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人未患新冠,却因新冠而死!
来源:医脉通
作者:苏沐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4月17日,《我打了上海15家医院的急诊电话,发现死亡背后重要原因》一文在朋友圈疯传。
文中作者于当天下午2点半,依次拨打了上海15家知名三甲医院,询问急诊开诊情况,耗时1个半小时。最后发现,只有两家医院的急诊电话可以接通。
4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咨询了多家医院,多家医院均表示:
当前医院急诊大多处于超负荷状态,线下接诊了诸多急诊患者,对于120救护车送院的急危重症患者都会第一时间开展救治。而对于医院急诊电话,部分是由于占线,部分也可能存在当时急诊医护人员忙于接诊120救护车送入院的紧急患者。
医院,尤其是上海的知名三甲医院,平时看病都人满为患,现又遭遇疫情冲击,恐怕很难正常运转。
有人打不通急救电话,而有人打通了还是以悲剧收尾。
突发疾病被拒诊,老人跳楼轻生
“我的父亲陈顺平于2022年4月14日上午离世了!不是因为重病不治,不是因为交通事故,竟然卒于跳楼轻生!”
4月16日,@陈顺平之子 在微博发了第一条状态,记录了自己父亲去世的详细经过,读完令人唏嘘。
图源:微博截图
整个事件时间线总结如下:
4月13日晚上9点多,陈老开始感觉腹部不适,使用开塞露后也没有缓解,并且逐渐开始疼痛,越来越剧烈,并伴随呕吐,无腹泻。随后,联系小区党委开到了出门证。
11:37,拨通了110,110表示让联系120。
11:39,120客服表示需要排队,没有给出确切时间。
11:41,110和120同时联系了陈老家人,表示可以派车,但要排在两个人后面。
12点多,陈老被送到了上海某医院,但医院急诊因里面全是阳性病例而停止接诊。而后他们换到了第二家医院,结果没有开门。因为考虑到其他医院也会是同种情况,便决定回家,等到第二天白天再想办法。
4月14日凌晨3点多,陈老剧烈的疼痛一直没有间断过,无法入睡,推测自己得了“急性胰腺炎”。
8点多,陈老家人发现他已经跳楼。等被120送到昨晚去的第一家医院时,已经晚了,陈老于2022年4月14日9:58分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更加遗憾的是,据@陈顺平之子 描述,昨晚他们赶到这家医院的时候正处于消杀阶段,消杀后又恢复了接诊。
如果当时医院能说明只是暂时消杀,如果当晚能确定还有第三家医院可以接收,如果当晚能有医生开一片止痛药,可能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但是现实并没有如果。
陈顺平去世前,留下了两张字条:
一张写着:“我要提前和亲友们告别了,因为我实在忍受不了胰腺炎的痛苦!”
另外一张写着:“昨天晚上,我突发疾病,后联系120去了几家医院,都因为疫情不接我治疗,我很无奈。回家后病情就显露出来了。根据我的经验八九不离十是得了胰腺炎,昨一晚上没有办法入睡,我自己估计生命快走到终点了,现特意留个遗嘱。”
陈先生被宣布死亡后,医院告知冷库冰箱都是满的,人没有办法留在医院,只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自己带走遗体;
第二种,联系殡仪馆把遗体带走直接去火化,等疫情解封后才能领取骨灰。
“遗体核酸检测阴性”,整个过程好像一部电影,这是电影中的最后一句字幕,没有温度且带有讽刺,但一切却正在现实生活真实发生着……
一个老人未患新冠,却因新冠而死!这种疫情所带来的“次生灾害”令人无奈,而更加无奈的是,这并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止存在于疫情下的上海。
这个世界,何止“新冠肺炎”一种疾病?
