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研究院 x 全球知识雷锋
建筑眼特别刊 — WeCityX
“城市现场”特稿
编者按:
城市是我们最切身的环境,它的每一次发展与变革都将影响我们的生存状态。我们想要知道身边的城市正在发生什么,也想要知道远方的那些与我们面临着相似问题和处境的城市正在发生什么。
本期“建筑眼”是全球知识雷锋与腾讯研究院WeCityX 研究项目联合推出的“远方的现场”特别篇。我们将为大家解读近期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的、与城市发展与变革息息相关的十条新闻。这些新闻涉及不同的城市议题:“后疫情复苏”、“智慧化城市治理”、“绿色与可持续”、“性别公平”与“数字公平”、“政策实施与公共沟通”等等,它们将帮助我们共同理解当下城市的现状以及未来城市的趋势。
“当前,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以区块链、DAO等为代表的web3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城市社会的组织方式,并催生新的城市规划和治理方法。在即将到来的后互联网时代中,我们更加需要借助众包、共创等方式来激发各方的创造性,共同探索未来城市文明的新形态。
基于这样的背景,腾讯研究院启动了代号为WeCityX的未来城市探索计划——这将是一场对未来城市理想的思想实验,它基于腾讯大铲湾新总部‘企鹅岛’的1.2平方公里真实城市场景,旨在探讨科技将如何重塑城市,改变我们的规划、建设、运营与治理方式。”
1.伦敦,英国  #应对气候变化
经历“最热夏天”之后,伦敦市长决定拨款310万英镑来种树
2022年是异常温暖的一年,夏季的热浪席卷了全球。而由于建筑物密集、绿化覆盖率低,城市面临着更严峻的高温挑战。在最热的7月,伦敦市区的气温一度高达40摄氏度,而这里同时间的历史平均日间温度其实只有23摄氏度。

为应对极端天气,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近日启动了一项大规模植树项目,计划在2023年夏天到来之前为22个行政区增加8000颗行道树,并使伦敦的绿化覆盖率在2050年之前达到23%(目前为21%,纽约为22%,上海为19%,)。该项目的其他资金分别用于为当地社区和气候脆弱地区增加更多植被,以及赞助相关教育项目以发展市民的“绿色技能”。
萨迪克·汗(Sadiq Khan)和绿色组织成员一起参与植树活动
萨迪克自2016年上任后一直积极推动伦敦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共计资助种植超过43万颗树木。这些树木不仅将更好地为街道提供荫蔽,同时也将起到改善空气质量和降低洪水风险的作用。如果换算成经济效益,这些树木每年可为伦敦带来1.33亿英镑的收入。
伦敦一个社区举行的植树活动
此外,这个植树项目也是伦敦复苏委员会(Recovery Board)的“绿色新政”(Green New Deal Mission)的一部分。这条绿化新政旨在增加低收入社区的自然环境、促进绿色公平,并以此推动后疫情时期的城市复苏——“使所有伦敦市民在10分钟内就能到达附近的公共绿地。”。
伦敦的“种树计划”是全球范围内各国应对气候问题调整发展战略的缩影。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不仅在变得更热,也在一刻不停地变得更密——到2050年,全球将有70%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中,高密度的城市将消耗世界上超过80%的能源存量。因此,推动可持续发展改革、还地于林、使城市变得更“绿”也是当前各国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新闻来源:

https://www.london.gov.uk/press-releases/mayoral/mayor-launches-massive-tree-planting-package
https://www.london.gov.uk/publications/grow-back-greener-fund-2022
2.格拉斯哥,英国  #性别平等
格拉斯哥正在城市规划中纳入更多“女性友好”策略
格拉斯哥市议会十月投票通过了一项关于“女性主义城市规划”的策略性动议。这个议案的目标是呼吁政府在城市规划、公共空间设计、政策制定的流程中重点考虑女性的安全和需求,其中关于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性的建议包括推行实时交通信息系统、设置女性夜间巴士,以及为街道、广场和公园增加更多的安保人员和照明系统。

