣罗萨海岸拍摄的,它由DPZ(Duany Plater-Zyberk & Company)的创始人安德列·度宁(Andres Duany)和伊丽莎白·普拉特-兹伊贝克 (Elizabeth Plater-Zyberk)设计建造,他们后来成为著名的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先驱。新城市主义的目的是应对郊区蔓延,而这个小镇则是它最早的模型。两位建筑师因此收获了很多赞誉,然而这座小镇却被用来建造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
图55. 《楚门的世界》的取景地佛罗里达州圣罗萨海岸由DPZ的创始人安德列·度宁和伊丽莎白·普拉特-兹伊贝克设计建造
人类之子
Children of Men, Alfonso Cuarón, 2006
图56.电影《人类之子》海报;图57.主角身后是巴特西电站
《人类之子》(Children of Men)是一部更近一些的电影,场景设定在2027年的伦敦,你可以从片中看到巴特西电站(Battersea Power Station)。在电影中,伦敦经历了许多恐怖袭击,而2027年距离影片拍摄的时间不过二十年。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电影已经不再像《大都会》和《将来的事》那样赞叹未来的恢弘奇观了。
摩天大楼
High-Rise, Ben Wheatley, 2015
图58.电影《摩天大楼》海报;片中超市
下面我想给你们看一段本·维特利(Ben Wheatley)执导的电影《摩天大楼》(High-Rise)的预告片。
Trailer of High Rise, Ben Wheatley, 2015
预告片用一种充满诱惑力的语调告诉观众,更美好的未来正在向我们招手。在反乌托邦的今天,即使在预告片里,这种诱人的话语听起来也已经非常不可思议。影片中的想象来源于巴拉德(J. G. Ballard)写于1975年的同名小说,本·维特利于2015年将它搬上银幕。因此实际上,这部电影并不是立足于2015年对未来世界进行想象,而是在描绘四十年前作家畅想的未来,是一种回溯式的拍摄。
图59.事实上,1975年人们想象到的未来是基于柯布西耶于1952年设计建成的马赛公寓,它对《摩天大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刚才我提到了西奥尔顿。事实上,1975年人们想象到的未来是基于柯布西耶于1952年设计建成的马赛公寓,它对《摩天大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片中的超市、一半街道一半建筑的布局、屋顶的健身房等等元素。本·维特利本人也承认,他曾经拜访柯布西耶的马赛联合公寓寻找灵感。因此电影中的场景或许是马赛公寓与巴比肯屋村(Barbican Estate)的结合。维特利很大程度上是采用了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的粗野主义美学。这种美学在1966年的《华氏451度》就已经被提出了。
生态箱
Vivarium, Lorcan Finnegan, 2019
图60.电影《生态箱》海报;图61.对未来的一种悲观设想
下面是一部最近的电影《生态箱》(Vivarium)。这是我第一部分中的最后一个例子。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对未来的一种悲观设想。下面我会播放一个片段。
图62.Vivarium片段
片中是非常宏伟的乌托邦建筑。最后一幕我们也在《摩天大楼》或者西奥尔顿也见过。这个世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朵朵棉花云和无穷无尽一模一样的房子组成的迷宫,似乎让这对年轻夫妻无处可逃。影片中最刺眼的元素可能是这个居住区本身。望不到尽头的郊野住宅让我们联想到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描写的半独立式住宅。这些住宅代表的意义比贫穷和卑鄙都更加糟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同一性或许还不如《摩天大楼》中的混乱环境。电影中有趣的地方在于,这对情侣原本处于一个正常的现实世界,之后突然被锁进一个克隆住宅的迷宫里。尽管电影对此进行了夸张化的处理,但它们在现实中又十分熟悉。这是电影神秘化的一种表达——对熟悉的事物稍加改变,使它成为完全陌生的东西。
图63. 这些住宅代表的意义比贫穷和卑鄙都更加糟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同一性或许还不如《摩天大楼》中的混乱环境。
图64. 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朵朵棉花云和无穷无尽一模一样的房子组成的迷宫,似乎让这对年轻夫妻无处可逃。
我的结论是,现在的电影制作者们想象的已经不再是一百年后多么伟大的世界。威尔斯写于1936年的《将来的事》想象的是2036年,《大都会》也是一样,戈达尔的《阿尔法城》讲述的是四十年后的世界,还有雅克·塔蒂的《玩乐时间》同样关乎未来。但今天,关于未来的想象却无限地接近现实。这看起来像是宏伟的想象和期待已经消失,而未来就是现在。
天使爱美丽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Jean-Pierre Jeunet, 2001
图65.电影《天使爱美丽》海报;图66.电影截图
