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月30日,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去世,享年91岁。
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享年96岁。
两个人的离世,带走了我们对人类波澜壮阔、风云诡谲的二十世纪历史长河的特殊记忆。
但是,受限于获取全面的、真实的信息,很多国人表现出了让人诧异,乃至于匪夷所思的盖棺定论:
他是苏联的叛徒,他是葬送共产主义最强盛国家的刽子手;
女王驾崩,在位70年勉力捏合的英联邦解体在即,大英帝国要分崩离析……
这样的主观评价,不仅是和国际主流社会,对二人贡献、精神遗产的高度评价相去甚远,哪怕是站在关乎我国生死存亡、切身利益的角度,也和我国官方主流的评价南辕北辙。
至少,戈尔巴乔夫在作为苏联最后一任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顺天应人,为了解救15个加盟共和国老百姓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深重苦难,在大厦将倾之时,果断宣布解体苏联,使得我国北方边境的军事压力、核讹诈危机,瞬间解除,为我国后续融入国际主流社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经济腾飞,扫除了最大的外部障碍。
2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戈尔巴乔夫,值得我们说一声:感谢。
如果不是戈尔巴乔夫,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经济腾飞的征程,还要推迟很多年。
彼时,苏联的国土面积占到了全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天然资源丰富、经济内循环自成一体;
坐拥400万陆军、45.3万空军,超过10万辆的坦克装甲,舰艇数量超过千艘,100艘核潜艇,空军战机上万架,一千多枚核弹头对准西方国家。
且不说1968年发动的「布拉格之春」、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说1978年侵略阿富汗的战争,确实引起了西方国家极大的恐慌;
哪怕只是每一次胜利日大阅兵活动,通过图片和电视画面展现出来的钢铁洪流,都让整个欧洲大气都不敢出,肝胆易裂;让美国惶惶不可终日,坐立难安。
然而,上世纪70年代,中苏开始在重大问题上产生分歧,苏联的许多决策完全不考虑中国的利益,甚至出卖中国的利益。
我国与苏联局势紧张到了极点。
珍宝岛冲突,是苏联挑衅在先,侵占我国领土,引发了双方的擦枪走火。
为了恐吓和要挟我国,苏联调动了远东方面军,在毗邻我国的北方边境和蒙古国境内,陈兵百万、铁甲洪流,一望无际的装甲部队和震慑世界的核武器随时待命。

当时的苏联,以勃涅日涅夫为主的苏共高层,扬言要教训我国,对沿海的主要大城市展开核弹攻击。

如果你家中有经历过上世纪70年代的父母、老人,他们一定会用非常熟悉的口吻说起几个特殊的时代术语:
深挖防空洞、
大三线建设。
深挖防空洞,是指在主要大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动员军队和市民,在城市中挖掘防空洞,随时准备应对苏联的核打击。
当时的口号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
为了应对核打击造成的各种慢性危害,在地下防空洞里,除了炮兵阵地、防化学武器室等军事设施外,还有食物储藏室、医疗室、图书馆、老年活动站等生活设施。

比如:北京前门地下城的防空洞,一次性可容纳30万人。
与此同时,为了与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反对派们争时间、抢速度,为了防范苏联对我国沿海一线城市的重点打击造成的毁灭性影响,高层决定在西南、中南、西北纵深腹地的三线地区建立战略大后方的决策,搞国防三线建设,要求各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并且做到: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

三线,指的是: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甘肃鸟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主要指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
于是,钢铁、军工、机械、石油、铁路等关系到国防、重工业的企业、生产厂家,一律搬离大城市,国企员工携家带口,远离热闹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迁往深山老林,20多年的时间里隐姓埋名,风餐露宿,献完青春献子孙。

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在城市里深挖洞、到大山里搞三线建设,带走了两代城里人、军人家庭、国企家庭的青春、热血。