格拉斯哥议员霍莉·布鲁斯一直在积极推动“女性友好”的公共政策
提出该议案的议员霍莉·布鲁斯(Holly Bruce)认为“一个性别平等的城市应该拥有完善的道路和保障设施以及安全的公共空间和开放绿地,使女性和其他性少数群体能够舒适地走出家门”。
该议案主要基于一个叫做“年轻女性领袖(Young Women Lead)”的女权机构发布于2021年的一份关于“格拉斯哥公共空间的女性友好程度”的研究。而这份研究报告的背景正是当年5月和9月的两起女性在公共场所被杀害的恶性事件(相关新闻可见下方链接)。报告显示,67%的女性和性少数群体在公交车上经常因个人空间被侵犯而感到不适,而仅有20%的人认为她们在公园里感到安全。
格拉斯哥“社区、平等与人权协会”召集人与“反家暴协会”主席詹妮弗·莱登(Jennifer Layden)认为必须提出正式议案以使政府注意到这份报告中的问题,“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刻,”“女性应该有权利安全地在公园和街道上散步,而不必为他人的暴力行为承担责任。”。而一年后,这项议案的通过也意味着该市成为英国首个“女性主义城市”。
目前,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正在关注女性权益。维也纳正在实行的一系列性别平等政策中也包括对交通设施、公共照明、道路设计和公园绿地等公共领域设计进行提升。同样的,洛杉矶运输部也正在试点一个 “支持乘客自由选择下车地点”的“女性友好公交线路”。
取得公共政策支持和保护是女性走向平权的漫长道路中一个重要环节。格拉斯哥的故事是鼓舞人心的——她们声援在公共领域内被杀害的女性,并发起广泛的针对性社会调查,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建设性的议案,从而真正改变现实中女性的处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女权主义”的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到公共决策之中,而正是这些女性的不懈努力与无间合作最终捍卫了城市的安全性。
新闻来源

https://cities-today.com/glasgow-backs-feminist-urban-planning-approach/
https://www.zooommm.com/glasgow-considers-feminist-urban-planning-recommendations/
相关新闻:
https://www.sohu.com/a/492295342_162522
3.布列塔尼,法国  #城市慢生活
不只是怀旧:布列塔尼的街道上将重新回响起马蹄声 
面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工作压力,有越来越多法国的城镇居民要求恢复马车的使用,既将其作为化石燃料交通工具的替代品,也作为减缓城市生活的一种方式。

市政马匹正在街道上收集垃圾
20世纪90年代,法国城镇开始在市政任务中引入马匹。一项研究表明,最受市民欢迎的“马拉校车”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学习热情——比起步行和骑行,孩子们更喜欢乘马车去上学,尽管这可能更慢一些,但他们觉得这样的出行方式更加平静和舒适。
布列塔尼的埃纳蓬(Hennebont)是一个拥有1.5万人的社区,它刚刚开始尝试将马匹带回到城市空间中。当地政府为市政马匹和马车司机提供了专业的培训计划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内容——用6到8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相当于人快走的速度)缓慢前进,送儿童上学放学、收集垃圾以及去养老院陪伴老人,但大部分时间可以休息。
法国街头的马车(1900)
对当地人而言,马匹代表着上个世纪的法国,而将它们重新纳入城市景观能够唤起历史记忆,并促进不同代际人群之间的连结。“但这绝不只是一种怀旧”,法国马匹与骑术研究所的社会学家瓦尼娜(Vanina Deneux-Le Barh)认为让马儿重新走上街道“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并且需要采用创造性的、科学的方式来尊重动物福祉,例如为马匹上坡提供电动辅助工具或是研发新型的马具”。
同时,在城市环境中使用马匹也被认为是一种后疫情时期的心理疗法。马车司机莫伽娜(Morgane Perlade)认为,“马儿的出现让小镇重新有了人情味”,她说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如果政府要邀请居民进行一项调查,可能没有太多人愿意响应,但当我们牵着一匹马,大家就围过来了”。同样的,居民们对垃圾回收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会按照要求把玻璃瓶和湿垃圾分开,以方便“马师傅”的后续工作——但他们可能不会这样对待垃圾卡车。
当地居民认为马儿让城市空间更加友好
到今天为止,人类在历史上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去考虑如何发展以及如何更快地发展。而此刻也许是一个转折点,我们开始试着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并真正开始思考什么是不可失去的,比如“平静和愉悦也很重要,让我们来点马儿吧”。而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去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城市治理,试着将人文关怀植入公共实践当中。
新闻来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2/nov/25/france-streets-working-horses-bin-collection-schools
4.墨尔本,澳大利亚#自行车道之争
墨尔本市民反对政府暂停“自行车专用道建设计划”
六月的墨尔本市议院的门口站满了关心结果的市民,他们正在等待议院关于“是否继续在城市中心区建设自行车道”做出决定。最终,尽管收到了1000多份支持继续建设独立自行车道的意见书,墨尔本市还是决定年内暂缓在CBD区域建设新自行车道的计划。

