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用一个语音软件ttsmaker把之前写的《这些人都会消失不见
》转成了音频,大家可以听听看:

当然,用的是电脑合成的声音,并不是我的真实嗓音。但是我认为,距离这一天已经为时不远,现在人们还不做的原因除了商业模式上的考虑,大概就是对于安全性的担忧。

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要把文字转换成语音呢?前几天我在网上游荡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期梁文道的节目,他和陈丹青还有一个上海的小哥,大家一起讨论读书的问题。讨论的结果是人们不读书会成为一个趋势,人们无法阅读和理解长文也是一个趋势。所以,写作者应该应时而变,主动去适应变化。
从看完节目那天起,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就我个人最近十年的观察,时间的碎片化和生活的碎片化的确是一种趋势。由此而来的情感碎片化,感受碎片化也是一种趋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并行处理大量信息,但是保持专注的能力却在不断下降。
以前我在文章中隐晦地谈到这个问题,说是让读者请家人朋友帮忙统计一下,自己在出门之前,需要在各个房间里进进出出多少次?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我可以解释:
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已经习惯了并行处理,那么他准备出门之前会有一系列念头平行出现。当他去卧室拿出手机,走回客厅的时候,突然蹦出一个新念头---对了,我还得拿上耳机---于是,他转身又返回卧室找耳机。拿上耳机回到客厅,这时候一个新念头在此蹦出---对了,我得把加湿器关闭电源---于是,他转身再次返回卧室。
但如果他的大脑习惯于专注模式,那么他准备出门前会思考:我应该带上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分别在哪里,我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去取得,出门前还有什么事项需要完成。于是,他一个房间只进入一次,拿好东西,穿好衣服,检查水电,确认身上带齐了物品,最后提着垃圾出门。
第一种人现在应该很常见,这就意味着他们在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会不断地起新想法,注意力不断地被切换出去。这样次数多了之后,阅读肯定会被中断。这就有点像是一个人为了找一袋薯片去淘宝,一个小时之后下单买了一套茶杯,一顶帽子,但是彻底忘记了薯片这件事。

所以,问题就从人们不再阅读怎么办,变成了如果人们的注意力已然无法专注,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读完一本书,看完一篇文章?我想到的答案是音频。
音频可以作为一种背景音存在,背景音的优势是可以陪伴。一个人注意力涣散,出个门需要在各个房间进进出出十几次,这没有关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一篇文章的音频可以持续播放。他大可以一边找,一边听,相比起一个个念头升起又消失,反而是音频更为持续和稳定一些。
今天算是一次尝试,《这些人都会消失不见》一文从留言反馈上看还算比较受欢迎,但是愿意读完的人还是少。那么,今天我把它转化为音频,既然太多人读不完,那么不妨看看是否会有更多人能够听完。同时,我也知道《槽边往事》还有许多视力障碍的读者,这种音频模式也许会让他们觉得方便一些。
大概在过去的两三年间,我一直都有个想法:微信公众号应该在系统层面提供一键生成音频朗诵的功能,当作者发布文章的时候,自动生成一个语音文件,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播放。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允许作者训练语音AI ,最终用自己的声音来读文章。

这并不是什么很复杂和困难的事情,微信读书抓取公众号内容,就可以在App 里朗读,微信听书直接就是用公众号文章转语音。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不能实现,所以,懒得再去等,再去要,不如现在我自己动手尝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还不错,我可能会考虑用微软的语音AI 合成自己的声音,在文章开头手动提供音频功能。
最后,欢迎大家试听,在留言区反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标题:《丁达尔现象》
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所有图片AI算法提供:Midjourney V5
Prompt:An abstract teal and burnt orange forest gradient featuring organic textures and lush foliage with subtle golden sunlight accents, creating a 3D gradient background suitable for a wellness retreat center's website banner, enhanced with cinematic lighting and professional color grading --ar 16:9 --s 750 --q 2 --v 5 -
文字转音频 试用地址
https://ttsmaker.com/zh-cn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请找出图中的一只猫,的确有一只猫,的确能找到,我的确亲眼所见,现在轮到你了。

 南派三叔专区
南派,柠檬片放好了,冰块加好了,盐也抹好了,来吧,请满饮这一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