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有关港珠澳大桥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深圳人表示沸腾了。
1
事情是这样的。
9月30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全文发布了《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根据《规划》,广东将“研究深圳经港珠澳大桥至珠海、澳门通道,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
来自《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港珠澳大桥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超过55公里,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骄傲。

然而,众所周知,这座桥有一个缺憾是:没有接入深圳
港珠澳大桥建设之前,曾有过“单Y方案”和“双Y方案”之争。
图片来自“刘晓博说财经”
所谓“双Y”,就是上图中的红色方案,东边连接香港和深圳,西边连接珠海和澳门。
所谓“单Y”,就是上图中的蓝色方案,没有接入深圳,也就是后来实际执行的方案。
深圳缺位,导致港珠澳大桥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导致珠江西岸城市群与深圳失之交臂。
再加上只有经过批准的两地车牌才能通行,而符合要求的车辆,不过数万辆而已,这也导致港珠澳大桥的车流量严重不足:目前日均客流量只有几千台,还不到虎门大桥一小时的车流量。
如果“双Y方案”被实施,无论对深圳,还是珠江西岸,都是利好。深圳开拓了更大的经济腹地,珠江西岸也有望承接更多的产业外溢。
毕竟,深圳这几年产业外溢明显,东莞、惠州赚得盆满钵满,而珠江西岸城市群只能眼巴巴地盯着。
当然,“外溢效应”与“虹吸效应”其实是共存的,珠江西岸的人才和产业,也要做好被深圳虹吸的准备。例如,发源于杭州的拼多多、三通一达,在公司成长之后,都搬到了上海。
所以,除了迎接深圳的产业外溢,珠江西岸城市群也要练好自己的内功,建立自己的内循环。只有具备内外双循环的城市,才能可持续发展。
2
除了研究港珠澳大桥修到深圳,此次《规划》还提到了另外两条跨珠江口通道,分别是“以铁路功能为主的伶仃洋通道”以及“深圳至中山城际铁路”。

“以铁路功能为主的伶仃洋通道”,应该就是此前热议的“深珠通道”。
如果港珠澳大桥修到深圳,实际上就是开辟了一条新的深珠通道,那么原来的“深珠通道”方案就需要调整,变成以铁路功能为主,才会避免重复建设。
“谋划深圳至中山城际铁路”,这将弥补“深中通道”只能走汽车而不能走火车的缺憾。
如果这三条跨海通道都能够立项,我们从南到北,数一下整个珠江口有多少条跨城、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桥(建成);
港珠澳大桥深圳连接线(研究中);
深珠通道(研究论证中);
深中通道(在建);
深中城际铁路(谋划中);
深江铁道(在建);
中南虎城际(规划中);
虎门大桥(建成);
广州22号线跨江延长线(研究中);
广州18号线跨江延长线(研究中);
南沙大桥(建成);
广深港高铁(建成);
狮子洋通道(筹建中);
莲花山过江通道(即将开工);
佛莞城际(在建);
我数了一下,已建成、正在建、即将建的跨海通道有9条,规划、研究、谋划中的有6条,一共15条,差不多平均每5公里一个跨海通道,烟波浩渺的珠江口几乎被人工缝合。
这绝对是世界上跨城、跨海大桥最密集的区域。
届时,整个伶仃洋海域将彻底变成城市内河,而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也越来越像一座城!
未来,湾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度,将与城市内部各区的联系度并无二致。
根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2020广州市交通发展年报》,广佛之间平均每天有176万人通勤,深莞之间平均每天有121万人通勤。
这已经和城市内部的联系度十分接近了。
3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跨珠江口通道的建设,几乎都是利好深圳的,和广州的关系似乎不大。
但其实,《规划》提及广州的次数多达191次,全省最多。
提及省内其他主要城市的次数为:深圳(130次)、珠海(62次)、湛江(60次)、惠州(51次)、汕头(41次)、佛山(35次)、韶关(33次)、清远(30次)、东莞(29次)、中山(28次)、江门(25次)、肇庆(19次)。
《规划》对广州的利好,主要是提到“推动广深港高铁与广珠城际进入广州中心城区”,也就是此前热议的“高铁进城”。
“研究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也就是此前热议的“广深第二高铁”。
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这将弥补现有广珠城际时速不够高的缺憾。
这两条纵向高铁,均以广州为始发地。
”加快构建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佛肇城际-佛莞城际-莞惠城际、肇顺南城际-中南虎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等3条横向铁路通道“。
这三条横向城际,全部以广州为中转站。
在这个过程中,广州作为大湾区超级枢纽的地位,再次得到巩固。
在广东省对外高铁通道项目中,广州作为祖国大门的枢纽作用更加不可替代。
《规划》提到,要加快建设沪广—广昆高铁,加快与长三角、北部湾、大西南的联系,以广深为中心构建大湾区对外联系的“三横四纵”的新格局。
《规划》还提到,要高标准建设广州经汕头至漳州、广州经湛江至海口(合浦)、深圳至深汕合作区等高铁线路,推动形成沿海高速铁路双通道。
加快建设赣州至深圳铁路,规划广州至清远铁路延伸至永州、广湛高铁与深南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开展广州至河源高铁前期研究。
4
除了广深,《规划》提及较多的城市还有珠海、汕头、湛江、韶关,这些城市的交通地位都有提升。
《规划》提出,要在全省打造“一中心三极点”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所谓“一中心”,便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枢纽。
所谓“三极点”,便是建设韶关、汕头、湛江三个综合交通枢纽。
另外,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是中国交通枢纽规划的最高规格。
根据国务院今年2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至2035年),未来中国将建设面向世界的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四大国际性综合交通集群,是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
20个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则包括:
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厦门、郑州、武汉、海口、昆明、西安、乌鲁木齐。
此外,《规划》还特别提到提升韶关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韶关是广东省的北门户,代表粤北,未来有望看齐汕头(代表粤东)、湛江(代表粤西)、珠海(代表珠江西岸),成为第四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5
根据《规划》,全省将形成“三横四纵”综合交通网,相关信息如下: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