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30年,我们习惯了世界上头号强国是:美国,它无论是科技、军事、文化,在全球已经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

然而,在上世纪的1991年之前,曾经有一个横扫全球半边天,意识形态席卷整个亚洲、非洲和半个欧洲的强盛国家。
它的国土面积占到了全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资源丰富、经济内循环自成一体;
坐拥400万陆军、45.3万空军,超过10万辆的坦克装甲,舰艇数量超过千艘,100艘核潜艇,空军战机上万架,一千多枚核弹头对准西方国家。
且不说1968年发动的「布拉格之春」、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说1978年侵略阿富汗的战争,确实引起了西方国家极大的恐慌;
哪怕只是每一次胜利日大阅兵活动,通过图片和电视画面展现出来的钢铁洪流,都让整个欧洲大气都不敢出,肝胆易裂;让美国惶惶不可终日,坐立难安。
这个盛极一时的国家就是:苏联
然而,曾经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统治了半壁江山长达69年的庞大帝国,伴随着它输出的意识形态潮流,在1991年彻底瓦解,告别了历史舞台。
20年前的1991年寒冬,12月25日,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晚上7时32分,在他演讲结束后不到半小时,苏联的锤子、镰刀形状的国旗,最后一次从克里姆林宫降下。
苏联,瓦解成为了15个共和国,曾经的兄弟国家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和利益纠葛,包括长子俄罗斯在内,所有的加盟共和国陷入了迷惘的状态,它们在历史的岔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

陷入迷惘的,又何止苏联内部,外部世界,包括欧洲、美国在内,也惊呆了。
谁都无法预料到,咳嗽一声就让地球抖一抖的全盛帝国,居然戛然而止。

然而,有一个人,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觉得苏联的解体,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既是美国建国以来公认为伟大总统之一,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演员:里根。
2
1911年2月6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镇,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21年后的1932年,里根从伊利诺伊州的尤雷卡学院毕业,获得经济学和社会学学位。
因为家境贫寒,务虚的大学专业在没有家庭资源的支持下,很难找到对口专业。毕业的时候又赶上经济大萧条。
于是,他转行到了一家电台,任体育播音员,一干就是五年,直到他26岁那年。
那个时候的美洲之外的世界,在欧洲、在亚洲,战火已经开始蔓延,虽然离世人冠名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些年头。
奉行孤立主义、一心发展经济的美国,两耳不闻窗外事,民间资本疯狂涌入洛杉矶、好莱坞。演员成为了名利双收的职业,所有年轻人都渴望成为爆火的明星。
里根也不例外,他辞职了,带着所有的家当,只身来到好莱坞,靠着俊朗的外形和挺拔的身高,试镜一次,就成功与华纳兄弟公司签约了7年。
然而,他的演员之路,高开低走。在拍摄了51部电影之后,他留在观众心中的依然是一个外形俊朗的奶油小生形象、演技平平。
直到他在名为《克努特·罗克尼》的电影中,扮演了一位橄榄球中卫,才大获成功,第一次走进观众的内心。
遗憾的是,他的演艺之路,被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战争浪潮,给生生地打断了。
日本的偷袭,几乎歼灭了美国的整支太平洋舰队。
整个美国,在罗斯福的演讲后,瞬间从从孤立主义,转向战争模式。
爱国心切的里根应征入伍,加入了海军,负责拍摄筹集战款的公演电影,并且参与劳军。
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留给观众的印象,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好莱坞演员,而成为国家的保卫者。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他转业复员,好莱坞却再也不是他离开时候的模样了。他只能从大屏幕的电影,转向小屏幕的电视行业。在长达18年寂寂无名的青壮年时期,辗转于各家电视台,担任主持人。
直到1964年,53岁的里根,即将步入人生的晚年,却无意之中等来了一个机会。当时,他得到了一次代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戈德华特,发表全国电视讲话的机会。
他多年的表演功底和演讲才华,让他抓住了这次机会,他用简短的一句话,就抓住了全美观众的心:
我们必须捍卫自由,否则自由将离我们而去。
这句话成为当年风靡美国的名言,美国年轻人想到这句话,就想到了里根。
于是,他顺势进入政坛,1966年,参加加州州长的竞选,以素人、新星的人设,以70万票的绝对优势对手,当选州长,并在1970年成功连任。
当1980年共和党提名69岁的里根为总统候选人后,不少人认为这是帮了当时的民主党在任总统卡特的大忙,因为舆论认为:愚蠢而危险的前演员,在老谋深算的政客面前,将不堪一击。
里根再次表演了一次大逆转。
他获得了全美50个州中49个州的选票,在别人早已退休的年龄当上了美国第40任总统,并且于4年后成功连任。
里根曾在就职典礼上说道:
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这样「大逆不道」,却又一针见血的话,深深俘虏了美国选民的心。
他的幽默机智、翩翩风度,仿佛依然记得自己年轻时候的演员职业,也把总统一职当作一出戏来演,处处焕发政治人魅力。
演员当总统,谁曰不宜?
从此,美国进入了里根时代。
3
然而,摆在里根面前棘手的难题,和他前几任总统,并无太大的不同。