《天使爱美丽》(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也同样展现着这种趋势。这部电影可能是欧洲影史上最成功的一部。它立足于现在,但是重新讨论了马塞尔·卡尔内(Marcel Carné)和皮埃尔·谢纳尔(Pierre Chenal)在三十年代提出的诗意现代主义(Poetic realism)。它的成功暗示了这样一种现象:过去比未来更有力量。从我对科幻电影短暂的回顾来看,现在的电影制作者们似乎已经不再向往未来,而是回头看向过去,科幻电影也不再有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而对于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来说,他们要承接这个创造未来的艰难挑战。
塑造城市的未来
到这里,我要开启我的第二部分。迈克尔·巴蒂(Michael Batty)在《创造未来城市》(Inventing Future Cities)中写道:“理想城市和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是一种流行趋势——艾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Abercrombie Plan for London),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City of Tomorrow)和赖特的广亩城市(Broadacre city)。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城市是自下而上的建造和适度的自上而下的创造的结果……因此,自上而下的视角是‘思考实验’,一旦实施就会带来与出发点完全不同的结果。”
图67.迈克尔·巴蒂(Michael Batty《创造未来城市》
的确,现有的城市规划模式不足以应对当前的问题。我们正处于一个艰难的时期。我们需要创造性地看待城市环境。上周,《纽约时报》的一篇系列文章讲述了自上而下的城市主义造成的巨大问题,它导致许多美国城市现在开始试图移除高速公路。文中说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高速公路建造的高峰期,它们以激进的方式塑造了城市的形态……破坏了密集的市中心居民区,尤其是割裂了黑人社区,并导致对汽车与日俱增的依赖性。”这些是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方法的后果。
图68.美国五六十年代建设高速公路前后对比
图69. 像美国很多城市一样,罗切斯特的内环高速从城市正中心穿过
从图中可以看到,像美国很多城市一样,罗切斯特的内环高速从城市正中心穿过,把城市一分为二。尽管这条像疆界一样的公路现在已经被移除了,但这个过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确,城市规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埃姆斯夫妇(the Eames)——查尔斯(Charles Eames)和雷(Ray Eames)制作了一系列电影,其中一部是关于1964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这部短片中他们叙述了模拟城市的各种困难。下面我播放一个片段。
Modelling Cities - THINK at the 1964 New York World’s Fair, The Eames
“对于许多复杂的问题来说,模型是不存在的。因此最重要的一步是建立一个模型。下面的场景展示了建立城市数学模型的几个步骤。
过去,我们常常用直接的方法解决城市问题——拆除脏乱的住所、建造新的楼房、引入工业,但是却只注重短期效果而忽视长远问题,常常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带来另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在城市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的。所有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都交织在一起,因此使情况变得极其复杂。
抽象模型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们预测他们的决策可能带来的结果。它告诉我们,改变城市中某个独立区域的生活会如何影响其他区域。一般来说,我们先思考它会如何运作。然后我们开始用得出的方案收集数据,我们需要推理出哪些数据最终会对模型有意义。
为了使模型能够运作,我们要将大量的材料缩减成抽象的形式。城市中的各种现象都会产生不同的关联后果,我们就基于这个理论框架建立模型。
在电脑中运作的这样一个模型会帮助城市规划师们预测不同决策所带来的收益。这些信息可以为那些影响城市和市民的决策建造一个浩瀚的数据库。这是一个我们都很关注的方法,但是它是非常复杂的。”
——视频内容翻译
的确,这里描述的过程非常有趣。要知道那是1964年,城市建模仍然是一项很被看好的技术。他们收集数据,建立模型,然后试图进行模拟。但是现在我们开始思考,要利用这个模型来做决策其实是极其复杂的事情。
图70.最好的模型就是真实世界
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的创始人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1970年出版了《建筑机器》(The Architecture Machine)。他在角落里写了他对这本书的说明:“一本对循环冲突的影像记录。模拟的最佳工具是真实的世界,它是最好的模型,但也是代价最大的。很快,计算机将要能够进行相似的模拟。”1970年距离1964年那部埃姆斯夫妇的短片还很近,所以他们都赞同,未来计算机会解决这个问题。但我发现这段话中令人赞叹的一点是“最好的模型就是真实世界”。我想我的观点是,电影——尤其是在当地拍摄的电影——是最好的模型,并且它们不是最贵的,毕竟电影已经拍摄完成,电影的目的也不是模拟。
