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但可能性大不大要具体分析。

被新冠感染过,身体就会产生保护性的抗体,当(1)我们的中和抗体不能有效地抵抗新毒株,或者(2)抗体水平下降了,就有可能再次被感染。

第一种情况,如果新的流行毒株和以前的相差很大,那我们的抗体武器就不太好使了,有可能抵挡不住新的敌人。

现在国内不是这个情况。现在流行的比如BF.7和BA.5.2都属于奥密克戎BA.5系列并且氨基酸序列相似(图二,北大曹云龙团队制作),应该有很好的交叉保护。
另一份真实证据是,最近丹麦研究显示,接种三针疫苗后感染了早期奥密克戎BA.1,对随后的BA.2或BA.5都有约90%的保护作用,让我们又更放心了一些。
那如果病毒风格突变呢?比如下图最右边可以看出,XBB和BQ.1病毒株出现了很多新的突变,因此能更多地逃脱原来的免疫保护,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会大幅度上升。
好在“更容易再感染”并不是“致病力更强”,目前奥密克戎各病毒株的毒性大同小异。而最近几个月新加坡已被XBB株掀起一波浪潮,但死亡没有明显增加,看来还是“疫苗+感染”建立的免疫墙起作用了。

第二种情况,抗体水平随着时间自然下降,所以刚刚阳过是金刚不练之身,可以大胆出门浪一下。隔的时间越长,武功下降越厉害。

即使再次被感染,也不用太担心。从人群整体来说,再次感染会更轻些。卡塔尔2021年12月份在《新英格兰医学周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对早期病毒而言,二次感染时严重感染的风险是第一次的十分之一。

我家其实就有一个再次感染的,第一次感染自己不知道,献血后被告知的,第二次感染有感冒症状。

至于再感染的比例,各国的数据很多,但大多包括了很多以前的病毒株,并不符合中国大陆的具体情况。台湾的病例几乎都是奥密克戎感染,对我们更有借鉴意义。
台湾从4月份开始,经历了BA.2和后来BA.5的两波浪潮,截止到12月7日,约1%的感染者被再次感染。当然如果再次感染的症状很轻或无症状,那统计数据会漏报不少。

总之,再感染有可能发生,目前看来比例并不高,后果不严重。
更多:
如果喜欢这篇,欢迎点“在看”并转发订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