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我们一般认为,保护区应当在很大程度上是排斥人类活动的——我们和野生动物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然而在今年,山水在北京西北方向的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里面,种下了一片农田。这片地只为一个目的而生,就是服务于在此越冬的候鸟。我们希望它们可以拥有自己的一片食源地,而不仅仅是在周围依然在耕种的农田中捡拾收割剩下的粮食——一些不属于基本农田的农地也有可能随着转产或者退耕,变成不适合候鸟觅食的果园或者林地。归根到底,自然保护区是服务于野生动物的,农田生态系统在适当的地方,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进入11月,就到了在北京周边看鹤的时间。在中国共分布有9种鹤,其中种群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也最常见的,就是今天的主角:灰鹤
灰鹤 图源/Andreas Trepte/Wikimedia Commons
顾名思义,灰鹤身体以灰色为主,头和脖子呈黑色,眼睛后面有一条白的条纹,延伸到脖子后面,非常方便辨认。灰鹤常以家庭为单位集群踏上迁徙之路,一路上亲鸟还要对幼鸟进行照看,幼鸟的体色并不是灰的,而是一种橘黄色,和亲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灰鹤的幼鸟,看起来毛茸茸的很有精神
 图源/Piotr Krzeslak/图虫创意
在野外观察灰鹤,辨识难度并不大。你首先可以从体型上判断,灰鹤不像白鹤、白枕鹤身材那么高大,是身高一米出头的中型鹤,身材与之类似的是白头鹤,但白头鹤体色更深,并且头颈基本全白。在越冬的灰鹤群中,经常会有白头鹤混在其中,要注意分辨。
和灰鹤体型差不多的白头鹤消消乐
图源/Spaceaero2/Wikimedia Commons
混迹在灰鹤群中的白头鹤,你能找出来吗?摄影/高大向
01哪里能看到灰鹤?
在和大家分享观察灰鹤的故事之前,我们先将目光放到更大的空间尺度,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灰鹤呢?
灰鹤是一种典型的迁徙鸟类,想看见它们并非难事
图源/Steve Garvie/Wikimedia Commons
灰鹤的分布范围极广,囊括了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和非洲北部部分地区。灰鹤是一种典型的迁徙鸟类,它们的繁殖地横贯整个欧亚大陆北部,西起爱尔兰,东至勘察加半岛附近。冬天来临的时候,它们结群往南迁徙,欧洲的种群抵达北非,中亚的来到两河流域和印度,在东亚,中国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是灰鹤重要的越冬地。理论上来说,在繁殖地、越冬地和它们迁徙的路上,你都可以看到灰鹤的身影。
正飞跃云南盈江群山的灰鹤,它们将到缅甸和印度越冬
摄影/曾祥乐
随着越来越多观鸟者和鸟类研究者的探索,人们发现国内灰鹤的越冬地出现了明显的北扩,处于华北地区北端的北京成为灰鹤新的越冬地,这样确实可以大大缩短迁徙的距离——但前提是它们能挨过北京寒冷的冬天
02天气太冷怎么办?吃素!
在北京西北方向的官厅水库周边,冬天会有大群灰鹤集结于此。不过北京郊区的冬天,气温低到可以将官厅水库冻上20厘米厚的冰,灰鹤这样的涉禽要怎么生活呢?
在官厅水库附近越冬的灰鹤 摄影/高大向
水库周边的农田提供了答案
。灰鹤并非需要一直在水边生存,在冻住的农田中央,只要有足够的食物,也可以挨过寒冬。和很多鸟类一样,灰鹤的食性呈现
荤素搭配
的特点,在繁殖季节,亲鸟能量消耗较大,幼鸟要满足快速成长的需求,都要吃掉大量的
动物性食物
,比如蜗牛、水生昆虫、蛙类、小鱼和蜥蜴。


到了冬天,北京周边水体封冻、小型动物也难以寻觅,
灰鹤就转为吃素
。官厅水库周边有大片的田地,这些产出丰厚的农田,给周边的农户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同时也为数千只远道而来的候鸟,提供度过寒冷冬季的食物。除灰鹤外,白头鹤、大鸨、猎隼、毛腿沙鸡、蒙古百灵等野生鸟类也会在冬季到访这里。
收割后的玉米地仍保留散落的籽粒和粉碎的枝丫,为很多鸟类提供越冬或迁徙需要的食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也会在官厅周边灰鹤的越冬地做短暂的停留 摄影/林毅
在官厅水库与野鸭湖之间的玉米地,我观察到灰鹤过冬有趣的行为,简单说来就是“同睡不同吃”。我们发现几百只灰鹤组成大群挤在一起过夜,这样做有助于减少热量的散失,也便于防备天敌的攻击。等到白天觅食的时候,随着冬天的阳光缓缓洒在田地上,大群会拆成几十只、十几只的小群,分散觅食,减少竞争,充分利用食物资源,提高觅食的效率。
野鸭湖附近的灰鹤,在白天结成小群觅食 摄影/高大向
03给鸟儿种田
农田对灰鹤等鸟类的越冬至关重要,但是土地上种什么,是人说了算的。有些田地以前种的是粮食,现在改种了其他非粮食作物,野生动物的口粮就会减少。

为了让越冬的灰鹤和其他鸟类有充足的食物过冬,野保机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尝试在野鸭湖附近区域播种粮食作物,为野生鸟类提供“补偿服务”。今年夏天开始,人们在野鸭湖湿地保护区周边补种了五种粮食作物:玉米、高粱、黍子、荞麦和大豆。下图记录的,就是当地农民在野鸭湖公园原临时停车场上播种玉米和高粱,这些粮食作物将为冬天到来的灰鹤提供重要的食物补给。
为了灰鹤努力种田 摄影/谭羚迪
农田不仅为人类的农业生产服务,也早已经成为了一类特别的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说它特别,是因为农田和人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农田中生活的各种野生动物,与人类产生着密切的互动与联系。


除了今天聊的玉米地里的灰鹤,
黄河流域的麦田
,也给大鸨提供了很好的越冬地。
南方大面积的水稻田
,更是多种野生鸟类的家园。天上飞的燕子和鸥、泥地藏匿的秧鸡、迁徙途中歇脚的鸻鹬……它们都依赖稻田提供的生境和食物。
一群灰鹤在云南盈江的稻田中 摄影/曾祥乐
很多鸟类对于越冬地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吃的,又冻不死,基本就能留下来,熬到开春就又踏上北迁的繁殖之旅了。北京这片收留灰鹤过冬的农田,是一个很好的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例子,在人类社区得到发展的同时,千万要记得给我们的动物邻居,也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
-END-
作者介绍
*本文转自公号“物种日历”
项目介绍
自然北京
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与公众自然教育示范项目是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指导下,由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支持,北京大学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承担的示范性项目,旨在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优化首都绿化质量,为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提供示范样板并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关于城市生态,你还可以了解:
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山水月捐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