图71.电影《小兵》—— 摄影就是真相
让-吕克·戈达尔在1960年的电影《小兵》(Le Petit Soldat)中说,摄影就是真相,而电影是由每秒二十四次的真相组成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既是电影,也是现实和现实主义,而这些都是模拟所需要的。
图72.菲利普·斯特德曼(Philip Steadman)在1975年的论文中写到“模型”(model)这个词的含义
菲利普·斯特德曼(Philip Steadman)在1975年的论文中写到“模型”(model)这个词的含义。“‘模型’(model)这个词在这里是最广义的用法,代表对一个事物或现象的任何表现形式……代表建筑的实体模型或是其他表现手法,以及这些建筑或设计产物试图实现的功能性环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模型”看作任何形式的表现手法。因此,作为这个世界的一种表现手法,电影也是一种“模型”。雅克-弗朗斯瓦·蒂斯(Jacques-Francois Thisse)对迈克尔·巴蒂的书《新城市科学》(The New Science of Cities)进行了评论:“正如巴蒂所说,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规划。城市常常被形容为一个复杂的体系,要找到一个综合的自上而下的城市理论,并使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地域学家、地理学家和城市规划者都满意是不可能。我们必须从其他的方法中学习,而不是仅仅囿于城市分析。”
图73.电影可以成为城市建模的一种方式
在这里我想提出的是,我们需要艺术和人文来调和这个已经高度技术化和科学化的领域。单凭城市分析和城市建模已经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想建议的是,如果我们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看电影,它们也许可以帮助解决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作为世界的模型,电影可以成为城市建模的一种方式。电影制作者们正在逃避未来,但是我们无法使时间停滞,而未来总会到来。电影也许是有帮助的,因为它代表了对城市自下而上的一种理解,它也许会提供城市规划的新方法,也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重新想象和塑造城市的未来。当然,电影不能完全代替建模,但它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1
Modelling the world: Cinema as a form of urban modelling 
模拟世界:作为城市模型的电影
现在我要解释一下,电影作为一个模型在具体实践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像凯斯·奥特利(Keith Oatley)指出的那样,“故事——无论是口头听说,表演展示,书中习得,又或是来自电影——都是在我们意识世界里运行的模拟。它们是最早的人工模拟,比计算机要古老得多……我们一切的视觉经验都是基于我们自己模拟世界得出的模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关于电影和模拟的观点长久以来已经被认可了。
图74.在电影中,我们可以探索过去,从而更好地预知未来。
现在我要解释一下,电影作为一个模型在具体实践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像凯斯·奥特利(Keith Oatley)指出的那样,“故事——无论是口头听说,表演展示,书中习得,又或是来自电影——都是在我们意识世界里运行的模拟。它们是最早的人工模拟,比计算机要古老得多……我们一切的视觉经验都是基于我们自己模拟世界得出的模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关于电影和模拟的观点长久以来已经被认可了。下面我要更深入地解释我所说的模拟和模型。帕特里克·凯勒(Patrick Keillers)在未来城市展览(The City of the Future Exhibition)中说:“在电影中,我们可以探索过去,从而更好地预知未来。”这个展览其实是一个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他研究了数百部影片来探索文艺作品中城市景观进化的历程。他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动态的图像对建筑师和规划师来说意味着无数的可能性,它们代表着还未曾存在过的空间,以及新的建筑模型和建筑理论。
2
Urban transport and cinematic movements
城市交通与电影中的人流
图75.巴蒂——交通与人流
下面我们来看城市交通形式和电影中的人流。巴蒂说:“新城市科学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人流。而为了理解人流,我们必须先理解交通网络。反过来说,交通网络表明了人与地点之间的关系。”在任何城市模型中,交通网络都是一个绝对的关键要素。没有理解人流就去规划一座城市是不可想象的。而电影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
