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思宇/Catherine


CIS指导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终身荣誉教授Charles Pugh 

研究课题:拓扑与实分析

录取院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SAT:1530,SAT2 数学、物理、化学3科800

TOEFL:113

AP微积分BC 5,物理C 力学 电磁学5,化学5

2018届CIS暑期项目学员

3月29日早上,盖思宇同学家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气氛中,这个坚韧乐观的女孩被她的梦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了!尽管她表面看起来似乎依旧波澜不惊,但是内心是狂喜的。其实今年的申请季,她一共斩获了六枚offer,除了UCB,还荣获了北卡、UCSD等名校的录取。

这个来自大连育明高中的女孩说,她自知自己只是来自二线城市的普高学生,“韧”“不服输”是她在留学路上可依靠而坚持走下去的品质。的确,她从未上过补习班,享受独立自主学习,以求知为乐,笑对挑战

采访的过程中,回忆起自己高二暑假与Charles Pugh 教授与CIS的同学们共度的一个月时光,她说现在仍觉得很美好,并感谢这次采访,让她静下心来回忆了这段美好。

Q: CIS采访老师

A: 盖思宇


1. 得知自己被梦校伯克利录取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境?


29号那天一早起来就去查伯克利的录取,点开 view update 之后,看到congratulations,一下子释然了,好几个月压在心头的焦躁一扫而空。虽然我表面很平静,但是内心爆炸,毕竟是梦校啊。原先只是向往伯克利,但是在参加 CIS 项目,和教授合作之后,伯克利就成了我朝思暮想的梦校,天天盼望着能和Charles Pugh教授在伯克利校园里相遇。实际上每一个offer背后都是艰难的经历,但是伯克利尤其让我欣喜。


父母与我一起分享了快乐。其实我的父母在录取中关注更多的是这个申请过程和我的成长,没有给我过多的压力。但是看到我被梦想的学校录取,他们也很开心。



2. 你当初是如何与CIS结缘的呢?


我是通过申请机构了解到 CIS 的。在确认去之前,我也到网站上查询了关于 CIS 的项目介绍和学员评价,找到的资讯虽然不多,但是评价都很中肯。


3. 那主要吸引你报名参加项目的是什么?


看到项目中有拓扑,就很倾心。其实高二暑假很多同学都准备夏校或者其它学术活动。我对参加学分类的夏校并不感兴趣,一直想找一个研究性质的项目,挑战一下自己的数学水平;同时跳出高中“解题式”学习的思维模式,体验大学 ”论证式” 学习。CIS 提供的自主课题研究就是我一直想寻找的。


而且,这里面的教授都是学术各界的大牛,Charles Pugh更是加州伯克利的终身荣誉教授,真的很 “硬核” 。能和这样前沿知名的教授一起学习,是我的荣幸。尤其是教授讲的实分析,颠覆了我过去对数学的认识。


4. 为什么会对数学研究如此钟情?


第一个是自己擅长啦。我的理科都很强势,但是数学最好,也是我最想作为专业和职业的学科。最初我也很纠结自己大学的专业,在化学、物理这样的理科上都尝试过。但是因为数学职业发展前景广阔,就把专业定在数学上。


而且从初中开始,我就对拓扑有很浓厚的兴趣。参加完 CIS 项目之后,也坚定了我继续数学道路的信念。


5. 你刚说教授颠覆了你过去对数学的认识,参加完 CIS 项目之后,也坚定了继续数学道路的信念,这是怎么回事?


最初我自己探索过拓扑,以为拓扑学仅仅是图形上的勾画和变换,而现在我了解到,拓扑学涉及代数,几何,可以说是两大分支间的一个桥梁。教授讲课过程中,证明过程经常是几何学与代数相结合的。复习的时候我也经常会用几何的角度理解代数定义的概念。


其实数学领域中,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学习过程中,很多颠覆我想象的拓扑结构,比如康托尔集或者魔鬼阶梯,都展示了证明的重要性。本能上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在拓扑学中都可能会发生。所以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臆断和猜测不能解释存在性,只有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证明。


一个月里,我感受到了作为数学研究者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乐趣,而且和教授沟通过程中,他也肯定了我在数学上的优势,说我有 “mathematical instinct”,这样的评价给了我信心,也坚定了信念。


