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受到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城市化等多重因素的联合胁迫,世界范围内的昆虫种群锐减,传粉昆虫首当其冲。2021年起,为了解和保护城市中的传粉昆虫,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周欣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北京城市传粉昆虫调查项目。我们和志愿者一起在北京的几处公园进行了传粉昆虫物种、食源、携带与肠内花粉的调查研究。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我们捕捉昆虫、收集花粉、记录植物,为北京市区内传粉昆虫的数据库建立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计划开展新的调查活动:全新的公众参与、不同的调查内容。让我们为建设更好的“传粉昆虫友好城市”一起贡献一份力量吧!(文末有志愿者报名通道哦!)
这是2022年8月末尾的一天,当年度传粉昆虫调查进入尾声,有些“看腻了”城市里“快递小工”的我们第一次尝试进行了夜间昆虫的观察。在白河岸边的石滩上,五百瓦的汞灯炙烤着的我们,也引诱来了山谷里纷纷飞舞的夜虫:除了清湛河水边的蜉蝣、齿蛉,草丛树林中的蚱蜢、甲虫,自然也少不了“扑火”的飞蛾,纤弱的野螟、拟态的枯叶蛾、硕丽的天蛾,它们从深重的夜色里匆匆赶来,化作我们一声声的惊叹。
2022年8月末的夜间传粉昆虫灯诱活动
这夜结束于发电机的油料耗尽。依稀泛着余温的红色灯丝,伴着满幕的星光照亮虫子们归去的路。我们躺回帐篷里,兴奋的心情冷却下来,却化为了汗颜:对于蛾子这种重要的传粉昆虫,我们更多的是走马观花,甚至无法窥见一斑。
01传粉昆虫:隐没的身影
不光是我,国际上的学者们对于夜间传粉昆虫的认知也仅限于皮毛。其实仔细回想,哪怕我们已经“看腻了”日间活动的传粉昆虫,对于它们的繁衍和生息,它们的生存状况,我们也不甚明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视而不见”——我曾经听过很多志愿者说,在参与山水的活动以前,他们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身边竟然有这么多的(传粉)昆虫:比起许多蝴蝶那瞩目的美丽双翼,蜜蜂和食蚜蝇显得有些渺小;但它们身上的警示色又总是令人却步,嗡嗡的振翅声里似乎带着瘆人的胀痛感。哪怕是在蝴蝶调查的过程中,也经常有惊呼传来:“——啊!我还以为是树叶呢!”
找找看,图片中的传粉昆虫在哪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另一方面来看,传粉昆虫们正面临着“灭顶”的风险:世界范围内的昆虫种群数量减少,以蝴蝶、蛾子所在的鳞翅目和蜜蜂、蚂蚁所在的膜翅目为尤,而大部分的传粉昆虫都属于这两个类群。而且不止野生传粉昆虫受到影响,人工养殖业也遭受到了各种打击:欧美各国近年养殖蜂死亡率激增,疫病频发。这意味着,不仅是在我们看不见的遥远地方,能够为植物“传宗接代”的使者默默地消失了;就连我们的餐桌也可能因此变得单调乏味——毕竟超过75%的粮食作物都要依赖动物传粉、1/3的粮食产量由传粉者贡献。换算成钱可能更加直观:小小的蜜蜂蝴蝶,每年可以创造上千亿美元的全球粮食产值
直到现在,我国针对传粉昆虫的研究和数据都非常欠缺。不管是一万年前就已经驯化饲养的蜜蜂,还是夜间“执勤”的飞蛾,更遑论还有多少人类还不认识的物种。在我们尚未察觉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寂然离场了。
沾满花粉的西部淡脉隧蜂
02城市:覆虫亦载虫
在所有可能导致传粉昆虫(或者所有昆虫)种群减少的因素里,用地性质改变及(其导致的)栖息地的破坏乃至消失可以称得上是公认的“罪魁祸首”。而于我们如此重要的传粉昆虫们的栖息地都去哪儿了呢?它们有些退化了、变成了破碎的荒野,有些开垦为精耕的良田,还有些建设成我们的居所,镶嵌进日益扩大的城市化的版图中。
这是城市作为城市存在的“原罪”,也是我们无能为力的地方:我们可以修复破损的土地、重新种植树林、挖开河道,也可以粗放管理农田,轮耕间作,但我们很难放弃洁净便利的生活方式,敲碎混凝土的地面和围墙,再回到理想里的田园牧歌的生活。
不过好消息是,即便高居“致病”因素榜首,城市却也并非“一无是处”:人类虽然自命不凡,但也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种动物,天生有着对于自然的亲近感和需求。也正因此,世界上无论是多么发达、现代、拥挤的城市,都会建设公园、绿地来满足我们的精神需要。而这些绿地就成为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传粉昆虫们重要的家园和庇护所
城市化既是传粉昆虫减少的诱因,也可以为传粉昆虫提供庇护(Wenzel等,2020)
