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算是实锤了。
来源:“听李医生说”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鸿政

40岁女性,今日咱们姑且称之为杨女士。


似乎半年来,杨女士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了,她丈夫跟医生抱怨。以前下班回到家,夫妻俩都是一起搞卫生、下厨房做饭,日子过得虽然紧巴,但也还凑合,两个孩子都还算乖巧,没怎么给父母添麻烦。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杨女士的脾气见长了。丈夫干活稍微不如意,她就会发火,孩子有时候反应慢一点,她也会吼起来,家里搞得鸡飞狗跳。


以前斯斯文文的老婆,现在怎么就这么容易暴躁呢。丈夫想不明白,难道真的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吗?难道真的是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的妻子变得焦虑了吗?一想到这里,丈夫就觉得对不住妻子,让她受苦了。


但直至有一天,因为一件小事,杨女士又发飙了,指着她丈夫鼻子骂了半天。这让她丈夫快受不了了,回骂了几句,就差点动手了。这让杨女士很伤心,认为丈夫不爱自己了,哭哭啼啼小半天,好不容易才哄下来。

日子过得真难。

1
直至1个月前,有朋友提醒杨女士的丈夫,说你老婆现在这么凶猛,搞不好有甲亢吧,
听说这个病就喜欢沾女人。甲亢的人脾气都很暴躁,以前手无缚鸡之力的都可以随时要动刀子,我邻居就是甲亢,不单只能吃,嗓门还大,三言不合就掀桌子,那是相当强悍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自己老婆性情这么暴躁,难不成真的是身体出了问题。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然后对着百度词条来评估自己老婆的病情,嗯,饭量大、心率快、脾气暴躁、容易出汗……最关键的是吃这么多还肥不起来,这都是甲亢的表现啊。之前就觉得奇怪,为什么她现在饭量大了,反而还瘦了呢。


他越想越担心,因为他老婆实在太像甲亢这个病了,最起码对着词条来看是这样的。


找了合适的时间,他带老婆去当地医院看了,跟医生提起这个事情,说起来患者的一些临床表现,无非就是饭量大、脾气暴躁、人变瘦了等等,医生稍微沉吟,同意他的看法,你老婆还真有可能是甲亢,医生最后说。


杨女士本来不想来医院的,好端端的哪那么容易就有病呢。吃得多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消耗大。肥不起来那也是有原因的,工作压力大,况且家里头你天天跟我对着干,我这脾气能不大吗?这怎么肥的起来呢,何况,瘦点不好么?杨女士质问她老公。


医生给杨女士测量了血压和心率,血压基本正常,心率110次/分,这算比较快的了。医生问杨女士,平时会有心悸、胸闷的感觉吗?


医生这么一问,倒问到杨女士心坎了。是的,经常会有心跳加速的感觉,而且整个人也的确是容易发脾气了,这点我也承认。杨女士声音小了一些。


医生给杨女士检查了颈部,左摸摸右摸摸,而后告诉杨女士,甲状腺似乎有些大,得抽血化验甲状腺功能,做个颈部B超,搞不好真的是甲亢,得吃药。


杨女士虽然不愿意相信自己有病,但既然医生都这么说了,那就同意检查吧。


颈部B超当天做完就有结果了,甲状腺的确是变大了,第二天抽血结果也出来了,杨女士自己手机上能查到结果,甲状腺激素也真的高了许多,看来诊断甲亢是毫无疑问了。在丈夫的陪同下,杨女士回到医院复诊,医生给她明确诊断了,的确是甲亢。
这回算是实锤了。


医生解释说,杨女士的甲状腺功能是亢进的,
甲状腺会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作用在人体,就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心动加速、容易出汗、人容易暴躁、饭量大、腹泻、体重减轻等等。

杨女士全中。


那怎么治疗?丈夫问医生。现在他自己也终于松了口气,明确是有病那还好,妻子的脾气改变是疾病导致,而不是其他因素,这让他有些欣慰。


可以考虑吃抗甲状腺药,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都可以,医生说。很多人通过吃药也能控制病情,有些人吃药效果不好,可能还得手术切掉甲状腺。


