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第九个野生动植物日,猫盟联合户外探险两步路,发起了「巡山中国」活动(活动详情可戳:巡山中国:给徒步爱好者准备了一份正经事!)。
我们想通过这次活动,让广大户外爱好者参与到反盗猎巡护中来,清除山里的盗猎威胁,一起守护大自然。

活动自启动至今,已有近百人完成巡山目标,也陆续发现了山里的盗猎现象,并积极联系森林公安处理。
藏在山中的盗猎工具,不仅威胁着野生动物的生存,对喜欢徒步于山林间享受大自然的人们来说,也有着巨大的危险。

因此我们邀请了野外经验丰富的老蒋,给大家做了一个分享,关于怎样找到动物容易出现的地点(也是盗猎最易发生的地点),以及怎样保护自身安全。本文来自他的分享。

我最早是从登山徒步的爱好者进入到野生动物保护这个领域的。那个时候可能在野外的一些活动里见过很多动物,但是当时并不懂动物会怎样生存、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等等。
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北京的山上跑,那个时候山上能见到很多东西。随便周末上个山就能见到狍子,然后大概两三次就能见到狼甚至是豹子。
然而后来我长大了,很多年之后再回到北京就发现这些东西全都没了,狼彻底没有了,豹子彻底没有了,野兔什么的也极其少见,狍子大概要去很多次、在很深的山里才能偶尔一见。
北京周边山区的狍子,红外相机拍到的频率也不怎么高
我当时就在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动物的消失呢?
后来我们发现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栖息地破碎,栖息地破碎就是人类的活动会影响到动物的生存环境,比如说道路的切割、村子开矿等等,惊扰或者影响了动物们的正常交往,还有捕猎和觅食的通路。
但是更重要的一方面主要还是盗猎
北京的志愿者巡护时遇到被兽夹夹伤的貉 ©杨杰
盗猎的危害
我想简单地举一些例子来说明盗猎是个大问题。比如说金猫,它原来在我国是很常见的,包括湖南、江西、广东、四川等等都有。在2005、2006年以前,湖南还能够经常见到金猫。
那么金猫什么时候开始急剧减少,直到几乎是在湖南全境灭绝的呢?
大概是2010年前后,那时我们正好打探到一些野生动物狩猎和贸易的圈子,然后发现,第一是很多人想要养金猫,要活体,活体肯定是要捕猎来的。
第二是大约在10年前后,用电网捕猎的这种手段在湖南逐渐普及化了,经常一个电网一拉,大概两、三公里,所有通过电网的这些动物全都会被电死。即使没电死金猫,但是金猫的猎物也被电光了,这些顶级食肉动物就这样消失了。
四川新龙,一只花斑型金猫从一根倒木前走过,红外相机数据显示,这段小路上,出现了豹、金猫、猞猁、豹猫、荒漠猫、棕熊、赤狐、狼、黄喉貂等食肉动物,以及它们的猎物:水鹿、鬣羚、毛冠鹿、马麝、高原兔、猕猴等
再讲一个盗猎的例子是江西,江西有一个地方叫抚州宜黄——对,可以说就是中国华南虎的老窝。
宜黄的山上大部分是竹林,少部分是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原来宜黄的老虎是很多的,大概一个县几十只据说是有的,后来虽然华南虎没有了,但还有很多比较大的这个大型的这些野生动物,包括黑熊,还有鬣羚、水鹿、小麂等大中型有蹄类。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动物几乎就看不见了呢?大约是2004年到2006年,这两年沿海一带的野生动物的制品贸易非常猖獗,所以来了一大批人在山上放夹子,一座山上经常有上千个夹子。
江西宜黄,林子里一只水鹿好奇地看着红外相机,但已经不会有老虎去捕猎它们了
还有一个就是在东北,东北每年大概秋末的时候会有一些组织去做清套,因为原来东北民间的狩猎活动也很多,过去是用枪,后来枪收了就改用套子,套子一般是个活扣,动物钻进去一般都会拼命往前挣扎,不会往后退,这样套子就会勒紧,直到动物力竭身亡为止。
猎套,动物的脚被套进去后会越挣扎越紧
实际上我们在山上真正遇到带枪狩猎的情况是很少见的,遇到电网、夹子、猎套的情况比较多。从对人的危害来讲,猎套的危害会比较小,因为人不傻,而夹子的危害就比较大,一个能住野猪的大夹子夹人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至于电网就更加可怕了,即使是人,面对高压电网的情况下也是有死亡的可能性的。
所以很显然,盗猎这件事无论是对动物还是对人,都存在着无穷的危害和隐患,因此当我们去到野外、或者做户外运动的时候发现了盗猎现象,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对这些危险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这也是一种很简单的反盗猎巡护。
山里路边的盗猎电网,不仅危害野生动物,对人类的人身安全也有巨大的危险
像动物一样思考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大家去跟盗猎的人一对一硬碰硬,毕竟我国有森林公安,及时报警处理我认为还是比较妥当的。
但如果你想做一些更有效的巡护,就肯定得有一些基本的知识——有哪些动物?动物会在哪里出现?它密集出现的通路是在哪里?因为只有动物出现频繁的地方,盗猎才会出现,猎具才会出现。
因此要做反盗猎巡护,最基础的思维方式是要适应动物,像动物一样思考(THINK AS AN ANIMAL)。
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它在想什么呢?