也许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城市里,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大量的传粉昆虫。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域范围内调查到访花昆虫300余种,其中大部分都有传粉的功能。英格兰的城市公园和家庭花园中,许多蜜蜂和熊蜂的种群都有增长。美洲的迁徙君主斑蝶,也依赖着沿途每一户种植了马利筋的人家。白天的蝴蝶,夜里的飞蛾,小到蚂蚁,大到甲虫,这些勤恳的小生命就这样努力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在它们“家园废墟”上搭建的庇护所之中。
火红熊蜂在采食花蜜
03我们:整装待发
诚然,城市绿地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部分传粉昆虫的生活,但让它们生活得更好、繁衍得更多,然后为传粉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仍是我们可以为之努力的方向。
2017年起,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山水”)在北京开启了市民参与的蝴蝶调查活动,希望通过定期、定点的蝴蝶多样性调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里蝴蝶的分布与多样性。2021年,为了了解城市内生活的传粉昆虫的食源结构和饮食偏好,山水和中国农业大学周欣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对北京建成区内传粉昆虫(蜜蜂和食蚜蝇)的调查项目,包括物种调查、访花行为观察、携带及肠道内花粉的营养成分分析等诸多内容。
认花看虫、收集花粉的志愿者们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和志愿者朋友们一起,捕捉昆虫、收集花粉、记录植物。我们在北京市区的若干公园内调查到了传粉昆虫百余种(含蜂、蝇、蝶各类昆虫),这再次冲击了我们对于城市传粉昆虫的认知,哪怕没有到远郊区县、山清水秀的地方,这么多“花粉快递员”依旧在城市中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流连于花朵之间,将花粉送到它们该去的地方。它们访问的花朵更加丰富:有漫山遍野、开成花海的,也有偏居一隅、幽然绽放的;有细碎而不起眼的路边野花,也有风姿绰约的庭中芳华。虽说在调查中我们记录了近三百种被访植物,却不过北京市开花植物的十分之一
如今已经是我们开展城市传粉昆虫项目的第三个年头。转眼间已是草长莺飞、春雷惊蛰的时节,休息了一整个冬日的小虫们带着辘辘饥肠重整旗鼓出门“干饭”,新生力量也抖动翅膀破茧而出。明媚的春天已经到来,是时候开始新一年的调查了
传粉昆虫调查团队合影
04你:我们的一臂之力
回到文章最初的时间节点,我们一边感慨着自己知识的匮乏,一边意识到了个人的力量是如此有限。
昆虫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类群之一,人类已知的昆虫物种灿若繁星,它们各自生活的地方、喜爱的食物也各不相同。我们穷尽自己全部的力量也不可能一一调查到,北京又是如此浩大的一座城市。但所幸我们有你——有很多个你们,希望你们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大灰优食蚜蝇悬停
可以是下班路上心血来潮地绕行一段公园,可以是周末去河边晒太阳,可以是充满刺激的夜探,可以是承包的菜地边……只要你看到了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有心想要记录下来,都可以参与到我们今年的传粉昆虫调查活动中。
今年,我们计划在北京市的几个公园里进行传粉昆虫(蝴蝶、蜜蜂、食蚜蝇等)的监测,同时也将观察、记录它们的访花行为,尝试建立传粉者-植物之间的传粉关系网络。我们今年也将关注植物的物候期,仔细记录每个季节盛开的花朵,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虫虫食堂”的开放情况。为此,我们在生命观察Biotracks(小程序/app)上建立了一个名为“北京传粉昆虫及访花行为监测”的公共项目,期待每一个细心发现身边“花粉小精灵”的你们上传拍摄到的传粉昆虫和花朵,为北京传粉网络贡献你的一笔。不用担心看见的昆虫和花朵不闻其名,生命观察Biotracks和我们的专家团队都可以帮助鉴定每一笔记录,尽可能保证准确和完整。如果你本身就是个中高手,那更是我们的梦寐以求!
盛开的山桃
除了花间独行客,我们也非常欢迎你以志愿者身份加入我们定期开展的志愿监测活动。在专业的领队带领下,我们会和志愿者朋友们以更科学、更规范的方法一起走样线、认蝴蝶、拍蜜蜂,逐一记录它们的访花行为,为统计分析积累数据。
不论你学习相关专业、喜欢大自然、热爱户外活动,或者是对保护工作有兴趣、想贡献自己的力量,都欢迎你来参与其中呀!