杨女士自己说先选择药物治疗吧。她不想手术,能不开刀尽量不开刀,而且她也知道,手术费用肯定不便宜,现在全家处处等钱用,能省一点算一点。


治疗甲亢的药物有好几个,用的最多的一个叫甲巯咪唑,这个药口服一段时间后能阻止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从而减少血液中甲状腺素含量,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

用药一段时间后,杨女士感觉到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也不那么容易发脾气了,性情缓和了不少,日子又变得更加顺利了,也没有那种动不动就心悸、胸闷的感觉了,手脚也没那么容易出汗了,长时间的腹泻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总之就是舒服了。


复查的指标也都不错。


以为日子就这样恢复平静了。


但人生却总不会那么顺心如意。


2
后来的一段时间,杨女士的甲亢症状又出来了,吃得多、拉得多、心跳快、容易出汗、脾气又暴躁了、体重又减轻了,人更瘦了,更加糟糕的是,这次脖子看起来明显增粗了,甲状腺大了不少。

很明显,甲亢复发了,而且更加严重了。
到了医院,医生评估后,建议手术治疗。手术切掉大部分甲状腺就能治愈甲亢。这个道理很简单,药物治疗甲亢,就好像扬汤止沸,而直接切掉甲状腺,那简直就是釜底抽薪,说难听点,简直就是斩草除根!我甲状腺都切掉了,我看你怎么还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不就治愈甲亢了嘛。

全切掉吗?都不要了吗?杨女士丈夫担心地问医生。

那也不是,我们只是切掉大部分甲状腺,留下一丢丢就够用了。医生解释说。

杨女士自己也托关系找了医生,别的医生也是这么告诉她,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甲亢可以彻底治愈,但也有可能术后发生甲减,这也很容易明白,切过头了那么甲状腺激素分泌就少了,那就是甲状腺功能减低了,但也不怕,术后长期口服甲状腺激素维持就好了,甲减好过甲亢。医生说。

那就手术吧。杨女士及其丈夫都同意手术。

签了字。

手术是在当地医院做的,还比较顺利。切口也小,就在脖子上,不留心看还辨认不出这里有个刀疤,可见外科医生技术不错。

术后杨女士甲亢症状再一次得到控制,舒服了一段时间。这刀总算没白挨。更关键的是,有医保报销一部分,自己掏钱不多,比预料中花钱还少。这点杨女士很满意。


可杨女士注定是个命途多舛的女性。


术后2个月,杨女士又开始有手抖的表现,还容易出汗,容易肚子饿,一天到晚老想吃东西。经验告诉她,自己又是甲亢了。


这怎么可能呢,杨女士不敢相信。手术不是做得好好的吗,为什么还会这样。


到了医院复查,做了甲状腺B超,有抽血化验了甲状腺功能。医生告诉她,真的是甲亢!手术切了大部分甲状腺组织,但剩下的一点甲状腺也并不是很少,而且还在持续分泌较大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这便导致了甲亢的复发。

这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情况下,医生切掉大部分甲状腺后,最常发生的应该是甲减,杨女士都做好了长期吃甲状腺激素补充的心理准备了,没曾想还是发生了甲亢。

大概是切的还不够多,或者是别的原因。医生试图解释。


为了寻求进一步治疗,杨女士决心到上级医院去。多花点钱她也认了。


3
上级医院甲乳外科医生把她收入院,完善了术前检查,同意甲亢诊断,初步认为没有甲状腺癌可能,应该是个Graves病引起的甲亢,这点跟下面医院看法是一致的。即便是甲状腺癌也不用害怕,多数甲状腺癌都是可以治愈的。医生安慰他。

经过评估,认为杨女士可以进行第二次甲状腺切除术,彻底解决问题。


杨女士等的就是这句话。甲亢的症状太辛苦了,以前不知道自己这是病还没什么,自从知道自己是甲亢以来,尤其是吃了药曾经好过一段时间后,杨女士更加迫切治好这个病。

医生告诉她,
手术虽然不困难,但毕竟是二次手术,可能会复杂一些,而且会有各种风险,比如出血、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啦等等,但一般不会发生,但你要知道有这样的风险。