跟教授的讨论,就真的是能碰撞出火花的那种,到现在还能勾起我一遍遍的回忆。



6. 那你说说整个项目下来,甚至项目结束后到现在,你对教授的印象吧。


Charles Pugh可以说是拓扑学界的泰斗,但是真正打动我的不是教授耀眼的学术成就,而是忠于科学的探究精神。在和教授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当时在用拓扑视角研究心肌细胞的工作原理。最近和他的邮件沟通中,他说仍然在和另一个数学家合作搞研究。为了把抽象的拓扑应用到实践中,教授自己广泛涉猎物理、化学、生物知识。


和Prof. Pugh每一次的沟通都是灵感的碰撞,对视中我感觉他的眼睛里有星辰大海。心无旁骛,投入终生并乐此不疲,教授为我诠释了何为热爱,树立起一个数学家应有的样子。


我俩一年多以来都一直有联系,甚至申请季的时候,他也给我支持、鼓励和安慰。我很期待秋天我们在伯克利校园的相遇。



7. 除了作为专业学者、教授的那一面,Prof. Pugh日常生活中是怎么样的?


有时中午和他吃饭,看他的饮食非常健康。不吃油腻,每一餐配青菜和酸奶。而且早睡早起,我发的邮件他经常是早上五点多钟就回复。


平时很平易近人的,有一次我提前回教室,我们两个还一起观看了YouTube上有关做船的视频,他还向我吐槽视频里那个人的口音,哈哈哈……我们俩经常是早上一起去吃饭。我早上看见他就和他聊聊昨天讲课的内容、作业和论文进展什么的。


有一次大中午,他上完课徒步回酒店,当锻炼身体,第二天我们问他感觉如何,他说走了两个多小时,很累,但是非常exciting,然而他也表示以后不再进行类似活动了。他把那次当做一个“探险”,然后把这个当成一个过程、一个历练,而不在乎结果。我们俩聊天的时候,他也说了去北京的时候坐绿皮车往返,就是一个喜欢尝试新事物、始终有好奇心的老教授。


8. 项目期间还有没有其他一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有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授帮我们改论文,连语法和用词都不放过。和我们探讨时初稿上都是圈圈点点。有一次情急之下,他半跪在地上给我们讲解、探讨。


同组的同学也是互相帮助,一共五个人,一个同学当总编辑,其他四个人负责论文不同的部分。虽然大家论文各有分工,但是没有人因为其他部分不是他负责而置之不理的。出现问题都是全组探讨解决。平等交流、热烈探讨的氛围真的很令我动容。其实大家都很辛苦,因为一个人的小改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修改。但是如果真的要改的话,大家都没有怨言,所以和他们合作真心感觉温暖。


图为思宇同学所在小组的论文部分截图


9. 项目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或挑战?有的话又是如何解决的?


有啊,我是普高学生,没有经历过纯英文的授课。前几天很不适应,因为教授讲课是两三个小时,刚开始跟不上干着急,挺痛苦的。后来我努力让自己适应,趁着下课的时间整理思路,有不会的知识赶紧问教授或者TA,把障碍扫清好进行下节课学习。回到宿舍之后也是复习、预习,周末整理笔记,所以慢慢的也就适应了上课节奏和强度。


那个时候还接触了 LaTeX和eazydraw,以前我从来没用过。我在房间里呆了整整一个周末,用期中考试之后的空闲时间把LaTeX学会,后来用起来得心应手,还很刺激。


图为LaTeX程序和思宇同学相关的课后作业


10. 你是怎么做到如此专注地自主学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持着你呢?


我觉得是那个环境造就的,我们班同学学习劲头都很强,不服输。但主要还是从这里面找到了乐趣,感觉靠自己不断 tackle difficulties 挑战不可能,有种很强的成就感。


其实准备出国的时候,我SAT 2, AP 和很多竞赛都是自学的,养成了一种独立思考和探究的习惯。感觉有的时候,会与不会就差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对一个知识点刨根究底,与之类似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学进去了就感觉自己进了一个新世界。很多知识是反常规的,所以有的时候碰到一个现象,第一感觉是“不可能”,但是证明之后又完全成立。这种 aha moment 促使我不断探索,渴望见到更多刷新三观的知识。可能大家眼里很辛苦,但是好奇和欣喜完全掩盖了熬夜的累。


哈哈,想想当时用编译软件打了一大段代码,出来的效果就是我想要的,感觉真的很爽。我是挺不服输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那种。对一个二线城市的学生来说,资源就是少,韧可能是我们坚持在留学路上走下去的品质了。


