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件事情让我很有感触。

一件事是互联网大型行为艺术家大咕咕咕鸡公开劝退大学生,希望他们不要在五一外出旅游,反正他们天天都在旅游,请把旅游的机会留给真正需要的人。大学生看了自然不高兴,就跑去骂他。然后我看到了这样一条评论:

“看大学生骂打谷机,想起大二的时候我也是这么骂和菜头的,真是一种循环。”
第二件事是我昨天写《<竹峰寺>读后》,想着几年过去了,看看人们现在对作者陈春成的评价有没有什么变化。当初我记得很多人都在豆瓣批评他,表示自己如何地看不上。我去豆瓣转了一圈,发现的确有变化,批评和打击他的帖子和讨论如今都挂在热门位置上。
依照我在这个社会里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个人经验,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首先很难收到真诚和得体的赞美或者肯定。很容易得到的是敷衍,要不然就是过火吹捧。发自内心的赞美很稀缺,我怀疑主要原因是许多人缺乏一种“为他人而感到高兴”的心理机能。然后在赞美的时候又总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所以近乎于奉承阿谀。
在敷衍和过火的对面,的确有一种真诚存在。那就是真诚地批评,真诚地打击,真诚地贬低,和真诚地否定。在这样一种环境里生活,你会发现一切正面的东西都是可疑的,都是造作的,都是表演的,而一切负面的东西都是真实的,都是真诚的,都是可信的。你得按照这一套逻辑活着,这样你可以避免很多失望。
这样一来,一个人生活在人群之中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天真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会感受到太多压力,太多严厉,和太多恶意。因此,他不得不想方设法去提升自己的防御能力,不得不去努力适应这种纯负面观点构成的世界观,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他的本心本性不得舒张,于是人就很难快乐起来。等到真正需要快乐的时候,又会变成发泄和放纵。
2000年我在香格里拉的时候,和当地人相处。大家也相互吵架,也相互打架。但是平常时间大家围着炉子坐下来烤火喝酒,那么愿意唱歌的人就会直接开始唱,愿意跳舞的人就会在边上起舞,一切都自然而然,一切都随心所欲,一切也都落落大方,大家都觉得这一切很正常,不觉得喝着酒聊着天,有人唱歌起舞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真正奇怪的是那些外地来的游客,尤其是那些去参加藏民家访的游客。进来都浑身紧绷,一脸严肃。等到几杯青稞酒落肚,几块烤羊肉塞满牙缝,就会迅速陷入癫狂状态。嚎而不歌,跳而不舞,大叫大吐,原地乱蹦,需要三五条汉子才能按住抬走去吊水。每次我们在一边小口喝着酒看到这一幕,就会用眼神交流:这些人平常是得有多不开心啊?
所以后来我想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自己生活在这样的人群之中,那么就不应该自寻烦恼。尤其不要幻想自己可以改变他们,以某种稳定健康的方式相处。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的,想要稳定健康地相处,想要拥有欣赏和赞美他人的能力,想要拥有基于良善和审美的出发点,前提是人需要心得自由。心不得自由,这些事就不可能会发生。
这些人不是坏或者恶,就像是那个当初一定要骂一下我的大学生一样,就像是一定要贬低一下陈春成的豆瓣网友一样,我并不认为他们是坏人,是恶人。只是他们的心不得自由,于是不会快乐,所以不快乐的人总是想要惩罚他人来转移自己身上的苦楚。逻辑是:既然我不开心,那么大家都不开心,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心不得自由,当然只会使用特定角度去观察世界,去观察他人,然后用特定态度对对待。

但这也没有什么紧要,因为这些人最终都会消失掉,隐退到他们的生活深处,最终丧失任何表达的欲望。心不得自由,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自我锁闭。如果心得自由,可能对人就会宽容一些,对事就会客观一些,对自己也就不会那么严苛,还觉得这种严苛是某种自我成长的需要。这也是我这些年网络生活转变的根本原因---我不大想身处这样的一群人里,不想嚎而不歌,跳而不舞。偏居网络一隅,也就不用被他们逼着唱酒歌,加入一定要批评谁,一定要否定谁的大合唱中去。
和满足他人相比,符合规范相比,想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可能要更重要一些。
标题:《女子肖像》
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图片AI算法提供:Stable Diffusion 1.5---BRA(Beautiful Realistic Asians) V4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女子肖像》
和菜头的小肉手
Stable Diffusion 1.5---BRA(Beautiful Realistic Asians) V4
 南派三叔专区
南派,这张《禁婆》送给你,我觉得她比较接近我的想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