杨女士签了字,同意手术。


手术当天,她丈夫忐忑地在手术门口静待着,但愿一切顺利。
外科医生很自信,顺利把剩下的甲状腺组织基本都干掉了,只剩下一点点,估计不会再甲亢了。二次手术情况是复杂些,术中还特意查看了两侧喉返神经,告诉跟着上台的年轻医生,你看,这是喉返神经,跟甲状腺贴的很紧,我们做手术时一定要保护好这两根神经,别搞断了,到时候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讲不了话或者呼吸困难,那就麻烦了。


喉返神经探查术,是切除甲状腺的时候顺便做的,目的就是避免损伤它们。喉返神经是咽喉部的主要控制神经,如果它损伤或者断了,那么说话、呼吸都会出现问题,严重的会发生呼吸困难而危及性命。

外科医生自然明白这点。


手术顺利结束,没怎么出血。


为了安全起见,还是送到ICU监护治疗,如果患者顺利苏醒、安全拔除气管插管,再转回外科继续治疗。


在ICU当晚,患者麻醉苏醒了,意识恢复了,观察患者呼吸氧合情况不错,ICU医生就给患者拔掉了气管插管,准备明天一大早就转回外科。

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一定要警惕会不会有伤口出血可能。一旦里面伤口出血,后果将会是致命的。因为甲状腺和气管位置靠近,都在脖子这边,可以说是甲状腺和气管是紧紧贴着的。
如果甲状腺伤口出血了,那么里面可能形成血肿,这个血肿非常容易就会压迫到气管,引起窒息而迅速死亡。
所以,所有甲状腺切除术后的患者床头都要常规备着气管切开包,以备不时之需,万一患者真的有血肿压迫气道,那就得马上在床边做气管切开才能保命,然后紧紧送手术室止血。


幸亏,患者并没有发生伤口明显出血。

但是,没有发生出血,不代表患者就绝对安全了。
4

拔掉气管插管后,ICU医生就隐隐觉得不妥了。因为心电监护看到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一直在90%左右,这不正常啊,正常人血氧饱和度都应该有98%以上的,患者现在有90%,这意味着患者可能在缺氧。


她真的是缺氧。


因为ICU医生开始观察到杨女士呼吸有些急促了。


ICU医生立马警惕了,也有些紧张了。这不对劲,患者是有问题的,而且是很大的问题。


迅速用听诊器听了杨女士双肺,双肺呼吸音是对称的,不支持一侧气胸(肺破了)可能。更关键的是,医生听到患者咽喉部有明显的梗阻声音,就好像气体在咽喉部就堵住了一样,没办法进入肺部。

随着呼吸急促加重,患者额头上、躯干上的汗珠出来了。


ICU医生内心像被一万匹草泥马奔涌而过,不会吧,刚拔出的气管插管,难道就要重新插回去么?


现在看起来,真的是需要这样。


患者目前呼吸困难、缺氧,看起来像是喉头这里有梗阻,考虑到患者是甲状腺手术后病人,不排除有术中损伤了喉返神经导致咽喉肌肉、声门功能障碍可能,后者会导致患者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乃至缺氧死亡。

ICU医生感到后背一阵发凉。


事不宜迟,他用喉镜挑开患者嘴巴,试图重新置入气管插管。但此时他看到患者的声门口变得很小了,导管没那么容易进去了。正常情况,人的声门是一开一合的,随着呼吸而起伏。如果患者喉返神经真的损伤了,那么患者声门可能就会失去灵活性了,可能一动不动了,而处于一种临近闭合状态,这是极其危险的。声门口打开,空气才能进入气管。声门口一旦关闭,人体就会迅速缺氧。

声门口,也是生门口。


无论如何,必须把气管导管插入患者气管,否则今晚患者性命休矣!


