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推动社会进步,是一种幻觉吗?
社群是行动的身份,而建筑学是最好的建构身份的工具之一。
100年前,建筑师开始用标准化的现代主义住宅去装全世界千差万别的低收入阶层。30年前,建筑师开始用他们以为千差万别的现代主义的地域性住宅,去装第三世界千差万别的人民。建筑师在建构身份的同时,也在简化身份,它们到底是伤害了社群,还是保护社群?
布基纳法索建筑师凯雷(Francis Kéré)为家乡设计的小学。凭藉在非洲的建筑实践,凯雷获得2022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Erik-Jan Ouwerkerk
#01
三个故事
A《海贼王》
一位要上战场的年轻人在网络上留言,他要为国打仗,有可能牺牲,会等不到《海贼王》(One Piece)的结局了。这留言惊动了许多人,他们鼓励并保证万一他不幸阵亡他们会到这位战士的墓前告诉他《海贼王》的结局。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包括我的女儿堂堂。他们共有的身份是海米——《海贼王》的粉丝。海米是一种二次元身份。但在建筑学中没有这身份。
B踏步
我家楼梯踏步有两个高度,一楼到二楼是150毫米高。二楼到三楼为了节省楼梯长度,踏高变成了170毫米。做完手术的夫人抬腿可以踏上150毫米高,但170毫米则难住了她。150--170毫米都符合规范,一种基于标准化人体工学得出的标准尺寸。
但我夫人现在是极少数的被这20毫米难住的人。她们不是健康人群,也算不上真正丧失基本动作能力的残疾人。这是她们的一种基于身体运动能力的身份,但在建筑学中没有这身份。
C埃塞俄比亚人
16年前,我为埃塞俄比亚设计一个会议中心。我沿用流行的话语术比如在地性、环保,创作了一个壮观的形象。甲方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不用闪闪发光的玻璃来展现他们现代非洲人的精神呢?可我了解现代非洲人吗?我了解埃塞俄比亚的现代非洲人和尼日利亚或者布基纳法索的现代非洲人的差别吗?更重要的是,我也知道建筑学中也没有这个身份。
#02
身份的焦虑
物质方面极大地丰富的人类竟然挥之不去一种随之而来且愈来强烈的“一无所有”的感觉。这种感觉背后的不安和恐惧其实来自于身份认知的焦虑。全球化背景下,个体可以在不同情境下和不同群体发生认同而具有多种身份,它具有多种归属关系和多种特征。它在特定文化和政治环境下获得,而不是生来就固有的。
身份焦虑来自那些约定俗成但脱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很久的身份依然在社会、文化以及政治层面标签化地定义和主宰我们。我们需要从个体那些跨越种族、阶级、身体障碍、国籍和民族等旧有界限的多样性变化的身份中发现一种新的看法来反抗二元思维和欧洲中心主义。
所谓文化多元化主义,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在某些范围内将多样化个体同化并固化的体制化策略,比如现代非洲人。这策略表面上假装很重视不同的身份标记,而实质将有价值的差异同质化,掩藏了西方文化背景的身份为单一凝视主体,支配着其他不同身份的视觉表征这一事实。
同时把西方以外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师浪漫化,把他们变成具有异域风情和外来意味的他者,从而让他们丧失了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自我的真正自由。比如王澍。他者建筑师无法在自己的文化背景表达身份的变异,转化和表达,仿佛标本。
建筑师阿德耶米(Kunlé Adeyemi)为尼日利亚Makoko水上贫民窟设计的漂浮学校。该项目获得诸多荣誉,但不久在一场暴雨中被冲垮。© Iwan Baan
埃塞俄比亚的现代非洲人里没有海米,也没有被20毫米难住的行为障碍人。它就是固化的宏大空泛身份,它无法安抚背后千差万别的个体身份的焦虑。
#03
砂岩社区