1985年7月,戈尔巴乔夫成为了苏共最高领导人,同时也是庞大的苏联帝国的老大。
让苏共元老们非常诧异的是,他一上台,就展现出了和之前隐忍时期所完全不同的政治魄力,甚至是做出了一系列违背祖宗的决定。
他亲眼目睹了一个外强中干、老百姓食不果腹、军队腐败、经济被官僚资本绑架、高层人物享受特供食品和奢侈的退休待遇,15个加盟共和国已经离心离德的苏联帝国。
于是,他悄无声息地开始了美国的破冰接触,下定决心要结束冷战,销毁核弹头、百万大裁军。
于是,他和冷战对手美国签订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两国把核弹头的载具限制在1,600枚弹道导弹(ICBM)和轰炸机以内,核弹头数量减少到6,000枚。
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军备控制条约,如果得以全面实施后,当时存在的战略核武器中约80%将被拆除,地球再也不会面临任何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将人类拖向深渊。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始于戈尔巴乔夫的努力,由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继任总统:叶利钦、普京,继续完成。
截至2021年3月1日:
俄罗斯拥有517枚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重型轰炸机载弹道导弹,美国数量为651;
俄的核弹头数量为1456个,美国目前有1357个。
大多数人已经不太记得他对削减核弹头的贡献,只记得他解散了苏联。
与此同时,苏联和中国的关系也开始正常化,双方从剑拔弩张,走向了和平对话。
我国提岀了改善中苏关系三个条件:即从中苏边境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撤军、从阿富汗撤军、劝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戈尔巴乔夫,展现出了和历任苏联领导人完全不同的胸襟,他一一解决。
在中国的北部边境枕戈待旦的百万红军,逐渐撤走,并且陆续被裁撤,悬在中国头上长达20年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最终得以解除。
此时的中国,百废待兴、万物复苏,老百姓对改革开放的期盼是如此的望穿秋水。
耗费了两代人的城市防空洞、三线国企工厂,由于和市场经济要素的自由配置相冲突,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逐渐落于下风,成为了掣肘我国经济、工业、国防发展的阻力。
大三线建设中的电子厂、兵工厂、化工厂,日渐凋零,人烟稀少。
防空洞,后来被改造成为了纳凉景点、地下商场、地铁隧道,依然在发挥效用。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尤其是苏联解体后,我国高层睿智地决定,从战争动员体制转到经济建设上,并且提出:和平与发展,才是世界的主流。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驶入了快车道。
那么,苏联解体,是他一手造成的吗?
他接手时的苏联,已经千疮百孔。
大街上的坦克,比面包的数量还多,民众食不果腹,却还要打肿面子、勒紧裤腰带支持苏共高层疯狂的对外侵略军事行动。
苏联官僚体系的腐败透顶,直接酿成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事故,一度将整个欧洲拖入核辐射的阴霾之下。

他完全可以像之前的先辈、后来的继任者一样,继续绑架全体苏联人民和15个加盟共和国,穷兵黩武,动不动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继续扩张领土,和大国直接军事对抗,成就一个人的威名和徒有其表的大国自豪感。
然而,他审时度势,顺天应人,解散苏联,为人类内部的军事对抗和意识形态斗争,画上了一个终止符。
苏联解体只是时间问题,哪怕没有他,也必然会解体。
他加速了这一过程,并且让这一过程相对平稳,没有造成血腥内战、核武扩散,绝对算得上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199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这是对他一生作为的公正评价,也是盖棺定论。

3
在苏联解体的前2年,1989年,戈尔巴乔夫决定访问英国,并且与英国女王会面。

在他访问之前,英国君主从来没有接待过苏共的领导人。因为东西方军事对抗、意识形态斗争的时间和烈度,使得两个阵营达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然而,两个都有政治胸怀的政治家,最终决定抛弃成见,迈出东西方阵营握手和解的破冰之旅。

一个是最庞大帝国、最集中权力的元首;
一个是奉行君主立宪制、将政治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女王。
当时的英国女王也不会想到,握手的他们俩,居然会在33年后,相隔9天时间,纷纷驾鹤西去。
但是,她死后所享受到的哀荣,更超过身边这个曾经集大国权力于一身的人。
因为,从10岁开始成为公主,从26岁开始登基,在位70年,她不仅牢牢遵守并且强化了英国王室不再干政的历史传统和政治法律,并且在鼓励英国人民、团结英联邦国家等方面,将王室的博爱、亲民形象,发挥得淋漓尽致、死而后已。
对于现代政治知之甚少的人来讲,一国之国王,必然统御国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于一身,一言九鼎,牵一发而动全身。

然而,现代西方国家之国王、天皇,经历过800多年的思想启蒙和政治革命运动后,权力已经大大缩小,并且还在进一步萎缩。
当然,伊丽莎白二世,作为二战之后才登基的英国女王,绝对不是首先倡导或者推动议会立法,将王室、皇家、政治家的权力,关进制度之笼子的,只不过,
在她的统而不治下,英国王室更好地实践了《大宪章》中关于王室权力的约定,并且进一步主动放弃了很多权力。
在1215年,当时的英国约翰国王,和贵族阶层,签署了《大宪章》,约定了双方的权力和义务,这个法案一直到今天都在约束着英国王室。
此后,在漫长的400年历史长河里,《大宪章》也历经四次修改和重新发布,直到英国在17世纪爆发了了光荣革命,才真正使《大宪章》开始富有民主、自由、法治意义。
英国没有宪法,但是作为英国具有宪法性的文件之一,《大宪章》开启了人类政治制度文明的先河:
王在法下。
在君主立宪制体系中,国王统而不治,国家的权力由议会和议员们掌握。