墨尔本市议会门前手持条幅反对撤销“自行车专用道建设计划”的市民
这个新增自行车道的改造项目始于2019年的当地政府制定的一项交通战略计划。这项计划旨在改善城市的拥堵情况、优化通勤者的通行效率,其中一项大胆的目标就是在2030年前在市区内减少20%的汽车使用率,并且相应建造足够的自行车专用道以鼓励人们骑车出行。
自2019年来,墨尔本政府已经按照该计划在CBD区域及其周边地区建设了约19公里的自行车道,并且原本还将在2030年之前继续改造剩下的71公里道路。但今年年初,该计划开始收到一些来自贸易公司和货车司机的负面反馈——他们认为新的自行车道挤压了道路宽度,增加了拥堵并且使停车变得更困难。
另一边,自行车道的支持者们则认为,“城市正在发生积极的改变,人们不应该因为短期利益而抗拒这些变化”。墨尔本自行车运动协会的西蒙·莫克(Simon Munk)认为,“城市管理者应该更加关注问题本身而不只是人们的情绪,更不应该永远去迁就最吵闹的人”。而自行车道周边的商家则更多地表达了一种复杂情绪,他们认为自行车道有效地减缓了人们经过街道的速度,带来了更多的有效顾客,但自行车道漫长的施工周期却又有可能对生意造成影响。
今年6月,市议会决定召开会议,以商讨是否因汽车使用者的意见而暂停建设自行车道。在5小时的漫长讨论之后,议会宣布暂停本年度的车道建设计划。对此,墨尔本所在州的工商协会首席执行官保罗·格拉(Paul Guerra)表示,“暂停施工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不仅可以重新校准未来的建设计划,也可以重新审查现有的自行车道造成了什么问题。”
墨尔本正在CBD区域内推行的自行车专用道
关于“自行车专用道计划”的公共讨论像是一门政治实践课,帮助城市管理者和公众一同去理解现实的复杂性,思考如何寻求更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使改革成为一种共赢。市长萨利·卡普(Sally Capp)认为,“项目委员会确实应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即使设立自行车道纯粹是出于好意。”。萨莉也无奈地表示,“管理与调整城市的交通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其中最艰难的就是寻求各方权益的平衡”。但萨利仍对于在2030年之前调整计划并完成城市道路的改造很有信心,她认为“自行车道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类似的关于交通改革的争论也曾发生在其他城市——2020年,伦敦政府准备将停车位改造为自行车道,一些持反对意见的市民为阻挠施工,开始在街道上纵火并向官员发送死亡威胁。透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公共沟通是否成功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如果沟通失败,一项“好的政策”能够造成什么糟糕的结果。而墨尔本政府和市民之间的互动也证明了——即使困难重重,但只要各方愿意坐下来对如何解决问题进行理性讨论,或许就能避免“好政策坏结果”的尴尬局面。
新闻来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australia-news/2022/oct/30/cycling-wars-resume-in-australias-biggest-cities-but-is-it-a-bikelash-or-just-nimbyism
https://www.theage.com.au/politics/victoria/no-more-new-bike-lanes-for-cbd-after-council-cops-complaints-20220602-p5aqia.html
https://www.theage.com.au/national/victoria/melboune-city-council-slams-brakes-on-new-bicyle-lane-construction-20220607-p5arnl.html
https://www.bicyclenetwork.com.au/newsroom/2019/10/22/bicycles-and-the-city-of-melbournes-2030-transport-strategy/
5.法国  #城市剩余空间的重生
法国将为所有的停车场安装太阳能装置
自北溪二号泄漏以来,欧洲各国都开始为即将到来的“能源寒冬”做更为充分的准备。11月,法国批准了一项有关在城市剩余空间中推广可再生能源设施的法规,要求全国所有8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安装太阳能板。