此刻,全世界进入冷战时代,已经33个年头了,有3代美国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见证、接受和以冷战为世界的常态了。
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在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多个维度,分庭抗礼。
虽然进入1980年,美苏关系一度缓和,但是对抗依然是主基调。

不仅是美国人,也包括苏联人,从来没有想过,演员出身的美国总统,能够在他的任期内,对世界格局带来什么改变。
尤其是苏联人,从来没有过、也不信任政治意义上的全民选举。
威权体制和计划经济模式,已经成功缔造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钢铁洪流、幅员辽阔的帝国。
他们看不起演员总统,哪怕他是由所谓的选举产生,充其量也只是个供人娱乐的戏子而已。
然而,演员总统,却开始兑现他针对苏联和华约的深谋远虑。
攮外必先安内。
在第一个任期内(1981-1984),他走访经济学家,为美国经济找到了一条走出萧条的明路:减税、修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福利、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他完美地兑现了就职典礼上的誓词: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所以要削减政府权利、让利于民、用公共投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将美国拉出经济泥潭。
第二个任期内(1985-1989),针对苏联的一盘大棋,正式展开。
他敏锐地发现,苏联经济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从1973年到1982年,苏联出口能源的收入增长了14倍,而出口量连翻一倍的目标都没达到。
常年依赖于石油,导致苏联的经济结构极度畸形,他们几乎主动放弃了轻工业、服务业、民用品制造业,一头依靠石油疯狂赚取外汇,一头玩命地堆砌战争武器。
然而,苏联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并不能主导石油价格的定价权。
20世纪80年代,能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的单个产油国,只有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1700亿桶,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多。
当时的沙特,还并不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双方没有利益往来;但沙特对苏联向南不断领土扩张的安全担忧,却日益紧张。
于是,里根派遣特使,秘密赶赴沙特,破天荒地以出售武器给沙特、增强沙特国防能力的利益,诱使沙特放开石油产量,玩命地挖油。
1985年8月,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开始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出口的石油,从原来每日不足200万桶,猛增到每日约900万桶。

世界多个产油国组成的OPEC组织,原本就是约束产油量的,并不是铁板一块,其他 国家一看沙特玩了命地往外挖油,也被迫提高产量,当年11月,油价还是每桶30美元,短短5个月后,已经跌到每桶10美元。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石油贸易战。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见识过贸易战的威力。
在苏联国内,已经习惯了石油价格高企,用石油换外汇在苏联经济学界和克里姆林宫大脑里,形成了颠扑不破的经济模式信仰。他们还认为,石油价格下跌后,很快就会反弹。
然而,等待苏联人的却是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进口生活用品、轻工业品的能力急剧下滑,粮食、牛奶、面包、肉类的价格飙涨,通货膨胀严重,甚至连生产军工武器、油田的科技设备,都买不起了……
沉浸在盛世美梦中的苏联领导人,已经不顾国内民生,继续加大在阿富汗的武装战争行动,
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区、迂回包围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呼应,最终实现世界称霸的目的。

在克格勃情报部门胡乱又急切的鼓噪之下,苏联当局本来的决定是,通过一次“有限出兵”,开展斩首行动,推翻阿富汗的阿明政府,扶持傀儡政权。
只是,超级大国苏联的掌舵人:勃列日涅夫,真的想不到,一次闪电战,揭开了长达九年战争的序幕。如果有后悔药可吃,他一定会将提供错误情报的克格勃情报部门负责人革职查办。
从1978年12月10万大军入侵阿富汗以来,苏联不断加码,从一开始的8万人,慢慢增兵到150万人,从击毙总统的闪电战,到阵地战,再到游击战,从扶持傀儡政权上台到陷入阿富汗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武器消耗就达到65亿美元,累计伤亡5万多人。