3
Walking 
步行
我们可以从步行——人类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开始,这与电影最初的起源——艾蒂安-朱尔·马雷(Étienne-Jules Marey)的连续摄影术(Chronophotography)研究——也有关。
让我们来看戈达尔拍摄于1959年的电影《精疲力竭》(Breathless)。这里有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片段。珍·茜宝(Jean Seberg)和让-保罗·贝尔蒙多(Jean-Paul Belmondo)漫步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
图76.Breathless片段
图77. 路人常常在摄影机的前后出现
行走于城市的一个关键要素来自于19世纪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的漫游者理论(Flânerie),这在电影中也反复出现。有趣的是电影中不止一位漫游者,而是一位男性漫游者(Flânerie)和一位女性漫游者(flâneuse)。影片中的路人在看着两位主角,导演并不能完全控制现场,因此路人常常在摄影机的前后出现。这是香榭丽舍大街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里。
The Great Beauty 片段
我们也可以从保罗·索伦蒂诺 (Paolo Sorrentino)的电影《绝美之城》(The Great Beauty)中找到罗马的美景。这段影片是主角杰普(Jep Gambardella)在回忆自己的一生。这种伴随着反思的行走常常出现在电影中。他观察着他周围的世界,而我们有时也会这样做。
4
Running
奔跑
电影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行走,除此之外还有奔跑。这里有一些例子,比如《猜火车》(Trainspotting)中是快速的奔跑。它的场景设定在爱丁堡。
图78.Trainspotting片段
另一个有关奔跑的著名电影在柏林拍摄——也许你们已经知道了——就是《罗拉快跑》(Run Lola Run)。
图79.Run Lola Run片段
这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观众一边随着主角奔跑,一边也是在游历城市。导演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创作了一幅柏林地理拼贴画,把整个柏林城市浓缩到一部电影中。整部影片描述了罗拉(Lola)狂奔去营救男友的故事。
图80. 观众一边随着主角奔跑,一边也是在游历城市。
5
Cycling
骑自行车
图81.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图82.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另一个探索城市的方式是骑自行车。它速度更快,不像走路那样闲散,但过程中仍然充满日常的自然景象。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的精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Bicycle Thieves),它预示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端。2001年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Beijing Bicycle)也是一个例子,与姆拉多米尔·普里萨·乔尔杰维奇(Mladomir 'Purisa' Djordjevic)的《骑单车》(Biciklisti)相似。
作为雅克·塔蒂的大粉丝,我还不得不提《我的舅舅》(My Uncle),他在片中采用了电动自行车(VéloSoleX)。这是当时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法国交通工具,介于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引擎安装在前轮上,用作自行车的时候可以被拆除。这种车在1988年停产,我还曾经有过一辆。以上就是关于自行车的内容。
图83. 雅克·塔蒂在片中采用了电动自行车
6
Trains urban modelling 
火车
接下来是火车。火车很有意思。这里有一段法国ARTE电视台剪辑的短片,展现了乘坐火车的整个过程。它从不同的电影中剪辑出乘坐火车的每一个环节,然后对这些片段进行重组,从中重塑了一段火车之旅。你可以从中看到上百个不同的片段,以及穿梭于城市之间的旅行。

ARTE短片
7
The sites of everydayness
日常通勤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些交通场景,从清晨的早高峰开始一直到深夜,它们描绘了城市日复一日的节奏和脉搏。例如,每天你从睡梦中醒来,然后搭乘地铁去上班。
图84. 城市居民从睡梦中醒来,然后搭乘地铁去上班
很多电影都描写了这种日常通勤,例如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执导的《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影片中,主角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的家在康涅狄格州,办公室在纽约。我们可以看到他每天来往于两地之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交通模型。
