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周末的话,今天是哥居家办公的第9天。
胡子变长了,有点man。
最近特别关注各个地方的防控措施,满心期待板结的生活逐渐恢复原来的样貌,哪怕慢点,能有改善就有盼头。
希望之光在广州亮起。
广州这一波疫情的重灾区海珠区,已经允许符合条件的密接者居家隔离,有社区要求非必要不做核酸
要知道,从10月30日海珠区全区(琶洲街除外)开始停止非必要流动,有的区域已经封控了30天。
三年了,第一次对“非必要”生出了好感。
海珠区明确了有必要做核酸的人员范围,包括医疗养老环卫影视剧院等从业人员、出行需求人员、就医以及黄码人员。
其它为“非必要”。
这条规定的惊喜点就在于划分明确,避免了在“原则上可以”“原则上不可以”之间的犹疑。
11月30日一天内,广州多个区快速执行了防控优化政策。
这一天下午,广州从化区恢复市场经营
KTV、电影院、歌舞厅、室内健身房、酒吧、剧院、麻将馆、密室逃脱店……都回来了。
同一天,广州地铁公共交通恢复,乘客只要出示绿码即可。
晚上9点55分,广州天河城购物中心恢复线下堂食,随后电影院、美容美发以及环球嘉年华将陆续开放。
当晚,广州东方宝泰广场、天汇广场跟进发布逐步恢复正常营业的通知。
12月1日,广州更多商场也跟进恢复营业。
进出扫场所码,出示健康码绿码,注意,没有时效限制。
广州多个区域除了有确诊阳性的高风险区外,取消临时管控区
可能有同学至今不清楚临时管控区是啥意思。
就是即便没有阳性,也进行临时管控的区域,往往封控时间也不短。
再有,广州的时空伴随将不再是密接的判定标准
时空伴随者本来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这个名词大家经常听,但懂其中的标准吗?
按照此前出现的一次定义,时空伴随者是指在某个户外开放空间出现了阳性人员,信号基站会追踪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电话号码,在特定距离内有超过规定时长轨迹碰撞的电话号码,其拥有者会被判定为时空伴随。
将同时出现在一个空间当做判定标准,很难说清范围到底有多大,一米十米五十米还是一公里?
这一波疫情中,流调记录多次出现核酸检测点的身影,只要其中一人阳性,现场一片人都是时空伴随者,难免一套5+3或者N天N检。
在广州,时空伴随被纠偏了。
11月30日、12月1日这两天,整个广州的优化措施不仅多,而且落地行动特别快。
该拆的该挪的,被果断干脆利落地拾掇起来。
推荐一篇新周刊的现场报道《广州的烟火气,回来了》,给哥看感动了。
昨晚,广州的朋友就出去聚餐吃火锅了。
广东,依然是办事高效率的代名词之一。
不仅广州,优化防疫措施的地方越来越多。
重庆同样取消了“时空伴随”的评判标准,只对重点人群开展核酸检测,要求不得扩大检测范围,不重复检测,不加码检测。
太原要求无外出需求长期居家人员,不参加每日核酸检测。高风险区域以单元、楼栋为单元划分,若病例密集才可将高风险区扩大到社区。
在乌鲁木齐,12月1日,市内的出租车和公交车可以跨区通行。
此前,11月28日,西安部分商场恢复营业,但不能堂食。
11月30日,西安多家大型商场恢复堂食。
与优化的防疫政策相比,不断加强的防疫科普更让哥觉着安心。
且看今天的两个热搜。
首先是板上钉钉的研究成果:奥密克戎致病力已经大幅降低。
大幅降低。
大幅降低。
中国青年报则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传染病科教授崇雨田,他也是广州黄埔方舱医疗队负责人。
康复后有没有严重后遗症?
“目前医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康复人员还会不会传染病毒?
(讲真,哥已懒得写这个回应,多此一举,但专家还是回答了这个问题。)
归根到底,防疫是科学问题,当然要听专家的。
但话说回来,对病毒的担忧害怕是人之常情,科普并不能很快打消三年积累的忧虑。
那就再看一份自我保护建议,毕竟,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最后,想问一下,你的所在地防疫政策优化了吗?有没有体验到烟火气?
在公众号对话框里给哥看看啊,【烟火气】+你的所在地+文字描述或照片
以及哥在三年前问过的一个问题:疫情过去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哥还在犹豫,沈阳温泉、成都火锅、柳州螺蛳粉三选一中。
新闻来源
《拆掉水马只看绿码 广州防疫变阵意味着什么?》经济观察报
《广州的烟火气,回来了》新周刊
《哪些属于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可科学开展核酸检测》南方都市报
《河北石家庄:自12月1日起主城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央视新闻
《广州多区解除临时管控区域》南方周末
《多地强调不以“时空伴随”判定密接,专家称概念模糊应慎用》第一财经
《专家:尚无证据表明感染新冠后会有后遗症》中国青年报
《新冠康复后会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吗?》人民日报
《12月1日起乌鲁木齐公交车出租车可跨区县通行》三联生活周刊
《事关核酸检测、社会面管理、流调等,多地最新通报!》新华社
《国内科研团队实验验证:奥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降低》环球网
来呀 一起搞事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