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媛老师
关于作者:
美国硅谷公立小学老师
美国双语教育学硕士
分享美式教育经验谈
坐标加州,8年教学经验
国外的家长有个特点,他们每天送孩子上学时的最后一句话永远都是: Have a great day! 希望你一天过得很好!
而接孩子时候的第一句话常常都是: How is going today? 今天你过得怎么样?
如果孩子答不上来,家长就会补上一句:Do you have a good day? 今天你过得开心吗?
在全程的交谈中,家长最渴望、也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心情,今天你过得好吗,心情不错吧?有没有交到什么好朋友?
我几乎不曾听过有家长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学了啥?
而更多的都是关注孩子的内心与情绪


近几年,美国小学也掀起了社会情感教育的热潮,我现在工作的学校就有一名专门的社会情感教育(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的咨询老师,她会去到各个班级给孩子们讲解有关情绪管理的话题。
美国的教育专家发现:从小接受社会情绪教育的孩子,他们拿到大学毕业证书的比例,是从没有接受过此项教育孩子的1.5倍
所以,从小注重对孩子的情绪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塑造健全的人格,对于孩子的学术发展,也能起到助力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看孩子的情绪发展阶段。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的情绪变化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发展可以追溯到胎儿时期,相信不少家长都深有体会。宝宝听到噪音焦躁时,胎动频率会明显增加;如果听到了喜欢的音乐,也会动一动来表现自己的兴奋;甚至在一些检查图像中也能捕捉到胎儿微笑的表情。
宝宝刚出生时,TA们的情绪主要是通过哭、笑等简单的信号来传递。
等到4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宝们才能逐渐区分陌生人和亲近的人,出现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微笑,容易对熟悉亲近的人微笑,也容易产生认生,即有的宝宝看到陌生人就会哭。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宝宝开始和外界建立起了最初的社会联结TA们对父母,尤其是母亲产生依恋,对母亲的陪伴、离开产生安全或焦虑的反应,拥有更为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情绪体验。
接下来的幼儿期、童年期都是培养孩子情绪的关键时期。
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也是父母,无论是学习上的事情,还是与同伴交往之间的事情,TA们都愿意跟父母分享,父母也因此成为了TA们最信赖的心灵导师,引导着TA们的情绪发展。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Baumrind Diana提出: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将带给孩子不同的情绪体验,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
Baumrind Diana根据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性和对孩子的反应性两个维度,划分出专制型、权威型、忽视型和放任型(溺爱型)四种教养方式。
在不同的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着非常不同的情绪特点。
我们先来说说权威型的父母,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和孩子及时沟通商量,引导孩子思考,和孩子一起做决策。
所以,在这种教养方式长大的孩子,往往更加独立、有见解,因而有着更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权威型父母)
专制型的父母同样会对孩子提出要求,但是他们的命令通常都是强制性的。记得小时候身边不乏这样的父母,对孩子十分严苛:“你一定要喝牛奶!”、“一定要考到100分!”、“写不完作业不许睡觉”等等。
专制型的父母,常常让小孩感到深深地压力,甚至容易出现焦虑、悲伤等情绪。
(专制型父母)
相比于专制型父母,忽视型的父母则从“什么都管”变成了什么都不管,不对孩子提要求,也不关心孩子的成长。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被抛弃了”的感觉,情绪情感变得冷漠,很难对周遭的事物产生兴趣,自控能力较差。
(忽视型父母)
最后一类父母属于放任型(溺爱型)的,给与孩子充分的爱,对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几乎全部都满足。
但这种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容易产生任性、放纵的情绪,自控力教差,思想不成熟。
(放任型父母)
除了以上者四种明显的父母教育类型,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属于混合型的,或者说是更偏向于某一类的。
无论我们更偏向于哪一类的教育方式,我们与孩子的交流与互动方式,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发展。
国外的社会情感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
1. 认识和管理情绪

2. 拥有同理心
3. 解决问题
4. 对决定负责
5. 保持积极健康的关系
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的第一步,是先来识别自己的情绪
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个漂亮的心形情绪图,让小朋友把自己开心或者难过的情绪,用不同的颜色表达出来,并标记在旁边,以便更好地认识它们
也可以让小朋友把自己的情绪表示在这样的情绪地球上,
除了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不同的情绪,最近我还发现了一个有关情绪的绘本视频,用动画的方式帮助孩子识别不同的情绪,并且学会如何控制它们
绘本的名字叫做The Color Monster,最近推出的中文版动画,值得每个家庭都放给孩子看!