图85.电影《革命之路》
说到交通模型,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2009年拍摄的电影《控制的极限》(Limits of Control)。在电影的开头,他有顺序地排列了几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连接成主角的一条单一交通线。一开始,我们跟着主演伊萨赫·德·班克尔(Isaach De Bankolé)饰演的职业杀手飞往马德里机场。画面细致地描绘了登机前的每一个步骤,包括走过长长的走廊和通道;之后他又从马德里机场到白塔大楼(Torres Blancas),这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在长达五分钟的时间里,除了赶路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发生。这段路程最后以一个电梯场景结束,它通往主角的顶层公寓。这是一个关于国际城市交通的好例子,同时包含了空中和地面交通。像这样的交通模型对于城市建模师来说是一种馈赠。
>>>向左滑动查看电影《控制的极限》场景
8
The 15-minutes city and neighbourhood films
15分钟城市和邻里电影
图92.卡洛斯·莫瑞诺撰写的《15分钟城市》
最近一项新的城市规划策略出现了,它是后疫情时代的城市康复策略之一—15分钟城市(15-minutes city)。这是巴黎新当选的市长安娜·伊达尔戈(Ann Hidalgo)在2020年竞选活动中提出的最重要的政策。她提到了解决气候变化、复兴巴黎社区等等。这些策略一部分来自于卡洛斯·莫瑞诺(Carlos Moreno)撰写的《15分钟城市》(Droit de cité)。书中他写道:“15分钟城市,是城市中一种新的生活、消费、工作和存在的方式。它意味着我们要重新思考应该如何在城市中出行,如何在城市中探索和发现。”在封城的情况下,人们不再每天往返于家和办公室,而是居家办公。这是城市规划师们的一个重要机遇。十五分钟步行或骑车能够覆盖的范围之大,使得包括巴黎在内的许多城市的居民感到惊讶。这也算是一点进展。在包括中国的一些地方,这种策略已经实行过了,但它对于欧洲来说仍然是一个新的尝试。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距离住宅十五分钟路程的范围内,你可以完成所有事情——运动,用餐,学习等等。这就是15分钟城市。当然,想总是比做容易。
图93. 在距离住宅十五分钟路程的范围内,你可以完成所有事情
 但是这种规划已经被C40城市集团(C40 Cities)采纳——它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城市领导人联合组织,关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他们在非常认真地讨论15分钟城市的可行性。
图94. 《为所应为》中所有的场景都集中在一条街上
>>>向左滑动查看电影《为所应为》场景
让我们回到我们的主题。刚才我们详细地讲了莫瑞诺的观点,而邻里电影(Neighbourhood Film)或许也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在不经意间,这些电影流露了当地居民对街道和广场的看法。除了小范围的邻里之外,电影中也可以找到大范围的城市的影子。邻里电影还不是一个完善的电影类别,但是其中有许多出色的例子。比如之前提到过的斯派克·李的《为所应为》。电影在纽约布鲁克林拍摄,所有的场景都集中在一条街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区在互相交流——披萨店,广播节目,主人公的住所,闲谈的地方等等。这主要是一个非洲裔美国人社区,但其中也有韩国人和卖披萨的意大利人。电影中的许多不安和冲突正是发生在这些不同的种族之间,但它仍然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纽约城市缩影,也是一个15分钟城市的范例——甚至是5分钟城市。
9
The Generic City
广普城市
最后,我想谈一谈广普城市(The Generic City)。库哈斯在他1995年的文章《广普城市》中写道:在诸如亚洲的一些土地上,人们渴求广普城市;另一些则为此感到羞愧。由于广普城市常常聚集在赤道周围的热带地区,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广普城市是亚洲城市。库哈斯没有特别说到中国,但他提到,许多亚洲城市都成为了标准的广普城市。
Her 片段
图98.电影《她》
2013年的美国电影《她》(Her)是广普城市的一个例子。它是斯派克·琼斯(Spike Jonze)执导的一部浪漫喜剧片。片中一位叫做西奥多·托姆布里(Theodore Twombly)的作家与一个电脑智能系统萨曼莎(Samantha)相爱。这个智能系统只是电脑里的声音,但西奥多仍然爱上了她。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洛杉矶,导演没有说明具体的时间点,但取景却是在上海和洛杉矶的真实城市景观中。斯派克在片中用太平洋两端的两个城市——洛杉矶和上海——创造了一个新的广普城市。如果对这两个城市不是很熟悉的话,你几乎分辨不出哪里是洛杉矶,哪里是上海。
图99.片中上海浦东步行道
图100.片中洛杉矶圣莫尼卡海滩
