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正义足够勇敢
那么恶魔将失去力量
文:网摘  编:木叶
1911年2月6日,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西北部的坦皮科市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2004年6月5日,93岁的里根与世长辞。
撒切尔夫人在他的葬礼上致辞:他在谴责莫斯科的“邪恶帝国”方面没有退缩。他认识到无论如何,善良的人会从黑暗的长廊中出现。因而,里根总统遏制苏联的扩张,并在每一方面钳制苏联的弱点,直至它在这些压力的组合下开始崩溃。
罗纳德·里根最终向世人证明:靠邪恶体制建立起来的帝国,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强大,崩溃也是必然结果。
里根相信:
自由的国家,才没有黄昏。
▌邪恶帝国终结者
里根出生于战乱动荡的年代,他毫无背景,父亲是一个嗜酒如命的皮鞋推销员,母亲是一个每日祈祷的虔诚的基督徒,他靠自身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后又成为卓越的政治家。
他亲身经历过世界大战,又在美苏冷战的激烈时期当选美国总统,他用一系列政治外交策略钳制苏联,他被认为是拖垮苏维埃的第一功臣,他本身就是邪恶帝国的终结者。

▌反智时代的睿智青年
里根的少年时期,恰逢世界的剧烈变化,一战使欧洲的旧秩序土崩瓦解。
新技术使人类越发狂妄,信奉乌托邦的精英们痛斥资本主义,幻想着“以科学主义建立人间天堂”。
大萧条使人们对苏联的集权神话趋之若鹜……
里根十岁前的人生都在战争的恐慌和不断地搬家中度过。当时的人民还在为了生存苦苦挣扎,尤其是"反智主义"盛行,很多学生都被迫放弃了学业。
里根也是放弃学业中的一员, 里根的家人觉得家里本就不宽裕,即使读书也不一定会有出息,反而还会花费金钱,不如转去做工还能贴补家用。
在家人顾着眼前利益时,里根的远见和智慧就开始显现,他觉得这种想法是愚昧无知的,只有读书才会明理,才会进步,幸运的是他得到了母亲的支持。
他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在经历了一番抗争与不懈努力后,终于如愿地进入了大学,修习社会和经济两大学科。
▌打拼多年后,终于梦想成真
里根年轻时曾梦想做一名消防员,他也确实曾做过一名救生员,救过几十位溺水者。但他最大梦想还是做一名演员,但是演艺的梦想,却几度因为贫穷而止歇。
1932年毕业后,他在艾奥瓦州电台任体育节目主持达5年之久,赢得了大批的粉丝,让他离演艺之路更近一步。
直到1937年后,随着美国的经济逐渐回暖,经过了多年奋斗打拼的里根也得以重拾梦想。当他站上好莱坞的试镜舞台,一生的命运都从那天开始改变。
正当他的事业如火如荼地发展之时,二战的脚步也开始加快,一场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炸碎了美国人民的好梦,作为好莱坞当红小生的里根也应征入伍,在空军服役。
由于演员出身,国民好感度高,他在军队中拍了很多为抗战征兵和筹集资金的宣传片,将一个保家为国正直刚毅的形象深深刻画在国民的脑海之中,他的人生也由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当选总统,防范美国陷入法西斯
退伍后,里根重返好莱坞,此后20多年,他曾在50部影片中担任角色。
与此同时,身为军人演绎军人,让里根体内的政治因子开始躁动。在退役之后,他出任了演员工会主席,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参与的政治活动中。
1966年,他当选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70年再次当选。1980年,里根成功当选美国第40任总统。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老成的共和党人,一位坚定信仰上帝的保守主义者。
彼时,美国与苏联的冷战正愈演愈烈,苏维埃的神话正如日中天,甚至有很多美国人都向往苏联模式,美国正陷入巨大的内忧外患之中。
在就职演说中,他这样说道:如果法西斯主义出现在美国,它必将是以自由民主的名义出现。
里根明白,邪恶总是假正义之名欺骗世人。他强调说:不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而是各州创造了联邦政府......要让政府与我们合作,而非凌驾于我们之上;与我们并肩而立,而非骑在我们头上。
▌遭遇刺杀,却迅速重返政治舞台
上任后的里根也没有辜负民众期望,首当其冲地进行了经济政策改革,实行了个人特色极浓的"里根经济学",用省下来的政府经费贴补百姓和其他行业建设,并且大力鼓励经济发展,削减税负,让美国经济迅速回温。
事情的发展似乎永远无法一帆风顺,刚刚上任69天的里根就迎来了生死劫——一场惊心动魄的谋杀。
1981年3月30日,里根因肺部中弹导致大量失血入院,与他同行的秘书直接当场死亡,致使整个美国都陷入了一片慌乱。
有人说是政敌谋杀,有人说是他国奸细,但无论凶手为谁,都给里根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上帝锤炼有能力、有信仰的人。经过抢救,12天后,当里根康复出院时,他的强壮和勇敢已经深入美国民心,里根还是再次站上了政治舞台。
后来他向亲人解释这件事:“亲爱的,我忘记闪开了”。他的乐观豁达,从小到大从未改变。
1981年3月30日,里根遭遇刺杀时场景

