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个号总共写了七篇相关文章,都是信息整理。在开始梳理最新动向之前,我想先回顾一下半年多以来的这七篇文章。

第一篇美国方面回应乌克兰局势的第一波“专家分析”来了写于2月23日,美国几个外交政策期刊当时紧急组织了美英几个智库,从普京的演讲到俄罗斯的历史,各个角度抨击俄国。当时美国国内还允许有一点不同的声音,比如没有军工复合体背景的昆西·亚当斯学会,其主席David C. Hendrickson引用欧安组织的监测报告,说是乌克兰先开火挑衅。但后来因为“立场模糊”,跟西方主流叙事保持距离,昆西·亚当斯学会基本就处于被排挤禁言的状态了。几个大佬被批斗,一些学会成员紧急割席。
第二篇《
预测一下乌克兰局势中各方今后的动向
》写于2月25日,主要用的国际关系里计算综合国力的克莱因方程,估算了一下中美俄欧的利益得失,预测了一下各方之后的动作。应该说大方向上基本都猜对了。

2月28日第三篇《杨志卖刀,你只骂杨志和牛二?》和3月18日第四篇《和一个乌克兰留学生朋友聊了聊,分享一点感想》讲的其实是一回事,作为旁观者,在一个谣言四起的舆论问题上,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时候,旁观者心态和兼听则明就更为重要。
第五篇3月15日的《
笑话福山的人,你们都错了
》和第六篇5月30日的《
美国不感谢基辛格
》可以视作一组对比,一个信口胡诌、但是论调与华盛顿保持高度一致的明星学者,和一个居功至伟、坚持现实主义原则的百岁老人,在美国获得的待遇天上地下。前几篇文章一直在说俄乌冲突的“幕后之人”,这两篇讲的就是一部分幕后故事。

第七篇《俄乌战争就是世界大战》写于6月23日,当时做了一期节目,听贾晋京老师从天然气国际交易的角度重新梳理了一遍俄乌冲突背后的地缘利益纠葛,听到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又能自圆其说的观点。
在我看来,尽管俄乌的消息来来去去,两边的舆论战虚虚实实,但上面七篇差不多能
满足旁观者需要,抓住整件事背后最关键的几个点

今天想要梳理一下北溪管道爆炸,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我们写第八篇文章。

写北溪管道被炸不能不提之前的一系列事件。在英美媒体七八月和九月初的版面上,俄乌冲突算是一个不疼不痒的存在,重新成为焦点是哈尔科夫大捷之后。俄罗斯军队的溃退让英美媒体重拾俄国一夜崩溃论和福山的普京瞬灭论。相比英美媒体碰运气式的反复念经,我听了一圈下来,还是郭正亮先生的解读最有说服力。
郭先生把哈尔科夫事件前后几件事都串了起来。
他是这么说的:俄罗斯占了乌克兰那么大的地盘,但本身只派了十万左右的军队,兵力不够,所以哈尔科夫兵败是必然的。随后的部分动员也是必然。问题是,怎么理解突然加速的俄武器威胁和四州公投呢?
英美媒体现在炒作的是普京绝望中梭哈,郭先生认为可信度不高。还是从俄罗斯地广兵稀出发,因为兵力不足以日常守护全国国境线,所以俄罗斯一直有威胁动用核武器的传统,你要是打我,我就核弹伺候。而俄罗斯外交史上又有另一种传统,就是
“升高局势以降低局势”
,什么意思呢?我威胁军事升级,逼你谈判让步。这个很好理解,跟川普和拜登惯用的极限施压是一回事。

按照郭先生的观点,加速四州公投,目的是为了让威胁使用核武器的范围能覆盖到这一片一直有游击战和暗杀的地域,然后把问题一揽子都放在谈判里。这里面还和泽连斯基打了一个配合。
泽连斯基前几天突然在接受CBS采访时说,美国每个月要支援乌克兰15亿美金用于打仗。这个也是民主共和两党在美国国内吵得很厉害的一个事。泽连斯基不是随便讲讲的,他这个时候讲这个话,有自己的打算。据郭先生分析,
在拜登政府看来,这种自己不下场,隐藏幕后,每个月偷偷打钱安排武器安排雇佣兵的做法,非常划算。
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在送命的是乌克兰人,谈判的路完全被美国封死了。

