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之前在一篇文章里提了一句,饼饼马上5岁了,明年就要上学前衔接班了。
很多姐妹抓到了重点。
啥?德国孩子也上学前班?
国内“双减”都不让办幼小衔接了!
网上不是说德国法律禁止学前教育吗?是我太好骗吗?
从幼儿园到小学,娃的生活和角色会发生巨大转变,当然需要衔接。
不过,德国的幼小衔接,和很多人想的衔接,可能不是一种衔接法。
1. 不求成果的学科启蒙
德国幼儿园的最后一年,也就是所谓的“学前班”,其实连“班”都算不上,更像是给5岁以上的“学前孩子”(Vorschulkind)开的小灶儿。
以前写过,德国幼儿园是混龄的,0-3岁混,3-6岁混。
也就是说,学前孩子属于大班,平时分散在各自的班级里,和一群三四岁小娃混一块儿傻玩。
怎么给学前孩子开小灶儿呢?
拿饼饼的幼儿园来说,每周有固定的一天(有些幼儿园是两天),各个班的学前孩子聚在一起做“幼小衔接”。
所谓的“衔接”,不是提前教孩子读写算数,因为这些是小学的内容,如果提前学会了,上小学后会觉得无聊,反而不利于他们学习的兴趣。
他们会用非系统”的游戏和儿歌,让娃接触字母和算数,目的是勾起娃对学知识的好奇心。
大孩子们也很乐于学一点算数和字母,以便和班里那些啥都不懂的文盲小孩区别身份。
学得怎么样呢?
饼饼的一个好朋友,据说是那届学前班算数最好的一个。
小姑娘确实喜欢算数,一见面就冲我拽,50加20等于70。
我说你可真行啊!那500加200等于多少呢?
700!
厉害了!!!50加11呢?
27!
我对老师露出姨母微笑,这个幼小衔接成果,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
老师对此完全不在乎。
启蒙不是教学,不对“成果”做要求,只要过程有趣,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就行了。
对知识的好奇心,胜过知识本身。
2. 责任感教育
幼儿园的学前班孩子们,都非常为“学前孩子”这个标签感到骄傲。
这是身份的象征,说明自己是幼儿园的老大。
老大是有使命的,使命就是罩着小弟小妹。
由于幼儿园是混龄,每个孩子的生日月份不同,升班时间也不同,所以每个月都有小娃从小班升到大班。
这些小娃的适应,除了由固定的老师负责,还会指定一个学前孩子来辅助,大带小,结对子。
饼饼刚到大班的时候,回家叨叨最多的就是她的“对子”,一个5岁半的大男孩。
帮饼饼换鞋,脱外套,穿外套,挂衣服,拿东西,介绍大班的什么东西放在哪,她想玩什么帮她找,这些都是那个男孩来负责。
放学路上碰见了,他也会有点儿习惯性地照顾饼饼,带着她玩。
幼儿园里,你可以什么都不负责,但上小学以后,你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哪怕一学期只学了20以内的加减法,你也要对20以内的加减法负责,所以,责任感是幼小衔接的必修课。
通过照顾和帮助别人,培养娃的责任心,同时,关心善待别人让他们有同理心,这些社交和情商方面的软实力,比衔接123abc更重要。
3.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德国幼儿园的学前班内容,很多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有一次,我出门看到幼儿园老师带着一帮孩子,在我家附近晃荡。
原来是学前孩子们在认各自家的门牌,知道自己住在哪条街,几号楼,从幼儿园回家的路线是什么。
有人会说,学前班会这个也太弱了吧,我家3岁孩子就知道!
认门牌不是目的。
目的是让娃知道,我在地球上的“坐标”位置,把自己和周围环境建立关联。
代入孩子的角色,你就能体会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对于“我”的定位是模糊的。
我是谁?
我和世界什么关系?
外面的世界与我何干?
我为什么要关心其它地方发生的事?
“幼小衔接”内容之一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世界——国家——城市——地区——街道——门牌——我,把这中间的关系捋清楚,孩子们会在环境中找到归属感,感知我和这个世界的关联,对“和我有关”的这个世界产生好奇心。
德国幼儿园还有不少烟火气的“幼小衔接”活动,比如带着孩子们去压马路,逛超市,策划活动。
压马路是安全教育。
让交警给孩子们讲通标,学习怎么正确过马路,什么样的路口要特别等等。
逛超市是生活教育。
老师带着孩子去超市,学习怎么看价签,怎么货比货,熟悉超市里的不同区域卖什么东西,怎么结账付款。
策划活动是合作教育。
饼饼幼儿园的学前班孩子,会参与策划节日活动,把大项目拆解成小任务,每个孩子负责一块。
从游戏安排到舞蹈编排,从门票设计到摆摊卖票,都是一群五六岁的孩子合作完成的。
当然了,老师肯定要辅助,如果让他们自己卖门票,亏得裤子都没了。
一张门票5欧,两张门票2欧,这是学前班孩子一通计算猛如虎之后告诉我的。
算不清楚门票钱,没关系。
重要的是,孩子从策划活动中建立自信心,有成就感,学会怎么发挥强项,和人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4.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也是德国学前班的内容之一,比如参观图书馆,消防局,警察局,牙科诊所,听音乐会等等。
参观消防局,消防员叔叔阿姨示范怎么灭火,近距离观看消防车里有啥,娃还可以试穿防火外套,戴消防头盔。
参观警察局,了解警察的工作,让警察给学前班孩子普及安全知识。
比如,什么时候应该报警?怎么报警?报警的时候怎么说?
为什么要让父母始终知道你在哪,什么样的行为是可疑的,应该告诉父母的。
为什么骑车一定要戴头盔?为什么坐汽车必须坐安全座椅?
为什么不能把胳膊伸出汽车窗外?
参观牙科诊所,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牙齿,换牙是怎么回事。
参观图书馆,学习图书馆的规则和行为规范,学习怎么借阅和还书等等。
学前班毕业的时候,孩子们应该了解最基本的社会准则,具备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5. 突如其来的结尾
看完以后,是不是感觉无法直视“幼小衔接”四个字了。
从幼儿园到小学,娃开启人生新阶段,当然需要衔接过渡,只是衔接的东西远远不止是认字和算数。
我知道一定有人又要说,然并卵,国情不同,不能照搬,我也不可能送孩子去德国幼小衔接。
本来就不必照搬别人抱怨环境也没有意义,强者专注于影响圈的事。
责任感,归属感,安全意识,生活技能,合作意愿,自信心,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高门槛,是家庭中也完全可以做的“幼小衔接”。
怕就怕,你觉得这些东西没用,太虚了,有这时间不如多衔接点123abc。
教育是点燃火焰,不是装满容器,对知识的憧憬、对世界的好奇,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黛西
你可能还喜欢读:
黛西好物推荐,暑假极简书单
暑假了,让我来承包你家娃的暑假读物吧!
三套书,年龄合适可以闭眼入,不会踩坑。
一套故事书,福泽由美子的《刺猬医生》和《松鼠学校》两个系列。▼
一套通识书,风靡全球的德国现象级绘本《小兔菲利克斯游世界》。▼
黛西专辑精选
点赞“在看”转发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