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罗翔老师 

上一代的错误不该让下一代人来承受

作者:河岸
这几天有关犯罪人员子女从军或是考公受限的讨论很多,起因是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表示,“一人犯罪受到刑事处罚,就影响其子女、亲属参军、考公、进入重要岗位的规定,应予以彻底摒弃,否则会对受影响人员极不公平。”(中国新闻周刊)
我的一反应是感谢这位政协委员,第二就是真希望这个限制能够早点废除。
首先,这个限制并不是公开的法律明文规定,而只是一些内部规定,现行的《公务员法》和《兵役法》都没有规定如有家人犯罪,不得录用。我不知道这些内部规定是否有法律效力,也不知道它最初的本意是什么,是为了威慑,还是惩罚。如果是威慑作用,这些年,犯罪率有没有降低呢?
00后大学生海北尬生在这篇文章里说:”司法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答案:一种认为,司法的目的在于惩罚罪犯,让他为错误付出代价。另外一种认为司法的目的在于改造罪犯,使之可以在惩罚结束之后回归社会,成为一个比之前更好的人,是康复性的。我是支持康复性这一派的。” 我也认同这个观点,对于罪犯本人,社会不能因为他受过惩罚而拒绝接受,更何况是他的子女?他们又何罪之有?这不是连坐吗?
罗翔老师在这一篇文章里说:“关于惩罚的理论,历来有两种针锋相对的立场:一种观点认为因为有了犯罪,所以才有刑罚。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为了没有犯罪,所以需要刑罚。前者强调公正,立足既往,认为罪犯实施犯罪,本身应受到惩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惩罚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即报应主义思想。后者关注将来,认为惩罚是为了预防犯罪,对社会有积极的作用,此乃功利主义思想。”
那么,哪一种理论更适合呢?
罗翔老师接着说:“在我看来,惩罚的根据应该以报应为主,功利为辅。只有当人实施犯罪,才能施以刑罚。无论能够实现多么美妙的社会效果,都不能突破“无罪不罚”这个最基本的底线。而连坐制度属于典型的重刑主义,法家的连坐包括亲属连坐、地域连坐、职务连坐,并在范围上不断扩张。因此,牵连制度属于猛药,并不完全符合现代刑罚有节制的功利主义。“
罗翔老师还说:“法律的平等应该是一种规则的平等。也即法律的规则对所有人同等适用,在法律设定规则中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权利,无论富人穷人,尊贵卑弱,每个人都拥有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等各种为人的基本权利。”
罗翔老师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老师,他完全可以像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保持沉默。但是这一次他又站了出来,除了发了这篇观点明晰的深度好文外,他还发出两个读者反馈,一个读者说到了自己父亲当年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入狱三年,而他自己因为父亲的犯罪记录和政审的问题导致考公失败,但是他一直积极上进,现在又一次通过了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等待面试,同时也在申请读博,做好两手准备,他的个人经验告诉我们,出身和父母无法选择,但道路可以选择,即使父母有犯罪记录,依然可以活得很精彩。
罗翔说刑法”截图
还有一个读者说到父亲因盗窃罪入狱,让他这么多年都深受伤害,他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因为不想孩子生来就被赋予某种”罪“。
罗翔说刑法”截图
这段话看得很让人心酸,父母的过失不能成为孩子的原罪。现在我们提倡年轻人多生孩子,这样不合理的规定是不是也应该废除,让类似这个读者的年轻人不再有后顾之忧?
他们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看过的那个印度电影《流浪者》,大法官拉贡纳特坚信“贼的儿子就一定是贼”,以血缘关系判断一个人品行的谬论让他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扎卡越狱后决定报复他,把法官的妻子里列抢走,当他知道她怀孕后又故意把她放走并散布谣言,法官怀疑妻子不忠,把她赶出家门。里列在贫民窟生下儿子拉兹,拉兹在卡扎教唆下成了小偷。拉兹爱上少女丽达后决定改邪归正,但卡扎不准备放过拉兹,拉兹为救母亲杀死了卡扎,对拉兹心存成见的法官拉贡纳特把他送进了监狱,得知自己身世后的拉兹越狱,并在意图刺杀生身父亲时被擒。
电影《流浪者》
拉兹在法庭自辨的辩词堪称本片最深刻和最震撼的部分,他说“今日你们审判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所有贫民窟中的孩子。如果不想办法给他们教育和生存的权利,他们长大后,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我,重新走上这条路。“拉兹以自己的悲惨经历证明“贼的儿子就一定是贼”的血统论是多么荒谬,就像那位政协委员说的:“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被告人犯罪,其子女、被抚养人、受其影响的人等就一定会有犯罪倾向、犯罪意图或者犯罪行为。”
这个规定虽然没有说”贼的儿子就一定是贼“,但父母犯罪,子女就业从军受到限制,对罪犯的后代的惩罚无疑是和这个血统论殊途同归,都是对一些已经非常不幸的人的又一次无情打击,也是非常不合情理的。
罗翔老师在文章中提到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罗尔斯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他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一个广为接受的正义理论,即“正义作为公平原则”(Justice as Fairness),主张社会应该为最弱势的成员创造最大可能的利益,同时也保护自由和平等。
罗尔斯提出的“无知之幕”是一个思想实验:假设所有人都是站在一个大幕后面,都不清楚他人的情况和自己的角色, 这时候制定的规则,才可能是正义的。支持这些犯罪人员子女考公受限的人有没有想到将来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后代也有可能受到这个限制的影响?很多人总是觉得要严惩那些罪犯,觉得自己永远不可能犯罪,那你有可能过于自信和乐观了。never say never,永远不要说永远。有很多因素是你不能控制的,比如说第一个故事里父亲的过失杀人完全是个意外。
罗尔斯提出了两个重要原则:自由原则和差异原则。自由原则认为每个人都应拥有平等的自由权利,而差异原则认为社会应尽可能地减少劣势群体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而且,社会不仅要关注已经存在的贫富差距,还要让每个人在进入社会时,拥有相同的起点和机会,不受先天条件和出生环境的影响。
给这些已经不幸的人同样的机会,同样的起点,关注并提携弱势群体,尽可能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进一步打击他们,才是我们这个社会该做的。
再次向勇于发声的周世虹老师和罗翔老师致敬,我想,那些家里不幸有亲人在监狱的人,那些不幸受到这个限制影响的人会深深地感谢你们,你们是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而我希望做一个扩音器,把你们的声音再放大一点点。
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
河岸,探梦的人,梦想总会实现的吧。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号:“河岸的左岸”。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更多往期精粹
欢迎大家关注“河岸的左岸”和“我们的天空之城”以防失联。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