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读者都知道我20年底做了个手术的事。
具体病情咱不说了哈!
反正手术难度还比较大,动用了专家主刀,做了快5个小时。
我一般也不爱叨叨负能量的事,大家都只知道手术很成功,也看不出我有什么异常。
其实我术后恢复一直不太理想。
最明显的问题是右侧肩膀和手臂机能受损,持续疼痛,而且无法像以前一样活动自如了。
知情人从照片就能看出来,我两侧手臂举起高度不一致。
不是故意的,是右边真的举不直也甩不开。
偏偏是右手,对正常生活还是挺有影响的。
所以我做完手术那么久都没有被医院完全释放,一直在接受术后康复治疗,俗称理疗
然而理疗陆续做了两年多,理疗医生也见过不下5个了,我一直很配合进行各种拉伸、力量训练,可是改善始终有限
痛还是痛,举不起还是举不起。
就这样,我被系统推荐给了我们整个地区专攻肩臂问题的巡回专家,Dr M。
02
在英国见专家哪有那么容易,光排队就排了两个多月。
第一次见到Dr M是今年五月底,也正是我忙得不可开交的一段日子,当天的预约都差点迟到了。
Dr M见我背着一个通勤包,风风火火地进门,笑着说:“我猜我们都是大忙人,终于见面了。”
紧接着他说了句很让我意外的话:“我看过你的详细病例,我有信心一定能帮到你。
他还没给我做过任何检查呢,就这么笃定,不像一般医生的作风啊。
不过接下来的检查让我感受到了这位专家的专业水平
Dr M让我或坐或躺在地垫上,根据指示摆出不同的姿势,然后移动扭转我的肢体,类似这样:
跟其他医生不同的是,他会在每次扭转以后固定住一个位置,然后改变某些关节骨骼的角度,很快就检查出来我哪块肌肉比较弱,哪里韧带有问题。
原先的理疗医生一直针对我右臂和肩膀的肌肉做治疗,Dr M却指出,我首先要解决的,是肩胛骨深处和锁骨附近几个不容易注意到的问题。
说实话专业术语我也没听懂。
但给他当助理的年轻医生,之前给我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停点头称是,说以往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应该是没找到问题的关键
大家可以试下这个动作,
正常人都可以把手腕抬离脊柱,我抬不起来
Dr M接过助理医生手里的笔记本,说到:“但我刚才的发现可能仍然不是关键。”
我忍不住偷笑起来,心想这专家说话怎么还大喘气,故弄玄虚啊?
Dr M转身对我说:“接下来请你不要回想刚才的检查,我要问你一些问题,请一定要如实回答好吗?”
我以为他要问我的详细病史,不假思索地就点了点头。
没想到,他问的全部是一些个人问题
你有几个孩子?多大了?好带吗?
你跟孩子爸爸住在一起吗?你们关系怎么样?
你做什么工作的?喜欢自己的工作吗?
你每天的作息如何?经常熬夜吗?
......
如果说这些问题还算“正常”,有几个问题就很私人了:
你的成长环境如何?有没有过特别叛逆的经历?
你受过伤吗?包括精神上的,比如家暴、情伤?
你有过讨厌自己、想要伤害自己的想法吗?
你曾经觉得抑郁焦虑,想要寻求心理帮助吗?
......
我虽然都认真如实回答,可是越答越疑惑。
我看的是Physiotherapist物理治疗师,
怎么搞得像Psychotherapist心理医生呢?
03
Dr M显然看出来我的不解,非常温柔地解释到:
虽然我是理疗师,但是你要知道,人体的很多问题并不一定来自肉身,而是你的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信号。
大脑接收到各种不同信号,再释放出不同的荷尔蒙,使我们感受到疼痛、紧张、愉悦、放松。
他又问我:
通过今天的检查我发现,你的身体机能肯定是有些问题的,但是治疗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我犹豫地说:
也许是我坚持得不够好?锻炼少了?
我妈妈以前也因为手术做过复建,但是她很有毅力,每天主动锻炼,恢复得很好。
他使劲摇摇头,说:
我希望你先忘掉那些训练,什么每天必须10分钟20分钟的,都忘掉
我们先尝试一个月,去做这三句话:
Be kind to yourself.
善待自己。
你是个很忙碌的职场女性,又有两个幼龄的孩子,日程排得满满的,几乎全是在围着工作和家人转,没给自己留什么空闲时间。
你同时对自己要求很高,如果“无所事事”,或者“放任自流”,你会有负罪感。
但是身体是诚实的,你的所有紧张和压力,都会通过神经信号告诉大脑。
所以,先放松,不要坚持,累了就休息。
Share your pain.
分享你的痛苦。
你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都很积极,很少会跟周围人宣泄负面情绪。
但是你身体的痛苦是客观存在的,跟情绪会互相影响,然后产生更多不好的荷尔蒙,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把痛苦说出来,给压力找一个出口。
It's OK to be not OK.
不那么好也可以。
我们当然希望一切都恢复正常,但有时候也得学会接受不那么正常。
就像再美的人老了都会长皱纹一样,你的身体经过一次大手术以后,理论上已经不可能跟从前一模一样了。
我们的努力目标或许并不是恢复从前,而是跟身体磨合共处,甚至改变一些生活方式,让它尽量不影响正常生活。
所以,试着接受自己不那么好,允许自己从头再来。
04
听完Dr M的3个建议,我是震撼的!
我很佩服他仅仅通过一个多小时的接触,就点到了我一直下意识回避的问题
其实我内心很早就在怀疑,我的治疗长久不能“见效”,到底是肉体问题更多?还是心理作用更多?
两年多以来,我身体的不适是真实存在的,我对这个事实的抗拒也十分明显。
我从一开始假装不在意它,到努力想摆脱它,到厌恶痛恨它,到逐渐沮丧信心,觉得自己只能“输给它”......
唯独没有一刻,我从心底里愿意接受一个不再那么正常的身体。
Dr M说的这些道理我懂不懂呢?
其实是懂的,甚至在跟大家分享很多生活经验时,我也曾反复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所谓知易行难。
多少像我一样的中年人,在育儿、婚姻、事业的一地鸡毛中,要求自己坚强乐观、迎难而上、从不轻言“躺平”;
又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做过多的思考,不过是被每天层出不穷的事情推着往前走。
曾经有很多医疗机构做过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年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这疼那疼、失眠、健忘、便秘、发胖......
完全没问题的人倒罕见了。
但很多医生认为,这些信号不见得是“病”,而是身体在提醒我们多关注自己。
05
从五月底见过Dr M以后,我开始尽量配合他的建议,调整心态,减少了一些工作量,同时继续接受理疗。
说起来跟玄学似的,其实我现在依然没有“恢复正常”,但身体问题带来的负面情绪已经少很多了。
前几天才又见过Dr M,他对我身体机能的恢复进展也表示满意。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尤其是Dr M的那三句话。
Be kind to yourself. 
善待自己。
Share your pain. 
分享你的痛苦。
It's OK to be not OK. 
不那么好也可以。
也许它们会在某个时刻,也帮你度过艰难时光。❤️
1
END
1
正在团
我亲自下了十几年厨,最离不开的是一口好锅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