传粉昆虫调查志愿者招募
活动时间
2023.04-2023.10,主要周末进行,间或周中进行
活动地点
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国家植物园、玉东郊野公园、八达岭国际友谊林为主的北京城市公园
活动频率
计划每地点每月进行蝴蝶、其他传粉昆虫各1次调查,每个类群、地点调查间隔时间为4周(平均每周有1次调查,调查前会在志愿者群进行活动报名)
调查时长
每个地点约半天(2-3小时)
志愿者要求
1. 按时观看视频、完成培训,建议全程参与不少于3次
2. 年龄要求:限18岁及以上成年人
3. 可登记志愿北京服务时间,完成3次调查后将获得志愿者证书
培训视频👇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自行观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B4y1T7cy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交报名信息。
本次招募截止至2023年3月28日上午9:30
本年度需要志愿者约80,由本次招募的志愿者补充往届志愿者空缺。通过的志愿者将在3月31日前收到山小水的微信通知,请留意好友申请。
「2023北京传粉昆虫调查志愿者招募」
志愿者线上培训时间将在全部志愿者入群后统一通知。

致谢
感谢以下合作伙伴对传粉昆虫相关工作的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市林业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德国驻华大使馆|法国驻华大使馆|中国绿化基金会|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国家植物园|八达岭国际友谊林管理中心|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海淀公园|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顾垒|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周欣及其团队
如有任何关于传粉昆虫以及调查志愿者招募的问题,欢迎留言讨论和提问!
-END-

撰文/山雀子
编辑/淡饰
排版/李悦然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email protected]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18, April).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POLLINATORS. https://www.cbd.int/doc/meetings/sbstta/sbstta-22/official/sbstta-22-01-en.pdf
[2] Dicks, L. V., Breeze, T. D., Ngo, H. T., Senapathi, D., An, J., Aizen, M. A., Basu, P., Buchori, D., Galetto, L., Garibaldi, L. A., Gemmill-Herren, B., Howlett, B. G., Imperatriz-Fonseca, V. L., Johnson, S. D., Kovács-Hostyánszki, A., Kwon, Y. J., Lattorff, H. M. G., Lungharwo, T., Seymour, C. L., … Potts, S. G. (2021). A global-scale expert assessment of drivers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pollinator decline.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5(10), Article 10. 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1-01534-9
[3] Faegri, K., & van der Pijl, V. L. (2016). Principles of Pollination Ecology (3rd ed.). Pergamon.
[4] Goulson, D., Nicholls, E., Botías, C., & Rotheray, E. L. (2015). Bee declines driven by combined stress from parasites, pesticides, and lack of flowers. Science, 347(6229).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255957
[5] Hall, D. M., Camilo, G. R., Tonietto, R. K., Ollerton, J., Ahrné, K., Arduser, M., Ascher, J. S., Baldock, K. C. R., Fowler, R., Frankie, G., Goulson, D., Gunnarsson, B., Hanley, M. E., Jackson, J. I., Langellotto, G., Lowenstein, D., Minor, E. S., Philpott, S. M., Potts, S. G., . . . Threlfall, C. G. (2017). The city as a refuge for insect pollinators. Conservation Biology, 31(1), 24–29. https://doi.org/10.1111/cobi.12840
[6] Id, G., Kluser, S., & Peduzzi, P. (2007). Global Pollinator Decline: A Literature Review.
IPBES. (2016). Pollinators, pollination and food production—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https://www.bayer.com/sites/default/files/ipbes-2016-pollinators-pollination-and-food-production-summary-for-policymakers-print-version.pdf
[7] Potts, S. G., Biesmeijer, J. C., Kremen, C., Neumann, P., Schweiger, O., & Kunin, W. E. (2010). Global pollinator declines: trends, impacts and driver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5(6), 345–353. https://doi.org/10.1016/j.tree.2010.01.007
[8] Sánchez-Bayo, F., & Wyckhuys, K. A. G. (2019). Worldwide decline of the entomofauna: A review of its driver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32, 8–27. https://doi.org/10.1016/j.biocon.2019.01.020
[9] Wenzel, A., Grass, I., Belavadi, V. V., & Tscharntke, T. (2020). How urbanization is driving pollinator diversity and pollination – A systematic review.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41, 108321. https://doi.org/10.1016/j.biocon.2019.108321
[10] Yu G. (2019). 北京访花昆虫图谱.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介绍
山雀子
半路出家的生态学学生。做梦都想成为保护学者里画画最好的,科学画界最会写的,科普作者里最懂保护学的白日梦家。
项目介绍
自然北京
2019 年起,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指导下,北京市林业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委托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北京大学共同开展“自然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在该项目和其他项目的支持下,团队在北京城市绿地、农田、森林等区域持续开展调查监测及恢复实践,探索在城市及周边绿地中人与野生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方式,也让更多公众有机会了解和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传粉昆虫调查
北京城市传粉昆虫调查活动由山水自2017年起进行的蝴蝶监测活动拓展而来,关注各类群的常见传粉昆虫,旨在通过该活动了解城市传粉昆虫生存状况、食源植物现状,传播传粉昆虫保护的相关知识,并为城市园林绿化、传粉昆虫保护等工作建言献策。该活动受到德国驻华大使馆、法国驻华大使馆、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支持,并在中国农业大学的科学指导下进行。
关于自然北京,你可以了解:
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山水月捐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