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姥姥姥爷都是医生,住在医院宿舍楼。
所以我学龄前几乎是在医生堆里泡大的。
医院对我来说,从没跟严肃、恐怖挂过勾。
在我的记忆里,那是个有很多注射器可以办家家,有很多绷带药瓶可以玩游戏的地方。
我最喜欢玩长长的透明的输液管。
剪下一截,里面灌上点油和彩纸屑,可以做成精巧的小手环;
剖开成两半,左缠缠右捆捆,可以做成漂亮的小金鱼,穿个环儿挂在书包上,幼儿园小朋友都羡慕疯了。
我自己前几年生病做手术的时候,麻药刚醒不久,看到身上好几条管子,还跟护士开玩笑说要替我留着,好带回家给孩子们玩儿。
可是,当我隔着ICU的监控器,看到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管子插在自己家人身上的时候,那种心情,像数九寒天从冰窖里抽了一管水,直从头顶沿着脊柱灌到了脚底。
原来人是可以因为恐惧瞬间凉透的啊。
从小在医院混大的我,以前从没体会过。
很多姐妹都知道了。
因为家人突发急病,我匆匆赶回国已经好几天了。
这几天里,后台陆续收到几百条留言祝福。
我全都看到了,但无法一一回复,再次一并在此感谢!
精神力量并不是个玄学。
尤其在医院,信念是个比想象中更重要的东西。
我现在终于可以跟亲们汇报下好消息:
家人病情目前趋于稳定,已经从ICU转到普通病房了,虽说后续恢复还需要些时间,但据医生评估预后应该不错。
所谓不幸中的万幸,当是如此了。
我也才松下口气来跟大家聊聊最近的一些感受。
有些道理,无论听过多少遍,不亲身经历都是不会明白的。
02
我们这个小城市的医院,医疗水平其实比我想象的先进,很多危重大手术都能做得了,但在一些不那么紧要的地方又莫名的落后。
比如那个ICU的家属等候区。
真是让人度日如年!
那是一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小屋子,开着两个大窗口。
窗口内各有一个电视显示屏,连着ICU病房的摄像头。
每天早上9点钟,各位管床医生会轮流出现在窗口处,大喊病人的名字。
早就等在那里的家属就赶紧拥上去,听医生交代最新的病情。
最后医生会打开大屏幕,让家属通过摄像头看看自己的亲人。
问题是,所有病人家属都等在那间屋子里。
不得不,也本能使然地,会听到、看到其他人的病情。
隐私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
家属也顾不上太多,只能抓紧这每天唯一的机会,隔着屏幕声声呼唤另一头的亲人。
有好几天,轮到我们的医生进来已经是一个多小时以后了。
所以我们渐渐“认识”了一些病友。
有个15岁的男孩,跟朋友一起偷偷骑摩托车出了事。
朋友当场就没了,他捡回一条命,却昏迷了21天没有意识。
我们在屏幕上看到他四肢能动来动去,可任凭医生和父母怎么喊,都完全没有回应。
医生说这个男孩脑损伤非常严重,如果是老人,就建议家属直接拉回去。
可他还是个孩子,大脑修复功能比大人强得多,还是有希望苏醒。
每天,他父母都早早等在那里。
两人都瘦瘦小小的,基本不说话,就静静地蜷缩在角落里。
医生一叫他们儿子的名字,就像两条弹簧一样冲到窗口,巴望那一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到来的“希望”。
直到我们不再去ICU,这孩子还没醒过来。
但“希望”,是他们能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
有个70多岁的奶奶,突发脑梗被送进医院。
听他们家人的口音是周边农村的。
他家四个孩子,一般两两轮流来看老母亲。
有一天,兄妹四人一起来的,还带来了老父亲。
他们对着屏幕,声嘶力竭地喊:
妈妈,我们把爸爸接来看你了,你快醒一下!
没有任何反应。
医生说恢复意识的概率有,但身体瘫痪恐怕避免不了了,让家人商量后续的安排。
两个女儿争相表态出院以后可以轮流照顾。
两个儿子表情凝重默不作声。
很久,一个看起来是大哥的发话,说等脱离危险后就先接到本地医院去。
城里的费用太高了,兄妹几个已经凑了十几万救回妈妈的命了,也没有钱一直搭进去。
外人没什么可以指责的。
他们没有不尽力,实在是力量有限,现实逼人。
有个特殊的“病友”,我们在的几天从来没在屏幕上出现过。
不知道是男是女,多大年纪,在ICU里住了多久。
只知道每天来等待的家属是一对看起来50多岁的夫妇。
医生跟他们的谈话最为简短。
每天都是摇摇头说“还是不行。”
两夫妇就一言不发地灰着脸离去。
医生问想不想再看看,他们也摆摆手,示意不要打开摄像头了。
有一天,两个医生同时出现,换了一种少有的温柔口气,轻声劝慰:“我们知道放弃不容易,毕竟还年轻。但是已经没有希望了,家属要尽快做个打算。”
两夫妇依然默不作声,只轻轻点了点头。
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面如死灰是什么样子。
他们离开时的每一步都像在飘,仿佛只是腿自己下意识摆动罢了,完全不知道要走向哪里。
原来人在最绝望的时候,是没有眼泪的。
这几天,我天天往医院跑,时间概念都好像变得模糊了。
每一天,那个小小十几平米的ICU家属等待室里都在上演人间百态。
各种各样仿佛只会出现在社会新闻上的故事在眼前一一真实上演。
我一开始很不喜欢这种毫无隐私的方式。
可是渐渐地,我居然也生出一丝抱团取暖的心情。
相比起来,我的家人又似乎幸运得多。
每天都能听到向好的消息,眼看着一点点地在脱离危险。
每次我们跟医生谈话完,都有其他家属带着期待的口气过来问:
“你家人醒了的哦?意识清楚的哦?好好好,攒劲啊!(我们方言加油的意思)
我相信他们是真心实意为我们“攒劲”的。
这时候,任何一个好消息,带给大家的都是一线希望和动力。
所以从小就不主动跟陌生人说话的我,也开始在等待室跟别人聊几句。
原来人的悲欢,也并不是完全不相通的。
03
等在ICU外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从ICU出来后的每一天都是挑战。
我此刻是在病房里敲下这些文字的。
听着身边均匀的呼吸,觉得生活虽然残酷,可依然待我不薄。
万一......
算了,没有万一!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渐渐体会到这个“熬”字的含义。
生活就是这样。
岁月静好难得,所以才令人向往。
一地鸡毛,猝不及防,才是人生的真相。
也许每一个年龄段,我们肩负的使命不同,看重的东西也不同。
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中年人,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动。
我们天天喊着健康最重要,可是最容易被放弃的又恰恰是健康。
为了“不得不”加的班熬夜搬砖;
为了“不得不”学的东西强迫孩子;
为了“不得不”实现的目标逼迫自己......
真的在医院走一遭,才明白很多“不得不”放在健康面前,真心不值得一提。
我想,我应该会在很长时间里都会记得隔着ICU屏幕看到的那些场景。
也希望亲们不需要经历这些,才真正理解“健康是福”四个字的份量。
祝好~🙏
1
END
1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