如今普京宣布不排除动用核武器,
局势升级至此
,按泽连斯基所言每个月暗中支持15亿的
拜登,要不要从幕后走向台前

郭先生提醒了一个可以注意的点,普京的强硬表态,发生在他从哈萨克斯坦回国之后。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俄方主动公布了俄印和中俄之间领导人会晤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
中印都有介入调停的意图
。但是美国不下场,欧洲自己做不了主,旁人再想调停也没办法。所以郭先生问,
普京会不会是逼拜登掀开帘幕呢?
郭先生提醒关注中乌外长的会晤,尤其注意乌外长的意见:“期待中方为缓解当前危机发挥重要作用。乌愿开展符合国家利益的对话谈判。”按照郭先生的解读,这等于一种求救。
郭先生还说,据《南华早报》放风,德国总理舒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都有意近期访华。如果是真的,他们想来谈什么?不言自明。我们之前就说过,九月份开始欧洲陆续入冬,气温下降,供暖会出大问题。冬令时日照时间短,不仅是供暖,照明也是问题。天然气不只是民用资源,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比如用来生产化肥,挑战又不止供暖和照明。俄乌冲突,受伤最重的是欧洲,资金往美国跑,高端制造业往那些能提供稳定能源和劳动力的国家跑。

但是欧洲再急都没用,美国11月8日才中期选举,拜登没有软化的空间,只能一直强硬下去。那么,在拜登的任何软化都会被政敌解读为投降的时候,英美媒体口中普京的“绝望梭哈”,就成了唯一可以名正言顺地逼美国现身的现实选择。
普京出招之后,很多人都在等拜登如何接招,然后就等来了北溪管道爆炸的消息。
大概除了脑子被英美媒体洗的彻底空白的朋友,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的相信明明可以关阀门的俄罗斯会自己炸自己的底牌。

西西弗评论昨天写了篇《北溪管道是谁炸的?以及一段灯塔国的黑历史》,放了一些被美国自己无意中公布出来的当年冒充古巴策划暗杀和攻击的计划文件,文中提到了美国崛起过程中很重要的美西战争导火索缅因号沉没事件。如果我记得没错,英国人写的《剑桥美国史》里也讲过这件无头公案,欧洲人对美国朋友假扮麻匪是记忆犹新的。
现在北溪1、2号管道同时被炸似乎是拜登对普京的回应,我们可以猜想一下这里面的信息:
第一,拜登还是不愿意跳到台前,中期选举选情紧张,拜登没有本钱;
第二,之前讲哈尔科夫反攻时我们说过9月3日周六捷克7万人大游行,当时普遍的预测是捷克的游行会陆续传导到欧洲各国,然后第二周布林肯就急忙赶去了乌克兰,然后乌克兰趁下一个周末之前发动了反击攻势。哈尔科夫反攻一时压制住了欧洲的示威活动,但十几天之后,奥地利和德国北部又相继爆发游行示威。
现在北溪管道被炸,等于釜底抽薪,欧洲民众再抗议能源政策也没用了,就乖乖忍受通胀,买美国的高价天然气吧。
现在看起来,俄罗斯,美国是要搞死的,但搞不搞得死另说。欧洲,美国至少要搞残,相对而言就十拿九稳了。俄罗斯和欧洲接下来会如何出牌呢?
最后讲一下波兰,北溪管道被炸之后,亲美派欧洲议会议员、波兰前外长西科尔斯基直白地感谢美国的推特已经传开了,被视作美国是爆炸幕后黑手的证据:
波兰最近又蹦跶得很高,一会儿找德国索赔,一会儿为北溪管道被炸欢呼,我们知道自从英国脱欧之后,波兰等东欧小国就成了美国在欧盟内的新抓手,在各种问题上强出头。这里面确实有美国背后引导的作用,但也不能排除波兰自己的原因。很多人觉得波兰作为小国脑子不清楚,但情况其实比这要复杂。

经历过一战二战的英国外交官和学者E.H.卡尔在其名著《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里说过一句话,他说观察欧洲乃至世界的局势,有两个国家是很好的观察样本,其中之一就是波兰,它是小国中间的最大者
还有一个是谁呢?卡尔说是意大利,大国中的最小者
当下波兰公开感恩美国炸毁北溪管道,意大利那边墨索里尼的小迷妹梅洛尼当选新总理,
这张是《卫报》、《金融时报》等为梅洛尼选的头版头条照片。德国一些媒体选的照片更可怕。
以史为鉴,要素齐备,欧洲恐有大事发生。我们需要早做准备。
— END —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