从形式上说,国王是一个国家的对外象征,以及对实际负责政府运行的领导人物的签署任命。
但是,从实际权力而言,立法由议会、国会来掌控,行政由首相领导的内阁来推行。
国王完全置身事外。
理论上而言,国王(女王),有一项最为重大的政治权力:否决权。

无论是英国国内经过选举产生的英国首相,还是英联邦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产生的总理,都需要得到英国国王的认命,但是,300多年以来,英国国王从来没有行使过否决权。
与此类似的是,虽然议会、国会是立法机构,它们通过的任何法律都需要国王的签署才能正式生效,但是从1708年以来,无论是英国还是英联邦其他国家的法律,王室只有一种答案:皇家同意。
不仅如此,1982年4月17日,伊丽莎白二世在加拿大正式签署法案,将加拿大宪法的修宪权由英国议会移交加拿大国会,至此加拿大与英国在宪法上的特殊关系终结。
1986年3月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前往澳大利亚签署了《澳大利亚法案》,使澳大利亚的法律,和英国的议会和法院,互相独立。
本来,在二战之前,《大宪章》规定了国王还拥有3项基本权利:被咨询、鼓励和警告。
在英女王之前的国王,多少都还有这3项权力。
比如,二战期间,丘吉尔领导的英国军队和法国军队,遭遇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军只能退守英伦三岛。
迷茫的丘吉尔,作为首相,在坐立难安中,向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请求咨询和鼓励。
没想到的是,国王只是在耐心地倾听他的汇报,非常克制地发表零星几句看法,永远在鼓励和相信战时首相。
从那以后,登基的伊丽莎白二世,更是主动、彻底地放弃了这3项权力。
任何一任首相都是由国王签署任命,但是不用向王室咨询意见,更不用为王室负责,因为首相都是人民选举出来的。
在坚决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之后,英国王室,彻底转型为了英国国家对外的形象,成为了重大历史事件面前,凝聚英国人心、传递传统价值观、化解两党分歧的国家基石。

在漫长的人生和70年的统治中,伊丽莎白二世,走过了残酷的二战、漫长的冷战,见证了数次金融危机、英国脱欧,更在2020年疫情大流行期间公开鼓舞英国人民。
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磨练中,她成为大多数英国人心里的精神象征。
每到了历史重大关口,只要想起了那个甘居幕后、主动放权、默默奉献的英国女王,英国人民心中就有了定海神针。

她在生前,掌握的权力是英国王室历代国王中最小的,但是却享有最高的赞誉。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评价一个政治人物的功过是非,早就告别了权力最大、疆土最大的帝王史观。

谁能带领人民和集权对抗,谁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谁能够无为而治,谁就享有现代公民最高的赞誉。
戈尔巴乔夫,做到了这一点;
伊丽莎白二世,做到了这一点。
如果2022年还有哪个政治人物不明白这一点,非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将数十万普通士兵生命视作蝼蚁,将他们绑上战车,为一个人的野心和欲望而挣扎在战火之中,等待他的只有彻底的失败。
推荐阅读:
写在最后:
从基层农村出发,在清华大学完成研究生教育后,明哥走过13年深入商业风云、直面资本运作、驾驭浮沉股海的历程。
房价变迁、P2P网贷、瑞幸咖啡造假、长租公寓爆雷、中国银行「原油宝、蚂蚁集团IPO、恒大爆雷……地产巨头刀尖起舞、互联网寡头纵横捭阖、资本人物掀起权谋大戏,在明哥笔下,纤毫毕现,无所遁形。
埋头赶路的上班族、披荆斩棘的创业者、商海沉浮的企业主,还是股海中杀伐决断的股民,云集而来,抱团前行。
作为领路人,我们为2300+个读者解答了人生命题,重塑了底层逻辑,在职场、资本市场、房市中助力弯道超车,改变了一批年轻家庭的财富轨迹。
明哥邀请你加入私密知识圈子:知识星球。
7大篇章:商业真相、投资入门、稳健投资、房价解析、下一代成长、人生规划、思维重构,共1000+精华文章等你垂阅,随时和明哥一对一问答。
长按上面的绿色图片,识别图中的二维码,付费加入。老用户续费自动8折。
下载知识星球App,用微信登录,使用更顺滑。
辛辣、深度的文字,见证波云诡谲的时代。
没关注?请点击,关注公众号:
本号随时可能失联,请再关注备用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