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本文看点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由于父母和孩子被迫待在家里,科技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种祝福。但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去发现科技带来的好处,同时尽量减少风险。
——《屏幕时代的养育》
 周四
视野 🌏
全文共3930字,阅读时间10分钟
🌿🎨🌏
孩子现在很黏朋友,如果可以的话,他想和朋友一整天待在一起。听说最要好的朋友快要转学了,他流了好几次泪。
小区中心花园里有那么一帮小男孩,分成两队,玩吃鸡枪战的游戏,玩得极为认真。孩子朋友这一队把我家当成了根据地,进来取新武器,渴了喝水,再或者骑车摔倒了,弄脏衣服了等,都会上我家来处理。
我在家里办公,平时也很少有人上门。我就像是个寂寞的因纽特人,看到有人来家,便会拿出十二分的热情。
再后来天太热,孩子们改为晚上在中心花园玩。白天的时候,孩子们会来我家玩。
慢慢地,事情有些不对了。
当电子糖果
成为孩子主要的娱乐方式
后来,孩子们来我家,不干别的,就为玩平板游戏,或者看视频,就像是吃电子糖果一样
以前,我娃的游戏、还有视频,都是有时间额限的,额限用完了,他也就自然放下了平板去做别的了。可当他和朋友在一起玩平板的时候,事情变复杂了。
孩子会用讨好的口气对我说,妈妈,给我点面子,再给我一点额限。我居然答应了。现在真是非常后悔。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这种摇摆不定。如果家长动摇了,孩子真是会吃定你。
在小孩们的集智集勇下,他们找到一些BUG。你可能知道,国家给孩子的电子游戏规定了时间段。但是,一些游戏还是防不胜防。
孩子朋友传授经验说,游戏在微信小程序里可以玩,不用身份证登录。还有些游戏,是直接在广告中出现的,孩子只需要点一下,就能下载下来了。这其中有些游戏甚至在应用商城里都找不到的,制作得很粗糙。
玩电子游戏的时候,孩子们争吵的内容也不一样了。现实中,孩子们的游戏方式是协作。而在线上玩游戏,是一个人玩,其他人在旁边看,于是矛盾主要集中在玩的时间上
当别人在玩的时候,会有孩子在旁边讽刺,“你是怎么玩的呀,你也太笨了吧。”搞得在玩的孩子悻悻下场。结果就是小孩受不了不玩了,只剩下年龄稍大的孩子玩。
电子游戏让孩子只顾自己,他们玩电子游戏时,就像换了一个人,音量、情绪、用词上和往常完全不一样,从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变得很粗鲁。
孩子来我家,我会把他们当成客人对待。那段时间真是有些为难。事实证明我想多了,孩子们比我清醒。因为这是我家,所以在我的家里,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自然是由我来定。
当我告诉他们,在我家不能玩平板的时候,他们问了原因后就听从了我的建议。后来,再到我家来,就只是叫着我娃一起出去玩。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
当养育成为平板争夺战
我以为自己的行动见效了,孩子们终于去外面玩了。没想到,他们在外面玩上一会后,孩子朋友就会邀请孩子到他家玩。说是去玩,其实也还是在吃电子糖果。
我把孩子叫回来的时候,看到他那眼睛状态又眯又肿。于是,我开始限制孩子去朋友家。孩子的一位朋友,他的家长也不让他进朋友家。我之前还觉得那位家长的管束有些不近人情,后来我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矩。所以说,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自己爱孩子。
用平板确实可以学习,当时给孩子买平板就是为了学习,但是,当学习软件和游戏软件都在平板上的时候,你猜他会怎么做。有家长早就明白了这道理,所以他们会给孩子买大屏幕的学习机。
电子糖果对孩子的影响
为什么要担心电子糖果对孩子的影响,想办法减少孩子的屏幕时间呢?一个确实像上文谈到的,面对电子糖果,孩子很容易上瘾。这是经验。
再就是经验够不着的地方。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些研究,可以看到电子糖果(游戏和短视频)对孩子的身体上有很大的影响。《屏幕时代的养育》里给出了一些实验结果。
1
大脑皮层过早变薄
有人用核磁共振扫描来观察那些每周玩电子游戏超过20小时的孩子的大脑,结果是,这些孩子的大脑与毒品或酒精上瘾的人是相似的。
脑部扫描显示,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过早地变薄。大脑皮层是大脑的最外层,负责处理来自五种感官的信息。
当孩子坐在屏幕前时,他的五种感官并没有得到锻炼,这部分大脑就开始衰退了。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会在60岁左右发生,如果是在孩子身上有这样的情况,他们大脑皮层变薄的速度会更快。
2
超过两小时,上学很难集中注意力
研究人员发现,手机甚至不用拿在手上,只要是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你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大人会这样,更别说孩子了。
爱荷华州立大学对1323名童年中期的孩子(6-12岁)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观察。研究人员发现,每天玩电子游戏或看电视超过两个小时的儿童在上学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他们出现注意力问题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1.6到2.1倍。孩子的注意力对现在的学习、将来的工作有多重要咱们都知道。
