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本文看点
陈海贤,我国著名心理咨询师之一。代表作有《幸福课》、《了不起的我》。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温暖的家庭环境能给到孩子安定、幸福的港湾。“景芳时空”邀请到海贤老师来直播间做客,分享如何让家更有爱的秘诀。
 周三
视野 🌏
全文共6142字,阅读时间16分钟
🌿🎨🌏
对于人来说,亲密关系意味着什么?
郝景芳:
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单身的,一个人活得挺好的。他们会认为:我为什么要结婚,一个人过得多自在,我不需要另一半。另外一种是婚姻进行到一定阶段,比如说中年夫妻,会觉得俩人好像是在同一个屋檐下搭伙,日子也各过各的,会感觉没有太多亲密感。所以海贤老师,您觉得亲密关系对于一个人,到底有什么意义?
陈海贤:
亲密关系是很重要的。我们会经常形容家是一个港湾。港湾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在外面奋斗挣扎,受了伤,可以在港湾里加油补给,重新出发。所以亲密关系是我们心灵上的港湾。当你受了伤,有一个人理解你,安慰你,能跟你讲话,它是让我们缓解孤独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但如果一个人处理不好亲密关系,它非但不能帮我们缓解伤害,反而变成了伤害的根源。人们常说,夫妻之间是一体的。亲密无间固然好,但处理的不好的时候,想接近接近不了,想离又离不开,这是很痛苦的一种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来慢慢的处理。
郝景芳:
确实是这样。我们在做儿童教育,也有关于亲子的心理学课程。理想状态下,家长也像孩子的港湾一样,去帮他解决各种各样的困扰,让他在孤独、挫败的时候,能有一个安全的港湾守候着他。但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往往会有很多的冲突、误解,也有很多心理伤害。
您观察到像亲密关系里面没能处理好的,会出现哪些问题?
陈海贤:
首先,亲密关系一定不会是完美的状态,一定会有些问题和冲突的。以亲子关系为例。比如今天早上,我女儿吃早餐时挑食,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我就把她的书合上,说:“你一定要把蛋黄吃了,要增加蛋白质,不然长身体不够。”女儿很生气,哭了起来,但她知道我说的是对的,后来我们和好了。
我们的关系,都是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两个不同的个体没法完全契合的。大部分时候是遇到冲突,我训斥了她,我也给了她一个橄榄枝,把关系修复了。
可是真正亲密关系中的伤害是怎样的呢?就是它威胁到了我在这个人心里的位置。法国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虽然被屋顶上偶然掉下来的瓦片砸到会很痛,但被一颗向你蓄意丢来的小石子砸到更痛。”如果这颗小石子是由爱人砸的,这种痛苦还会加倍。因为他也许想用伤害你的方式,来表达我也受伤害了的感受。所以亲密关系里的疼痛就是这样一种疼痛。
亲密关系中的不安全感,如何处理?
郝景芳:
您刚才讲到的这一点,就是两个人不管遇上什么问题,如果心底还有联结感,这个关系还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关系。但有的情况下,比如一个人总觉得另外一个人想要离开,这个人可能会没有安全感,就会不断的想要去验证你还在不在,但这种情况下,往往就会有一方好像似乎是有比较有控制感,另一方又有逃离感。但其实最核心的本质是内在的不安全感很强,总觉得这根线是要断了。
海贤老师您怎么看待这种亲密关系里面若隐若现,将断未断的关系,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是什么,要怎么处理?
陈海贤:
这种关系本质是不安全感,与我们如何处理这种不安全感息息相关。
有些人处理不安全感的方式是逃离,比如说拒绝沟通;有一些人的处理方式是控制,我一定要跟你讲明白,一定要让你证明足够爱我才行。
逃离和控制是配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越逃离,另一个人就越希望你证明你是爱我的,要不然我也会很受伤。
有时候是一种本能驱动着做出不同的反应,逃跑和控制就是典型反应。可是你同时也要想:我这样做对于我们的关系有用吗?