▌星战计划,拖垮苏联
对于苏联发展的特点,里根掌握得十分清楚。他先是利用苏联经济发展薄弱的问题加快两国军备竞赛速度,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用来消耗苏联元气,又通过联合西欧国家盟友给苏联加息等手法让苏联的外部出现困局。
正是里根针对苏联的政策,加速了苏联在内外双重压力下彻底垮塌,走向解体。
毫不夸张地说,里根提出的每一项针对苏联的计划都取得了超额的成效,为美苏冷战中美国胜出做出了巨大贡献。
▌伟大的沟通者:访问中国,缔造和平
与对待苏联的态度完全不同,里根对中国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致力于打造中美和平互惠的友好关系。

里根是中美建交后首位在任时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他也是第一位到访中国大学的美国总统。
1984年4月30日,里根在上海复旦大学演讲时说:
美中两国都是伟大的国家,对减少战争危险都负有特别的责任。我们双方一致认为,为了使人类宝贵的文明能够在当代不毁于一旦,只有一种政策是合理的,那就是:永远不打那种谁也打不赢的核战争。
以和平合作为指导,未来取得进展的可能性很大。
中美关系从那时起,可以说正式进入了一个“蜜月期”,经济、学术、甚至军事交流越来越密切。

面对一条路走到黑的苏联,他坚守美国价值,寸步不让;面对改革开放的中国,他敞开怀抱,积极促进和平。里根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沟通者”。

1984年4月,里根在北京与时任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进行会晤
▌自由的胜利:拆除柏林墙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访问西柏林时,站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了被誉为”历史性重大转折”的演讲:《拆除柏林墙 》。

“只要勃兰登堡门被关上,只要这堵墙的伤痕还在,这就不仅仅是德国人自己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的问题,是伟大的自由问题。”
“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如果你真的要寻找和平,你真的愿为苏联和东欧寻找繁荣,你真的想寻找自由,那么你就来到这扇门前吧!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吧!戈尔巴乔夫先生,拆掉这堵墙吧!”
“自由导致繁荣,自由使得各个国家由于礼让和宽容来替换古老的憎恨。自由是胜利者!”
自由最终真的取得了胜利。1990年9月,柏林墙开始拆除。当时,已经79岁高龄的里根,亲赴柏林参与拆墙工作。他要见证并参与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1990年9月12日,已经卸任总统的里根,参与拆除柏林墙的工作
▌保守主义:里根的思想源泉
里根卸任总统后,过上了相对安宁的晚年生活。但没过几年,他就被诊断出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东西越来越多。
在亲人的注视中,里根的生命在逐渐的凋零。2004年6月5日,与病魔斗争了十余年的里根,走完了他的传奇一生。
斯人已去,功业长存。里根是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他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至今仍旧可见端倪。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更是以里根作为自己的偶像。

里根的人格魅力不只源于他乐观豁达的生命态度,更源于他深沉厚重的思想底蕴和坚毅执着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很少注意到的保守主义价值观念。
里根的思想观念,深受美国著名保守主义思想家柯克的影响,柯克的作品,是里根推崇的必读书目。
从里根总统的政治理念中,可以明显看出一位典型保守主义者的政治理念和风格——不绥靖的勇气、妥协的智慧、务实的作风等特点。保守主义不仅仅是里根总统的政治理念,更是美国立国的根基。
可以说没有保守主义思想,就没有美国九十年代的辉煌,今日危机面前,美国正在回归保守主义。
1989年,柯克被里根总统授予“总统公民奖章”
里根热爱读书,也擅长挑选好书,正是年轻时读书的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

里根推崇的另一位思想家是一位经济学家,他就是哈耶克。哈耶克对自由经济坚决的捍卫,深深鼓舞了里根对美国价值的信念。

如果说,里根是拖垮苏联这个邪恶帝国的第一功臣,那么,诸如柯克和哈耶克这样的思想家,才是真正的乌托邦的掘墓人
因为,正是借助他们的思想体系,才构建出真正的美国价值。
里根会见保守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
对通往奴役之路的警觉,对维护社会安宁的自由秩序的捍卫,这些思想无不出自历史上的这些保守主义思想家们,他们是乌托邦最坚定的反对派,是自由价值最坚定的守卫者。
没有自由观念,就没有现代文明。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挚推荐“哈耶克作品集”和包括柯克的作品在内的“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读里根读过的书,汲取保守主义的思想精华。
这是国内首次引进出版的最全面、最经典的保守主义作品,作者包括柏克、柯克、诺克等保守主义思想大家,由中国保守主义思想家冯克利老师策划并领衔翻译。
两百多年来,保守主义思想塑造了强大的英美世界;变局时代的今天,保守主义思想再次成为那道刺破夜空的亮光。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来源 | 部分图片和段落选编自网络。特此鸣谢。
李强好书伴读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