如果你是动物,你第一的需求是什么?肯定是要吃饱,要活着,用最小的体力消耗,获得最多的食物。
在获取更多食物这方面,食草动物因为食物中的碳水和蛋白含量很低,需要不停地进食,所以它们的食物的片区最好是成片成片的,转场尽量少,食物尽量多。
甚至冬季的时候,大家知道食草动物会下到没那么冷的、海拔低一些的地方,但是为了取食它也有可能会跑到高处去,因为高处有阳坡,草食动物的草不容易被雪盖住。
所以一般来讲,冬季里食草动物会喜欢在高处的阳坡来进食,然后跑到中、低海拔的位置去休息过夜
四川新龙,在林中草坡上休息的毛冠鹿
而杂食动物就不一样,因为它们什么都吃,纯草坡对杂食动物来说价值不大。所以一般杂食动物(比如獾、野猪)都会跑到沟谷里,这种地方的林下植物会比较多,昆虫的量也会比较大。所以杂食动物比较容易出现在沟谷,而不是在山梁
最后就是食肉目,包括狼、豹、豹猫等等,它们的食物来源相对稳定,因此就会跟着食物(食草动物)走,这些食草类走到哪里,它们就会跟到哪里,有一个大致固定的巡游的区域
那么另一方面,如何减少能量消耗呢?答案是走侧坡,或者说就是沿等高线走,如果要翻山也尽量走低矮的地方
走侧坡,或者说沿等高线走,可耗费最少的体力 制图:老蒋
比如说这是一个山谷,如果我是个动物,我想从一个沟移动到另一个沟里面,我肯定不会爬到最高的山头上然后再从山头下来,而是一定会找低矮的垭口,从这个垭口沿着沟再下去。
山间耗费体力少的方式:过垭口 制图:老蒋
然后再有一个就是安全的需求。如果你是一只狍子,最害怕的是豹子,已知豹子喜欢在山梁上蹲着,看看哪有我的猎物出现。
那么你是一只狍子,你会怎么办?你肯定不会大大方方地走到山梁上去,而是走有遮蔽物的地方
食草动物都很不愿意在裸露的山脊上走,相反豹子就喜欢,豹猫也喜欢,因为食肉动物们多数都不怕这个。
那么食草动物在山脊上移动会用什么方式呢?
北方的山,阳面一般都是蒸发量很大的,所以高大乔木在阳面比较稀疏,因此它们一般会找背阴的啊或者是朝东侧的、林木茂密的山脊下面,在距离十几米左右的地方,横向沿等高线行进。
食草动物掩蔽自身的方式:走林线内的主兽道 制图:老蒋
猫科动物一般喜欢走山脊,因为它不怕暴露,而山脊上可以对整个山谷里面有可能出现的动物做观察。
不过猫科动物繁殖后代的时候会比较特殊,是需要跨区的——一只公豹的领地里通常会分布着大概三到五只母豹的区域,所以公豹要巡游、要在不同的母豹区域之间活动,这种大跨区活动的时候它们就喜欢走主山脊
而猫科动物在需要休息和社交、游玩、晒太阳等活动的时候,是会选择在主山脊边儿上的小山脊上面,这种地方周边比较陡峭,视野会特别开阔。
休息嬉耍和社交需求:较平缓的林间空地 制图:老蒋
总结一下,动物寻找食物是第一位的,寻找食物时会采取体力消耗最小、食物密度最大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沿山体侧坡等高线方向形成多条平行隧道,以及沿沟底经常有水的隧道。
当沟底的动物需要跨到另一个沟去的时候,会在山脊的最凹处的垭口过山梁。出于安全考虑,食草动物会选择比较隐蔽的环境,食肉目则会在山梁等视线开阔的地方行走。
以及还有些特殊情况,比如雪豹、岩羊生活的环境几乎没有什么遮蔽,而斑羚有时会走非常陡峭的地方以便摆脱捕食者追击——这种时候就需要根据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斑羚会经常出现在比较陡峭的地方
像猎人一样规划路线
那么我们知道了怎样找动物,我们可以再思考一下猎人会怎么想:跟动物一样,用最小的代价,抓最多的动物。
因此毫无疑问,那些经验丰富的猎人也会选择动物走的概率最高、最集中的位置去设置狩猎的工具。
我大致给分了两个等级,一个是所谓的金兽道,就是主山脊,前面说到,猫科动物这些顶级捕食者就喜欢走这样的地方。
还有主沟,那种很大的、十公里左右的沟里会有很多水,动物要喝水,所以密度也会很大。
不管是喜欢在什么地方活动的动物,都会去到沟谷底部有水源的地方喝水
第二个等级是银兽道,比如大沟之间的跨越通道,尤其是主山脊兽道和侧沟上来的大凹口,会是猎人最喜欢的地方,因为它如果是在这儿设置一个狩猎工具,既能够照顾到山脊上面行走的动物,也能够照顾到跨沟行动的动物,一举两得。
还有一类是主沟和小沟的沟底交叉的位置,这个附近也是猎套常见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动物活动频率最高。
