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交招股书5个月后,王一博、范丞丞等明星背后的公司乐华娱乐集团即将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8月7日,乐华娱乐成功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中信建投国际和招商证券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掌舵者杜华在几经波折后,将圆梦港股。
图源:招股书
从经营数据来看,乐华娱乐近年来一直保持营收增长,并在2021年实现12.9亿元的收入。
这不禁让人们好奇,乐华娱乐究竟是怎么赚钱的?
01
启动赴港上市
据港交所消息,乐华娱乐已于今年3月8日正式提交赴港上市申请书。
而据招股书显示,此次乐华娱乐由中信建投国际、招商证券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在背后股东方面,乐华娱乐在上市前由公司董事长杜华持股50.18%,阿里影业与华人文化分别通过Interform Construction Supplies Limited和CMC Sports Investment Limited,各自持股14.25%,此外,字节跳动也持有乐华娱乐股份,并由旗下公司量子跃动通过Afflatus Limited持股4.74%。
值得注意的是,乐华娱乐此前早已有了想要上市的想法。
02
曾为艺人经纪第一股
乐华的“发家史”,紧紧围绕彼时的顶流韩庚展开。2010年,韩庚与韩国SM解约,回国发展,并加入乐华成为公司股东,持股2.35%。
韩庚为乐华带来了业内的关注;而身为股东的韩庚,为乐华提出了战略性建议:开启偶像练习生培训。现在乐华娱乐的“顶梁柱”王一博,就是乐华训练生计划的毕业生,也是男团UNIQ成员。
2019年9月6日,上海,2019“智族GQ十年”年度人物盛典,图源:CFP
在训练生计划的加持下,乐华娱乐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并开启了上市之旅。
2015年9月,“艺人经纪第一股”乐华娱乐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挂牌新三板后,乐华娱乐试图通过借壳共达电声上市。由于种种因素,该合并重组计划于2017年初终止,乐华娱乐借壳上市失败。
2018年3月22日,乐华有限公司通过自愿申请退市的方式从新三板退市。
2018年3月9日,乐华娱乐考虑探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方案,2021年5月26日,乐华有限公司自愿终止上市前辅导。
自此,乐华娱乐已经三次冲击IPO。
2022年3月9日,乐华娱乐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书,并于8月7日通过港交所聆讯。
03
艺人管理是主要财源
招股书显示,乐华娱乐成立于2009年,截至2022年4月30日,乐华娱乐共有韩庚、王一博、李汶翰、孟美岐、吴宣仪、程潇、朱正廷、范丞丞、黄明昊、毕雯珺等66名签约艺人及71名训练生。
从财务数据来看,乐华近年来保持营收利润双增长,其中2019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31亿元、9.22亿元、12.9亿元。2022年前4个月,收入同比微增3.4%至3.53亿元。
2019年~2021年,乐华向供应商B的采购金额分别为3227.4万元、1.33亿元、3.02亿元,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从9.2%飙升至为43.9%,三年来,公司向供应商B采购金额翻了近10倍。2022年前4个月,乐华向供应商B的采购金额达9577万元,占同期营业成本高达48.6%,
供应商B是谁?供应商资料显示,其业务关系年期为7年,且艺人合同已续至2026年,并称该艺人应占收入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自2020年起。于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4月30日,公司来自该艺人的收入增长占整体收入增长的80%左右。
据招股书显示,目前乐华娱乐的主要业务包括艺人管理、音乐IP制作与运营、泛娱乐业务,并在近年来保持营收增长,其中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31亿元、9.22亿元和12.9亿元,年内利润则分别为1.19亿元、2.92亿元和3.35亿元。
图源:招股书
从营收具体构成来看,艺人管理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在2019年~2021年分别带来5.3亿元、8.08亿元和11.75亿元的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也从2019年的84%提升至2021年的91%。
图源:招股书
“九成营收来自艺人管理收入,也意味着乐华娱乐对艺人管理业务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也造成了乐华的利润波动幅度较大。”中研普华研究员张星表示。
乐华娱乐创始人杜华很早就提出乐华要摆脱对艺人的依赖,将影视业务提升到50%左右的比例。
此前乐华文化公布的2016年4.74亿元营收中,影视业务收入达到2.38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59.84%,一度超越艺人经纪收入,成为第一大营业收入来源。
04
阿里影业、量子跃动为背后股东,今年曾突击分红4亿
股权方面,据招股书数据,上市之前,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杜华女士持股50.18%,分得近2年股息6亿中的3亿元。王欢持股4.77%,字节跳动旗下公司量子跃动持股4.74%,华人文化通过CMC Sports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14.25%,阿里影业持股14.25%。
值得一提的是,乐华娱乐在招股书中表示,2020年10月,乐华娱乐子公司乐华有限公司向股东宣派股息2亿元,2022年3月份提交招股书之前,再度分派股息4亿元。
如文前所述,以乐华娱乐近2年实现盈利6.27亿元的数字来看,两次分红共计6亿元,乐华上市前分派利润已所剩不多。从主要股东持股情况对应相应权益来看,各方获益颇丰。
05
两年内王一博合约到期
艺人管理业务为公司带来巨大收益,也因此,为了保持与艺人的持续关系以及公司利益,乐华娱乐通常与签约艺人签订独家艺人管理合同,合同期5至15年不等,通常包含自动续期条款。记者注意到,公司与签约艺人韩庚、王一博、孟美岐与签约年期分别是11年、10年和8年。
财经网注意到,乐华娱乐与其旗下韩庚、王一博、孟美岐、吴宣仪、范丞丞等知名艺人签订的合约均于2021年至2024年之间到期,其中与韩庚的合约已于2021年5月到期,与王一博的合约将于2024年10月到期。

