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我以前比较闲的时候啊,很喜欢追《非诚勿扰》,就是找对象的那个节目。
一半是为了看主持人孟非,幽默,三观正,说话让人舒服。
前几天,孟非发了这么一个微博:
(来源:孟非新浪微博截图)
可能是前面加话题的原因,他的发言引起了大范围关于原声家庭“不夸孩子”的声讨。
我看了后,就觉得人真的很喜欢选择性失明,人家明明说了两件事:“居高临下坚决不夸”不好,“不得要领各种瞎夸”也不合适。
说真的,今天这届父母还会吝啬夸孩子吗?怕是孩子们早就对赞美产生免疫了!
一大家子围着一个娃,无论是妈妈爸爸还是七舅姥爷,不得要领各种瞎夸才是所谓的“中国式父母”真正的问题。
1
很多人觉得啊,“你真棒”这种正能量的话总不会出错,说多了也没啥副作用,越多越好。
还真不一定。
夸奖人和被夸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微妙的。
你带的实习生很能干,你怎么夸他都行,他乐着呢!
但如果你夸领导能干呢,是不是显得有点情商低了?
是的,你可以夸领导别的啊,您真有头脑,您真有风度,您一看就是一位热爱生活又有修养的人。。。
你有没有发现,夸领导其实要克制的,得收着点夸,不然一不留神就疑似拍马屁,让人感觉你很饥渴。
如果是朋友之间的赞美呢?
你跟朋友约会,穿了条新裙子,破天荒化了个妆,还吹了个空气刘海,如果朋友关注到了这些,适度赞美几句,你心里肯定美滋滋的,谁不爱听漂亮话啊。
但是呢,如果夸得太浮夸,没底线了,好像全智贤高圆圆林志玲加起来都不及你一根手指头,你还觉得开心吗?
你肯定会觉得好假,感到被对方过度关注了,浑身不自在,甚至怀疑她是不是有事瞒着你啊。
你看,无论是夸领导还是夸朋友,都讲究一个“度”。
但为什么夸起娃来,就可以毫无底线,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呢?
因为啊,你跟领导/朋友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不是说社会地位上的平等啊,是人格上的平等。
而在很多父母的心里,家长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即使他们嘴上不承认。
家长掌握了更多资源,于是认为自己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有种天然的优越感,所以不担心孩子怎么解读你的夸奖。
在这种心态下,夸奖很容易会摆出“俯视”的姿态,不仅不能鼓励到孩子,反而是一种不尊重。
2
与其把一句不痛不痒的“真棒”挂嘴边,不如把发自内心的“谢谢”当成口头禅。
孩子今天主动收拾了玩具,在餐厅吃饭竟然没有作妖,早上起床出门破天荒地配合,你打电话的时候安静等了你10分钟。。。。这些都值得一声“谢谢”。
“真棒”只是主观评价,而“谢谢”让孩子明白,我做这件事是有价值的,是对他人很重要的。
人啊,都有一种贱兮兮的心理叫做“利他心”,孩子也不例外。
他们看上去只会把什么都搞得一团糟,其实也想让生活有条不紊,让自己对他人“有用”。
“谢谢你”就是对孩子利他行为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尊水平。
十几年前,我刚来德国时候,真的觉得德国人都太客气了,一天下来听到100次谢谢,其中60次我不知道对方想谢我什么,20次我认为该说谢谢的是我。
我问室友借耳机,还回去的时候,她竟然对我说谢谢?我难道应该说不客气吗?
在德国幼儿园里,我发现了“全民客气”的原因。
前几天,我去幼儿园接娃,看到一个男孩用力倚在花园里拉的一条警戒线上。(疫情后花园被分割成几块,班和班不混玩)
警戒线被倚成了V型,眼看就要绷断了,老师喊了几次,他都不知道是在喊他,最后终于明白过来,男孩马上离开了那个警戒线。
按照朴素的思路,老师会把男孩教育一通,或者在他离开时说一句“很好”,但我只听到老师对他说了一声“谢谢”。
不是国外的月亮圆,这点真的应该向德国人学习,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德国人说谢谢的频率,跟骂卧槽的频率一样高。。。