上海浦东就像是中国理想城市的样子——一座干净的大都市;而另一边则是加利福尼亚理想中自由现代的空气,没有车辆,没有阻塞。这两者的结合创造了一个更广普也更乌托邦的未来。影片中充满了不同的视角,有时是洛杉矶的圣莫尼卡海滩(Santa Monica Beach),有时是上海的外滩——在那里,西奥多为了与萨曼莎的爱情伤心欲绝;之后我们又回到洛杉矶,看见弗兰克·盖里(Frank Gary)设计的华特迪士尼音乐厅(Walt Disney Concert Hall)。在影片的结尾,西奥多与萨曼莎分手。萨曼莎只是一个人工智能,她可以同时与几千个男人交往,而西奥多无法面对这一切。最后一幕是从希尔顿酒店拍摄的上海天际线。整部电影中,导演有时是特意将这两座城市以令人困惑的方式结合起来。我们从中观察到一种新的城市空间,一种诞生于我们脑海中的具有创造力的空间。像希区柯克说的那样,这就是电影能为观众做的事情。
图101.电影最后一幕从希尔顿酒店拍摄的上海天际线
接下来是这节课的总结。我想说的是,电影不仅仅是一种描述,它充满了对世界的观察与理解。要记住,电影是一种对于心灵和生活的想象,它有它自己的逻辑。我相信电影不是抽象的,它永远与现实息息相关,而这种关联性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是可感知的。因此,它介于绝对的艺术和绝对的现实之间。当然我知道,从电影城市模型中获得一个完善的结论是困难的。这是一项庞大的、永不完结的工程,因为总有新的电影在源源不断地出现。但是,就像我曾经说过的那样,浩瀚的数据可以被利用为机器学习的原料,这也正是我在研究的。从现在起到电影城市模型能够塑造城市未来的那一天为止,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我只是在提出一些可能性。同时,银幕上的城市、创新的电影地理以及城市蒙太奇在某种程度上是世界延续的枝干。它们并不代表真正的城市,而是一种供人反思的城市。这些城市的确以它们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它们意味着其他,也因此意味着更多。
这就是八节讲座里的最后一课,也就是我们这段旅程的终点了。感谢你们的到来。
END
新年大礼
后台回复“电影建筑学”获取资料礼包,一周有效
推荐书目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Philip K. Dick, 1968
High-Rise, J. G. Ballard, 1975
Droit de cité, Carlos Moreno, 2020
Inventing Future Cities, Michael Batty, 2018
The New Science of Cities, Jacques-Francois Thisse
The Architecture Machine, Nicholas Negroponte, 1970
Screening the City,Mark Shiel, 2003
Projected Cities, Stephen Barber, 2004
推荐影片
Metropolis, Friedrich Lang, 1927
Sunrise, Friedrich Wilhelm Murnau, 1927
Things to Come, William Cameron Menzies, 1936
Just Imagine, David Butler, 1930
À nous la liberté, René Clair, 1931
My Uncle, Jacques Tati, 1958
Playtime, Jacques Tati, 1967
Alphaville, Jean-Luc Godard, 1966
Fahrenheit 451, François Truffaut, 1966
A Clockwork Orange, Stanley Kubrick, 1971
Blade Runner, Ridely Scott, 1982
5th Element, Luc Besson, 1997
The Truman Show, Peter Weir, 1998
Her, Spike Jonze, 2013
Children of Men, Alfonso Cuarón, 2006
High-Rise, Ben Wheatley, 2015
Vivarium, Lorcan Finnegan, 2019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Jean-Pierre Jeunet, 2001
Breathless, Jean-Luc Godard, 1960
The Great Beauty, Paolo Sorrentino, 2013
Trainspotting, Danny Boyle, 1996
Run Lola Run, Tom Tykwer, 1998
Bicycle Thieves, Vittorio de Sica, 1948
十七岁的单车,王小帅,2001
Revolutionary Road, Sam Mendes, 2008
Limits of Control, Jim Jarmusch, 2009
Modern Times, 1936
Blade Runner 2049, 2017
知识星期,一周即焚
公众号后台回复 “电影建筑学”,获取大部分推荐书籍和影片资源~ 知识星期每周不定时更新,一周即焚,获取知识请勤奋!
雷锋福利
欢迎添加小雷锋,邀请您加入雷锋“影视兴趣小组”交流群,由来自国内外名校建筑师生及影视导演编剧等共享相关最新资讯!感(xiang)兴(zhuan)趣(hang)的小伙伴快快加入吧(•̀ᴗ•́)و ̑̑  
编排
刘琳
四川美术学院
韦雨萌
香港大学硕士
张玮仪
爱丁堡大学硕士
李奇凡
昆明理工大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