图源:招股书
对此,乐华娱乐也在招股书中提及,“我们的大部分收入来自艺人管理业务。倘我们未能维持与艺人及训练生的关系或扩大我们签约的艺人及训练生的数目,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或受重大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泛娱乐占乐华娱乐目前总营收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增长迅速。2020年至2021年,泛娱乐业务收入由2108万元增长至3786万元,同比增长79.6%。2020年11月,乐华娱乐旗下首个虚拟团体偶像A-SOUL出道,并于12月发行了第一张单曲《Quiet》。
乐华娱乐表示,泛娱乐业务方面的收入主要来自虚拟艺人的商业发展、综艺节目形式授权;及出售艺人相关衍生品产生的收入。 
06
录取率不超过0.3%,出道还需3年培训
如何培养训练生和签约艺人?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构建起了覆盖艺人管理全生命周期的“乐华模式”,包括训练生选拔、艺人培训、运营及宣传,58名签约艺人中有46名为公司的训练生计划培养而来。不过,要成为练习生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据了解,除了与全国超过30家艺术学校及机构院校展开合作,乐华还通过唱跳比赛、全球选拔网络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物色训练生人选。在业务记录期,公司收到了超过5.8万份来自中国、韩国以及美国的训练生计划申请,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新签约的训练生数量分别为19人、28人及50人,整体录取率每年不高于0.3%。
作为首批将海外艺人培养运营模式引入国内的公司,乐华也建立起了一体化全流程的训练生体系。公司称,在体系下,训练生在出道成为签约艺人前一般需要经过为期三年的声乐、舞蹈、表演、形体及外语方面的专业培训。
同时,专业的艺人运营团队会为签约艺人匹配不同的业务项目,包括参与代言、业务推广活动及其他商业活动,以及出演音乐作品、综艺节目、剧集及电影以提升其商业价值。
07
强化管理仍不容忽视
一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目前的监管背景下,娱乐品牌想要长久发展,必须靠作品内容来立身。”近年来,国家正加强对饭圈文化的整治,相关部门也发布政策,取消诱导粉丝消费为爱豆助力、明星榜单排名等,这对乐华来说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加之艺人管理本身存在一定风险,旗下艺人如出现劣迹行为等相关事件,也容易让企业陷入争议漩涡。
纵观乐华娱乐近年来的发展,既不缺少当红艺人,也不缺少流量与关注度,同时该公司还瞄上了虚拟艺人,与字节跳动合作成立虚拟偶像女团A-SOUL,其中,字节跳动提供技术,乐华娱乐负责内容策划与运营,谋求更大的市场空间。但此前曾被爆出艺人存在劣迹行为等相关事件,也在当时让乐华娱乐承受了一定争议。
公开资料显示,乐华娱乐旗下前训练生黄智博曾因为倒卖口罩被捕,随后乐华娱乐发布声明称,已与黄智博解除《训练生合同》。
此外,乐华娱乐旗下男子组合YHboys成员张铭浩曾被爆出与女粉丝谈恋爱,并经常向对方索要财物,这也一度引发争议。而乐华娱乐旗下女团NAME的出道曲《Say My Name》,也曾被质疑舞蹈动作、MV画面等方面有抄袭的嫌疑。
在李杰看来,培育出当红艺人能够为公司带来不菲的收入,但一旦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也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时也会损害公司的品牌形象,而国内艺人管理领域还未发展完善,再加上各方对艺人的标准与要求愈发严格,如何更好地实施业务管理并展开相关工作,是包括乐华娱乐在内所有艺人管理公司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源:《商学院》杂志综合自南方都市报、中国基金报、北京商报、红星新闻、封面新闻、证券日报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辟谣!“一家13口滞留三亚7天将花18万”不实!6天离开三亚的13万人都飞去哪了?

智库研报 | 自嗨锅第五轮融资!从单品爆款到全品类之战,“一人食”江湖有故事

(版权声明:“商学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8513373688,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513373688。)
获取商界新鲜资讯、聆听大佬领导“心经”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学院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