夫妻关系是一种修炼,修炼目标思维。一是当遇到冲突时,在处理关系之前要先想明白:我跟他的感情要去到哪里?我是要跟他好好过还是不想好好过了?我是想让他理解我的愤怒,想让他安慰我还是怎么样?先想清楚目标是什么
第二个,我要采取的处理方式,是不是利于我达成这个目标?如果我想跟他好好沟通,可是我每次一说话,他都是那么愤怒。你就会发现,我看起来是想要获得这种关系,维护这种关系,而你实际上在做的是破坏关系。这样你就要注意,是不是换一种处理方式。
冲突是改变的契机:转化思维,看见自己如何影响对方
陈海贤:
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反应模式。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说他太太有心理问题,因为她很生气的时候,拎起孩子的腿就要打他,不管孩子哭得多么厉害。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妈妈怎么这样,做她的先生多为难。这是先生的视角。可是换一个角度,你也可以想:到底这位先生做了什么,把太太给气成这样?这个问题很重要。
如果先生认为他的老婆有问题,那其实改变不了他们的关系。因为一个妈妈一般都会说是生孩子的气。如果你能知道,原来太太的行为是受我的影响,她在生我的气。这位先生就能找到办法:也许我不做什么,就可以让她不发脾气,这样他就有可能有改变的空间。
如果你正在一段关系里有不安全感,其实也是我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没有给到我的伴侣足够的安全感。
我再举一个转化的例子。另一个朋友说,我原来跟太太什么事都要吵架,我做任何事她都要反对,互相觉得不可理喻。有一天,我太太对我说,再这样我要跟你离婚,因为在这段关系中我太痛苦。我这位朋友一想:我真的要跟她离吗?还是不跟她离?
你看,有时候危机是改变的一个机会,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的改变是从危机开始。他想:我们毕竟这么多年了,有共同打下来的事业,还有孩子,不能离。所以我得改。以后你再说什么事,我不跟你吵了。有的时候也是因为我不够好,我不够好在哪里?当我改变了我自己。如果对方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她也会改变。所以从他决定不离婚的那天开始,再也不跟太太争了,没想到太太也改了,变成什么都征求我的意见了,两个人真的开始变得亲密起来。
夫妻里经常会争输赢。无论你有多大的道理,我受不了你的态度,越要跟你反着干。我们会认为这个人这么钻牛角尖,是他的性格有问题。可实际上我们没有看到,是我影响了他,是他不喜欢我这种说话的方式,所以他要跟我争。
可是当他改变,忽然就发现没有输赢,他不需要跟我争了。它背后很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不要觉得对方本人是这样的,而要思考我做了什么,影响了他,把他变成这样。你要问的是:我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让他维持着这样的状态。所以,其实在爱和被爱的关系里,我们的爱需要学习。
连接思维:回到初心,把爱找回来,家便有了意义
郝景芳:
亲密关系的改变,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两个人关系的改变,还需要自我的改变,因此就会非常非常的困难。像海贤老师讲的,觉得是对方的不好,想要去改变对方。但一旦涉及到自己的改变,就会觉得很委屈,凭什么是我改变,凭什么要我来满足对方?所以当这样想的时候,两个人就会僵持在那里。
不仅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也一样,有的时候会有这种僵硬的状态。当家长和孩子僵持的时候,家长会说凭什么是我改变,孩子也会有这种委屈,凭什么是我改变。海贤老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海贤: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能看见对方怎么影响我们,我们知道他说这个话我很不喜欢。可是我们要看见自己怎么影响对方,其实不容易,这是一个盲点。
就像景芳老师刚才说到的,亲密关系中的“凭什么”,它的本质是一种权力斗争。如果是在公司组织里,凭我是你的老板,你得听我的,这就是权力。所以,当我们在跟对方凭什么的时候,其实是在说:你有资格来命令我吗?你有一个比我更高的位置吗?我们在反抗的是这种位置、这种权利。
