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1
我曾经以为,如果可以在娃的哭嚎声中保持情绪稳定,就算得道升仙了。
现在才知道,我还是太年轻了。
娃的闹和崩都不算啥,闹一阵也就过去了,5分钟10分钟,20分钟顶天了,来得痛快,走得干脆。
三岁娃最熬人最难对付的,莫过于从早到晚哼哼唧唧,不好好说话,简直是慢性折磨。
饼饼前阵子就这样,十句话有八句带哭腔。
我的耳朵被哼哼唧唧声塞满,无名火往脑门上蹿。
各种招我都试过了。

试过装傻。
她从外面回来,哼哼唧唧让我帮她脱外套,我假装听不懂,你说的啥?你这么说话妈妈听不懂,你能好好说话么?
这招会刺激到她,哼唧地更大声,一边跺脚一边催我,你快啊你快啊你快啊你快啊!
大多时候我不胜其烦,就按照她说的去做了,图个3秒钟清净。
少数时候我很入戏,坚持到她平静下来好好说为止,这个拉锯过程非常煎熬。
而且,治表不治里。
脱完外套,她依然不好好说话,而且哼唧地更厉害,好像要把刚才的报复回来一样。
我还试过找榜样。
饼饼觉得自己是“大孩子”,在幼儿园交的朋友都比她大,不屑跟“小孩儿”一块玩。
她不好好说话的时候,我就问她,你总说你是大孩子,你的那些大孩子朋友们会这样哼哼唧唧说话吗?
她摇头。
我趁热打铁,奏似啊,大孩子都会好好说话的,你如果真的是大孩子,那就做出大孩子的样子来,不能光嘴上说自己是“大孩子”,但总是做“小孩子”的事。
我正为自己的严密逻辑感到骄傲,她那边已经开始新一轮的哼唧了,我不是小孩子我不是小孩子我不是小孩子我不是小孩子!
无论我出什么招,她都不按照我的剧本往下演。
2
除了不好好说话,她从3岁半开始出现一系列的“退步”。
以前她很多事都争着自己做,我插手她都不干,现在可好,整个一生活不能自理。
换衣服要我陪,洗手要我陪,肥皂都得让我帮她搓出泡泡,上完厕所好歹自己擦,但是冲马桶又哼哼唧唧,让我把手放在按钮上,陪她一起冲。。。。
我说你自己会冲的,你以前都自己冲。
她说我不会,我不可以自己冲,我就是要你帮我!
有次我实在被哼唧烦了,对她抱怨,你以前都像大孩子一样,会好好说话,会自己做很多事,现在你又变回那个小baby了,我真的不知道你怎么了,为什么越长越小了?
说完这句话,我似乎明白了点啥。
“越长越小”,这不就是儿童发展心理中提到的“儿童行为倒退”嘛。
“行为倒退是一种下意识的防御机制,使自我暂时或长期回归到发展的早期阶段。”
说人话!
也就是说,当我们认为娃应该长大了,应该可以自己做这做那了,他们却突然变得像个小baby一样,啥都不会做,啥都要帮,连话都不会好好说了。
6岁前的孩子都可能经历“行为倒退”,但只要不是极端情况(比如突然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了),都是正常的。
他们的心路历程大致是这样。
先是自主意识变强,劳资会自己做,不用你帮忙!
后来自己做得多了,发现父母的关注也变少了,哎妈呀,香不起来了,还是当小婴儿比较轻松!
所以,那我就变“小”吧,什么都不会,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像以前那样围着我转了!
从大人的角度看,当娃开始自己做很多事,有了自己的小社交圈,我们也很容易觉得,嗯,娃长大了。
其实,这个“长大”只是相对的。
从2岁到3岁,确实长大了生命的二分之一,但从绝对值来看,只是一年而已,只是3岁而已,他们还只是孩子而已。
3
我之前对付饼饼哼唧的招全都失败了,现在也似乎得到了解释。
倒退只是表象。
他们并不是真的能力变弱了,只是故意做出“退步”的样子,让自己看上去更“弱”,以此博得父母的更多关注,寻找安全感。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永远无法让一个“装小”的孩子长大。
这么一想,孩子也是可爱得让人心疼。
明明内心诉求是更多爱和关注,但做出的行为却惹人嫌,让结果适得其反。
其实恋人之间不也是这样么?没事闲着作一作,证明你还爱着我。
对付娃的“行为倒退”,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
“行为倒退”是孩子自我心理调节的一种保护机制——你越想打破它,这个保护机制就越警觉。
能做的只有理解。
如果不能理解,起码不要鄙视他,说你真不如谁谁谁,你现在真不如小时候,你就像个小baby一样。
这些话听上去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变“小”变“弱”不是ta们的本意,ta们只是不懂如何索取更多爱和关注,于是用了一个很笨的方法。
既然弄明白娃的诉求是关注,那就给ta们关注。
让ta们意识到,作为“大孩子”也可以得到同样多的关注和爱,只是形式不再局限于照顾生活起居吃喝拉撒。
有一阵,饼饼在队友面前特别作,早上队友给她换衣服涂保湿,她全程哼哼唧唧不配合,但一换我就马上好很多。
队友在一旁悻悻地看着我俩母慈子孝,一副受气小媳妇的样子。
我后来和他说,饼饼每天从幼儿园回来,你都在书房工作开会,抱她都不离开办公桌,这给她传递的信息就是,爸爸的工作比陪我更重要。
你哪怕拿出10分钟停下工作,从书房走出来,全身心陪她一会,对她表达爱意,玩一些“爸爸独家”的玩法,她也会感到很满足。
队友觉得很冤,我陪她时间不少啊,每天早上都是我伺候她起床啊!
陪着和陪伴是两码事。
陪伴不只是身体出现在娃旁边,而是给娃全力蓄电,快充的那种,不怕时间短,但求质量高。
4
说了半天,其实就是四个字——
听上去无奈的,但育儿的一些问题就是这样,爱是唯一的解药。
饼饼现在还在倒退,但偶尔也会良心发现,好好说话,做事配合,好像心中那个渴望长大的小人儿获得了暂时性胜利。
这时候,我会赶紧对她说谢谢。
“谢谢你的配合,你配合对我很重要。”
为什么不是“好棒”?
我总觉得,现在的娃已经听过太多“好棒”,对这类词都免疫了,对饼饼来说,“被感谢”比“被称赞”更让她骄傲。
夸奖孩子一不留神就会摆出“俯视的姿态”,而我感谢你的时候,我们的关系是绝对平等的。
5
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行为倒退,但性格敏感的娃(比如饼饼)大概率逃不过。
敏感娃比神经大条娃更容易觉察到父母态度的微妙变化,他们一方面渴望当“大孩子”,做一些很“厉害”的事,但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当“小孩子”的特权,不再得到父母的全情关注。
渴望长大,又害怕长大,这是一场在独立和依赖之间的纠结。
纠结着纠结着,他们就真的长大了。
黛西

黛西推荐好书
黛西近期文章
黛西专辑精选

点“在看”=给黛西送小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