海米也构不成真正的社群。社群是成员基于需求和爱好而聚合在一起的人,他们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持续的互动关系;成员间分工协作,具有一致行动的能力。这样的社群是一种包含社群精神或社群情感的特殊的社会关系。社群是行动的身份。建筑学必须面对这样的身份。
1970年代,约翰·威廉森(John Williamson)和伴侣芭芭拉(Barbara)聚集了有相似经历和观念的人,在设定了基本规范后以分工协作的方式自己设计和建造了砂岩社区。创造了一个躲避和反抗保守婚姻观念的类似法伦斯泰尔(Phalanstère)的乌托邦。这个社群尽管换了主理人,但在成员遵循社群规则和持续互动下持续生存到现在。这是社群营造的活生生的样本。可惜,建筑学看不到。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Charles Fourier)设计了一种名为法伦斯泰尔的建筑综合体,可以一站式满足居住、工业、娱乐等各种功能。
#04
下着雨的动物园
动物园不是社群。动物园的主宰和娱乐都是人。动物是被凝视的他者,行为规范被人控制,动物没有自由。动物园即便设计的再漂亮再像动物原生态环境,它也是人对动物的牢笼。
发达地区的人民对待落后地区的人民,富裕阶层包括中产阶级对待低收入阶层,前者总或多或少会动物园化后者。这导致无论前者给出怎样完美的方案都会忽视了后者千差万别的身份以及焦虑。
100年前,建筑师开始用相似的标准化现代主义住宅去装全世界千差万别的低收入阶层。30年前,建筑师开始用他们以为千差万别但实际是涂脂抹粉的现代主义的地域性住宅去装第三世界千差万别的人民。所谓国际式或在地性,是硬币的两面,硬币就是动物园。
但两面的差异在于,前者有要一揽子改变所有低收入阶层窘迫居住的普世雄心。而后者以在地性保护落后地区免受前者作为上一代运动带来的文化和身份伤害。前后者都不会以人类学方式去研究理解共情他们的对象。
失去普世雄心的后者最后沦为形式上在地性和仅仅限于PPT的社会影响,是空调间里的壮志。“马塞尔杜尚是大雨,达达派是模仿雨落下来的样子,新达达主义是雨滴”。后者是雨滴。
#05
听不见的声音,爆炸
2009年,我参加了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t. Martins) 的一个关于廉租房小区的社会调查。这个建于二战后的小区里有30多个民族,包括不同肤色、宗教、职业背景、伤残的退伍士兵等不同身份。相似身份因为人口基数小也缺乏社群意识而很难形成各种小社群。唯一的社群是暴力团伙。
讽刺的是,他们以统一的领取社会福利的低收入阶层这个身份一起被装进了统一的褐色小区。几十年过去,这里脏乱不堪,空气中弥漫着不详的臭味和一丝不法的大麻。一位黑人大妈对着镜头说,去他的调研,这屎样的房子就只有一个意思,穷光蛋。我问她,那怎么改变它呢。她对着镜头吼道,炸掉它!周围的居民也一起喊,炸掉它!
一个衣冠楚楚的黑人专家听到这段时,发出了戏虐的笑。讨论会上,大妈的声音被认为是不需要听的。最后的方案一如既往的话语术:可持续、扶持产业、引入新阶层、保持褐色英国砖文脉、激活社区和社群活力等等。总结的时候,我脑子有些走神,因为我听见了爆炸声,那是1972年普鲁特艾格(Pruitt-Igoe)廉租房小区的爆炸声。
空泛的低收入阶层身份简单化了背后的复杂性。基于简化给出的方案不可避免地伤害了背后不同身份的利益。简化的身份无法创造社群,没有凝聚力的社区的崩塌是显而易见的。詹克斯(Charles Jencks)宣称这天现代主义死亡了。他错了,未来《黑客帝国》会证明这是现代主义第一版死了而已。
普鲁特艾格社区位于美国圣路易斯,是国家主导的廉租房社区。它于1956年建成,仅数年,小区内便充斥着贫困与犯罪,最终普鲁特艾格于1970年代被爆破拆除。
#06
生锈的铁王座
今年的普利兹克奖如愿给了一个说法语而不是阿姆哈拉语的现代非洲人,布基纳法索建筑师凯雷(Francis Kéré)。多耳熟的词。可持续,在地的材料,边缘化地区以及蕴含潜台词的贫穷人民。表扬了凯雷结合西方建筑理念和在地文化的建筑创新及其社会影响力。
普利兹克的颁奖词一贯浮夸空洞仿佛悼词,远不如《纽约时报》对过世大师的讣告来的深刻。这次表彰凯雷的建筑学成就和社会学成就,并认为凯雷的建筑学成就推动了他的社会学成就。这个以“正确”的名义(我很少在建筑师颁奖词和讣告里听到正确两字)满足了果壳里的建筑之王们臆想的建筑推动社会进步的幻觉。