以平均停车位的面积(法国标准停车位4.8米、长2.4米宽,面积约11.5平方米)来计算,每个车位上的太阳能板能够生产1.4千瓦的功率。该法规的出台或将为法国增加11吉瓦(1吉瓦=100万瓦)的清洁能源,相当于10个核反应堆的生产效率,而且仅需在约0.5%的城市土地上覆盖太阳能板。
停车场或将为法国提供相当于10个核反应堆的清洁能源
这条规定是法国近年来探索城市空间可持续化的一个先声——在更长远的计划中,政府希望能在所有的废弃建筑场地、道路和铁路旁的空地以及一些农田上建设太阳能装置。而法国推行这些政策实际上也是为了减轻对核电的依赖,因为目前该国超过70%的电力都由核电供应。而这几年频发的旱情,使非常需要水的核电厂变得不稳定。并且可预期的是,法国对电力的需求还将随着能源危机以及电动汽车的推广等不同的因素而变得更加紧迫。
西班牙城市圣伊尔德方索的一处停车场
释放城市空间的“绿色潜能”,可能是目前各个城市应对气候、能源双重困局的一个解法。在欧洲,越来越多的剩余空间开始被改造成这样的“小型发电站”。对于南欧的城市而言,太阳能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充足的日照将会带来稳定的效益。但对于纬度更高一点的城市,例如伦敦或阿姆斯特丹,这里的太阳位置较低,发电板很容易被附近建筑物和树木的阴影遮挡。虽然夏季较长的日照时间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点,但总体而言,北欧的城市会更多采用风力涡轮机等更加高效的发电设备。
有趣的是,当城市的某种剩余空间(或附属性空间)被赋予另一种功能,那么它的建筑形式也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过去我们对停车场的想象也许是一片完全露天的、荒凉的空地,但从现在开始它会变成有顶盖的、甚至可以停留和活动的空间了。并且,这些剩余空间的总量可能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大,它们在过去不被注意,但其实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社区之中、每一栋建筑物背后。想象一下,我们只是重塑了一些微小的空间,但当所有的这些空间都能够带来价值和效益,那么这个改变将会是巨大的。
新闻来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frances-plan-for-solar-panels-on-all-car-parks-is-just-the-start-of-an-urban-renewable-revolution-194572
6.布里斯班, 澳大利亚 #技术前沿
会飞的出租车和机器人清洁工?布里斯班正在为迎接奥运会而变得更加“智能”和“绿色”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州政府正在推进布里斯班及其附近地区的基础设施改造,为2032年的奥运会做准备。

相较于1988年的世博会,这一次布里斯班显得更加野心勃勃,她希望向世界展示人类在最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技术进步成果,包括所有那些我们能够想到的——自动路灯、自动空调、自动浇水的绿色建筑外墙、便捷的二维码和晶片,还有那些我们正在探索的——机器清洁工、机器建筑工人还有无人驾驶空中的士和快速充电公共汽车,所有这些新技术成果都将被嵌入到正在建设的奥运场馆、运动员村和媒体村。
无人驾驶的空中出租车是布里斯班奥运会的交通设想之一
而除了“智能”,“绿色”也是布里斯班奥运建设的关注重点。近年来,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峻,奥运会也开始从“不差钱”变得“更环保”。目前指导奥运设施建设的“新规范”是奥委会在2018年重新制定的,该规范旨在强化奥运会全流程中的可持续概念,使东道国政府更加关注能源效率、成本效益以及项目对所在地区的远期价值。而昆士兰州正是顺应了新规的倡导,以奥运为机遇对区域内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拓展,从而改善居住在布里斯班附近的440万居民的出行条件。此外,布里斯班市内的滨水步行空间也将被再次优化——四座新的慢行桥将在奥运前开放。
昆士兰州计划以奥运会为契机提升布里斯班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系统
布里斯班的奥运承办理念某种程度上也呈现出了全球各大赛事和展会策划的未来趋势。一直以来,这项倡导“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盛会寄托着人类对于技术和创新的追求。如今我们开始考虑如何使整个办赛过程留下更少的“碳足迹”,又如何使耗费巨额成本建造的运动场馆、居住基地以及各类基础设施从“一次性”转变为“可再生”。而所有这些对于大型盛事的反思也正在重塑我们的价值序列——也许“如何去做”和“做了什么”同样重要。
新闻来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queenslands-high-tech-plan-to-make-the-2032-brisbane-olympic-games-smarter-and-greener-193949
7.华盛顿,美国  #公共交通改革
华盛顿的“移动创新区”计划将使市民出行更便利
“通行性”能够衡量出一座城市的发展程度,而“通行系统的舒适程度”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城市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是否足够友好。纵观格拉斯哥、墨尔本、布里斯班近年的改革计划,我们可以看到,优化交通系统成为这些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交通网络就像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当交通发生拥堵,城市便无法健康运转。而交通又是极为复杂、相互纠缠的系统,不同的地区、文化以及阶层的对交通需求存在巨大的差异。

