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布洛芬被抢购的新闻,一直在热搜榜单上。毕竟随着奥密克戎感染后,轻症无症状都可以居家治疗了,而缓解轻症主要症状之一的退烧止痛药物,自然就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个被讨论的热点,就是新冠感染能不能用布洛芬类药物来退烧?
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人看到了类似于下面这篇文章的内容,说世卫组织提醒大家新冠感染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因为这两天问这个问题的留言还挺多的,所以今天来先解读一下这个吧。
这篇文章的确不属于传统的“谣言领域”,因此解释起来需要多说几句。因此我们先说结论吧:
如果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出现发烧症状,或身体疼痛,难受希望退烧止痛,但又还没达到需要就诊的情况(根据WHO标准,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胸口疼痛,言语或行动能力丧失,或血氧明显降低就需要就诊了),那可以服用退烧药,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类(扑热息痛、泰诺),或者布洛芬类(芬必得)药物。
只要按照说明书要求的用量和间隔使用,用布洛芬来退烧止痛没有问题。
目前大部分国家地区给出的居家使用的新冠退烧止痛药物建议中,都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类(acetaminophen)和布洛芬(ibuprofen)类两种。
比如美国疾控中心CDC:

英国国家健康服务机构NHS:

如果你只需要一个结论,那就是:可以放心,吃布洛芬没问题。
那我们下面再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不能吃布洛芬”背后内容。
其实眼尖的同学应该已经看到了,这篇文章的发布时间是在2020年的3月,也就是疫情刚刚在全球爆发的时候。所以从合理性的角度来思考,也会知道不对劲,布洛芬是最常用的退烧止痛药,而新冠疫情是这几年全球最重大的事件,这两个事情如果出现禁忌的“交点”,那不太可能都快3年了,才突然被你知道。
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新冠疫情开始在欧洲肆虐的那个时间点。
2020年3月11日,著名医学刊物《柳叶刀》的子刊上发表了一篇通讯文章,内容是讨论在中国和意大利发现的一个现象: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感染新冠后的重症死亡风险更高。
生活在3年后的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自然理解有基础疾病的人被新冠感染后会有更高的风险。但当时整个世界对新冠还知之甚少,所以这个现象就很令人关注。这篇文章讨论的方向是,会不会是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使用的药物,导致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增加,而这种酶的增加有可能会促进新冠病毒和人体细胞结合,从而增加了这些患者的重症死亡风险。
这个观点之所以令人关注,就是布洛芬类药物,也会促进ACE2这种酶的升高
,所以如果这个猜测被证实,那布洛芬用来给新冠患者退烧之痛就有风险了。

这个猜测在当时那几天引发了全欧洲的关注,法国卫生部长站出来表示担忧,随后世卫组织的官员在2020年的3月17日表示,“建议新冠患者避免使用布洛芬”。这个新闻立刻登上了欧洲各大媒体。
事情马上就出现了反转,世卫组织重新研判了相关研究的证据,认为反对使用布洛芬的理由并不充分。毕竟只是理论上有风险,临床上并没有发现问题。又发表了“基于现有证据,WHO不推荐不使用布洛芬”,这么一个拗口的双重否定说明。
而那两天欧洲各大媒体也忙坏了,AFP法新社刚刚发了新闻说WHO反对使用布洛芬,又赶快更新UPDATE,说WHO又改口了说不反对。这样的事情也反映出3年前这个世界面对疫情的冲击曾经如何混乱

所以被最近疯传的那篇WHO提醒避免使用布洛芬的公众号文章,发表在2020年的3月28日,其实这篇文章发表的前10天,世卫组织就已经做了更正,
不再反对使用了。只能说这个公众号在当时就只是抄了旧新闻,没有做应有的核实。我估计他们也没想到居然经过了近3年,这个错误还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当然如果只是WHO改个口,可能并不能说服很多人相信布洛芬没问题,毕竟世卫组织的公信力那年也被消耗的很惨。
但还好,关于布洛芬在新冠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在被关注和研究。
比如在一个月后,2020年4月19日,世卫组织发表了声明。他们对几十个之前关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布洛芬类)的安全性研究进行了汇总研究,结论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患者因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含布洛芬类)而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急性卫生保健利用、长期生存或生活质量。
不仅仅是世卫组织,其他机构的科研人员也在持续关注这个事情。这些年有很多关于布洛芬类药物在新冠治疗中的安全性研究,并没有发现我们所担心的布洛芬会导致患者更容易重症死亡。