主人公是一只彩色的小怪物,最神奇的是它身上不同颜色的线条都代表不同的情绪。
黄色表示的是欢乐(Happiness),
蓝色表示的是悲伤(Sadness),
红色表示的是愤怒(Anger),
黑色表示的是恐惧(Fear),
绿色表示的是平静(Calm),
主人公小怪兽在好朋友的帮助下,抽取整理了自己身上不同颜色的线条,然后将不同颜色的线条,分别放到不同的小瓶子里,就这样慢慢地从纷繁复杂的情绪中抽离出来,认识、辨别、管理自己的各种情绪。
视频动画中,旁白以小怪兽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一步一步地将“乱糟糟的心情”逐渐梳理好,放进匹配的小瓶子里
这不仅帮助了小朋友理解绘本内容,还让他们有着更强的代入感。
看完了小视频,我们可以和孩子开启一系列的“情绪教育”活动!如何引导孩子和情绪相处,这是令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
今天,我就手把手教给您如何从情绪绘本出发,教会孩子
“亲手梳理”自己的情绪。
首先,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情绪小怪兽的涂色游戏
游戏中,小朋友先按照指示,将瓶子涂成相应的颜色,助小朋友们回顾绘本中的情绪颜色,比如Happy用黄色涂画,Sad用蓝色涂画。
通过涂色,再次加深了孩子们对于不同情绪的理解。
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如何帮助孩子与多种情绪相处呢?
这时候我们不妨把不同的情绪颜色,混合在一起。
最妙的是,借此我们可以融入艺术教学中“三原色混合”的概念,帮助孩子不仅感受情绪的交织,还能学习颜色的混搭。
比如,将红色(愤怒)和黄色(开心)混搭在一起,涂到小怪兽的身上。
就像有时候我们既喜欢和好朋友一起玩,又会因为好朋友不小心弄坏了我心爱的玩具而生气一样。
再比如,蓝色(难过)和黄色(开心)相混合,则代表既难过又开心的情绪。
就好像开学前,因为马上要见到小伙伴们而开心,但又因为作业没写完而感到难过一般。
当然,我们也可以控制每种颜料的占比,代表哪种情绪更多一些或更少一些。
识别了情绪,下一步就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了。
这让我想到前几年在油管上看到的一个“国外爸爸教给孩子处理愤怒情绪“的视频,这个视频有着高达500多万的播放量!
看过这个视频的家长们,都对这个爸爸在面对女儿的愤怒情绪时,循循善诱引导称赞。
还有个妈妈留言说:"如果我的父母从小就这样跟我说话,我就不会有青春期的愤怒问题了!”
没错,父母在面对愤怒时所展现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自己在面对愤怒时的第一反应。
这位爸爸在短短两分钟的“碎碎念”中,使用了各种技巧,把小女孩的坏情绪逐渐抚平,换来女儿一个大大的Kiss
就像这位爸爸在视频最后说的:生气没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我们面对自己愤怒情绪时的思维方式。
赶紧戳开看看他是如何引导女儿的吧!
教书这几年来,见过各种脾气秉性的孩子,有个神奇的发现,那些温文尔雅讲道理的父母,养出的小孩也通常更加通情达理,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各种情绪。虽说不绝对,却有着必然的联系。
所以,养育也是一种修行。面对孩子的愤怒情绪时,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本期福利:为大家准备了小怪兽情绪绘本的电子版,请点个文章底部的“在看”,然后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字:怪兽,就可以获取啦。
End
618特惠
1. 英语启蒙规划的精华课程,618特惠,千万别错过!
请点击下方图片了解产品▼
2.入章必备的桥梁书《学乐大树》系列来啦!从分级过渡哈利波特的必备
请点击下方图片了解产品▼
前 期 阅 读
💛 点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在线课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