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来辨清事实。
关键词:COVID-19;感染
导言:
本文来自于投稿。
一位在美国的朋友记录了他感染新冠的历程,极富戏剧性。
尽管是流水账,不过其病程对于朋友们仍有很好的借鉴。

周二,今天是COVID-19发病第三天。
晨起,
体温为36.5度;没有任何症状。
实际上,从前一天的下午1点开始,也就是COVID-19发病30小时、开始服用Paxlovid的23小时后,我就完全恢复了。
所以昨天多位朋友在
后台
留言问:咋13点之后就没有更新了?是否漏了。

答:因为那之后就完全好了。

家人也挨个检测体温,以及询问症状,也都正常。

顿时,一扫阴霾。
人在得意的时候啊,就喜欢总结点啥。
我自然也无法免俗,所以开始对着电脑猛敲字,题为:
面对COVID-19,到底是什么救了我的命?
我总结了四点:

1,年龄
老龄是COVID-19重症和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
中国香港特区从2021年底开始的Omicron疫情尤其非常清楚地展示了这一点。

未接种疫苗组的病死率:
40-49岁:0.19%;50-59岁:0.85%;60-69岁:2.05%;70-79岁:5.46%;80岁及以上:16.20%!
美国给50岁及以上年龄组或者有免疫功能低下危险因素(如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第2剂加强针,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2,疫苗
正如香港特区的病例显示的,疫苗接种可以大幅降低Omicron感染的病死率
;尽管目前疫苗接种已经几乎无法预防感染Omicron毒株。

根据数据世界,5月份美国新冠周死亡率显示,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为5.49/10万人口,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群为0.92/10万人口,1剂加强接种疫苗的人群为0.72/10万人口,2剂加强接种疫苗的人群为0.23/10万人口。
疫苗接种显著降低了新冠死亡风险。
3,抗病毒药物
尽管我的年龄并非高危组、也已经接种了3剂新冠疫苗,但我仍然感染了,并且第一天出现了发热(38.5度)、极度疲劳及全身酸痛、头痛等症状。

按照COVID-19的自然病史,症状在第一周会持续加重。
但抗病毒药物Paxlovid能够将病毒载量降低了10倍,从而改变了病程,使我在服药后不到24小时就完全恢复。
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抗感染,关键的都是早治疗。所以注意自己的症状,并早期发现尤为关键。
4,饮食
需要说明的是,前面提到的年龄、疫苗和药物,都是有充分的科研证据。

尽管没有研究显示饮食能够改善COVID-19预后,但我私心里认为有。
确诊COVID-19后,领导变着花样给我准备各种可口而蛋白质丰富的饭菜和水果。所以感染前三天,我几乎就是睡觉 + 吃、吃、吃。

P.S.,
M的COVID-19似乎就这么皆大欢喜地结束了;但明天出现的新情况,却令人始料未及。而后面他面临的问题,也更复杂、更严重。。。
我们会继续更新。

本期编辑Henry,微信号healsan。
Hanson临床科研团队,由6位在美国的医生及医学科学家组成;目前在美国主要从事新药研发和临床科研。
点击👆,关注医学科研进展
更多新冠信息,点击👇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