面对交通改革的困局,如何更好地获取公众需求并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华盛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今年10月,特区政府于宣布试点一个叫做“移动创新区(Mobility Innovation District)”的城市通行性改善项目。这也是政府与该区域商业组织的一次“公私合作”——在300万美元的财政支持下,区域内将创建新的交通系统,包括更多照顾不同需求的接送班车和更密集的电气化交通枢纽。此外,区域内的居民还将通过一个叫做“移动钱包”的程序获取交通津贴,他们将贡献交通信息以帮助校准各个交通线路的频率和目的地。
华盛顿在其西南部的一个商业区试点移动创新政策
当地政府希望这个项目能够促进城市公平。华盛顿特区副市长约翰·法尔齐奇奥表示,“目前全国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无法获得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而这个““移动创新区””将可能成为一个可复制的模型,它将展示通行性如何促使城市变得更加公平、安全以及繁荣。”,这个计划的最终目标也是“使每个美国人都能公平地出行,到达他们要去的地方”。
而“移动创新区”并不仅仅是交通系统的革新,它也关于更好的邻里关系。“这个项目将促进更多相邻区域居民与本地社区互动,”商业组织的执行董事史蒂夫·摩尔(Steve Moore)说道,他认为这个计划将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最终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新闻来源:

https://cities--today-com/washington-dc-launches-mobility-innovation-district
8.拉斯孔德斯, 智利#“城市大脑”
数据网络全面覆盖城市空间,是保障还是入侵?
随着近年来全球城市信息化系统的普及,关于“监控系统究竟是必要的安全保障还是不必要的隐私侵犯“的技术伦理问题也正在被广泛讨论。

拉斯孔德斯争议性的城市安全监控系统
智利的拉斯孔德斯市近日启动了一个争议性的城市监控网络项目。这个被市长丹妮艾拉(Daniela Peñaloza Ramos)称为“城市大脑”的项目由两万个散布于城市空间中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组成,它将汇总并分析这些数据,以帮助市政当局和市民作出更好的决策。
这一计划最早开始于2018年,当时拉斯孔德斯政府决定在市区内新增一系列的传感器和摄像头——交通摄像头能够更好地防止拥堵,而环境传感器能够迅速监测干旱等自然变化。此外,专门用于控制用水量的传感器能够帮助市政府进行远程灌溉,并有效防止水管故障。目前在拉斯孔德斯的城市空间中共计有1.9万个各类传感器以及1900个视频监控摄像头。
而丹尼艾拉今年提出的新举措则主要关注交通系统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安全保障。拉斯孔德斯有约30万居民,其中有大量来自临近城市、来此学习和工作的“流动人口”。她认为,“这个安全监控网络能够预防犯罪、保障居民的安全,并且帮助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
在技术上,一个更强大的分析软件将被用于识别摄像头数据,它能检测出51种有可能涉及犯罪的动作——如用力挥臂、奔跑聚集。这样的“预警”能够预防打斗行为以及踩踏事件。同时,这个分析软件也将识别出一些异常事件,例如快递员花了比平时长得多的时间来运送包裹。丹妮艾拉承认这个安全保障网络可能会引发居民的对于隐私问题的担忧,但她也指出,“这些摄像头只出现在公共场所,随着时间过去,人们会明白这是我们维护城市安全的必要措施”。她也提到,政府对可疑的行为没有直接采取行动的权限,他们会将数据共享给负责维持公共安全的警方。
丹妮艾拉还表示,这个监控网络未来将有希望帮助政府更好地进行垃圾回收等市政服务。她认为这个系统能够成为促进政府与居民的双向沟通的技术工具——“建立一个拉斯孔德斯自己的应用程序,那时人们就能够在任何类型的设备上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而同时他们也能够彼此交换信息,并向政策制定部门贡献信息”。她认为,这将使居民对城市拥有更多参与感,因而他们会反过来更好地“照顾”这座城市。
新闻来源:

https://cities--today-com/industry/las-condes-to-launch-city-brain-for-sensor-data
9.首尔,韩国  #数字伦理
首尔凭借数字包容政策获得“世界智慧城市奖”最高荣誉
今年11月,70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展商和专家齐聚巴塞罗那的世界智慧城市博览会(SCEWC),共同分享关于全球大城市转型的知识与经验。SCEWC是一个关于“城市问题的智慧化解决方案”的国际盛会,它汇集了最新的城市生态系统,展示了当前全球各国为创建更可持续、更宜居的城市做出的努力。
首尔获得“2022世界智慧城市奖”

今年的“智慧城市最高奖”授予了韩国首都首尔市,以表彰该城市的数字包容政策对社会弱势群体数字权利的保障。首尔数字基金会主席康耀植(Kang Yosik)表示,首尔对数字化的承诺以及高参与度的线上平台“首尔元宇宙(Metaverse Seoul)”是他们近年来在推动智慧城市方面最显著的成果,也是获奖的关键原因。康耀植认为,“通过免费向公众开放元宇宙平台等数字包容政策,首尔将为的每个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
“首尔元宇宙”平台于今年9月开放公测,它是韩国数字转型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局计划在2026年之前实现首都的经济、教育、文化和旅游等行政服务“元宇宙化”。在测试期间,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访问虚拟的首尔市政厅和首尔广场。同时,该平台还将开发虚拟联合办公空间,使远程办公成为一种常态。此外,学生们还可以通过一个叫做“首尔学习(Seoul Learn)”的程序和老师进行虚拟会面,这将有效弥合不同阶层学生的教育差距。
“首尔元宇宙”正在公测,未来将覆盖首尔的各类公共服务
首尔所积极推动的“数字包容(Digital Inclusion)政策”指的是其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公平性的一系列措施。而要达到“数字包容”必须基于较高的互联网接入率。目前在首尔,有95%的居民使用4G或5G服务,并且公共免费Wi-Fi网络接入点达到10000个。在未来,“元宇宙平台还将根据技术水平和用户需求继续发展更多形式。它是后疫情时期的一种重要尝试”,首尔智慧城市政策局局长朴钟洙(Park Jong-Soo)这样说道。
智慧城市委员会全球首席执行官科里·格雷(Corey Gray)有一句非常响亮的箴言——“智慧城市终究不是关于数据和技术,而是要去有效地改善各种人类社会的系统”。除首尔之外,在博览会上获得表彰的城市还有基辅、都柏林、阿姆斯特丹等城市,这些城市也正在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城市中的系统——基辅市获得“特别表彰奖”,因其在战争期间使用了一个叫做“数字基辅(Kyiv Digital)”的应用程序,使居民能够快速获取空袭点以及避难所的位置。“治理与经济奖”颁给了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无人机开发项目,而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则凭借青年网络安全游戏“黑盾(HackShield)”获得了安全类别的奖项。
新闻来源: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smart-city-expo-2022-gathers-100000725
https://cities--today-com/seoul-wins-top-award-at-smart-city-expo-2022
https://cities-today.com/early-version-of-seouls-metaverse-revealed/
10.阿克拉,加纳  #技术现实主义
加纳这场“失败的城市信息化”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教训?
在非洲,数字技术和智能举措已经在许多城市得到应用,包括犯罪控制、交通管理等等。然而技术也并不总是奏效,当它们不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状况,就会导致一种尴尬的失败。