在亲密关系中常有两种思维,一种叫连接思维。什么叫连接?就是说,我们之间有一条线,因为有这样一条线让我们是一体的,你好我也好,你高兴我也高兴,我也愿意为你付出,我们是彼此相互支持和滋润的,这个叫连接思维。可是当温情开始被破坏的时候,另一种,权力思维,或者叫排序思维,就慢慢的取代了连接思维。我就要跟你争个输赢,你应该听我的。这个时候对方有一种控制的需要,而你会有一种反抗控制的需要。当关系中有了权力思维,就会产生凭什么的问题。
当关系遇到困境时,我们都期望天降奇兵,能帮我们把关系问题解决。很多夫妻都盼望着这个天降奇兵。在家庭中,这样的救兵一般就是孩子,孩子会天然的想要去解决父母的问题,可是孩子有时候又是很无力的。
举个例子,我见过一个家庭,孩子初中时就不去上学了,他们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可是见面后我发现这个孩子特别愤怒,不仅是对于他父母生气,还对我生气。我问他,为什么对父母这么生气?孩子说,他们一点点的事不停的争吵,都这么多年了,你们还不如别过,反正就是对他们很生气。孩子曾经试过把父母拉到一起好好谈谈,可是没过三天又吵架了。
在家庭里,孩子最关心父母的关系的状态。如果他治不好,就会很受挫。有一些孩子受挫就会攻击自己,觉得我怎么这么没用,是不是我做得不好,让父母不高兴,他们的婚姻才会变成这样。有一些就会攻击父母,我这么努力了,你们居然还这样,我就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了。
郝景芳:
确实是这样。而且家庭中,孩子经常会被夹在中间。比如妈妈会跟孩子讲爸爸的不是,可能爸爸也对此很愤怒,想要争取孩子的认同。所以孩子变成了一个父母双方要争夺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孩子会蛮难做的。所以海贤老师,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三角关系?
陈海贤:
一般来说,孩子容易关心家庭里的弱者,关心家庭里那个更痛苦的。因为养育的关系,一般妈妈跟孩子更亲近一点,所以孩子变成了一个保护者。他觉得我只有这样,也许能把我妈妈的伤痛治好。这样他就代替了他的爸爸,慢慢的让爸爸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郝景芳:
中国的家庭,尤其是当孩子出生以后,老人来家里帮忙照顾孙辈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控制的老人,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养出一个失控的孩子
这句话切中的关键就是,妈妈在家里面受到了几重的压力,自己就非常的焦虑,很担心自己有任何一点做错了,也很担心孩子表现的不好,这样老人就会对自己有颇有微词。另一方面觉得先生对自己的支持是不足的,没能和自己一起承担育儿的焦虑。而这个爸爸因为不想陷入到育儿的争吵里面,于是找借口加班。
在这个过程当中,爸爸越是逃避,妈妈就越焦虑,家庭就会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我们在“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也经常帮助这样的当事人去做心理疏导
但是还是很想问问海贤老师:有没有破局之道?除了我们去帮当事人做心理疏导,有没有能够改变这种局面的一个关键性的做法。
陈海贤:
我的书《爱需要学习》,整本都在讲怎么破局。为什么要结婚?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相互的感情,相互欣赏相互认可。这种感情在家庭的经营中慢慢的被消磨了。所以破局之道,我们就要把最开始结婚的感觉,慢慢的重新找回来。找回来就发现,原来对方是我当初我要嫁或娶的那个人,原来在他在我心里还是有很重要的位置。夫妻之间大家有一个空间,能够经营彼此的关系,我们就能够一起去面对孩子的问题。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结婚不是为了处理孩子乱七八糟的问题,而是我跟这个男人或者这个女人是有爱的,我们就需要想一个办法,把爱给找回来,这样这个家才是有它的意义。
相互扶持:不苛责,信任和依赖对方,共创更好的连接关系
郝景芳:
但是婚姻家庭里面的问题在于,双方可能对于某些事情的价值观的不太一样,比如什么是责任感,比如丈夫觉得自己已经试图去体谅妻子了,但妻子会觉得丈夫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很多妻子觉得,这个丈夫就像个小孩一样,很多时候都还得需要别人照顾,他根本就不能够照顾整个家庭。
陈海贤:
我最近见了一对夫妻,还挺有趣的。妻子抱怨丈夫,什么事都要我去做。去旅游都是我来订酒店,订机票,孩子也是我照顾,还要做家务炒菜。丈夫说:其实我也可以炒菜,我也可以订酒店、订机票。而妻子认为:你也可以炒菜,可是你炒的菜不好吃,而且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你订的酒店机票又贵,又没有找最美的线路,做的攻略也不够严格,交给你,我能放心吗?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丈夫是不负责任吗?也不是完全不负责任,只是他没有办法达到妻子的标准。而妻子也没有办法放下她的标准,因为放下这个标准,她就觉得这是生活的失控。所以有时候两个人是这样相互培养,最后丈夫就变成了我回家一躺,反正妻子会搞定的,顶多就听她唠叨几句,抱怨一下。而妻子也会越来越生气,说我在家里又要伺候孩子,又要照顾男人,我不干了。你知道吗?这个结果实际上是两个人相互配合造成的
郝景芳:
海贤老师说的这一点,其实跟我们平时育儿的场景非常接近。我们经常跟家长说要看见孩子,因为很多时候家长会拿一个最高标准来要求孩子。
孩子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我昨天还不写作业,今天已经写作业了,简直了不起。但是妈妈一看,你怎么又 3 个错别字,做了 8 道题就错了 2 道,你这怎么回事?就会觉得这个孩子做得实在是太差了,一下子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因为孩子觉得自己从不写作业到写作业,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变化了。但是对于妈妈来讲,这还远远达不到我的标准。
陈海贤:
破局之道,第一个建议是向景芳老师学习,在家庭里去信任和依赖自己的先生,有一些话也愿意听先生的,做一个事业上的大女人,家庭里的小女人。第二个,无论男性或者女性,如果你是被照顾的一方,就必须要学习欣赏对方的付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在家庭里,你至少要发展出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欣赏对方。他做的菜,无论好吃不好吃,一定要把它吃光。欣赏对方,也会让家庭会变得和谐一点。
很多女性会苛刻的要求自己,觉得我这点要是没做好,我就是个失败的妻子,我的孩子要是一天没管,我就不是个好妈妈。她对于自己太苛刻了,以至于对自己的标准放不下来,对于身边他人的标准也放不下来。
对自己的苛责,常常一方面有可能是原生家庭里父母太过苛责,另一方面也常常可能是她的先生没有让她感觉到被接纳,她的感觉是没有人能真的宽容我,能够真的去支持和安慰我。
其实人产生脾气,大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当有人宽慰你,告诉你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她的脾气也会慢慢放下来。这个是需要夫妻配合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说到,要回到夫妻亲密关系的初心,把爱找回来。
其实对于苛责自己的妈妈,解决之道在于,也许你自己一个人修炼不够,需要让先生来帮助你。而让先生来帮你,就需要先放下自己的身段,去信任和依赖自己的先生,听他提出的意见。但我也发现很多妈妈很难正面的去表达,会用指责的方式去表达。可以换一个方式,真正把自己内心的心理需求以直接的方式去表达出来。告诉丈夫,你抱抱我,你哄哄我,你夸夸我。亲密关系的沟通方式改变了,跟伴侣就能产生更好的连接。
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而处理各种关系,首先要有“意识”,再是得会正确的去“做”。
如何去“做”?第一,是要真诚,坦诚,第二就是需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给情绪找到正确的疏通渠道。
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就是这样一个父母共学社群,在社群里,景芳带着相关专家,定期给大家教授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相关知识,并进行答疑,还有群友们互帮互助。
如果你也需要这样一个温暖而优质的社群,下方1元,扫码即可体验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互动话题
你在婚姻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难题吗?你又是如何降低婚姻问题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