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1
周六借着王力宏在瓜田里犯的错,聊了聊放我个人对婚姻的态度(俗称蹭热点)。
文章炸出了很多潜水的男粉,通常他们来留言就是为了抬杠,但这次却口径一致说,作为男性很赞同,让我觉得非常地... ... 意料之中。
所以啊,这就是人间真实,学会和世上99%男人相处,才是婚姻里的正事儿。
姐妹们,新的一周,收收心啦,今天聊一个严肃正经的话题。
不要奏凯!起码把文末小纸条看了再走。
先从一个生动的前戏开始吧。
前段时间,一个读者和我说,读小库的一册绘本里,鳄鱼烤了个蛋糕,上面是冒着热气的奶油。。。我不懂烘培,但是奶油怎么可能是热的?
收到这条留言我马上截屏,保存写作素材,私信读库老板说,六哥你康康,我们读者多么认真对待你们的书。
她的这个质疑,让我想起之前给娃读绘本,饼饼提出的一个超纲题。
我读到一段说,兔哥哥吓唬兔小弟水底下有湖怪(其实是诓他),把兔小弟吓得够呛。没过多久,按照剧情发展需要,兔哥哥和兔姐姐真被湖怪抓了,大声呼救。兔小弟躲在帐篷里,不理他们。
还没等我循循善诱地问娃兔小弟为什么不理,饼饼先发问了。
她问,刚才吓唬兔小弟的不是哥哥吗?姐姐又没骗他,为什么姐姐喊救命他也不理?!
这。。。。。。
2
你有没有发现啊,人有个偏好,喜欢“相信”胜过喜欢“怀疑”。
也就是说,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
一个有趣的假说是,“怀疑”要动脑子,动脑子就会消耗能量,如果原始人成天没事怀疑这个怀疑那个,能量都被消耗完了,就没力气打兔子摘果子了。
于是,在进化中,大脑为了节能,让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相信”,而不是“怀疑”。
尤其当一个结论被包装成了概念,起了个牛批的名字,或者是哪个权威人士说过的,又或是你从不同地方听到好几次,甚至仅仅是因为说话人穿了一身好西装,那么这个理论就显得更加不容置疑。
比如,我在公号里勘误过一套书里的知识性错误,味觉地图。
打个马后炮,质疑这个结论不需要什么门槛,有生活经验的人都会犯嘀咕,为什么一百多年来蒙住了那么多人,各种科普书和教科书都在犯?
因为,这个乌龙的源头是一位科学界大牛,后来其他科学家都疯狂引用它的结论,还把他这个结论包装成了一个专有概念,味觉地图。
既有权威加持,又有信息加强的过程,同时还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就会让听众的大脑进入“节能模式”,直接选择相信。
3
各种案例和瓜表明,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一样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全世界沿用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几十个学生坐下面听,这样的课堂很难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近些年,国外出现了一些翻转式课堂(也有叫反转式课堂),把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掉个个儿。
老师不再把知识分割成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是给学生提出一个“不着边际”的问题,比如——
“假如回到唐朝,你最想做什么职业?”
“如果你是一个刺客,你会怎么刺杀秦始皇?”
而不是类似于“唐朝从哪年到哪年?”,“秦朝都发生了什么大事件?”这类传统问题。
孩子们围在一起讨论,查阅资料,做各种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大量跨界知识。
是的,好是好,然并卵,我们不可能都送娃去这样的课堂学习,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怎么让娃有独立思考能力?
我自己总结了三条。
一是鼓励娃用“但是”举反例。
在书上看到一个知识,比如“舌头上的味觉是分区的”,你能不能用“但是”引出一个反例?
“但是我吃糖的时候,没有觉得舌尖更甜啊。”
两个相悖的认知,偶尔会同时成立,更多时候是二脸必打其一。
二是认真对待娃的“不服气”。
娃都喜欢问“为什么”,如果这个“为什么”是知识性的,通常家长们都会乐于讨论。
但是,娃的“为什么”不一定是出于好奇心,还可能是因为不服气。
比如,为什么我不能先玩再写作业?为什么我必须练琴别人不用?为什么小明有我不能有?为什么我必须早上床你不用?为什么我只能玩一会儿ipad你从早到晚抠手机?
就很拱火。

我小时候问我妈类似的问题,得到的答复经常是,不为什么。
现在饼饼问我,我偶尔也会忍不住脱口而出,我为什么要解释为什么?你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
我努力让自己转变思路,正好借着她“不服气”的契机,让她为自己的观点找论据,说服我。
如果你的理由充分,可以说服我,那就按照你说的来。
最要不得的妄念是,娃面对全世界的时候独立思考,唯独面对你的时候言听计从。
三是和娃“观点对抗”,然后反转。
如果你家娃比较大,还可以和他们有意做一些观点上的对抗。
比如你和娃在电视上看到个新闻,可以问问ta怎么看,不管ta怎么说,你都提出相反的观点,然后相互说服对方。
谁说服了谁不重要,结论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说服”的过程。
就像辩论赛,赢得辩论的一方不是因为观点“更加正确”,而是辩手论证的过程更有力量。
一个有本事的辩手,不是说我的价值观是这样,我就必须站在这个立场上辩,而是你让他站正方,他能说通,你让他站反方,他还是能讲圆,这才叫本事。
所以,和娃对抗一轮后,可以再玩个游戏——观点反转。
站在“对手”的立场上,再次相互说服,娃会体会到,很多事没有对错,要看你从什么立场和角度去分析,
4
说起独立思考,我发现很多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但他们不善于坚持自己的立场,很容易被人扳倒,即使对方根本没讲出什么道理。
我做金融时候,手底下有个女孩,她有很多好的想法,也会在会上提出来。
但只要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或者说一句“没必要”,她马上就放弃自己的想法,按别人说的来。
我和她说,有没有必要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别人说了算。
你给出了“有必要”的理由,别人觉得没必要,就应该也给出“没必要”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必须能够说服你,否则你就应当坚持立场,职场里不需要老好人。
你坚持立场,多问对方几个“为什么”,很可能就会发现,对方其实也没有经过充分思考,只是在凭直觉做判断,或者对方所谓的“没必要”只是站在自己利益上说的,而他的利益不应该是宇宙准则。
独立思考之后,你还要有坚持和捍卫思考结果的底气,这在职场里也会非常加分。
5
当然啦,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一定认知基础积累上的。
如果你没有深入了解一个事,上来就反驳别人,觉得全场就自己最清醒,这不叫批判性思维,这叫抬杠。
我之前在文章里分享过,什么是一个完整的认知周期——
永远是从“空杯”开始,放下对过往认知的迷恋,无差别地吸收信息、认同权威,然后你会发现一些相悖的东西,从而产生怀疑,独立思考,挑战权威。
这样一个周期走下来,你的认知才能升级,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认知周期的最初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好了,今天的5毛钱就聊到这了,如果你觉得有收获,请给文章点赞和“在看”,更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彰显你的阅读品味。
留言板里来说说,你或者认识的人中,有没有由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惯性相信”一个事而带来损失的经历?
黛西@德国
黛西的小纸条
姐妹们,别走,还有个划水预告。
明晚开团启蒙町积木条,除了你知道的经典原木色条,还有最新的彩虹色积木条首发。还是老规矩,我会打样各种硬核玩法,无论买不买都来看,相信一定有收获。
▼ 我们用积木条玩的一小部分游戏
最近很多人问柏曼台灯/阅读灯,明天也会在次条返团,寒假快来了,不打无准备之仗。
黛西
你可能错过的文章
黛西专辑精选
“在看”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