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诊疗过程中,问题出在哪里呢?
来源:医脉通
作者:昨叶何草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知乎上有个帖子争议性很大,主题是
“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手术的时候,医生恶狠狠地对我说‘要死也是你死’,我要不要投诉她?”

事情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呢?笔者就结合一下帖子上的内容从患者和医生的视角来合理想象和还原一下:
患者视角
任何一个期待着新生命到来的孕妈妈在得知孩子可能有危险需要终止妊娠时的心情都不可能平静,即使我已经顺利生育过一个孩子,躺在转运床上等待着被推进手术室的我,心里还是忐忑万分。已经是下午两点了,上一台手术还没结束,在等待的时间里,我在心里预想了无数种不好的结果,也演练了无数次有惊无险。
“护士,早上十点因为我第一次胎心监护结果不理想,门诊医生说可能是宝宝饿了不想动,让我吃点东西复查,我吃了点面包和水,真的能做手术吗?”有过一次剖宫产经历,所以我知道术前是不能进食的,所以我认真向每一个对接的医生和护士说明了进食的情况的原因。
“我进去问一下麻醉医生。”接床的护士好像不太确定。
没多久出来一个人:“你想怎么办,是不想手术吗?”
我赶紧说:“听医生安排。”又一次向他解释了我的顾虑,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几近崩溃。
至此,同样的话我已经向不同的医生护士解释了多次,我也多次听到了他们口中的“猝死”风险。
图源:摄图网
我被抬上了手术台,周围的医生们又开始讨论起这个问题,我又一次听到了“猝死”,其实入院签字、术前谈话中已经有医生将这个问题说得特别严重,如今我一个人躺在手术床上,周围没有一个熟悉的人,“死”这个字已经从四面八方占据了我,“孤立无援”来形容此刻最合适不过。面前的这个医生看起来颇有愠色,好像很不耐烦的样子。
“是门诊大夫让我吃的……”
我刚要向这位医生解释经过,她打断我说道:
“吃了东西你就要负全部责任,要死也是你死!”
……
医生视角
两点了,手底下的这台手术还未完成,下一台手术的病人已经在手术室门口等待接台。连续六个小时的站立,需要高强度集中注意力的数台手术几乎要抽尽我的能量。
“帮我开一瓶葡萄糖放在旁边吧”我对巡回护士说,门外的接台护士进来,站在术区一米外问我:
“下一台产妇十点左右进食过,她想问到底能不能手术。”
一般来说术前禁食是常规的术前准备,但若是患者病情需要急诊手术的话,就需要两害相权去其轻了。病人为什么到手术室了还有顾虑?是接诊的医生交代病情没到位吗?
但还未结束的手术容不得我分心询问这么多:“她有什么顾虑,是不同意手术吗?”
“病人说听医生安排。”
开始接台,产妇被推进手术室,我知道她肯定是有些紧张和害怕的,但即使她已经完成了术前的签字,已经了解了手术可能出现的麻醉风险、并发症等等情况,我还是要在手术开始前尽到我的告知义务。
离她进食水还不到四个小时,麻醉风险是成倍增加的,我并不是在强调“猝死”的风险,这风险是确切客观存在的,作为她和孩子所面对的敌人的“战友”,我必须在战斗开始前告诉她可能会遇到的一切最坏的结果。
从病历资料来看,从门诊到手术室的时间里,她已经做了三次胎心监测,情况一次比一次更糟,多一分钟,产妇和孩子就多一分危险,我知道我的语气听起来实在算不上温柔,很严肃甚至有些冷漠。产妇显得很紧张和害怕,但我实在无暇安抚她的情绪。
“你要知道胃里有东西的话,麻醉风险很高,如果说出了什么问题,最终承受这个结果的只能是你自己。”
“可是是门诊医生让我吃的啊......”产妇一直在强调是门诊医生让她吃的,来来回回说了好多次。
拜托这种紧急情况我根本没工夫管你这一口面包是什么原因才进了你的胃好吧,我现在在跟你说吃了这一口可能会出现什么危险。现在首要任务让你认识问题然后配合手术快些解除危险警报,不是在这里纠结谁让你吃的,吃得对不对。我在告诉你手术风险,你却觉得我在推卸责任,好像我是要追责一样,说了那么多我已经实在没有什么耐心了。
“术中出什么问题死得是你可不是门诊大夫。”
……
以下是原帖内容:
图源:知乎截图
医患问题,向来有着较高的讨论度,该帖一出,网友们迅速站队,有人觉得医生没错:“母子平安救了你两条人命了还想着投诉别人?”有人觉得产妇委屈:“我还没做手术就被医生诅咒会死我能高兴得起来?”