图为思宇同学项目期间整理的课堂笔记


11. 说说你的同组同学们,对他们应该也有一些观察吧。


他们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思维活跃,可能也是普高学生和国际部学生的差别所在。对问题他们经常能有新奇的灵感,独特的解决方式。而且我们都不是 book worm,同组的两个男生对哲学感兴趣,经常在一起探讨数哲。在合作当中,我们都是那种很supportive 的合作者。和大家在一起合作非常愉快,也很暖心。真心感谢他们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一段记忆。


12. 在你的这次申请中,你觉得CIS项目经历充当了什么角色?


common 系统里,教授的推荐信当然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不接受推荐信的UC 系统中,我一些补充文书里都提到了CIS 项目中的经历,或是以它为主线叙述的。


这一个月对我的改变真的很大,无论是对数学这门学科更深入的理解,还是对我意志力上的磨砺,还有组员一起努力共渡难关的团结,都值得我一遍遍回忆,并且勾起了我对国外大学学术生活的向往。CIS项目带给我的深入思考和改变,也是打动招生官的地方。


图为思宇同学与Prof. Pugh的往来邮件截图


13. 根据你的经验,你有什么建议给将来参加Charles Pugh 教授课题的同学吗?


有时间的话一定要提前预习,毕竟实分析是大三的课程,拓扑有涉及到研究生的高度。教授要求严格,虽然只有一个月,但是期中期末、日常作业一个都不少。这里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重新定义数学、甚至重新定义自己的机会。正是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成为拓扑项目最有魅力的原因。


14. 你有什么申请心得或者经验可以分享吗?


嗯。申请文书上算是有一点吧,就是补充文书一定要确保对学校有充分了解,找到契合点。我申请北卡的时候,在文书中强调自己对小发明之类的创新项目很感兴趣,并表示希望以后在学校建立类似的创新俱乐部(因为北卡这个学校注重创新)。那个时候已经基本定稿了,但是在最后检查时,我又一次浏览官网,发现北卡已经有这样一个组织,innovate carolina, 这个组织从最开始的小组讨论形成创意,到最终与公司合作把产品推向市场,都有辅导员精心指导。我的小俱乐部就相形见绌了。


于是,我把“创建俱乐部” 改成 “融入 innovate carolina,利用俱乐部中的资源实现创新想法,推出产品”,把原来的稿子推翻重写,不断苛求,才让我找到和学校特质的契合点,得以把自己的兴趣与大学氛围结合,打动招生官,最终拿下北卡教堂山的offer。所以最好平时多上官网看看,因为官网可能是写补充文书的重要素材来源。


15. 平时喜欢参加哪些课外活动?


平时喜欢打壁球、弹吉他,当做学习之余的调剂。壁球可以两个人比赛,打起来还挺刺激。以前也打过乒乓球,但是上了初中之后同学都去参加补习班了,我一直不上补习班,更喜欢自己学(嘿嘿嘿,这么多年习惯了,话说也给我妈省了不少钱),所以我就只能学一些可以一个人玩儿的活动了。


16. 最后,对CIS有什么建议或想说的吗?


我对中国出现这样一个高品质的科研项目一直满怀期待,希望能一直坚持这样的高品质,别做水了。我爱CIS,希望它越办越好。我对CIS一直满怀信心,真心希望它能成为中国高中生科研的领头者。


ps:本文关于思宇同学的信息资料均由其本人提供,感谢思宇同学对CIS的支持!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CIS科研社。


往期专访回顾

专访 | 那个被康奈尔、哥大、宾大、CMU、杜克、安娜堡等8所名校录取的女孩……

专访 | WUSTL男孩:这是我参加过的学术含量最高的项目

专访 | 成功申请纽大传媒专业的济外学霸:我就是冲着这里的教授来的!

CIS学员专访 | 长沙小仙女的达特茅斯学院录取记

专访 |“不参加这个项目我不会录剑桥”!她以为自己是青铜,其实是王者!

专访 | 早申荣获JHU、KCL、UCL等知名高校录取,她说:抓住CIS项目这个宝贵的机会

爬藤”成功不是梦!CIS学员早申荣获布朗大学offer!

专访丨从前有个少年参加了CIS科研项目,之后他斩获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等11个美本offer……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