建筑学成就不需要高深的评论,有多少人在学习和模仿可以作为一个粗浅的判断,不学术却实用主义。基于这,无论颁奖词多么感人,但应者寥寥。
社会学成就。不能因为凯雷是布基纳法索人就以为他懂当地人。布基纳法索是他在欧洲的身份标签。在布基纳法索,他的身份标签是欧洲。在他的案例中,我看不到社群这种行动的身份。照片里的人是被给予的而不是去主动创作的。没有社群意识和感情的社群会崩塌或者空心化。边缘地区、非洲和贫穷这些空泛的标签下的社会方案只能是在遥远的空调间里大获成功。
布基纳法索建筑师凯雷(Francis Kéré)为家乡设计的小学。凭藉在非洲的建筑实践,凯雷获得2022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Siméon Duchoud 、Erik-Jan Ouwerkerk
毛主席教导我们,“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一个社会活动家必须在社群里,成为社群的代表人物或者社群的理论指导。失去社群,他就失去影响力。威廉森离开砂岩就对砂岩不再有实际的影响力。
凯雷没有社群。所以他通过表达一种空泛身份才能保证他大多时间不在社群却可以成为社会活动家。我们看不到凯雷实际为那些社群营造了社群的物质化空间或者用建筑营造了社群。但基于空泛身份的表达,他成为了 PPT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他登上了生锈的铁王座。
#07
被占领的房子
建筑师王栋2008-2011年在安哥拉和刚果(布)从事设计和建造工作。他说非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谈设计的形式感,他们建造的住宅最受欢迎的原因是建造快,便宜坚固还设施齐全,都是精装修。
凯雷这样建筑师的房子造价其实比中国人的房子贵多了。刚到安哥拉,看其他公司建造的住宅,他以为当地人就是喜欢没有粉刷的内墙。其实并不是,当地人的低需求源于没有供给。我问那么当地人也不知道喜欢啥?他回答,所以百花齐放。
是的,相当大一部分地区的非洲人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的房子被不同时代不同先进地区的观念所占领。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没有神圣化或者仪式化在地建造,他们也不关心自己的民居文化。建筑师就可以在形式主义和材料上去改写或者重新创作。这他们其实也不太在意。
安哥拉曾经是葡萄牙殖民地,当地的精英追捧西扎体系的建筑。至于普通老百姓,给啥都是被动的。这样,我理解为啥凯雷会被赞扬在家乡走了一条正确的建筑道路。
失去殖民地的宗主国欧洲依然是文化的解释和定义者。掌握话语权的人标签化了非洲人去定义了所谓正确。普通人的声音也不重要也听不见。广袤的非洲大地上有各种不同国家的凯雷使用凯雷相似的策略在建造“正确”的房子。其中凯雷被选中。
建筑师洛佩斯(Costa Lopes)设计的太阳村,位于安哥拉,这个居住区帮助500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宅问题。 © Manuel Correia
这是两个世界。一方面某些欧美人(值得再写4000字详细定义这些人的身份)在自己的世界里宣称正确并用精美的图片展示所谓边缘化社群建设成功。
另一方面当地人接受欧美人(在他们眼里都差不多的遥远和空泛)的“正确”馈赠,也接受不正确的馈赠以及中国人的馈赠。他们按权力和影响力分配这些馈赠,使用这些馈赠,配合馈赠者表演他们需要的场景。就这点而言,在哪里都放飞自我的扎哈和马岩松要坦诚的多。
王栋说,当地不同人也有相似的梦想,就是造个闪闪发光的玻璃和大理石摩天楼之城。我笑了,这梦想好像我们也有过。这点上, 我们和他们有了相同的身份。没有所谓非洲的房子或者正确的当地的房子。只有被观念占领的房子。但有粉刷的内墙好过没粉刷的内墙和观念关系不大,这是身体诚实的反应。但一旦涉及遥远宏大的幻想,那个空泛的身份似乎才有意义。
#08
拒绝TikTok的
堂吉诃德们