3
别误会,我上面的观点是,该感谢的时候不夸奖,但不是说不要夸奖,该夸的时候当然要夸。
哎,我现在写文章会有心理负担,担心哪句话被误解了,给人家带来不好的影响,偶像包袱真是太影响我发挥了。
有句话叫“夸奖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真是让我明白《广告法》为什么要禁止用极限词。
“最好的教育”,这么绝对的说法就是自找打脸,误导父母。
夸奖本身没啥问题,但把它奉为“最好的教育”,结果一定是会被滥用。
上次我们回老家,队友带饼饼在游乐场玩,我坐椅子上歇着,一个少说也有5岁的女孩,跑过来找她奶奶还是姥姥,自己拿着瓶子吨吨喝几口水,就被夸了句真棒,然后老人从包里拿出个什么饼,拿着让女孩咬了一口,又夸她真棒。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饼闻着真香啊,当小孩也太容易了,吃个饼都要被夸。
当孩子听到太多“你真棒”,其实也就产生免疫了,这句话也就起不到鼓励的作用了。
同时啊,他们也会重新定义“棒”,原来自己喝水咬一口饼就叫“棒”啊,那下次画了一幅很满意的画,大人看了还是一句“棒”,所以画到底怎么样?也就是个一般水平?
这种夸法,夸了也白夸。
比“夸了也白夸”更惨的,是“夸了还如不不夸”。
代表词:你真乖,你真听话。
一是我觉得这种夸法本身就带着一种“俯视”的姿态。
你想啊,谁要乖?谁要听话?你一定不会对人格平等的人说“乖,听话”,这句话只能说给那些你认为低你一等的人,比如PUA渣男就喜欢拿它当口头禅。
二是这两个词算不算夸奖,非常有争议。
你觉得这是夸奖,那是因为你一厢情愿想让孩子“听话”和“乖”,但如果孩子并不想听话呢并不想乖呢?这就成了一句挑衅。
而且,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乖”和“听话”,迟早会变成他们字典里的贬义词。
4
前面说了“夸了也白夸”和“夸了还不如不夸”,那到底怎么不算没白夸?
不只夸结果,不只为成功喝彩,看到努力的过程,肯定失败的意义——这些之前已经写过几篇了,不再多说,免得你们又说我凑字数。
除了上面的“大方向”,落实到细节,让我感同身受的一点就是,要么别夸,要夸就“具体”地夸。
我之前做翻糖蛋糕,花1小时捏了个羊,特得意地给队友看,队友说,嗯,捏得真好!
然后呢?
什么然后?
就这?捏得真好?没了?
还有什么?很好就是很好啊。
。。。。。
我又发给一个朋友看。
朋友说捏得真好,羊蹄还有分开的两个脚趾呢!我喜欢这个羊的眼睛,还分眼珠和眼白哈哈哈。
你们感受到区别了吗?
我队友夸是“空夸”,当然可能也是发自内心的,但就是让人觉得敷衍,你随便看一眼或者根本不看,也能夸出那些话。
但我朋友的夸就不同了,她说的两个细节,都是一眼不容易发现的,我知道她确实认真看了,而且这两个地方是特别需要技术含量的,一下就夸到了点子上。
你对“空夸”和“具体夸”的不同感受,孩子也会有。
5
你发现了没,“夸”和“不夸”的问题其实很好解决,难的是“恰如其分”四个字。
用恰如其分的姿态,在恰如其分的场合,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夸到恰如其分的程度,不俯视,不滥用,不浮夸,不一厢情愿。
好了,后面的时间,就留给你们夸黛西了。

晚安,黛西
黛西的小纸条
最近618临近啊,很多姐妹留言问我这次准备搞什么事情。
哎,我之前在留言里提过,你们是不是从来没读完过文章啊。。。
618这么适合囤货的日子,当然是「德系护肤专场
,除了上次我素颜推荐的「安娜柏林」,这次终于把「德国世家」也勾搭上了,都是我用了好多年的德国国民护肤牌子,天然亲民,好用到不想移步。

这次还是有黛西读者专属赠品和优惠券,你不用跟天猫几亿用户拼网速,也不用熬夜抢,到时候只要报一个暗号,就能拿到专属优惠价和更多赠品。
我计划6月15日晚上8点发德系护肤专场」的文章(这句话是提醒你定表的),持续5天,期间还能叠加天猫的满减活动,囤货很划算。
我知道618第一波预热已经开始了,今天就是来按住你的手的,憋着急,等我。

黛西
黛西近期文章
黛西专辑精选

点“在看”,给黛西送小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