自从疫情爆发后,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除了新冠,都是小事。
现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
我们拿上海本轮疫情为例:
4月19日,上海卫健委发布通报,2022年2月26日至2022年4月18日,上海在院治疗的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1717例,其中重症21例,死亡10例。
4月17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例:
死亡病例1,女性,89岁,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三级、脑梗;
死亡病例2,女性,91岁,合并脑梗后遗症、高血压;
死亡病例3,男性,91岁,合并冠心病、高血压。
3人入院后转为重症,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4月18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病例7例:
年龄从60岁到101岁,其中75岁以上6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3级、脑梗死后遗症、心功能Ⅲ级、脑梗塞、低蛋白血症等严重的基础疾病;
75岁以下1例(60岁),合并创伤性脑疝、创伤性硬膜下出血、多发性大脑挫裂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性尿崩症。
上述7人入院后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即,他们直接的死亡原因是由基础疾病导致。
我们再来看一组“真实世界”的数据:
根据《2018中国统计年鉴》对2017年部分城市与农村的人口死亡率统计,在中国,癌症每年导致221万人死亡,心脏病每年导致204万人死亡,脑血管病每年导致194万人死亡。
通过以往的数据和现有的死亡病例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绝大多数疾病并不是新冠肺炎。
在这个世界上,何止“新冠肺炎”一种疾病?!还有很多很多能致人于生死边缘,仅仅在上海抗疫求助超话下就能看到很多非新冠患者“求救”:
1.肿瘤患者
图源:微博截图
2.尿毒症患者
图源:微博截图
3.肝移植术后患者
图源:微博截图
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图源:微博截图
以上患者只是现实中的冰山一角,因为疫情的防控,他们可能需要继续忍受病痛的煎熬;因为疫情的防控,他们的“最后期限”可能会提前到来。
看到了吗?他们的恐惧与焦虑!
看到了吗?他们的愤怒与抓狂!
看到了吗?他们的无助与迷茫!
他们之间,可能还会有人绝望,可能还会有像“陈顺平”这样的悲剧发生。
新冠病毒的确可怕,但其他疾病所带来的伤害可能会更大!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重症患者只是少数,特殊时期需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反问:同样是中国人,他们凭什么就要成为大家的“牺牲品”?
难道就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了吗?比如绿色通道,比如重症窗口。
疫情之下,所有疾病都不可以被忽略,所有生命同等重要,都值得被一视同仁。
曾经的武汉承受了那么多,那些消失的生命难道就没有任何警醒作用吗?
疫情防控,本是为了救治更多的人,而现在,防着防着却好像忘记了初衷!抗疫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救命”啊!
停诊、拒诊和疫情,哪个更可怕?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除了封控,还有两大重要因素。
一种是停诊!
还记得那个因突发哮喘去世的上海护士吗?本想着就近前往自家医院急诊求救,却因急诊停诊耽误了病情,最终救治无效病亡,终年49岁!
图源:“履职笔记”微信公众号截图
每每疫情暴发,但凡有一例新冠阳性病例去过医院,都会导致整个医院或部分科室停诊。
很多人无法理解:只为了一例病例,就不去救治更多的人了吗?
在非常时期,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只要有病例去过医院,如果还正常开诊的话,极有可能会造成大面积感染,会有更多的人面临隔离,甚至包括本就短缺和紧张的医务人员。
医院停诊,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健康,减轻更多的医疗和防疫的压力。
而另外一种因素就不同了,有着更多的变通性,那就是——拒诊。
早在2020年12月22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就曾明确强调:“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患者,医患双方应当做好隔离防护等,不得拒收中高风险地区患者。”
近期,上海对此方面也进行了改善,明确了就医流程,总体要求如下:
1.上海市各街镇、居村、各级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等单位均不得以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作为进出小区就医、转送病人和接诊的限制。
2.各医疗机构要坚决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及时转运、妥善处置急危重症患者,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对需要急诊急救的患者要及时予以救治。
3.上海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童医院急诊、发热门诊原则上不停诊(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除外),保障重症医学、血液透析、肿瘤放疗、肿瘤化疗、手术室、产科、新生儿科等科室连续性服务。
4.各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求做好药品供应保障。结合本机构诊疗范围、专科特色及辖区居民用药需求,及时采购、配备相关药品。
5.各街镇要根据社区人口数量和诊疗需求,通过社区安排专用车辆、巡游出租车、招募志愿者(私家车)等多种形式组建转运队伍,配备转运车辆。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不得以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作为就医、转送病人和接诊的限制,门诊和急诊能不停诊就不停诊。
疫情在不断好转,政策在不断完善,这都离不开那些“未患有新冠却因新冠去世的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是英雄,他们同样也是英雄!
就如@陈顺平之子 所说:
不想再指责或追究谁的责任,父亲已经过世,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只是希望通过父亲悲惨的结局,呼吁整个社会,在大力响应抗疫方针的同时,也能更多地关注像我们父亲这样因为无法正常就医而痛苦的人们。
逝者已矣,唯有叹息。
但希望这些不断顺应民意的政策,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就医难、购药难,除此之外,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更多关注疫情下老百姓的真正困境,有预防意识和“超前”意识,提前规避那些有可能会酿成的悲剧。
责编|苏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