这让美国总统里根看到了机会。
虽然他反复声称:美国不会派兵到阿富汗参与作战,但是美国开始向游击队,提供1万头毛驴,方便游击队员在阿富汗山区行走,又提供毒刺防空导弹、AK_47全自动步枪等武器。
苏联高估了苏军进入他国领土的战斗力,也完全低估了被侵略国百姓的抵抗意志,苏军没有等来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景象,等来的却是全民皆兵。
苏军意识不到,他们哪里只是在应付阿富汗人民,是在和整个西方世界、美国总统里根作战,在和源源不断的物资、金钱、武器、经济制裁、国内的经济危机,作战。
在长达9年的战争里,苏军的士气长期低迷,军人不知为何而战。

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完全来自于演员总统里根的一手策划。

由于苏联、美国都手握核武器,而原子弹是进攻武器中威力最大、终结悬念的。
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设想过,这世界上能够出现一种防御能力,达到原子弹在进攻武器中同等重要的防御系统。
里根洞穿了苏联经济深陷危机的本质,为了进一步将苏联推向军备竞赛的单方向深渊,他发挥了自己演员的特点,以及自小爱看科幻书籍积累下的知识,灵机一动,创造了一个宏大的计划:星球大战计划。
1983年3月23日,里根总统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美国将在未来几十年里,投资上万亿美元,研发一种足以抵御洲际弹道导弹的战略防御系统,该套系统上装备一系列太空X射线激光器,在太空中就可以提前探测到、并拦截销毁任何朝美国本土发射的核武器。
如果该项研发计划成功,苏联对于美国的核威慑,将成为纸老虎。
放在今天,我们可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但是在狂热的冷战时期,二个国家在计算机、核武器、卫星、深海核潜艇、空间站、登月等多个代表人类文明高度的战略方向,展开了贴身肉搏、不计成本的军备竞赛,一定要压过敌对阵营一头。
尤其是,美国登月成功了, 而苏联从来没有成功过一次,所以,这一次苏联人真的相信总统里根的宏大计划了。
事实上,别说真的实施了,这项计划的立项和拨款,连国会都没有投票通过。
里根邀请了一大帮科幻文学作家,云集在自己周边,为自己起草各种政策文件,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外发布,并在国会发起立项和投票的申请,声势极其浩大。


哪怕在1985年3月,美苏在日内瓦开始军备降级谈判,苏联主动提出瘦身、裁军的具体计划,目标只有一个:换取美国放弃星球大战计划。
但是,眼见苏联已经上当,里根总统勒令谈判团队,坚决不在“星球大战计划”上让步。
结果,为了太空竞赛,刚刚决定从阿富汗泥潭中爬上来的苏联,又从1986年到1990年,将军费开支年均增长率提高到8%,几乎是国民收入增长率的2倍,其中新增军费绝大部分投入了对抗星球大战计划的洲际弹道导弹、太空站、深空探测系统中去。
苏联人投入了2000亿美元之多,然而美国人只花了130亿美元,用来研究战略防御计划所涉及的技术项目,其中包括信息技术、光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雷达技术、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火箭推进系统技术。几乎都可以马上转为民用技术……
等到1989年,里根的第二个任期结束以后,面临内忧外患、矛盾重重的苏联国家的命运,也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就差来个人往历史的棺材上钉上钉子了。
4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里根卸任之前的1988年,仿佛是已经预见到苏联的命运,当时的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盛情邀请美国总统,到访苏联。
苏联的官民,对里根总统的到来,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为客人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围观美国总统的人群,在红场上一眼看不到头。

在红场广场上,他受邀和一个苏联的少年游客握手致意。

站在这名少年背后,是一个脖子上挂着相机的中年男子,他被安排成为陪同少年旅行的摄影师。
当时的他还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反射着斗志昂扬的光线。
他正任职于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兼情报机构:克格勃。
恐怕在场的所有人都意识不到,这个打扮成摄影师的36岁男子,会在12年后成为俄罗斯的第2任总统,并在34年后,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他让全世界的神经变得极其紧张。
他的名字是:普京。
普京绝对意识不到:
当时苏联的领导人,会被一个演员总统,耍得团团转,即将面临政权解体的命运;

34年后的他,同样会面临和一个演员总统的殊死缠斗。

不知道里根和少年握手完毕之后,有没有私下诚恳地告诫普京:小心演员出身的总统?
在历史的舞台上,

有些总统,干成了演员;

有些演员,却干成了真正的总统。

打赏

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郑重提醒

因最近微信公众平台文章推送规则改了,很多小伙伴反馈没有及时看到更新的文章,根据最新规则,建议如下:多点击阅读不同文章,成为“常读”用户;或看完文章常点右下角的“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