加纳的“信息化地址系统”就是一个“技术失败”的例子。该国于2017年启动了一项智能计划,目标是为城市中的所有资产标记地址。当地政府开发了一个基于电话的应用程序来帮助定位——当电话被顺利接通,其所在的位置就会以代码的形式被记录(例如EY-0329-2478),这个代码能够显示坐标、街道名称以及建筑类型。此外,居民也可以创建自己的地址,他们可以将政府提供的记录了地址代码的“物理标签”贴在建筑物上。
加纳正在尝试将地址信息“数字化”
加纳政府原先使用的旧地址系统只包含了街道名称和门牌号,缺少坐标和详细信息,而且地址并不能线上获取。他们希望通过这个举措来完善地图信息,从而使人们更容易获取服务与提供服务,以此促进城市的商业发展。同时,政府期待使用了精确地址信息的导航系统能够使垃圾回收等市政服务变得更容易。
但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个“地址系统”的吸纳效率实际上比预想的低得多,大部分居民对此表现出失望的态度,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加纳的城市居民在数字认知水平以及互联网接入率方面存在缺陷。调查者访问了加纳首都阿克拉的3个社区的999名居民,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阶层、收入及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址系统”在阿克拉的推广——68%的实际拥有房产的居民会使用该系统,但这个比例在租客中仅占到32%;大部分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的居民则“完全没有可能”参与到这个系统中。而总体看来,使用该系统的居民和公共机构只占到了38%。
同时,该调查也揭露了“信息化地址系统”所面临的信任问题。居民并不相信这个效率低下、流程粗糙的系统能够带来什么改变。调查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这个举措是总统在没有公众参与的情况下推行的,是一项“不透明的、无法被问责的政策”,而且“并不是为满足发展需要而设立的,而仅仅是作为一项政治议程被实施”。
对于这些阻碍加纳进行“城市智慧化”的因素,调查者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倡议:呼吁政府更审慎地看待数字技术,并且回归基本常识。首先,他们需要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负担得起并且容易访问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当拥有了支撑技术的土壤,下一步则是要提升数字化政策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
这项调查也提醒了我们:“智慧城市”作为一种使用数字技术来解决城市问题的治理方式,必须基于对当地现实背景、人群基础的深刻理解。数字政策通常比其他政策更依靠多方合作、并不断根据实际状况灵活调整。此外,加纳的案例也向我们再次说明了“数字包容”的重要性——只有先让城市中绝大部分人掌握数字技能,才能实现“用技术治理城市”。
新闻来源:

https://cities--today-com/washington-dc-launches-mobility-innovation-district
https://www.sohu.com/a/509105849_115303
▄ 深圳,中国  #未来城市
腾讯研究院:WeCityX未来城市探索计划
当我们观察世界各地的这些“城市现场”,会发现“数字化”和“可持续”正在成为全球城市发展与改革的两大关键词。当前,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以区块链、DAO等为代表的web3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城市社会的组织方式,并催生新的城市规划、治理方式。在即将到来的后互联网时代中,我们更加需要借助众包、共创等方式来激发各方的创造性,共同探索未来城市文明的新形态。
未来的“数字化”城市将会有新的矛盾与问题不断涌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创造的新的文化、规则和形式来加以适应。而首先,我们需要提出这些问题。
https://docs.qq.com/form/page/DR1lpSEtyQXRGT0R1
扫描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进入“未来城市大哉问”
因此,WeCityX发起了名为“未来城市大哉问”的研讨活动,希望邀请更多伙伴一起参与到关于未来城市的研究与探讨,一起绘制关于“理想城市”的愿景。在这些问题之中,含有我们对未来城市方向性的预设、对不确定因素的研判。我们希望能够从全人类的想象力、各个国家的城市实践,以及过去的历史演变中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因此我们也在这里邀请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请这些关于未来城市的问题中选出你最感兴趣的几个,腾讯研究院将依据各位的反馈,邀请包括以下名单在内的一线专家、实践者和未来学家来给出答案:
陈楸帆 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丁险峰 万物云管理合伙人及首席科学家
拉兹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世界·少年版》主编
李天纲 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泓志 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
吕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马寅 阿那亚联合创始人、总裁
沈辛成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助理教授、青年作家
沈振江 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国立金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廷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
杨庆峰 复旦大学生命医学伦理研究中心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尹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宇星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创始人兼主持设计师,深圳“趣城计划”和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发起人之一
周路明 深圳市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总裁、中国源头创新百人会秘书长、深圳市源创力清源投资基金董事长;历任深圳市科技局副局长、深圳清华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科协主席等职
周榕 中国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全球知识雷锋发起人
(专家名单按姓名首字母音序排序)
 扫码加入WeCityX未来城市共创讨论群 
已刊发内容
WeCityX|请你共创未来城市
摘录:18世纪末,英国发明了蒸汽动力汽车。但彼时汽车不得不以极慢的速度,走在马车的道路上。英国1865年还推出《机动车法案》,每一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须由三人驾驶,其中一人须在车前50米以外引导,不断摇动红旗开道,且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在长达三十多年里,汽车速度受限,一定程度上,错过了产业发展的先机。之后数十年,各种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上导致当时城市的污染、拥堵和无序蔓延。
直到1920-1930年前后,有机疏散、光辉城市、广亩城市等现代城市规划原型思想出现,高速公路诞生,《雅典宪章》明确了功能分区思想,令技术成果与城市系统得以有机结合,新技术产业才又迎来一轮爆发。AT&T、通用电气、福特汽车、西门子等一批大公司,也在这个阶段诞生。
也就是说,技术无法在城市中得到快速响应,需要先理清城市的脉络,才能释放技术的能量……更多点此查看原文
从古到今,城市被赋予的理想 | WeCityX
摘录:昆仑墟是《山海经》里最出名的都城。传说中的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还有九个门,每个门都有长着九个头的开明兽守望。更晚近的《淮南子》称,昆仑墟是大禹治水之后开掘,有层城九重,各种动植物分列其周。《科幻世界》副总编拉兹对我们说到,很显然,昆仑墟具有强烈的宗教和神话色彩,并非现实中的都城。但这种几何对称性的格局,可以理解为城市的理想模型。
在这种对都城的想象中,包含着向高处层叠的特征。拉兹认为,从古到今,人类对高的崇拜,没有发生太多变化。远古时代物资贫乏,向高处建造意味着浪费资源,但人们仍在想象中追寻高度。而如此高大的城,需要更细致的分工、更强的组织协作能力,从中会生出新的社会关系。人们希望站得高看得远,也表达出对权力的向往……
人的想象、城市的理想,与现实相互碰撞。科幻作家们的想象与当下会有重合,但现实的演进终究会超出人们的想象。比如,陈楸帆说到,提出元宇宙一词的尼尔・斯蒂芬森,在《雪崩》里所写的,是一种相对悲观的未来:整个美国分崩离析,由几个大的军工联合体掌管,大部分人生活悲惨,只能选择虚拟化身生活在元宇宙。而在进行创作的历史节点上,作家还想象不到,现在已有这么多人用上了智能终端。另外,《雪崩》中虽然写到了元宇宙,却没有涉及虚拟货币,人们仍然用传统的手段来支付……更多点此查看原文
城市如何催生与适应新技术|未来城市大哉问
摘录:是什么决定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经历过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浪潮,很多人立马会说:要回应人的需求。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起点。具体到城市系统之中,部门协同的因素,可能尤其关键。
也就是说,某种技术系统,在因应人的需求、不停打补丁的过程中,倘使能在其他层面借力,便可节省成本,一举多得。现实中的技术路线图,也便由此勾连而来。
最初水厕并非城市的标准基础设施。土厕的方案也曾施行——原理即为当下养猫用的沙盘。为何最终水系统胜出,抽水马桶得到普遍应用?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助理教授、青年作家沈辛成对我们说到,这固然是由于人存在时常喝水的需求,便顺势而为,吃喝拉撒全用水处理;但更关键的因素是,城市难以承受火灾的损失。人们将水贮存在高塔之中,恰可应对不时之需,用强力的水压去灭火。也就是说,城市采用水系统,背后也有保障安全的诉求。
沈辛成说到,有了上述协同因素,水系统尽管也经历了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始终为城市生活生产所仰仗。起先,水用于清洁便溺,但局部排水系统,使得粪水漫出沟渠,污秽遍地,于是人们发明了净水厂,采用沉淀法处理河中污水,进而又建造自来水厂,把干净的水送到千家万户……更多点此查看原文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腾讯研究院”公众号
让我们一起想象未来城市!
↓ 扫码加入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