比如今年5月在《病毒学期刊》发表的一个美国研究中,研究人员汇总了66494名有完整医疗用药记录的新冠患者数据,将其分为使用过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布洛芬)和没使用过的对照组,结果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重症、死亡发生率还更低一些。
NSAID use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COVID-19 patients: a 38-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机器翻译截图
2021年5月,在《柳叶针》的另外一个子刊上,发表了一个英国的研究。对2020年1月到8月中,在英国几百家医院中住院的72179名新冠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同样证明
非甾体抗炎药没有造成更严重的死亡、重症等问题 ——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死亡率是30.4%,没使用过的死亡率是31.3%。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use and outcomes of COVID-19 in the ISARIC Clinical Characterisation Protocol UK cohort: a match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机器翻译截图)
这里需要多一句嘴,如果大家对3年前疫情爆发时候的惨痛有些淡忘的话,希望这个30+%的住院死亡率可以让大家稍微回忆起一些当时的情况。三年过去了,我们的努力换来了只需要面对致死率较低的奥密克戎变种,但即便如此,如果我们不去注意,一样会有风险,尤其是针对有基础疾病的老人。
放开是我们必然需要面对的,但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希望我们所有的读者,以及大家的家人能平安度过这次的变革。

最后,虽然对于新冠轻症患者,使用布洛芬退烧止痛没什么问题,但不代表我们需要囤很多。一方面布洛芬是非常基础的药物,我国的产能非常高;另一方面囤了再多也没有用。
奥密克戎感染发烧的时间,一般也就是2天左右,如果超过3-4天还持续高烧不退,就应该去医院了。
所以布洛芬的确是家里常备的药物,但如果只是准备退烧止痛,而不是为了痛经的日常需求的话,基本上按照一个人备上3-5天的量也就足够了
。药物本身也有有效期,备多了不小心过期,再没注意吃了过期药也是有风险的。

此外,无论是布洛芬类还是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烧药,在使用的时候都必须注意用量和频率,不能乱服。也要注意有些复方感冒药或者中成药中也有退烧药成分,不要重复用药导致过量。关于退烧药的安全使用问题,我们之前写过很多文章就不多说了,可以按照文末的搜索方式来查找。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和发烧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发烧”来查找。
  • 哺乳妈妈感冒发烧吃什么药

  • 孩子睡着后又发烧, 要叫醒喂退烧药么?
  • 发烧惊厥往嘴里塞勺,医生的陈旧知识差点害死孩子
  • 发烧时手脚为何反而变凉
  • 用10分钟了解儿童发烧 (收藏版超长文)
  • 发烧找不到原因,你该怕么?
  • 别用灌肠折腾可怜的发烧宝宝了
  • 宝宝发烧把冰镇尿不湿戴头上有用吗?
  • 美林or泰诺林?让你了解宝宝的退烧药
  • 儿童生病就医的6个误区
  • 草莓瘟?谁在编造传播这些劣质谣言
  • 毛巾绑腿降温?退烧贴和物理降温呢
  • 荔枝泡药水导致手足口?好神奇的世界
  • 恐怖的高热惊厥是怎么回事
  • 美林布洛芬导致瑞氏综合征?最懒谣言奖出炉!
  • 儿童热性惊厥与癫痫的判断和防治
  • 论不吃药的自愈邪教之倒掉
  • 为什么优先温水擦浴退烧的建议已经过时
  • 两种退烧药可以交替使用,与不推荐交替使用,并不矛盾啊
最近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