医生有问题吗?患者该抱怨吗?
首先,门诊医生的建议有没有问题?产妇自己也说有过一胎经验,孩子胎心不好吃点东西补充能量复查很正常,因为不可能第一次查胎心不理想就让病人住院手术剖宫终止妊娠,因为孩子在宫内也有作息,有时候睡着了和胎动活跃时检测到的胎心就是会有很大的差别。
第二,产妇已经补充能量了,也活动了。一般来说就可以排除上述的情况了,那么复查胎心还是不理想,就可以佐证孩子在宫内的情况是不太乐观的,这时候让她急诊住院拟行剖宫也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即便产妇已经有过生育经验,在得知孩子在宫内有危险肯定也做不到镇定自若,她无助、忐忑、紧张、害怕、崩溃或者出现别的负面情绪都正常,这也不是她的错。
第四,她面临的风险不是哪个医生带来的,术前谈话提到猝死并不是夸大事态,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必须在术前的知情同意阶段告知产妇和家属,手术室里再次提到这些也不是所谓的“强调猝死风险”,客观存在的风险仅是告知,对于患者来说都是千钧重担。在这个步骤会有一种“医生让我签字是要推卸责任”的感觉的病人不在少数。
第五,手术医生说的“要死也是你死”,在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死”这个字的千百种避讳和委婉说法来看,确实很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从客观上来说,话难听了点,但确实也是事实。因为患者自己也知道术前进食是由很大风险的,不然她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这么紧张不断强调。
但是这个手术必须做,术前洗胃或者灌肠促进排空对一个产妇来说也不现实,而且谁也不确定宫内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只能冒着风险急诊手术剖宫。但万一出现术中胃内容物误吸入气管出现窒息而又很不幸运的抢救失败的话,孩子即使在宫内,也可以争取在几分钟内剖宫取出,这时候就不是影视剧里“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脑残抉择而是万不得已出现的“最坏的结果吗”?
“知识分子的傲慢”在作祟
前面的内容是笔者对这个案例中存在的客观情况的分析而非作为同行为她开解或洗白。她说的是事实没错,那到底是谁的错?这段诊疗过程中,问题出在哪里呢?
是医患之间由于认知不对等产生的患者的恐惧、紧张与医生对疾病了解远大于普通人而出现的“知识分子的傲慢”。
我完全能理解这个医生想要传达的信息:“你这种情况十分危险,但手术必须做,我来不及跟你解释太多,而且我说了你也听不懂但你必须要配合我。”但手术台上躺着的只是个太害怕宝宝有危险的母亲而已,医生完全可以不必那么冷漠。
我也太知道作为患者立场上的紧张、恐惧和无助。我的母亲因为需要手术住院时我第一次从患者家属的立场来看待我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尽管只是个常规的疝修补手术,尽管我为此小题大作地请我们医院的普外科主任来主刀,她被送进手术室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止不住的担忧。所以我也实在无法说者个患者有什么错处。
患者们带着病痛来到我们的面前,向我们暴露出他们的隐私和痛苦,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你渴望救赎。我也时常会出现前面提到的“知识分子的傲慢”,会因为病人的一些无知指责他们,自以为是在教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可是后来慢慢才意识到无知也并非他们的错。
我知道现在的医疗环境谈不上太好,许多医生在一则则案例中渐渐学会了首先保护自己,外科医生们作为“刀尖上的舞者”如履薄冰,但这并不是病人的错,许许多多医患间的误解、矛盾、纠纷都仿佛要将医患变成敌对的双方,但在疾病面前,医生和患者才是站在同一战线的战友。我们的知识和技能,首先是要解决疾病的痛苦而非造就高知的傲慢。
我十分倾佩那些博学却又谦逊平和的人,既已识得乾坤大,更须怜得草木青。我们其实可以温柔一点,因为我们做着这世上最温柔的事。
责编 亦一 敬敏
医脉通患教讲座
《肺癌患者常见问题解答》
将在3月30日19:00开始!
扫描海报左下方添加小助手微信
观看更多患教讲座
还可获得医生的免费答疑哦
快来看看吧~
▼▼▼
精彩回顾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