ICU医生稍微用力,导管对准声门口,硬是挤出一条缝,好不容易才终于把导管挤过声门,进入气管。
患者瞬间脸色由发绀转为红润。


由于缺氧而飙升的心率也逐渐恢复正常。


患者呼吸急促也终于平缓了。


患者死里逃生。


ICU医生也死里逃生。


5
事后,ICU医生联系外科医生,告知患者目前情况,认为有神经损伤可能,喉返神经损伤了,导致上气道梗阻,短期内估计是不敢拔掉气管插管了,否则患者随时丢了小命。这根气管插管目前就是救命稻草。

外科医生不敢相信,说手术很顺利,喉返神经探查的很清楚啊,没有损伤到的啊。怎么可能会这样呢。

但事实上就是这样,患者没有气管导管不行。


估计是手术多少影响了神经,毕竟患者是二次手术,解剖比较复杂,任何轻微的钳夹、牵拉、压迫神经都可能造成损伤,但肯定神经没有断裂,估计是有炎症水肿,估计时暂时性的神经损伤,
用点激素消炎吧,看看能不能缓解下来。外科医生和ICU医生一斟酌,觉得只能这样解释。


用了几天激素后,估计炎症消失地差不多了,医生们又商量着要不要再次拔管观察观察。总不能一直带着气管插管啊。如果患者经过这几天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了,那就最好。如果神经还是不能恢复,声门咽喉功能还是不行,那估计患者就得做气管切开的准备了。

杨女士丈夫听医生这么解释,心都凉了半截。


天啊,为什么会这样。不就是一个甲状腺手术嘛,怎么人家的这么顺利。轮到我老婆时,却又怎么悲剧呢。


事到如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听医生的,见一步走一步吧。


第5天,ICU医生再次给患者拔掉气管插管。


大家都很紧张,密切关注着杨女士的每一次呼吸。紧紧盯着心电监护,看着她的血氧饱和度。


真的希望她能就此度过难关,老头饶了她吧,也饶了我们。医生们内心呼喊着。


可惜,老天不理会大家的呼喊。


不到10分钟,患者再次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喉咙那边也还是传来呼噜噜的声音,这跟之前一模一样。
估计患者还是存在声门咽喉肌肉功能障碍,患者声门无法张口,气体难以进入气管。

杨女士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医生的安慰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


如果再不重新置入气管插管,患者将会再次面临死亡威胁。


没办法,ICU医生只好再次迅速给杨女士插回气管插管。这是她第三次气管插管了,这个女人够命苦了。


插回管子后,气道通畅了,患者呼吸又逐渐平复了,一切又恢复如常。


杨女士此时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
6
目前看起来,患者短期内神经功能不会恢复了。外科医生跟家属说,她可能需要长期带着这个气管插管,但为了护理方便和更舒适一些,建议改成气管切开,也就是说,在喉咙这里开个口子,置入气管切开管,那么以后空气就会直接从这个口子进入肺部,患者不会缺氧了。

患者家属脸色铁青了,问医生,一辈子都要这样了吗。


医生说,不一定,半年后再评估,说不定到那时候神经就恢复了,声门咽喉功能恢复了,患者不会再发生上气道梗阻了,就可以拔掉气管切开管,这个喉咙上的口子也是能够愈合的。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医生不忘补了一句。但也有可能患者这个神经损伤是终身的了,就需要终身带着气管切开管了。


谁也没想到会发展到这一步。医生万千个不愿意告诉家属这个事实,但不得不告诉 。手术的确是出了篓子,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算是手术并发症之一。而且也是术前沟通过的,签好字的。


唯有寄希望于半年后,患者的情况能否恢复。


半年后,杨女士回来了。


这半年来她一直在康复科进行功能锻炼。


终于,小心翼翼拔掉气管切开管后,杨女士没有再发生前面几次的呼吸困难,呼吸仍然是那么平静。


所有人都欢呼雀跃。


杨女士自己也是泪流满面。这半年来受了多少苦,也只有她们自己能体会。旁人无法感同身受。


拔掉气管切开管后不久,杨女士咽喉这里的伤口就愈合了。她也终于能开口说话了。


那个该死的甲状腺,自始至终也不再出来搞事了。

杨女士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


一个小小的甲状腺,差点毁了她,毁了她的家庭,甚至也可能毁了那几个医生。
责编  苏沐
精彩回顾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