此外还有时间的问题:大多数的猎套都会在秋冬之后布设。因为冬季是捕猎的最主要季节,尤其是秋冬相交时,此时动物被夹住、套住或者是电死后,尸体不容易腐坏,这个是最重要的。
金兽道、银兽道、铜兽道 制图:老蒋
那么如果是下夹子或套子,尤其是电网的猎人,一般他为了怕电死人或者说电死家养的动物,会每天早上天不亮四五点钟就去把他的电网的电断掉,晚上天黑以后又去把电通上。
所有的动物只要在电网边儿上走或者是穿过电网一定会电死,人也一样,所以看见电网的时候千万不要上手,或者是用自己的这个登山杖去破坏它,因为保不齐是有电的,最好的办法还是立即报警
这些内容一方面是希望一些有志于反盗猎巡护的朋友可以更有效、更便捷地行动,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各位喜爱户外运动的爱好者们,猎具很危险,是一个既危害动物又危害人身安全的东西,假设你在路上看到它,请不要贸然行动,及时交给专业人士处理
这种一种小型的兽夹,如果穿的不是这种高帮的鞋子,不小心踩到就会受伤,而对动物是致命的
遇到盗猎怎么办?
说到报警可能有人会说,报了警察不管怎么办?曾经我国是按数量计算盗猎的,所以的确有这么一种可能性是,只是有几个猎套,没猎到东西,或者只猎到一两只,要人赃并获、数量重大才能定罪……
当然最近法律上已经对这部分有所调整,但总的来说,报警是一定要报的,而且一定要留回执。只要有回执,这就是有报警、有案子的底儿了。
那么这种回执只要留得足够多,但又没有被解决,就会有来自其上级等等的压力,所以一定要坚决报警留回执。
假如你不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老手的话,我们不推荐个人自主去拆除猎具,尤其是电网和猎夹(猎套相对好一些,可以用铁丝剪剪掉,拍照留下证据)。
猎套往往还会伴随着地钉 图片来源:网络
然后安全方面我想多说几句,我建议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夏天还是冬天,大家上山一定要穿皮质的、高帮的登山鞋,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因为兽夹通常能夹的高度是十公分,倘若不幸踩到夹子,高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自己的踝骨受到冲击。
那么要是更不幸,真的被猎夹伤到了又应该怎么处理呢?首先是有没有伤到骨头,如果还能忍着疼,能站住,那就还好;如果伤到骨头的话,就要赶紧叫救援了,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夹子都不会致命,但是打到人那也是伤筋动骨一百天的事情,依然是很危险的。
猎夹触发,不小心踩到很危险 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我还是想补充一下,也许会有人质疑我们把动物的习性说清楚了,会有人心术不正照着这些知识去林子里设夹子、搞破坏……
但是大家也应该了解到,要保护野生动物,修复栖息地的执行尺度其实很大,难度也不是去多种几棵树就能解决的,而反盗猎巡护则恰恰是一件可以令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事情
并且要减少公众对野生动物的负面情绪,适度的宣传倡导是必要的,在此之上,还有国家强制机关的背书。
森林公安在拆除盗猎电网 图片来源:网络
因而如果你对探索荒野、认识动物充满兴趣,那么你完全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在附近的山上安装红外相机,很可能某一地区的动物新发现,比如发现金猫、发现金钱豹等等,就会在历史上留有你的名字。
亦或者作为一位普通市民,你只是喜欢在休息日到山上走走,那么协助公安机关及时清除这些盗猎活动也是一件利我又利他、维护社会安全的好事。
至于那些心怀不轨的盗猎者,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
-END-
成为猫盟月捐人,共守中国荒野
.........关于反盗猎巡护,你还可以读.........
更多: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