2012年普利兹克奖是中国的王澍,2016年是智利的亚历杭德罗(Alejandro Aravena)。中国、智利和布基纳法索都是被欧洲中心主义者凝视的他者。被掏空实际内容的他者为凝视者创造动物园般的图景。
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设计的半边住宅,待居民经济宽裕后自行可以扩建另一半。
智能手机里 TikTok 的标签并不是简单的种族、性别、国籍。成千上万的标签形成了成千上万的身份。一个尼日利亚农村里的孩子和东京原宿的青年可能在讨论因纽特人的冰冻海豹食物。其中有些身份因为某些KOL而形成的社群构建了形形色色的虚拟社区。每天有死亡的社群也有新生的社群。
网易打造了游戏阴阳师的线下实体店。路人好奇迷惑地看着那些 Cosplay 的粉丝们自得其乐在店里活动。这个线下店为虚拟社群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社区。这是身份的建筑。这些,建筑师们都视而不见。因为这些和他们概念的现实中没有关系。
概念的现实就是那大风车。穿黑衣的建筑师们是冲向大风车的堂吉诃德们。但堂吉诃德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不知道风车不是龙。而堂吉诃德们是机会主义者,他们知道风车不是龙。
#09
建筑即占领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世界范围内诸多相互交缠的事件已经重新建构身份。建筑学是最好的建构身份的工具之一。
巴基斯坦建筑师亚斯敏·拉里(Yasmeen Lari)为灾民设计的住宅。使用了泥土、竹子等在当地唾手可得的材料。️© Heritage Foundation of Pakistan
巴勒斯坦建筑师使用违章建筑作为反抗以色列占领的武器。违章建筑从旧建筑上蔓延开来占领空地和街道破坏政府的规划。
就地取材,建造简单快速而坚固。不需要装饰,不需要识别性。没有辨识度的外观掩护了内部的一个平行于公共空间比如街道的室内公共交通网络。最终联系穿越边境的地下通道。这个内部公共交通精心地绕开一些老年人或妇女的生活空间但又和一些内部的特别场所比如祈祷室联系在一起。
在违章建筑的掩护下,武装人员或者走私人员和物资静悄悄地流动。建筑在这里是攻击性的,蚕食占领着他们认为本属于自己的土地。违章建筑极好地表达了抵抗运动成员平战结合的身份,这是行动的身份的建筑,对抗的环境和条件不改变,它们会继续生长,这是社群营造。他们说建筑即占领。
在足不出户的两个月中,我和一个丹麦人邻居,两个不同背景的人,在相同临时被禁足的身份下,对居住空间的改善上达成共识。
© Heritage Foundation of Pakistan
1、我们需要一个“卫城”空间。安装紫外线消毒灯,用来临时但有序堆放各种物资。可以是临时帐篷,也可以是一个固定空间或者区域。这是作为无污染区的家和外部的缓冲地带。
2、要有个愤怒的角落,因为隔离久了需要一个发泄的地方。一个小房间或是一个角落,要能隔音以及覆盖软包避免因为愤怒而引起的意外伤害。目前无论老破小还是高级小区,门口没有缓冲,门内没有最后的堡垒。这次疫情让每一个房型看上去都是弱不禁风。所以我们要利用走廊、阳台、大堂和院子去扩展住所的防守范围。这是某种临时身份的建筑,因为没有社群,可能时过境迁就消失。但我们说临时的建筑即占领。
作者 / 俞挺
编辑 / 邹洋
排版 /葫芦、左
NOWNESS
第四届 #NOWNESS天才计划# 开启征片
2022 第四届NOWNESS天才计划已正式开启征片!我们期待与新一代有想法、有创意的创作者相遇,和NOWNESS一起,以短片联结未来。报名时间从即日起至2022年9月30日,点击 https://campaign.nowness.cn/ 进入官网进行线上报名。
左滑查看更多
作为NOWNESS多元文化内容的纸上版本,2022年夏季刊NOWNESS Paper,以「我们为谁而建」(A Kind of Architecture)为题,讨论建筑与社群的关系。我们的好奇心在于——建筑如何重塑人的行为,创造新的社群,甚至改变当下社会的样貌。本期NOWNESS Paper新刊跟随《周末画报》同步发行。
更多建筑与社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