还有现在的流媒体,内容会没完没了地自动出现。一个是容易上瘾,再就是孩子如果看到一些影响不好的内容。我娃的朋友,有一天来我家玩,大白天的不敢下楼,要让奶奶接他回家。原因就是在看视频的时候,不小心看到了恐怖的内容。
《屏幕时代的养育》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女孩突然开始害怕她的父亲。原来,这个女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男人虐待一个女人。她还是个孩子,不知道如何区分现实和虚构的画面。如果找到认可的UP主的内容,就把内容和频道订阅下来。这样,孩子就不必寻找看什么内容了。
限制不如替代
我们知道有一个“1万小时理论”,不管你做任何行业,只要能坚持1万个小时以上(排除低效重复),你就能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
“如果孩子从9岁开始,就每天花3个小时玩平板,到18岁就能累积1万个小时这个神奇数字了。再拿一件事情来做对比——获得一个学士学位大约需要48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屏幕时代的养育》
想想看,当别的孩子用1万个小时,学会了各种技能,咱家孩子却将1万个小时用在了玩游戏、看电视上,太可怕了。必须得立下规矩,做出改变了。
在限制孩子在吃这些电子糖果的时候,首先得坚定。不能因为任何理由,就给孩子留下一个可乘之机。再就是在限制孩子吃电子糖果的时候,找一些替代方案,让孩子不会觉得没了这些会无聊。
暑假期间,我曾一星期带他外出了两次,两次都是一整天,这样的频率对我来说已经是很高了。那两天就好像是个排毒的过程。之后的几天里,他好像忘记了平板游戏和视频,也只有几天而已。所以,这个循环还是得继续。
再就是阅读。我娃的阅读习惯一直很好。他今年上三年级了,我还是会给他读书。有些他不感兴趣的书,只要给他读上一两章,其余的部分他就会自己看下去。
我也把《屏幕时代的养育》里的内容也读给孩子听了。还把之前观察到的现象,也就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内容说给孩子听了。他也能感受到那些变化,道理上他也能理解。
所以,当我和他一起制定了玩平板的时间,还是比较顺利的。我除了工作需要之外,对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也有限制,咱不能只限制娃。
现在,孩子在用平板玩游戏、看视频的时候,会自觉地用厨房闹钟计时。我也在用这样的办法限制自己进行手机娱乐,以前囤的书没时间看,现在也在慢慢消化。
让孩子影响大人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会顺着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兴趣也确实是影响了自己。等孩子大了,尤其是上了小学之后,我就进入了一个误区,总想用自己的爱好去影响孩子。其实我喜欢的东西,孩子并不一定喜欢。比如说跑步。如果孩子像我那样枯燥地跑,他完全提不起兴趣。
所以,还是得回到孩子影响大人的状态,毕竟大人的意志力比较强,即使不喜欢一些事,也可以从别的角度找到让自己喜欢的理由,说服自己比较容易。孩子喜欢滑冰,咱也可以跟着滑,多一项运动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再或者可以将大人和孩子的兴趣凑到一起。比如放学后,我跑步,他骑车。他骑车的热情很高。和孩子商量好这样先来一个月。以前我是早晨跑的,如今改为了下午跑,也是为了让孩子能活动一下筋骨,不至于一放学就窝在家里玩平板。
我一边跑,一边和孩子聊聊我的新发现;孩子也会和我说一些好玩的事。感觉不要太好。
我们一家人还会一起看电视,娃喜欢看纪录片,还有军事频道,我们一家人就一起看。这样的屏幕时间是属于有交流的,就像是屏幕里的营养餐,而不是让人上瘾的电子糖果。
会不会干预得晚了
假如孩子还小,就必须推迟和限制他接触电子糖果的时间,这样孩子的大脑才能充分发育。
孩子大了,会不会晚了呢?从大脑的发育来看,并不会。
“从胚胎期开始,孩子的神经元连接数量就在逐渐增加,一直持续到青春前期(女孩一般到11岁左右,男孩到12岁半左右)。神经元连接数量的减少会在青春期达到巅峰。在青春期,大脑会将过量的连接修剪掉,只留下常用的连接。负责整合、理智思考的前额叶直到25岁前才能完全发育成熟。”《青春期大脑风暴》
也就是说,人的大脑要到25岁才会完全成熟。在这之前的干预都是有效的。只是孩子越大,我们对他们的影响就会越小,干预起来会更困难一些。
回到文章开头,孩子的朋友对孩子非常重要,他们来我家我依然是欢迎的,但最好还是少吃电子糖果。我也曾想着带几个孩子一起去看展,有时候成了,也有好几次没成。
我知道限制电子糖果的时间只是个开始,我也知道,一旦一件事情受到了重视,那就不只是一个开始。
*本文封面及内文图片来自动画《头脑特工队》
爱玩儿不是坏事。与其限制,不如和孩子一同探索,一同成长。

PBL是童行书院秉承的理念——让孩子自主学习,自我成长。而家长,是引导,是辅助,是陪伴。

欢迎1元体验童行书院的PBL课程,和孩子在游戏中一起深入观察、深度思考吧!
12
韩乐
儿童故事创作者
生活教育实践者
互动话题
你的孩子平时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高吗?你有采用什么方式对电子产品使用方面进行干预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